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

這郭尚友,在天啓朝的時候也是東林黨所稱的閹黨之一,因歷史上的崇禎皇帝清查閹黨而被免職,如今就和馮銓與王紹微一樣,也是被召回官復原職。

崇禎皇帝此前曾特意查過此人,據說爲官號稱清廉,前些年山東大面積饑荒,他也是散盡家財施粥救濟,在百姓之中口碑也比較不錯。

崇禎十五年建奴入寇圍攻濰縣,郭尚友與時任縣令的邢國璽集資修濰縣,將土城改爲石城,並鑄鐵炮置城四角樓,一介文人卻親自登城助戰,固守禦敵達三月之久。

對於東林黨來說,皇帝眼下不僅在京師有一幫狗腿子,就連南京的狗腿子勢力也搞了起來。

不過僅僅郭尚友和馬士英兩個人,還不足以撼動東林集團的地位,所以這還不是他們目前要解決的問題,當務之急還是自家出了個叛徒。

候方域號稱四公子之首,在許多人眼中,各方面都屬於完美無缺的哪一種,如今眼看着自己要被抓,立馬就是原形畢露。

這廝抱着昔日仇敵馬士英的大腿來了一招指認宋徵輿,可憐的小宋同志直到被殺的那一刻纔是幡然醒悟,大喊候方域無恥。

宋徵輿又號稱雲間才子,好歹也是復社的重要骨幹,就這麼稀裡糊塗的被昔日好友出賣,給送出去開刀問斬了,復社的成員一時羣情激憤,調轉矛頭對付候方域去了。

江南士子們‘遊行示威’的浪潮算是暫時平定下去,可對於崇禎皇帝來說,各種事務依舊沒給自己緩口氣的時間。

一個新的問題擺在眼前,人還沒上吊,錢沒了。

良鄉大捷,戰果頗豐,然而戰鬥的代價是沉重的,一切都需要自己這個萬衆矚目的皇帝爲之買單。

官軍方面也不是沒有任何損失,廠衛們的統計結果在昨日就呈了上來,看見之後的崇禎皇帝又是愁雲滿面,這次再找誰抄一抄借點錢花花?

參戰的六七萬各地兵馬當夜戰死的就有三千多人,而且還有八百多名重傷員,本來有一大部分可以得到救治,但後來因藥材緊缺而死。

崇禎皇帝爲此痛心,這八百多人可都是爲自己奮勇殺敵的好兒郎,戰場上逃得一條性命,沒想到卻死在沒藥上了。

除此之外,另有幾千名輕傷員等待救治,如果拖延太久,未免會出現輕傷轉重傷再出現非戰鬥減員的情況。

本來內庫還有抄家剩下的一千幾百萬兩銀子,但這些銀子已經拿出一部分在宣勝當天賞賜三軍,用以提振士氣。

也是在昨日,吳又可來面見自己,說治瘟正到緊要關頭,需要加派人手和藥材,不然極有可能前功盡棄。

如果是歷史上的崇禎皇帝聽到這番威脅意味深重的話,怕是會就此大發雷霆,然而現在這位聽到之後,想到的卻不在一個頻道。

看過《大明劫》的崇禎皇帝還是決定相信吳又可,咬着牙同意下來。

這樣一來,僅僅治瘟一項每天所需的藥材和物資就已經是巨量,而如今戰後又出現大批傷員等待救治,需要的藥材也不是小數目。

養濟院和五城粥廠重開之後,崇禎皇帝的賢德仁聖之名天下皆知,這就造成一個連鎖反應,便是各地因爲連年災荒而不得已離家避禍的大批流民、饑民不斷涌到京師。

各方面都是供應吃緊,朝廷又週轉不開了,就在天下爲足以載入史冊的‘良鄉大捷’而歡呼雀躍的時候,崇禎皇帝卻在冬暖閣又一次愁白了少年頭。

在良鄉斬獲大捷,這本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兒,可大勝之後,崇禎皇帝自然就要兌現此前信誓旦旦向全天下人做出的承諾。

當然,崇禎皇帝可以向歷史上的那位學習借鑑,來一招裝傻充愣,這銀子不花也成,然而這麼一做可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再也不會有什麼將士爲自己拼死效力了。

所以,這賞賜是非發下去不可。

首先,這次將會有一批兵將因戰功而免除世代軍戶、佃農的身份,其二,參與良鄉之戰的上下幾萬人都要按照軍功例行封賞。

升官和免除軍戶身份倒是好辦,眼下看來不過是崇禎皇帝一句話的事兒,不過這幾萬人所需的賞銀數量可就太大了,內庫的就算全拿出來也不夠用。

這天一大早,趴在冬暖閣剛眯一會的崇禎皇帝好像做了什麼噩夢一樣忽然驚醒,起身之後先是靜靜喝了口濃茶,看着窗外靜靜思慮起來。

不久之後,崇禎皇帝拿起來自張家口的錦衣衛密報,說道:

“傳內閣首輔魏藻德、錦衣衛都指揮使李若鏈、東閣大學士馮銓立即來暖閣見朕!”

......

看着擺在眼前的鐵證,魏藻德覺得觸目心驚,馮銓默不作聲,李若鏈卻是振奮異常,三人各自表情不盡相同,但心中已經對皇帝召見自己前來的主要原因有了個清晰認知。

果不其然,三人還在腦海中思慮應對辦法的時候,崇禎皇帝卻拍案而起。

“此八人,多年爲建奴提供各種探報,爲自家利益而出賣朝廷,坐收亂世漁利,全都該死!”

言至於此,崇禎皇帝冷哼一聲,起身問道:

“幾位愛卿,對此可有異議?”

聞言,魏藻德心亂如麻沒有吭聲,馮銓卻是眼疾手快的搶先出列,滿臉堆笑的附和道:

“皇上聖明,此八賊商的種種作爲臣此前在家中也曾聽聞,實爲國朝毒瘤,若非身在京師,臣恨不能爲大明親手除此八賊,早就該死!”

李若鏈隨即站出,主動請纓道:

“東閣大學士所說不假,臣願親自出京,挑選緹騎,將八大賊商一舉剷除!”

“有兩位愛卿的話,朕就放心了。”崇禎皇帝‘嗯’一聲,淡淡瞥了一眼一言不發的魏藻德,毫不遲疑地回身喝道:

“司禮監擬旨,着宣府總兵高傑親率本部兵馬前往張家口,配合錦衣衛將範永鬥等八大賊商全家盡數鎖拿,梟首示衆!將此八家在全國的商號盡數查封,清點全部家產充繳國庫!着廠衛監督,若有人敢執法犯法,皆以同罪並論,梟首抄家!”

頓了頓,崇禎皇帝繼續說道:

“又,因內閣大學士馮銓忠於國事,兢兢業業,着晉文淵閣大學士,加禮部右侍郎,繼續爲朝輔政。”

“靖南伯黃得功良鄉之役有功,着升爲靖南候,賜券,世襲罔替,加五軍都督府左都督銜,率部留京待命!”

“定西伯唐通良鄉之役有功,着升爲定西候,賜券,世襲罔替,加五軍都督府左都督銜。此外,復設薊州鎮守總兵官,暫定以定西候唐通鎮守薊鎮,留京聽朕後意!”

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
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