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

此刻熱海湖畔殘陽如墨,金光道道鋪攤在水中,對岸的松林在水面上拉出長長的倒影。清風拂來時,湖面盪漾起層層波浪,使得倒映在水中的美景如鏡子般打碎,金色殘陽變作了萬點金光,展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一片壯美景象。

兵卒們開始砍伐樹枝,搭建氈帳,來時拉着封賞的犛牛棧車繞着湖邊組成車陣。經過緊張的對壘和這些天的長途跋涉,所有人的心情都放鬆寧靜下來。

清澈湖水中有尺餘長的寬尾鯉魚,時而從水底遊蕩上來,尾巴在水面上一抖,捲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軍士們見獵心喜,趁着天色未暗,紛紛將勁弩取出,把弩箭的尾翎用細麻繩栓住,掰開弩機,瞄準水中游魚射獵。

箭矢射入水中,穿透了數條大魚,撲騰着水花掙扎。軍卒們拽緊手中的麻線,將肥碩的鯉魚拖上岸來。打上來的魚在水中清洗,颳去鱗片刨去肚腸,抹上鹽巴。

李嗣業隨身帶着一小包胡椒,此刻他心情極好,也樂於分享出去,每個唐軍兵卒的魚肚子裡面都有了幾粒胡椒用來去腥提香。六七人圍繞着一個火堆,松枝串着魚身,在篝火中炸出噼啪的聲響,魚肉香混合着松香味散發出來,隨着嫋嫋升起的青煙暈染在無邊的夜色中。

用過晚餐之後,李嗣業獨坐在篝火旁,兵卒們都跑到別的火堆前低低地絮語說着家鄉話。這並非孤立,只是底層官兵對於上級的敬畏,有他在旁邊,這些兵卒們多少有放不開,不敢敞亮地說話。就連田珍和藤牧這倆跟着他一起從長安來磧西的部屬,這個時候也主動避到了一邊。

上下級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保持適當的神秘和敬畏感,纔是合理的相處方式。

校尉趙從芳覷得這樣的空當,刻意繞了一個大圈,沿着湖邊來到篝火前見他,蹲在地上叉手行禮:“卑職參見李將軍。”

李嗣業呵笑一聲:“你這個時候纔來向我賠禮,不覺得遲了點兒嗎?”

趙叢芳幽幽嘆了口氣,低頭道:“是卑職自暴自棄,冒犯了將軍,請將軍責罰,趙叢芳絕無怨言。“

李嗣業手中捏着柴枝挑動着火堆,紅燼的緋色映照着他的半張臉,語氣卻冷淡地開口道:“不必了,這一樁事情暫時給你記下,日後若有再犯,數罪併罰。”

“日後?”趙叢芳狐疑地擡頭看了李嗣業一眼,陣陣涼意沿着他的脊背升上了脖頸,原來這位中郎將李嗣業就是新任的頂頭上司。幾天前他發的那些牢騷,可是原原本本地讓對方給聽去了。

“喏。”趙叢芳心中忐忑萬分,天底下最倒黴的事情讓他給碰上,得罪未上任的新上司,這是命中犯衰吶。

李嗣業揮了揮手道:“別蹲着了,坐起來說話。”

“喏。”

趙叢芳款款起身,像個小媳婦兒似的瑟瑟地坐在李嗣業的對面,屁股只在石頭上捱了半點兒,能保證隨時從上面彈起來。

他腦袋裡亂如麻絮,往日整天猜測着被上官冷落,被上官暗中刁難,今天終於落在了頭上。回去之後最好的結果怕是被摘掉校尉,貶爲小小的旅率。多年軍中拼殺積攢的功勳,一朝失勢即將成爲白身。

“趙校尉。”

李嗣業剛一開口,趙叢芳果然迅速從石頭上起身,還能保持躬身蹲着叉手的姿勢。

“別起來,坐下,坐下。”

“是。”趙校尉叉着手坐回到石塊上。

“可否給我講講跳蕩營中的情況。”

