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

至德元年,十一月初始,當李嗣業、郭子儀和王思禮等將領率軍在關中追擊圍堵叛軍餘部時,廣平王李豫已經率軍列陣在長安金光門前,屬於他的人生最輝煌時刻即將來臨。

百姓們跪在城門前,手中捧着家中僅剩米糧做成的胡餅,眼中飽含熱淚,迎接從叛軍手中解救他們的英雄。

李豫自從策馬進門起,街道兩旁的高呼萬歲聲便不絕於耳,滿城百姓盡皆跪地叉手。

“皇帝陛下萬歲,廣平王萬歲!”

他進城之前還有些侷促,但現在已經十分享受這種感覺,天子之恩德感召天下,將來他繼承大統之時,也能從今天的榮譽中收穫良多。

當他行經永安渠拱橋時,兩側的百姓已經圍得熙熙攘攘,他們將食物捧給進城的兵卒,娘子們特意換上了廣袖羅裙,揮舞着袖子如同一簇簇盛開的花朵。昔日經歷戰火破壞的長安,在這寒冷的冬日裡喚回了春天的色澤。她們不再顧念矜持和禮儀,將手中的巾帕和戴在頭上的簪花朝隊伍中的兵阿郎扔去。

李豫在橋頭翻身下馬,將跪迎在橋頭的杜氏、韋氏的宗族耆老攙扶起來,兩位老人聲音沙啞感激涕零:“從叛軍破城之日算起,到今日已經是整整九個月啦,我們度日如年,期盼着新皇能早日奪回長安,還百姓安定,蒼天終不負百姓所望,我大唐還在!”

四周百姓兵卒聞之紛紛落淚。

李豫也頗爲激動地說道:“我李家有負關中父老,也有負長安百姓,致使安賊作亂,長安失陷,本王今日向大家保證,長安在我們父子手中,絕不會再被人攻破!”

“陛下萬歲!廣平王萬歲!”百姓們再度跪地叉手,表示感恩。

……

長安收復的消息傳到鳳翔的流亡朝廷,李亨聽聞後激動得大哭,百官也哭嚎着奔走相告,此刻淚水已經無法形容他們的心情,長達九個月的逃難奔波,終於把家給搶了回來。

李亨最應該感激的應當是李嗣業,因爲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他還需要再等一年才能夠回到長安。若等到那個時候,依照叛軍的尿性早就把整個三大內給搬空了。

他迫不及待地召集百官,組織鑾駕,命李崇雲的龍驤軍爲護衛,浩浩蕩蕩地從鳳翔返回長安,進城時同樣受到了百姓的盛大熱烈歡迎。

回到長安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自然是封賞功臣,清算投敵者。李亨父子將這兩件事顛倒了順序。

李隆基逃離長安時,把衆多朝廷官員,宗室和妃子留在了長安城裡,這些人有些被叛軍殺害,有些則被脅迫成爲僞燕國的官員。禮儀使崔器上奏皇帝,建議將所有長安接受僞職的官員全部關入大理寺獄,等將來收復洛陽後,再將接受僞燕朝廷職務的官員一併抓來,秋後算賬,該斬的斬,該絞的絞。

李泌連忙出面制止了皇帝,說叛軍攻入長安後,連宗室都不能自保,何況朝臣。他們雖被脅迫爲官,但終究心念朝廷,不能一棍子打死。水至清則無魚,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叔齊伯夷不食周粟,只要不是甘心替僞燕賣命之人,都可以既往不咎。

李亨同意了李泌的意見,把罪過分爲三六九等,饒恕了大多數人。但是還有一些事情李泌無從知情,也無從參與。那些爲叛軍服務的宦官,還有失節陪侍奉叛軍將領的宗室女和妃子們,都被李輔國暗中處死。這也成爲李輔國和李亨之間絕不外泄的秘密。

原西京留守崔光遠派兒子迎接叛軍入城後,後來招募一幫志同道合之人逃出長安城,去靈武投靠李亨。李亨授他爲御史大夫,等於是保全了官位和名節。掌管皇宮鑰匙的邊令誠便沒有他這麼幸運了,他把宮城鑰匙獻給安祿山,還親自指點叛軍搶劫內庫,唐軍入城後被關進了大獄。

李亨入長安後,命李輔國將他賜死在獄中,李輔國派一名小宦官去執行,誰知邊令誠不肯就死,口中高呼道:“我有秘密要告知郕國公!求郕國公見見我!”

小宦官無奈,只得返回去把他的原話告知了李輔國。

李輔國披着斗篷進入大理寺獄,他站在監牢的外面,一張乾癟陰鷙的臉對着獄中戴枷披髮的邊令誠冷聲問道:“爾不肯乖乖就死,還指望咱能饒你性命嗎?”

