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學以致用

張臶在校舍內與伙伕、學生,在校外與裡監門與士族交談的場景,很快便傳入了顏良耳中,甚至連他們交談的內容,都還原了個七七八八。

顏良對張臶的驚訝十分理解,心想義務教育這種後世的基本操作,在這年頭還真是個大殺器啊!

而且,義務教育越是往下沉,越是覆蓋廣大的黔首百姓,造成的影響就越大。

畢竟在這個年頭,能達到探究經義奧義程度的人畢竟是少數,也會有一些人資助這等行爲,比如曹操,比如劉表等人。

但絕對沒人會向顏良那樣注重基礎教育,注重那個基數更爲廣大的分母,而不是基數窄小的分子。

俗話說“禮不下庶人”,但若庶人都能曉習詩書,謹守禮節,那這華夏文明,又將開出如何絢爛的花朵?

顏良今天挺高興,因爲他年前批准放長假,兼南下處理諸般事物的主記畢軌回來了。

這年頭沒有高鐵,沒有灰機,也沒有高速公路,所以畢軌在臘月中南下,直到二月下旬才返回常山,期間花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

當然,他就算是徒步南下東郡省親,也不需要這麼多時間,之所以拖拉了這許久纔回來,大多是因爲顏良安排的各項事宜。

兩個多月不見,畢軌還是那副小受的樣子,彷彿一陣風猛一點就會被吹走一般。

不過這小子見着顏良時滿面笑容的,顯然此行的任務完成得不錯。

受了畢軌的拜禮後,顏良也不急於問其他的,先說到:“你方從南來,且與我說說黃河南邊之事。”

畢軌答道:“諾,去歲歲末曹賊分三路北進,奪去酸棗、長垣、句陽等地,因文將軍、蘇將軍等人應對得宜,曹賊在濮陽城下受阻,不得復進,遂引兵退卻。”

“而張將軍兵出濟北,會同顯甫公子圍濟北國治盧縣,曹賊派長史劉岱、中郎將王忠等人往援,卻被張將軍阻於故齊長城之外,顯甫公子乘勢猛攻,遂下盧縣。”

“其後,兗州兵不復北上,與我軍大體以濮水、濟水爲界,期間雖有小摩擦,然均無大動作,進入相持態勢。”

“陳留防務上,原本沮奮威在燕縣,郡尉蘇將軍在白馬,吾父在濮陽。然蘇將軍以燕縣最爲靠前,不宜留駐監軍爲由,與沮奮威兩相換防,自駐紮燕縣,而沮奮威駐紮在相對安全的白馬。”

“與之相對,曹軍在酸棗、長垣、離狐等地亦佈設兵馬,聽聞陳留太守夏侯淵更常駐長垣,監視濮水動靜。”

“樂平郡大部處於側後,故而文將軍提兵在大野澤以北的鄄城、廩丘、範縣等地巡梭,伺機援護東郡。”

“曹軍方面,濟陰太守夏侯惇與裨將軍李典分駐成陽、句陽。”

“濟北方面,張將軍駐紮盧縣,顯甫公子則率青州兵返回臨淄,留其妻弟兵曹從事文浦率一支人馬停留在平原、濟南之間呼應。”

“曹賊前遣援兵司馬劉岱、中郎將王忠等人退至濟北國南部及東平國等地協守。”

“雖則張將軍有意進取,然劉、王等人守住故齊長城一線,倒也勉強維持了勻勢。”

畢軌寥寥數語,把兗州如今的形勢一一道來,顏良則不時提點問題,畢軌依照所知對答,不知處也直告不知。

眼下的局勢已經脫離了原本的軌跡,早就與顏良在後世看過的史書有所不同。

雖然官渡一役,袁紹敗了而曹操勝了,但總體看下來,因爲河北軍佔據了東郡大部,濟陰小部和濟北盧縣後,反而是落敗的河北得了實利。

顏良又問道:“讓你去的幾處,都去過了?”