“當然,哦,喏。”趙叢芳正想趁着這個機會在李嗣業面前彌補過錯,自然知無不言,開始娓娓道來:“跳蕩營一團校尉爲仇欒,善使雙錘,性情耿直。二團校尉爲劉龍,改姓後的突厥人,沉默寡言……”

“好了。”李嗣業長立而起,使得趙叢芳也連忙站起,躬着身體小心地陪侍在他左右。

他從湖邊撿了一塊扁平碎石,對着湖水打起了水漂,石塊飛到水面上,點着漣漪彈跳數下,最終沉入湖底。

“趙叢芳校尉。”李嗣業開口道。

“卑職在。”

“把你徵調前來運送封賞財物,我並不知情,就算我知情,我也會非常贊成。萬一你這個校尉折在碎葉城突騎施人的手裡,我豈不是心想事成可以安排自己的親信上位了嗎?”

趙叢芳連忙惶恐地叉手告罪:“卑職以小人之心度將軍君子之腹,實在是可笑。”

“一點兒都不可笑。”李嗣業回頭盯着他,彷彿要看透到他的心靈深處去:“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有隔閡,你這麼猜測也情有可原,但是,你要知道你只是一個小小的校尉,沒人琢磨着跟你過不去。”

“好好幹。”李嗣業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在我的手底下,是你的功勞,誰也搶不走,若是犯了大錯,你也躲不過懲處。”

趙叢芳喉嚨中涌起了哽咽,雙手叉在胸前側低着頭,聲音激動低沉地說道:“卑職謹記於心。”

他偷偷地擡起頭,李嗣業早已消失在眼前,回頭左右尋找,纔看見對方坐在火堆前,拿起醃製好的鮮魚繼續燒烤。他的臉頓覺羞臊,剛剛白激動了,人家根本沒看見!

第二日清晨,李嗣業帶着所有兵卒出發,三日後輕裝簡從回到了頓多城,把留在這裡的財物重新裝上車後,離開頓多直接前往龜茲。

他帶着衆人回到龜茲後,先把他們安置在跳蕩營的駐紮地——龜茲城外的白馬河畔。吩咐趙叢芳給他們籌備營房安頓下來,自己則前往都護府面見夫蒙靈察。

他來到都護府正堂大院外,稟明來意後,等着門口值守的兵卒前去通報,心中盤算着還有一個人沒有收攏到麾下,待會兒該怎麼跟夫蒙都護開口。

白孝德是龜茲蕃營的中的一個小隊正,但蕃營中皆是胡人,不好溝通,所以只要在夫蒙靈察這裡求來徵調令,此事就十拿九穩了。

他正仰頭沉思,只見眼前金光閃閃,卻是一個身披明光鎧的小將站在他面前,李嗣業驚訝地睜大了眼睛。

“白孝德?你怎麼會在這裡!”

白孝德靦腆地笑了笑,擡起雙手朝他叉了一記禮,纔回答道:“李將軍,我幾天前才被調來都護府,成爲夫蒙都護的親衛旅率。”

“他調你做親衛旅率?”李嗣業頓時泄了氣,就沒見過這麼截胡的。

進去通報的親兵來到院門外,叉手說道:“都護請你進去。”

李嗣業點了點頭,對白孝德揮手說:“待會兒再找你聊聊。”

他大踏步走進了正堂中,都護府的幾個文吏各自圍着案几辦公,沿着廊道的立柱轉彎,一道道隔扇橫列在走廊兩側,夫蒙將軍的書房就在走廊盡頭。

這個地方曾經是安西都護來曜的書房,李嗣業倒是很熟悉,他在門外叉手道:“卑職李嗣業求見夫蒙都護。”

“進來罷。”

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三百零九章 聽風聲辨形勢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五百三十五章 副都護郭子儀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十二章 安祿山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薦欲復長安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
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三百零九章 聽風聲辨形勢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五百三十五章 副都護郭子儀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十二章 安祿山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薦欲復長安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