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

當然被觸犯利益的還有幽州的世襲牙人們,他們是組成地方藩鎮的核心力量,過去這些人就團結在李崇豹的周圍消停了許多,後來參謀部剝奪了節度使的兵權後,他們也安之若素。但是這次新皇稅法的改革中,規定他們服役期間不需要交稅,但兵卒若因爲年老或受傷脫離軍隊,家中又無人接替軍職,他們的免稅權就會自動被剝奪。

聽說朝廷剝奪他們的免稅權後,牙人們開始很憤怒,後來聽說所有朝廷官員的家產私田都不能免稅後,都還比較能接受。天下人都是這樣,不患寡而患不均,所有人都從中看到了皇帝的決心和毅力。

但是有一個人看不到,作爲最應該支持和理解李旭的兄長李崇豹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中對皇帝的稅法規定抱怨,他爲皇帝立下汗馬功勞,自己的田卻要給皇帝交稅,實在是不可理喻。

和李崇豹有同樣想法的世家大姓不少人都聚攏到了他的周圍,同時還有那些幽燕的牙兵們和郎將們,實際上是這些人控制了河北的十三萬兵馬,將參謀部給架空了。

李崇豹在這些人的不斷吹捧和慫恿下,李崇豹最終產生了雄心壯志,把父親臨終託付的話忘的一乾二淨,心中只想的是我纔是長子,我才該合法地擁有皇位。趁着現在參謀部對河北兵馬的控制還不夠深沉次,他可以登高一呼,率領這十三萬兵馬南下,奪取洛陽,取得關中又如何?

實際上宰相徐賓始終派人在暗中監視着李崇豹的一舉一動,對他的危險也早有察覺,立刻前去大明宮中的蓬萊閣前稟報給垂釣的皇帝李旭。

李旭只是淡淡地回了他一句:“我知道了。”便不再說話。

徐賓心中很吃驚,看來皇帝對此早有預料,可當初爲什麼沒有把李崇豹留在長安當個閒散王爺,而是把他派往幽州讓他成爲隱患呢。

李崇豹以爲長安的弟弟沒有任何準備,實際上他的反叛才略顯倉促。李旭甚至沒有通知幽州節度的參謀部讓他們防範,他實際上是把他們當做了誘餌,就像鄭伯在剷除叔段之前的一味姑息。

當天夜裡,幽州兵馬的一些牙兵們暗中串聯了起來,他們在夜裡披掛甲冑騎上戰馬,直接衝到了城中的參謀部衙門,殺死衛兵後抓住了三名參謀,參謀長荔非元禮趁着夜色翻牆逃走了。

牙兵們將三個參謀押到了造反的李崇豹面前,李崇豹還企圖誘降三人爲自己所用,但均被他們義正辭嚴地拒絕了。

李崇豹並非善男信女,既然你們不爲我所用,那就只有死路一條。當天晚上他就把他們的腦袋砍了下來,第二天設起祭壇用他們的血來祭旗。

李崇豹就靠着這樣的一番衝動壯志造了反,但當他把這十三萬人集結起來才發現,他最看重的重炮營在三個月前被調撥走了,換防成一支駐守在鄴城的普通步卒,還有大量的戰馬也在六個月之前撥給了河東節度使,他那個時候剛纔南方回到長安,甚至還沒有被皇帝重新任命爲幽州節度使。

他頓時感覺到了憂心,沒有重炮營和大量馬匹,一旦造反他就沒有可以用來制勝的力量。或許這就是一個陰謀。

果不其然,當他率領大軍一鼓作氣南下時,攻克了幾座縣城之後,就被攔截在了鄴城之下。鄴城太守似乎早有準備,將大炮搬上了城牆。他們造反倉促,沒有重型器械和大規模騎兵,被轟隆隆的炮火堵在鄴城前死傷慘重。

就在李崇豹進退兩難之際,後方又傳來了讓他驚懼的消息,河東參謀部派出大將論惟清以三萬騎突襲了幽州城,將他起家的老巢都端了。

鄴城沒有攻下來,老家又快被人偷了,李崇豹急怒攻心,立刻帶兵回去救幽州,兵卒們來回奔波,士氣逐漸開始低落。

當他們即將回到幽州時,又聽說他派留後幽州的幽州刺史高詡竟然投靠了朝廷,這讓李崇豹驚怒交加。他帶兵攻到幽州城下,看到高詡得意洋洋地站在城牆上,竟然稱呼他爲反賊,這讓他無不感到周遭人的險惡和無恥。

他沿着運河南下時只突襲了幾個岸邊的中小型糧倉,這些糧食只是杯水車薪,支持這些人一個月還算勉強,但要維持大軍的存在,必須要攻克幽州或鄴城這樣的大郡城才行,沒有幾十萬石百萬石的糧草支撐,如何能在一個地方坐大?

