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

“李嗣業?朕聽得倒很耳熟,他怎麼進的太子內率?”李隆基隨口問道。

高力士在旁邊低聲提醒:“陛下你忘了?有一個壯士爲你獻上涼皮配方,此人就名爲李嗣業。”

“哦。”

皇帝想起來了,這個人因獻涼皮有功,又有武藝傍身,他便把他派到了太子內率當千牛。想不到此人不甘寂寞,再次出現在他的耳朵裡。

李隆基突然生出興趣,想就此事進行一次討論,便將目光望向衆人,輕飄飄地問道:“列位,你們怎麼看啊。”

楊洄首先忍不住開始出擊:“陛下,這個李嗣業本就是低賤商賈,以財貨謀利,把他派到太子殿下身邊確實不是明智之舉,若不是此人蠱惑,太子也做不出這行商斂財之舉。”

李林甫輕輕搖頭,楊洄這狀又沒有告到點子上。

李隆基略過不提,目光望向張九齡問道:“九齡,你怎麼看?”

張相公即使端坐在酒席上,也始終肩平背直,姿態莊重,如同橫臥青松般氣度儼然,只見他叉起雙手,朝皇帝不急不緩地說:“陛下,在臣看來,此救急之計可以與孫臏授田忌賽馬相媲美。”

李隆基聽罷,點了點頭沒有問裴耀卿,卻把目光投向了李林甫:“林甫,你的看法呢?”

李林甫贊同地撫掌說道:“非也,要比孫臏之計高明許多,恭喜陛下,恭喜太子,此人大才!可比孫臏,孔明也!”

張九齡一聽,臉上有些不太高興,剛準備反駁。裴耀卿搶先把話接過來說:“就此計來說,高妙確實是高妙,但不過聰明小計耳,談不上大才吧。”

楊洄此時不方便說話,卻頻頻給李林甫使眼色,李林甫擡頭挺胸目視前方,裝作沒有看到。

李隆基露出一個略微尷尬的笑容,點點頭說:“確實有才,太子回去後,一定要提拔獎賞,不要讓有才之士寒心。”

李瑛如釋重負,連忙拜伏:“兒臣遵命。”

“既然如此,太子退下,回東宮去吧。”

李瑛剛剛一直處於擔憂緊張的氣氛中,沒有多注意席上幾位大佬的表現。也是,在他這樣一個尷尬的位置上,永遠也學不到鬥爭的精髓。

太子走後,李隆基的情緒逐漸變得低落。他揮退了衆人,連武惠妃也沒讓她陪同,乘着步輦,由高力士和宮女們護持着沿着夾城返回了大明宮。

……

興慶宮龍池西北角的一處暗閣內,武惠妃與楊洄在此處暗會禮部尚書李林甫。

這位一生追求權力頂峰的大唐官員,雙目狹長如鷹隼,鼻子微微勾起,臉上卻時常保持着一種親和恬然的笑容。

他踏步進入暗閣內,立刻躬身向武惠妃行叉手禮,又朝站在一邊的楊洄點了點頭。

楊洄性子急躁,上來就對着李林甫指責道:“公昔日不是已答應幫助壽王?爲何今日要幫那太子黨徒說話!”

李林甫略微高傲地擡起頭,他覺得要論聰明才智,他有資格在楊駙馬面前擡這個頭。

武惠妃爲表示對李林甫的信任,訓斥了楊洄一句:“駙馬,不得對李相公無禮!”

楊洄自然退縮到一邊,等待武惠妃先說話。

“李相公,我只是個女人,對朝堂的事情不懂,只是我與楊洄也有相同看法,你今日在宴會上誇獎太子近臣,這不是長太子威風嗎?”

李林甫眯眼狹長的眼睛,捋須微微一笑:“惠妃可曾聽說過,貶損不一定能使人凋敝,但過譽定能使其受挫!這叫捧殺。”

“我不明白,還請李相公爲我解惑。”

“惠妃娘娘整日陪伴在陛下身邊,必然知曉陛下所忌,如今盛世以降,民安國強,需要的是治世之才,而不是亂世之才。臣以過譽之詞稱讚太子近臣李嗣業爲孫臏,孔明,此二人皆爲亂世之才,這樣的人留在太子身邊,陛下豈能不忌?”

武惠妃一聽,頓時喜上眉稍,李相公不愧是李相公,水平就是高,這樣的一句誇獎,抵得上楊洄告十次狀。

旁邊的楊洄也不由得大爲歎服,同時又感到恐懼,在朝堂上若是跟這樣的老狐狸爲敵,被收拾掉也不知道是因爲什麼。

惠妃娘娘總算是在李林甫這兒學了一招,又在口頭上做出了許多承諾,比如說日後壽王若是繼位,當不忘李相公擁立之功,必以三師頭銜相贈。

李林甫叉手拜謝,雙方的攻守同盟由此更加穩固。

……

東宮諸人心中忐忑,也不知太子此去是兇是吉,突然出現不尋常情況,這些官員們又對李嗣業沒了好臉色。

太子詹事們擺出官大一級壓死人的態度,指着李嗣業斥道:“你不過一介草莽商賈,想出這種餿主意來誤導太子殿下,殿下今日若是有什麼三長兩短,我們定要先把你給拿下!”

李嗣業本不想和這些人爭論,不過人家都把手指都戳到臉上來了,他也得厚着臉皮應戰。

“你怎麼知道太子被叫去是被處置,說不定還是獎賞,情況未明就對我大加指責。還清府庫錢財的時候,你們倒是一個比一個高興,現在稍微出點情況就變了臉色,你們是變色龍嗎?”

“胡說!”一名詹事指着李嗣業說道:“從一開始本官就不同意,若不是你蠱惑太子,他怎麼會幹出這種爲商賈的事情來?”

這下大家誰也顧不上跟李嗣業吵了,連忙跑出殿外去,叉手躬身迎接歸來的太子,捎帶看看太子的臉色,要是略微陰沉那還好,要是烏雲密佈那就糟了。

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四百四十五章 溫泉對浴談用兵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五百六十一章 瑰寶如羽衣霓裳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難卻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九十九章 安西都護出行圖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六百一十章 護教戰爭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
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四百四十五章 溫泉對浴談用兵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五百六十一章 瑰寶如羽衣霓裳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難卻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九十九章 安西都護出行圖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六百一十章 護教戰爭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