畢軌答道:“回稟府君,都去過了。”

“東郡濮陽、白馬、燕縣等地因處於交戰前線,地方上頗不安靖,故而吾父與蘇將軍知曉府君在常山招納流民墾殖後,都表示會配合組織一部分失地流民前來。”

“下吏東去拜謁文將軍時,文將軍更直率,直問府君要多少人手,他儘可以發來,若是流民不夠,把鄄城、廩丘本地百姓驅趕來便是。”

顏良聞言大笑道:“伯屈兄還是這般爽直,你不會是真與他說了數吧?”

畢軌答道:“下吏自然不會讓文將軍驅趕本地百姓,只說常山如今雖然缺人,但屯田客也沒那麼缺,倒是缺儒生、匠人、會計。”

“文將軍二話不說,在鄄城等地徵募儒生、匠人、會計,這次下吏北返時,已經帶了一部分人前來。”

顏良點點頭,心道還是老兄弟靠譜給力,有求必應。

畢軌道:“下吏還有一事要稟告府君。”

顏良道:“昭先但言無妨。”

畢軌道:“下吏在年前到了濮陽,當時家父對在下言說東平族中曾幾次遣人至濮陽與家父聯絡,言我父子如今雖在袁公手下爲官,然亦不要忘了鄉梓親族,若有暇時,也可回鄉一探。”

“家父頗爲心動,然其職事在身,自然不便回鄉,恰好下吏要往濟北去,便囑託我順道經過東平,替他在祖宗祠堂前祭拜一番。”

“下吏未得府君準允,私入敵境,故而特來向府君請罪。”

顏良心道原來是這事,說道:“這又有何干,誰人又沒有思鄉之情?如今汝父掌一郡之地,汝宗族中自然不會忘了他,多多來往亦是常理,何罪之有啊?”

畢軌道:“謝過府君寬宥,當時下吏又接到府君所書意欲招攬人物名錄,便在此行途中善加尋訪,倒是被下吏尋到兩人。”

顏良在派顏益南下荊州招募人才的時候,想着畢軌也在外頭,便遣人送了封信給他,中間寫了些他印象中兗、豫、青、徐的人才,讓畢軌順道查訪查訪,不曾想竟然有了成果。

想到這裡,顏良心中也有些熱切,問道:“噢?是何人物?且快快道來。”

“其一人名曰吳質,乃是文將軍在鄄城等地徵募儒生時主動投效,其人出身單家,倒是很有幾分仕進之心,本以爲文將軍招致其出仕地方,沒想到卻被髮落到常山來。”

“吳質初時難免失望,不過在與我交談過幾次,得知常山如今的變化後,便一掃喪氣,對此行頗多企盼。”

顏良道:“吳質啊?嗯,此人不錯,當見一見他,那另一人呢?”

畢軌繼續道:“另一人名曰劉楨,乃東平國寧陽人,下吏回鄉時查訪而知,其人乃宗室子弟,其祖父劉樑爲桓帝時孝廉,先後任北新城長、尚書郎、野王令。”

“劉楨少以才學知名,年八九歲,能誦《論語》、《詩》、論及辭賦數萬言,警悟辨捷,所問應聲而答,當其詞氣鋒烈,莫有折者。”

“下吏上門拜訪,與其提及六山學院及子明公、季珪先生等事,邀請其來常山遊訪。”

“劉楨素好文事,頗有意動,而吳質與下吏同行,亦多有勸言,楨遂決意北上,此番亦與下吏同行。”

顏良笑道:“東平劉楨?看來昭先此行收穫頗豐吶!”

畢軌道:“還不止於此,在下去到濟北之後,又有所得。”

顏良道:“噢?何所得?儁乂又給我薦舉人物了?”

畢軌道:“正是,張將軍下盧縣後,意欲穩步經營,恢復城內外秩序,遂召集本地士族相商。在盧縣本地冠族中,有一戶人家姓顏,亦爲顏子後人。其家長者名亮,年過古稀,素爲鄉人所重,其子名敫,亦有德行。”

“張將軍與其提及府君之事,顏敫稱其知曉鉅鹿顏氏一支,早些年還曾與府君之兄立德君子有過來往,若敘其宗譜來,其與府君還是同輩。”

“張將軍知悉有這一層關係亦十分欣喜,表了顏敫爲盧縣令,替其署理地方政務。”

顏良聞言大爲訝異道:“噢?與我先兄有過來往?我倒不知此事,看來得問一問仲兄。”

