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

燕小四深藏起眼底的輕蔑和厭惡,才後知後覺地哆嗦了一下,躬下身體低聲說道:“公公教訓得是,不過卑職來遲是有緣由的。”

“什麼緣由?”

燕小四站正身體,擡手在空中雙掌拍擊了一下,便有兩個女子從正堂的側門走了進來,她們身材婀娜豐滿,手中各自抱着琵琶和箜篌,站在魚朝恩面前盈盈一低腰:“奴婢參見兩位將軍。”

魚朝恩雖然喪失某方面的功能,但對美麗的女子還是有很高的鑑賞力的,他左右打量了兩眼之後,佯裝出怒意說道:“軍中豈能有女子之戲,成何體統?”

燕小四連忙叉手抱歉道:“這又是卑職的疏忽,不過這兩名乃是我從坊間尋來的風塵女子,她們昔日是洛陽坊間有知名頭牌,達官貴人揮灑千金都難見一面。不過如今洛陽的富貴人家都逃走了,她們也沒有了活路,卑職才花重金買下獻給公公,一來可以照顧您的生活起居,二來她們琴藝上佳可以給公公你解悶。”

魚朝恩極爲受用地點了點頭:“我以爲軍中都是些腦袋比鐵硬的莽夫,想不到還有你這樣的伶俐人,不錯,不錯,燕小四燕副使,日後本監軍可要多多依仗你了。”

“公公說的哪裡話,只要您吩咐,燕小四鞍前馬後爲你跑腿。”

“哈哈,”魚朝恩得意地大笑起來,燕小四側立在一旁,嘴角的牙齒緊緊地咬着。

魚朝恩盤算了一下,他雖有心掌軍但不懂打仗,需要在軍中找這麼一個狗腿子。既然此人這麼上道,那就是他了。

自從魚朝恩執掌河西軍後,燕小四尋找機會迅速獲得了他的信任,又經過了幾個月的試探,他始終對其逢迎拍馬,想盡辦法討得魚朝恩的歡心。

從此魚朝恩雖將一干軍務都委託於他,但卻被軍中諸多將領視爲叛徒,多數人對他冷目相待。燕小四始終不爲自己辯解,想方設法保全麾下將領,使得河西軍的主幹力量都沒有更換,基層軍官也都保留了下來。

……

至德二載三月,李嗣業暫時卸下了所有軍務回往長安,在回去的路途上他才得知江淮節度使李璘已經兵敗被殺,李亨也派人去往蜀中迎李隆基回長安,李隆基已經答覆並且在返回長安的路途中。

然後又有消息傳來,吐蕃軍攻佔隴右的廓州和鄯州,兵部尚書節度使王思禮不能抵擋,皇帝已經將李嗣業的家眷從蘭州接到了長安,這樣一個消息反而讓他的內心變得更加沉重。

由於消息的延遲性,所有的事件流程應該是先平叛殺李璘,然後往蜀中請李隆基歸長安,李隆基同意後,再去蘭州接李嗣業的家眷,最後前往洛陽宣旨奪兵權。

這些事情的先後次序很重要,當李隆基離開蜀中的老巢時,李亨便能認定把父親牢牢地握在手心中,纔敢放心地做接下來的所有步驟。這對於謹小慎微的李亨來說,已經是了不得的操作。兵不血刃地奪取了一個將領的兵權,全程佈置嚴密,絕不會有任何差錯。

這時身邊跟隨李嗣業的只有岑參、曹安定和米查幹,還有牙將庫班尼所率領的兩千牙兵。

岑參對李嗣業低聲說道:“李璘謀反一事,可能是得到了太上皇的暗中支持。”

李嗣業搖頭說道:“這哪裡是什麼謀反,而是不受李亨所控制的軍事行動。如果李璘要謀反,他佔據荊襄之地,只要固守襄陽,南陽,手中掌控江淮租庸調,廣積糧草養兵。就算有高適和來瑱在側,又能將他奈何?”

“那他率兵東進的意圖是什麼?”

