第36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在劉備目光所不能及的遠處,關羽、張飛、趙雲等人正各自領兵,爲了劉備,也爲了他們自己的前程而奮鬥。

陽安城東邊十里外,一座龐大的營盤正逐漸立起,不停有士卒與民夫進進出出,搬運物資開挖壕溝紮下寨牆。

營寨中央,高高飄揚着關字大旗,而面如重棗,脣若抹朱,一把近尺長髯的主將關羽正在旗下安坐。

這營盤扎的位置極爲討巧,既不離陽安城太近,不會被城內的曹兵輕易窺頗虛實,又不太遠,可以保持足夠的威懾力。

關羽帶兵從安城西進的時候,雖則只帶了一千五百人,然而多張旗幟,多攜金鼓,把隊伍拉得極散。

他更在隊伍中間以及後方安排了一些騾馬,騾馬身後拖着不少帶有樹葉的枝條,枝條拖行在道路上揚起瀰漫的煙塵,敵人不近前窺探,絕對會被迷惑,以爲來了千軍萬馬。

在紮營之後,關羽更裝得志在必得的樣子,一邊徵發附近民夫砍伐樹木打造攻城器具,一邊則派出小股部隊不停襲擾陽安城周邊的鄉邑,時不時還親自帶人來到城下耀武揚威一番。

臨近夕食,營壘中更燃起密密麻麻的道道竈火,好似正在爲數萬大軍準備吃食。

雖然聲勢起得很大,然而關羽心中也清楚,這些疑兵之計只能矇混李通一時,卻不可能長期有效。

若自己真個帶有上萬大軍前來,即便還需要時日打造攻城器械不會立即攻城,也理當圍三闕一把兵馬壓到城下去,而不是如眼下這般待在遠處。

在關羽的預計之中,李通至多兩三天內就會察覺出苗頭不對,派人前來試探。

屆時自己這邊絕對會露餡,而在陽安、郎陵中間截斷道路的張飛,在郎陵城外騷擾的趙雲更都只有數百人,亦不足以牽制住李通的人馬。

然而現實情況就是如此,他們能在汝南拉起的人馬也就四五千人,其中有一部分還是劉闢、龔都潰敗後收攏起來的潰卒,戰力實在堪憂。

這一次劉備分出一半多人手來作爲疑兵牽制,已經算是十分冒險,只帶了一千多人要護持萬餘百姓跋涉兩百餘里路進入南陽,又是何其不易。

雖然在軍議之時,關羽也曾對帶上百姓同行提出反對意見,但當劉備拍板決定之後,關羽絲毫沒有怨言,毫無保留地表示支持,更負擔起了疑兵重任。

明知帶着百姓會拖累自己,明知前有李通擋路,後有曹仁大軍壓境,劉備依舊沒有放棄百姓。

雖然關羽認爲劉備的做法有些迂腐,然而他也在心中認定,正是這樣心懷仁義不忘黔首小民的劉玄德,才值得自己輾轉追隨啊!

關羽也好似感受到來自南方那位頂天立地男子的注視,朝南邊的天空遙遙看了一眼,心想我只能盡我所能來幫助左將軍達成所願了!

“來人!再隨我去城下搦戰!”

——☆——☆——☆——

西鄂城頭,張允留給杜襲的三天時間早就過去。

杜襲當然沒有答應張允的說降,更當面折辱了張允一番,氣得張允立刻揮兵攻城。

杜襲亦絲毫不懼,親自帶兵守在城頭以爲表率。

雖然張允已經分了大部分兵馬去攻略其餘縣鄉,然而留下的三千人亦遠遠超過了西鄂城中的守兵。

好在前幾天拖延下的時間裡,城中的部分老幼退到了安全的地方,也把西鄂城被圍的消息告訴了他們的家中青壯。

西鄂百姓們得知杜縣長在大軍壓境的時候仍然心繫百姓,任百姓自去,更安排老弱先行撤退,不免爲之感動。

於是在各個鄉里,各個屯田地點,竟然出現了回涌的人流。

只不過,先前出城的是老弱,如今入城的卻是帶着兵器的青壯。

有了外邊青壯們的補充,杜襲更有把握守住西鄂,以待援軍抵達。

在幾天的時間裡,接連擊退了荊州兵十餘波進攻,殺傷荊州兵數百人。

然而城內的守兵也損失不小,最初跟隨在杜襲身邊的五十多個吏員死傷了大半,餘者也都疲憊不堪。

在第八天,杜襲派去求援的騎從終於回來了。

然而,騎從沒有帶來援兵,而是帶給杜襲一個噩耗。

離自己最近,最有可能來援的陽安都尉李通,爲劉備大將關羽、張飛牽制於陽安城下,不得分兵,而趙儼亦坐困郎陵,有心無力。

得知消息的杜襲心裡拔涼拔涼,他固守西鄂的前提是等待援兵,如今援兵不能至,那自己還能繼續守下去麼?