畢軌卻道:“府君不用問了,在下拜謁過盧縣令,顏令君知悉六山學院事後,遣其子顏斐隨下吏北上游學,中途經過下曲陽時,顏斐已經拜謁過立功君子,互相交換過宗譜了。”

顏良哈哈一笑道:“好好好,我家祖上出自魯地,齊魯等地多有族人,若能聯宗並譜,亦不失爲一樁美事。”

畢軌道:“立功君子亦如此言,還修書一封讓我轉呈府君案前。”

顏良接過畢軌呈上的書信打開一看,仲兄顏國倒是曾聽大兄顏至說過與濟北顏氏有過交往之事,並向顏良推薦這個遠開八隻腳的族侄顏斐,稱顏斐年齒雖幼,然才學不俗,且通曉世情,有治世之才具。

仲兄顏國爲人嚴謹,鮮少誇讚別人,這回卻爲這個顏斐說話,想來是有些才具,且顏良心裡想到,即便顏斐並沒有仲兄說得那麼優秀,自己看在濟北顏氏與自家聯宗並譜的份上,也要多給他些歷練機會纔是。

顏良道:“昭先此番南行成果斐然,值得嘉獎,說說吧,想要何等賞賜?”

畢軌拜道:“下吏感念府君准予長假,乃得與父母家人一同守歲,至於其餘種種,不過分內之事,不足提爾。”

顏良道:“小小年紀,爲何如此老氣橫秋,有何想法但言無妨。”

畢軌猶豫了一下,然後道:“下吏自感學問粗疏,每有上進之心,只是忙於案牘之事,無暇溫習經典,如今六山學院建成,下吏想要拜入子明公門下求學,還望府君恩准。”

顏良一聽原來是這要求,好辦。

“追求學問亦是好事,你南下這些時日,我已經調了倉曹史沐並與兵曹史沮輝二人爲我協理文書記錄之事,你回來後依舊以你爲主,他二人爲輔。只消你數人互相協商好,大可空出時間來去六山學院進學。”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今日多學一些,來日亦不至於‘書到用時方恨少’。不過我亦有一言相贈,如今世道不靖,非死讀聖賢書之時,曉習經典亦不可脫離世情,若如河內向甫興一般,逢有賊事,便指望《孝經》退賊,則讀書千卷亦一無所用,徒害人害己也!”

顏良說的這個向甫興,乃是河內朝歌名士向長之後向栩。

但比起向長的隱逸山林受世人所重,這向栩就是一朵當世奇葩。

其人在河內有些名氣,郡禮請闢,舉孝廉、賢良方正、有道,公府闢,都一應不理睬。

但當時的社會就陷入了這種誤區,越是拒絕徵辟,越是名動四野。

不過後來向栩還是響應了朝廷的特徵,拜趙相,世人都以爲向栩當素服簡樸赴任,沒想到他鮮車怒馬大搖大擺就赴任了。

到任之後,他就做起了甩手掌櫃,繼續做他的名士,具體政務一應不理。

就他這樣的德性,居然還徵入朝中,拜爲侍中。

這廝當了侍中後,也每每高談闊論,顯得逼格滿滿。

但那時發生的一件大事,卻讓其本相畢露。

當時張角作亂,天下郡國響應者三十六處,朝野沸騰,皆議論如何平亂,但向栩說出了令兩千年來所有人都震驚的奇葩言論。

“國家不必興兵,但遣將於河上北向讀《孝經》,賊自當消滅。”

此話一出,朝野皆驚,就連中常侍張讓都看不下去了,訴其不欲令國家命將出師,疑與張角同心,欲爲內應。收送黃門北寺獄,殺之。

死讀書讀到了這個份上,這向栩也算是個典型。

此刻顏良拿向栩之事來點醒畢軌,畢軌立刻道:“下吏自當謹遵府君教誨,研習經籍增長學識,亦不忘熟悉世情民理,有爲於當世。”

顏良點點頭道:“嗯,很好,學以致知,亦要學以致用,兩者不可偏廢也!”

說完了正事,顏良又想起家事來,問道:“那阿枚與你家女郎之事,可與你家大人說了?”