他必須在幾天之內找到一個安身之地,不然沒有糧草的這些兵卒很快就會將他給拋棄。

這時有兩個蠱惑他造反的世家謀士在旁邊進言,說是河北情勢危急,朝廷早有防備,不如往西去進入河東,進攻雲州。

李崇豹拍掌稱讚,在腹地發展容易四面受敵,如果是雲州這種邊地,背後就是自己的老丈人回紇葛勒可汗,就算到時候不敵弟弟派來的軍隊,也可以直接退到草原甚至是漠北去,以如今回紇在草原上的實力和威懾,沒有父親雄才大略的弟弟,怎麼敢上門去挑戰。

他做出這個決定之後,立刻帶着大軍前往雲州,兵卒們的士氣還不算低落,當初是他們選擇了李崇豹,就應該有承擔後果的覺悟。

大軍很快到達雲州,他遙望城牆上沒有大炮,頓感幸運雍軍沒有防備,立刻亮出自己燕王的身份,企圖詐開城門。

但守將早已得知李崇豹叛變的消息,站在城頭上不卑不亢地告知道:“燕王,你本是陛下的親兄長,爲何要置先皇的託付於不顧,置家國於不顧,背叛社稷。如今正該回頭是岸,陛下念起兄弟之情,定不會重責殿下。”

李崇豹哪能夠聽得進去這樣的逆耳忠言,罵了一聲操提刀上馬便要攻城,雲州城守將立刻組織兵卒進行防守,無論他動用麾下的牙兵將校們如何攀城進攻,都被一次次打退。

河東參謀部緊急給河東節度使授權率部北上救援雲州,李崇豹連着攻了十天,雲州城巋然不動,眼見得對方的援兵已經到來,幽州的論惟清也率軍在後面追擊,再不想辦法就會被包圍陷入死地。

李崇豹最終決定帶着軍隊前往回紇投靠老丈人葛勒可汗,但這顯然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跟隨他的兵卒們都是兇悍的投機分子,是要借他的手來造反以逼迫朝廷放棄全天下無差別稅收。他們是絕對不肯跟着他背井離鄉的,況且皇帝對付造反,通常都是隻誅首惡,其餘從衆應當從輕發落的,這就是爲什麼安祿山,史思明這些人都死掉了,他們這些藩鎮基礎的牙兵還在的緣故。

所以當李崇豹進入回紇地界時,追隨他叛亂的牙兵們紛紛逃散,向在後面追擊的雍軍投降,短短十幾天時間,他組織起來的十三萬之衆,就被瓦解得煙消雲散。

李崇豹逃進回紇,顯然不能讓李旭放心,他立刻親自下詔命司空李光弼出馬,從長安北上太原,帶領河東軍和遼東兩支兵馬,攜帶三百多門玄武炮進入回紇邊境,如果回紇可汗不把李崇豹交出來,就要發兵踏平金汗王帳。

回紇葛勒可汗可是個能夠認清形勢的利己主義者,他當初把女兒下嫁給李崇豹,是看中了他是梟雄李嗣業二子的身份,以爲能當未來皇帝的老丈人。可沒想到李嗣業讓自己的小兒子上了位。老可汗這也能夠接受,就算當不了皇帝老丈人,跟雍王朝有血緣關係也是有好處的。可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女婿竟然造了反,還打了敗仗逃到了自己這裡。

李崇豹現在唯一的價值就剩下了他的征戰才能,可這對於新建立的雍朝和回紇之間的安全關係來說就無足輕重了。葛勒可汗思前想後,最終決定把李崇豹給殺了,把他的屍體送給了前來征討的李光弼。

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相猜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九百一十二章 效仿蘇定方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燈下獨謀大業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六百三十五章 楊宅荒唐酗酒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五百一十六章 血戰連雲堡(下)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師安西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
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相猜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九百一十二章 效仿蘇定方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燈下獨謀大業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六百三十五章 楊宅荒唐酗酒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五百一十六章 血戰連雲堡(下)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師安西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