杜子緒的心裡也開始動搖,開始疑惑,開始產生了畏懼之心。

第九天上,惱羞成怒的張允繼續大力攻城,城頭被兩次登上,饒是杜襲親冒矢石帶着人增援才把人給堵了回去。

然而城中守兵的士氣已經十分低迷,饒是杜襲如何激勵也沒了作用。

眼看十天的期限將到,而援兵遲遲不至,那些仍舊倖存着的吏員也開始勸諫杜襲趁夜突圍,免得坐困愁城。

杜襲這一次不再執拗地堅持守城,從善如流地選擇藉着夜色帶人潰圍而走。

在潛出西鄂北門後,杜襲回頭望着月色中朦朧的西鄂城,這個他奮鬥了三年的地方,十分不甘願地說道:“非我不欲守,實不能守也!”

雖然張允採取圍三闕一之策,但杜襲夜間出城仍舊驚動了荊州兵,雙方經過了一番黑燈瞎火的夜戰,又付出不少傷亡的代價後,杜襲終於擺脫了追兵。

杜襲在西鄂經營日久,在縣境之內設有多個屯墾地,有些地方還較爲隱蔽。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杜襲稍許收攏了一些吏民,將將要趕往到汝水支流上的摩陂營時,卻迎面遇到了一撥人馬。

杜襲心道苦也,荊州兵居然追來了此處,眼下天就要放亮,還如何趁亂逃脫。

對面的人馬顯然也沒料到迎面遇到這麼一夥神情倉惶的人,其中一人拍馬上前,問道:“前方可是西鄂長杜襲的屬下?”

正自絕望的杜襲一聽聲音爲何如此耳熟,忙擦了擦眼睛往前張望,來人不正是自己的摯友趙伯然麼?

杜襲在西鄂堅守了十天,每一天基本都只得睡上一兩個時辰,早就心力交疲,如今見着趙儼知道自己安全了,心頭一下放鬆,尚未來得及回話就直愣愣昏倒了下去。

也不知過了多久,杜襲從昏迷中悠悠醒轉,睜眼便看見趙儼那張神情焦急的臉。

杜襲想起了隨自己在西鄂一起堅守城池陣歿離散的吏民,想起了自己守護三年卻一朝放棄的西鄂,想起了苦等不至剛撤走就迎面遇上的援兵,不免悲從中來,淚流滿面道:“伯然,誤我啊!”

——☆——☆——☆——

把時間倒回到五天之前,陽安城與郎陵城剛剛遭到劉備軍的襲擾之時。

起初,李通與趙儼都如臨大敵,緊閉城門,整治城防,以待來敵。

不過守了兩天之後,他們卻發現了些蹊蹺,劉備軍明顯是雷聲大雨點小,只是派零星人馬在城外遊弋,卻不派大部兵馬來攻。

李通也算是打老了仗了,率先看出端倪,放出小股人馬出城驅趕城外遊弋的劉備軍遊騎,順便把斥候範圍擴大。

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李通心中也十分忐忑,擔心關羽是故弄玄虛,故意示敵以弱,引誘自己出城去攻。