畢軌道:“家父言此事但憑府君安排。”

顏良道:“這話說的,這婚姻之事怎能讓我安排,顏枚這孩子今年十九了,你那妹子多大了?哦對對十五了?什麼?才十五?那不行,此事再緩緩,你替我與你家大人言,此事明年再操辦。”

畢軌聽顏良在那邊自言自語了一番,然後略顯尷尬地道:“可……可之前立功君子已經說了,此事宜早不宜遲,今年之內就要辦了。”

“啊?仲兄也知道了?哎,好吧好吧,那一切就聽仲兄的吧!”

待畢軌告辭離去後,顏良皺着眉頭喃喃道:“還好這年頭和後世刑法不同,不然大侄子豈不是三年起步?”

第119章 辭行第55章 關羽豈等閒第238章 蓋有非常之法也第94章 論功行賞第93章 慶功宴第377章 踏春第161章 夜劫曹營第365章?謠言發酵第160章 奇襲冤句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537章 賜姓起名第363章 官二代第486章 談判第238章 蓋有非常之法也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196章 哀兵必勝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189章 解救目標任務第569章 將裝慫進行到底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254章 伐柯如何第523章 天津港第377章 踏春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274章 禮賢下士第371章 馬縣長與老工師第98章 朝廷來使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442章 殺賊建功,正其時也!第482章 一鍋端第585章 藥莊第393章 龜甲陣第45章 宿命的對決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266章 常山錢莊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240章 裝完逼就走第44章 殘月彎刀第385章 三利一弊第366章 西鄂之戰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567章 ****第455章 當世魯班第83章 團結陣線第313章 黑山伏兵第101章 決戰當在官渡第206章 遊說第96章 嘆世間奸人多當道第240章 裝完逼就走第384章 進山第322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92章 君子沮授第505章 奇特的請求第266章 常山錢莊第1章 造化弄人第314章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第563章 各方反應第57章 一逃又一追第10章 驕傲的公羊兒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第150章 敵援將至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528章 惡有惡報第98章 朝廷來使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445章 不明就裡王彥雲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95章 夤夜訪逢紀第595章 臘日第78章 孝子畢軌楔子 這誰頂得住啊第479章 馬城第185章 官渡迷局第106章 巧借他人之力第561章 高邑侯第460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193章 捉對廝殺第267章 真香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9章 伶牙俐齒第189章 解救目標任務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218章 迎風閣上的女子第503章 制衡再製衡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255章 房山礦場第532章 漁陽攻防戰
第119章 辭行第55章 關羽豈等閒第238章 蓋有非常之法也第94章 論功行賞第93章 慶功宴第377章 踏春第161章 夜劫曹營第365章?謠言發酵第160章 奇襲冤句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537章 賜姓起名第363章 官二代第486章 談判第238章 蓋有非常之法也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196章 哀兵必勝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189章 解救目標任務第569章 將裝慫進行到底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254章 伐柯如何第523章 天津港第377章 踏春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274章 禮賢下士第371章 馬縣長與老工師第98章 朝廷來使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442章 殺賊建功,正其時也!第482章 一鍋端第585章 藥莊第393章 龜甲陣第45章 宿命的對決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266章 常山錢莊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240章 裝完逼就走第44章 殘月彎刀第385章 三利一弊第366章 西鄂之戰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567章 ****第455章 當世魯班第83章 團結陣線第313章 黑山伏兵第101章 決戰當在官渡第206章 遊說第96章 嘆世間奸人多當道第240章 裝完逼就走第384章 進山第322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92章 君子沮授第505章 奇特的請求第266章 常山錢莊第1章 造化弄人第314章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第563章 各方反應第57章 一逃又一追第10章 驕傲的公羊兒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第150章 敵援將至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528章 惡有惡報第98章 朝廷來使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445章 不明就裡王彥雲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95章 夤夜訪逢紀第595章 臘日第78章 孝子畢軌楔子 這誰頂得住啊第479章 馬城第185章 官渡迷局第106章 巧借他人之力第561章 高邑侯第460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193章 捉對廝殺第267章 真香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9章 伶牙俐齒第189章 解救目標任務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218章 迎風閣上的女子第503章 制衡再製衡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255章 房山礦場第532章 漁陽攻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