邊令誠慌忙跪上前來,雙手扶着牢門對仰頭求告:“兄長,不,乾爹,我有一個天大的秘密要稟報。”

“什麼秘密?”

邊令誠剛要開口,卻又咽下去猶豫地問道:“我若是說出來,乾爹能否饒我性命?”

“哼,竟然敢跟咱討價還價?你這秘密我不聽也罷!”李輔國說罷轉身便走,邊令誠慌忙拍打着牢門:“別走,我說!我說!”

李輔國轉過身來低頭下視,邊令誠慘兮兮地擡起頭來,帶着諂媚又哀憐的神情。

郕國公得意地笑道:“瞧你那可憐樣,好,我答應你,只要這秘密夠大,我可以饒你性命。”

“多謝乾爹!多謝乾爹!”邊令誠欣喜若狂。

其實他實際年齡還要比李輔國大三歲,但是性命之憂當前,別說是叫乾爹,就是叫幹爺爺也行。

他扭頭警惕地望了望李輔國身後,李輔國對身後的小太監們揮手:“你們都退到外面去。”

宦官們應聲叉手退走,邊令誠才得以放心低聲相告:“乾爹,陛下身邊的這位兵部侍郎兼龍驤軍大將軍李崇雲,根本就不是李嗣業的親兒子。李嗣業只有幼子李佐國是親生,其餘二子一女,均是從嬰孩起便被起抱至家中收養。”

“什麼!”李輔國大吃一驚,低頭怒聲質問道:“你是從何處得知?”

“乾爹您忘了?孩兒回內侍省之前,曾在安西節度使麾下做過七年的監軍,兩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李嗣業我對他們都知根知底。”

李輔國摘下斗篷罩帽,陰測測地點點頭道:“知根知底好啊,知根知底好。”

邊令誠跪着昂起頭諂媚笑道:“我對乾爹有大用吧,可否饒我性命?”

“邊令誠罪大惡極,不可饒恕。”

他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李輔國卻又搖搖頭說道:“但是你可以活着,我會從大理寺獄中找個死囚來代替你,邊令誠這個名字你不必再用。我奉陛下密令監察百官大將,設立“察事廳子”,裡面全是無名無姓的忠義之士,我看你也可以進去幫我做事。”

邊令誠激動叉手道:“多謝乾爹信任我!令誠當以死相報!”

……

李亨坐在紫宸殿的暖閣內,手中捏着一張前方的捷報,上面說張通儒被擊殺在亂軍中,孫孝哲被押解長安,預計不出半月,十萬叛軍將被全殲於關中。安祿山所依仗的二十萬幽燕遼東兵,如今已翦滅其半,這對皇帝來說實在是天大的好消息,但李亨卻高興不起來。他心中存在着這樣那樣的隱憂,在經歷了顛簸流離之後,他感覺自己像個瞎子,眼睛能看到的,摸到的身邊人才能讓他安心,至於大明宮之外,乃至整個朝野之外,對他來說如同漆黑的水潭,宛如那些心懷叵測人的內心。

想到這裡,他劇烈地咳嗽起來,皇后端着一碗藥茶進來,慌忙上前來輕撫他的脊背:“陛下切莫太過操勞,應該多多休息纔是。”

李輔國走進殿中,側立在柱子旁低垂着眼道:“大家。”

“你來了,”皇帝朝他招了招手,李輔國快步上前躬身叉手:“大家安好,皇后娘娘安好。”

他和皇后之間快速交流了眼色,張皇后顰眉笑道:“妾身先告退了。”

李亨點了點頭,李輔國則轉身叉着手:“恭送皇后娘娘。”

皇后拖曳着襦裙走到內殿的盡頭,又轉過身來看了一眼,嘴角溢出一絲笑容,隨後遠去。

李亨問李輔國:“李嗣業送來的那個叛將孫孝哲該如何處置。”

“應當以酷刑秘密處死,不可公開鬧市行刑。”

李亨贊同地點了點頭,這個孫孝哲涉及了皇家的最大恥辱,當然不能公開殺。萬一百姓探究根底,可能就會傳出他殘殺宗室,姦淫貴女妃子的事蹟,這讓大唐李氏的顏面何存?

“大家,還有一事。”李輔國俯低身體,悄悄說出了李嗣業的家中秘密。

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五百六十九章 與楊釗鬥嘴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敘功(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一百四十九章 尤關棉被的商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到安西龜茲城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六十六章 互傳絕招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八百七十一章 雲州城已破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級的血上位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
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五百六十九章 與楊釗鬥嘴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敘功(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一百四十九章 尤關棉被的商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到安西龜茲城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六十六章 互傳絕招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八百七十一章 雲州城已破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級的血上位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