不過他派出去的遊騎與劉備軍遊騎雖然廝殺得很激烈,但卻沒出現一邊倒的情況,顯然劉備軍並沒有佈置太多人手。

李通見狀增派人馬出城,這次派出了數百人的一個曲,而劉備軍的遊騎竟然主動撤開了一段距離,不與接戰,顯得極爲詭異。

新設立的陽安郡只有陽安、郎陵兩個縣,李通擔心劉備聲東擊西,騷擾陽安,實際上卻拿郎陵下手,他可負擔不起損失郎陵的後果。

便在陽安城留下一半人守城,自己帶上三千人小心謹慎地往南邊郎陵方向行去。

在南下郎陵的路上,李通果然遭遇到了劉備軍的阻攔,這次卻是劉備帳下另一員大將張飛。

張飛雖然人不多隻有三四百人,但全是騎兵行動迅捷神出鬼沒一擊即走,接連襲擾了幾次行進中的隊伍,雖然傷損不大,但威懾力十足。

李通多爲步卒,也不敢分兵去追擊,只能把前後軍收縮在一起列好陣勢緩步前行。

走到半途的時候,關羽也帶人前來會合,試圖從側後進攻。

然而這時候李通的小心謹慎幫了大忙,步卒對步卒,除非全面糾纏在一起長時間鏖戰,不然想要擊潰列好陣勢,人數又比自己多的敵手何其之難。

關羽雖然殺心甚重,很想就此野戰擊破李通,然而他承受不起糾纏在一起可能面臨的損失,更何況此行的目的是掩護劉備帶着大批民衆安全撤去南陽。

一番猶豫之下,關羽也與張飛一樣,選擇派出小股人馬嘗試騷擾了一番後,就脫開戰陣在遠處觀望。

李通見關羽張飛二人齊至,居然也奈何不了自己,顯然是兵力捉襟見肘。

他甚至遙遙望見關羽麾下的一些人馬甲冑不全武器粗陋,顯然是拉來充數的賊兵,心中更是篤定。

雖然李通仍舊不清楚二人葫蘆裡藏的什麼藥,但他決定早些進入郎陵城,與趙儼會合再作定奪。

於是乎,在陽安至郎陵的縣道上發生了極爲詭異的一幕,李通的部隊緩緩列陣前行,張飛的三四百騎兵在西側田野裡窺視,關羽的千餘人則在東側牽制,雙方雖然小有接觸,但總體上保持相安無事的狀態。

當李通來到朗陵城後,才從趙儼處得知了新的情報。

原來趙雲的四五百人不足以完全遮蔽住郎陵城周邊,趙儼派出的斥候還是能夠衝出包圍查探情報。

在郎陵與平春縣中間的道路上,正有大股人等進行,從隊伍的構成上看,是小股部隊衛護着大股百姓,顯然是要沿着桐柏山進入南陽境內。

這時候李通才知道自己上了當,劉備顯然是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派關張等人明面上襲擾陽安、郎陵,好掩護他遷徙去南陽。

得知了這個情報後,李通與趙儼之間卻發生了分歧。

按照李通的意思,他從陽安帶來了三千人,會同郎陵的一千多人,若是前去阻截劉備的遷徙隊伍,必然會得到不小的成果。

若能衝入遷徙的百姓之中,亂民四散潰逃起來,說不定就會把劉備的兵馬衝得四分五裂,然後擇機擊破,就算不能大舉殺傷劉備的人馬,阻擾其安然遷徙亦是一功。

然而趙儼卻認爲,劉備謀劃良久,手下又有關、張等人,前去阻截未必能建功,而更重要的是,如今西鄂爲荊州兵所攻,杜襲情況危在旦夕,若不能迅速馳援恐有不忍言之事。

李通思慮再三,發現趙儼說的也有道理,僅僅憑先前的關張二人側翼騷擾,自己就不能展開兵馬快速行動,若要去襲擾劉備的大部隊,勢必要與此二人正面對上。

如果自己這回從陽安帶來的人馬不是三千,而是五千,有人數優勢或許能試一試,但如今能動用的不過三四千人,勝算着實不大。

在進一步查知關張二人及原本在郎陵外襲擾的趙姓將軍往南退卻,遮蔽南下道路,並無意於攻略郎陵之後,李通遂帶着這三千人,會同趙儼的數百人快馬加鞭,趕去了西鄂方向救援。

桐柏山北側道路上,正護送百姓西撤的劉備突然聽到北側響起一陣密集的馬蹄聲,當他略帶忐忑地往聲響傳來處望去,卻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來者豹頭環眼,燕頷虎鬚,正是自己手下的親信大將張翼德。

張飛人還在幾十步外就扯開銅鑼般的嗓子吼道:“將軍!好事!大好事!”

聞聽張飛的吼叫,劉備的心緒稍稍安定,問道:“翼德如何來了?是什麼好事啊?”

張飛奔到面前滾鞍下馬道:“李通的人馬撤了,撤去了北邊。”

劉備聞言也是微微一愣,不過心頭的一塊大石終於落了地,只要兵強馬壯的陽安都尉李通不來阻截,此行當可暢通無阻了。

“翼德辛苦了,快去休歇一下。”

張飛走到劉備身邊說道:“飛不辛苦,一路輕鬆得很,都沒怎麼廝殺,我且隨將軍一起走。”

劉備也不多言,只是笑着拍了拍張飛的肩膀以資鼓勵。

這時候一直坐在車上的劉琰不知何時來到劉備身邊,說道:“天佑將軍!天佑我大漢啊!”