“李璘東進,定然是要率兵前往廣州徵用民間海船,沿着海岸線北上,從大沽口登陸進攻幽州范陽,端掉史思明的老巢。只是李亨爲了維護他政權的權威性,更不願意他的這個十六弟立功,所以一切不經過長安所允許的軍事行動,都算是造反了。”

他們路過潼關的黃河岸邊,李嗣業站在山頭上,對面是河東的風陵渡口,黃河水流平緩地從他腳下流淌而過。渡口附近的黃河漁村已經因爲戰爭而成爲鬼村,果真是山河表裡潼關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隆基還是沒有聽進去他的建議,而是選擇回到長安,永王李璘的兵敗被殺,讓李亨對長江以南的統治變得穩固,所以纔會認爲叛軍已經對他造不成威脅,真正能夠威脅到他的是自己的父親。

三月二日,他們從春明門進入了長安城,李嗣業遠遠看見城門口站着幾個熟悉的身影正在翹首以盼。

李輔國循着他的目光看過去,得意地嘿笑着說道:“李太尉,陛下知道你征戰數月,十分想念家人,所以就差人前往蘭州,把夫人和孩子們都接到了長安。你在城中的西涼王府也增加了數千畝地佔地,動用工匠數萬修建園林樓閣,簡直是美輪美奐,真是讓咱羨慕得要死。”

李嗣業的心沉了下來,這太監的嗓音宛如老鴰在身邊聒噪,他真想把他從馬上拽下來伸手擰斷他的脖子。

十二孃身後停着奚車,李佐國側着腦袋靠在她身邊,女兒李崇樂臉上露出笑容,似乎心情還不錯。李崇雲則神色拘謹地擡頭看着父親,似乎在揣摩着他的心情。

他來到家人面前翻身下馬,儘量不把自己的真實心情展露在臉上,上前摸了摸兒子的頭,又對十二孃和崇雲、崇樂點點頭問道:“你們什麼時候來的長安?”

“剛過正月,陛下就派了一堆太監前往蘭州,加封了母親爲涼國夫人,又加封了弟弟爲銀青光祿大夫,又派了一大堆馬車接我們去長安。”李崇樂乖巧地回答道。

十歲的銀青光祿大夫?李嗣業在心底冷哼了一聲,李亨還真是把官位當做了大白菜。“我們回去再說話。”

位於萬年縣廣福坊的西涼王府經過再次修繕擴充之後,面積佔據了廣福坊的一半,僅大小建築就有近千間,又從永安渠中引了一條水道通往後花園,形成了小型的湖泊,湖面上亭臺樓閣煙氣飄渺。

李嗣業站在這樣的地方,有一種陌生疏離之感,這莫非是皇帝修給他的一座巨大的籠子,平時關在籠子裡,需要的時候再放出來?

十二孃站在她的身後,聲音輕柔地問道:“阿郎,從一進城就感覺你並不開心,是不是我們不該來長安?”

李嗣業把身上的披風解下來,披在了十二孃的肩頭上:“跟你們都沒關係,是我自己的問題。”

……

李亨站在麟德殿的高臺之上,下方的長案周圍坐着宗室子弟和朝中近臣,羊肉火鍋中升騰而起的熱浪,暈染起滾滾白氣。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他端着酒爵臉上已經有了幾分醉態,頗爲自得地大聲說道:“想朕與太上皇從馬嵬驛分離之日初,身邊不過隨員千人,我們父子幾人篳路藍縷,飢渴交加一路奔波前往靈武。那時的日子真是寒酸啊,寒酸到朕得利用自己的女兒作爲工具去逢迎李嗣業之子,才能換來三千的龍驤軍和幾車財物,在靈武站住腳跟,纔能有今日之局面。”

他這一番話說完,下方的宗室子弟和大臣們都涕淚連連,揮起袖子在眼角擦拭,可謂是憶苦思甜,倍感辛酸。

站在他下方的李輔國也哽咽地擦拭着眼淚,顫聲說道:“陛下你醉了。”

“朕醉了嗎?非也。”李亨仰頭灌了一口,恣意高聲說道:“沒有昔日的忍辱負重,哪有今日的穩操勝券!君臨天下!朕受的那些屈辱到底是拜誰所賜,朕記得清清楚楚,清清楚楚!”

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四百三十章 入宮覲見楊太真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三百八十四章 獨立思考主動探尋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戰役交鋒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到安西龜茲城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二百六十八章 雜事尤其瑣碎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四百二十八章 血仇尤可報也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
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四百三十章 入宮覲見楊太真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三百八十四章 獨立思考主動探尋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戰役交鋒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到安西龜茲城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二百六十八章 雜事尤其瑣碎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四百二十八章 血仇尤可報也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