“將軍此番去到荊州後,定會受到鎮南將軍重用,僕聽聞荊州士人多慕將軍威儀,屆時定能廣招英傑以爲我用,重整旗鼓振興漢室。”

劉琰的話還是十分中聽的,不過劉備只是淡淡地答道:“但願如此吧!”

而他的心裡卻暗暗鼓勁道:“荊州!我來了!這回定要做出一番事業!當得起我皇叔之名!”

第259章 頒獎儀式第574章 韓侯嶺第393章 龜甲陣第486章 談判第261章 酒肆友聚第517章 石砲曲第112章 且行且珍惜第183章 河岸大亂鬥第426章 北路軍第549章 女間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106章 巧借他人之力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575章 “山賊”第9章 山崗軍議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319章 送羊入虎口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193章 捉對廝殺第349章 學以致用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189章 解救目標任務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542章 將軍必勝第165章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第157章 大練兵第507章 望爾俱爲鯤鵬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325章 鐵官令趙叡第37章 孰爲黃雀第214章 回鄉第500章 寧城亂第479章 馬城第83章 團結陣線第290章 宜其室家第87章 險死還生第16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6章 我欲懷丸而操彈爾第400章 逆推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113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16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53章 水鏡先生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327章 識時務者第29章 黎陽來使鼻孔朝天第215章 催婚第66章 曹賊已死!降者免死!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581章 “刺”客?第118章 順勢而爲狐假虎威第31章 魔改鹿車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254章 伐柯如何第239章 攜二美而同遊兮第120章 此去烏巢第441章 一路向西第533章 不是我不明白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266章 常山錢莊第388章 氣運終盡第437章 衝車第573章 商隊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134章 簞食壺漿居安思危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334章 今始從本心第40章 某乃河東關雲長是也第356章 狐朋狗友第315章 沾山東麓伏擊戰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93章 慶功宴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464章 送上門的小美人第24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404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61章 三面夾攻第436章 車輪戰法第236章 黎民福祉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402章 塵埃落定第480章 分酒第192章 莽一波第69章 張遼的抉擇第309章 孤女飄零第119章 辭行第579章 兩封常山的來信第267章 真香第353章 水鏡先生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548章 來自鄴城的小動作第151章 但有戰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596章 捨我其誰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82章 劉延獻策第373章 新儒學第490章 破門
第259章 頒獎儀式第574章 韓侯嶺第393章 龜甲陣第486章 談判第261章 酒肆友聚第517章 石砲曲第112章 且行且珍惜第183章 河岸大亂鬥第426章 北路軍第549章 女間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106章 巧借他人之力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575章 “山賊”第9章 山崗軍議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319章 送羊入虎口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193章 捉對廝殺第349章 學以致用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189章 解救目標任務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542章 將軍必勝第165章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第157章 大練兵第507章 望爾俱爲鯤鵬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325章 鐵官令趙叡第37章 孰爲黃雀第214章 回鄉第500章 寧城亂第479章 馬城第83章 團結陣線第290章 宜其室家第87章 險死還生第16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6章 我欲懷丸而操彈爾第400章 逆推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113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16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53章 水鏡先生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327章 識時務者第29章 黎陽來使鼻孔朝天第215章 催婚第66章 曹賊已死!降者免死!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581章 “刺”客?第118章 順勢而爲狐假虎威第31章 魔改鹿車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254章 伐柯如何第239章 攜二美而同遊兮第120章 此去烏巢第441章 一路向西第533章 不是我不明白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266章 常山錢莊第388章 氣運終盡第437章 衝車第573章 商隊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134章 簞食壺漿居安思危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334章 今始從本心第40章 某乃河東關雲長是也第356章 狐朋狗友第315章 沾山東麓伏擊戰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93章 慶功宴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464章 送上門的小美人第24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404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61章 三面夾攻第436章 車輪戰法第236章 黎民福祉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402章 塵埃落定第480章 分酒第192章 莽一波第69章 張遼的抉擇第309章 孤女飄零第119章 辭行第579章 兩封常山的來信第267章 真香第353章 水鏡先生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548章 來自鄴城的小動作第151章 但有戰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596章 捨我其誰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82章 劉延獻策第373章 新儒學第490章 破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