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

這麼多的兵馬,要是全都停留在南京城內,不說各要地防備空虛,南京城內也會越來越亂,王昌在看完砍頭之後,也是興致勃勃帶着部下前往居庸關上任。

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原本集結在南京城內十幾萬的各地官軍,林林總總都已經走的差不多了。

除留守南京的神武軍以外,也就還有保定總兵馬爌所部一萬兩千餘人,等極少數的官軍還留在城內,不過總數已經不超過七萬人。

雖然人在南京,但是有些事該處置還是要處置的,南京不是也有個小朝廷嗎,六部等等官署衙門齊全,就用這個朝廷上一次朝。

南京的確很繁華,甚至在某些意義上來講,比北京城更要繁華。

但是待了一段時間,崇禎皇帝卻總是無所事事,根本沒有在京師那種從早忙活到晚的感覺,老是給他一種在混日子等死的感覺。

後世說“混日子等死”這種話,往往是貶低意味,說一個人不做正經事,可眼下崇禎皇帝想起來,卻是截然不同。

自己穿成皇帝,要是混吃等死,那可就成真的等死了,這種日子不能一直這麼下去,崇禎皇帝已經決定就在這幾天之內,讓南京徹底面貌一新。

南京沒有北京佔地廣闊,這個地方到處都有河流,路邊滿是詩情畫意的文人騷客,若不是昨日大批離開那些全副武裝的官軍,怎麼看都像是繁華盛世。

崇禎皇帝不想在這裡多做停留,人要是在這種地方待久了,難免會減弱鬥志,這也是崇禎讓各地兵馬在這一兩天內迅速離開南直隸的原因。

南直隸這個地方,利用好了是個大金庫,利用不好,那就是自己這個皇帝的墳墓。

看着眼前和北京朝議別無二致的南都朝會,崇禎皇帝哈氣連天,就和後世學生時代聽課一樣,崇禎覺得自己只要隨意找個牀榻,倒下就能睡着。

這種朝議也不知道是哪個二百五發明出來的,也太特麼無聊了,怪不得有些皇帝不喜歡上朝,一直聽這幫文臣底下鬥嘴皮子,有什麼意思。

去年在北京裁了一大堆官員,率兵出關轉了一圈,收復了早就不是大明轄內的朵顏三衛,緊跟着又納了草原的女兒託婭爲大明皇妃。

最開始因爲那股新鮮勁,幾乎每晚上都在努力耕耘,但是不知道託婭這小妮子怎麼回事兒,到現在都沒給朕生個皇九子出來,肚子裡更是一丁點動靜沒有。

納了託婭之後沒多久,崇禎皇帝削藩,那些皇親們雖然都是豬,不過其中卻也有幾個不甘心扒皮等死的,多爾袞也不消停,見大明內部動亂,立馬就帶着兵又把朵顏三衛搶了回去。

崇禎皇帝從去年下半年一直到今年的二月份,都是南北兩路親自來回跑,先擊潰了多爾袞的入關大軍,又把諸藩叛軍平定,順帶着又滅了北孔,扶正南孔爲國朝效力。

做完這麼多以後,來到南京的崇禎皇帝好不容易能過上幾天消停日子,可是不偏不倚的,氣候又有點不太適應。

誰都以爲皇帝每日錦衣玉食,無比逍遙,可是崇禎皇帝告訴你,這大明朝的皇帝和歷朝歷代都不一樣,穿到什麼年代也千萬別來明末。

剛到南京城這幾天,崇禎皇帝一開始就覺着不舒服,可能是在北方待習慣了,再加上最近常常各地奔波,風餐露宿的,最近幾天有點犯感冒。

隨軍醫官是太醫院吳又可指派來的學徒,崇禎皇帝很信任,這種小風寒還是立馬就給開了藥方子,不過可能是崇禎心裡掛念的事情太多,還是睡不好覺,一連幾日了都沒見好,加上身邊沒個妃子暖牀,那是活的相當難受了。

崇禎皇帝覺得自己是有史以來活的最累的一個皇帝,現在已經開始想念前世的老冰棍、空調,手機、電視機,還有冬天裡北方的暖氣和火炕。

就算前世對氣候不適應,空調總能讓你趕緊調整過來。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這個年代沒空調也沒暖氣,而且就算你是帶着百科全書穿過來的,這年代沒那個科技基礎,你也造不出來。

看着眼下正討論一塌糊塗的南京臣子們,崇禎皇帝又打了個重重的哈欠,含糊其辭的點頭說道:“嗯,馬愛卿說的有理。”

實際上,崇禎皇帝壓根就沒把這幫臣子說的任何一句話當回事兒。

他們報上來的事情不少,但就算報上來的,又有幾個崇禎敢直接相信的,自打趕跑了小李子,崇禎皇帝就慢慢養成了一個習慣,但凡是重大決議,朝議上一概都不會直接決定。

因爲畢竟天高皇帝遠,你說是一回事兒,當地卻又是另外一回事兒,誰又會把與自己沾上丁點利益的事情如實稟報,那不是傻麼?

可你不如實稟報,那不是把皇帝當傻子了嗎。

崇禎皇帝不甘心和歷史上那位同樣被臣子矇蔽,事實上,他心裡最痛恨的就是貪官污吏知法犯法,共同矇蔽。

後世電視劇看的不少,朝會大佬說了一句不是真的話,下面指不定牽扯了多少人的利益糾葛,指不定多少百姓受到欺壓,妻離子散,無家可歸!

或許自己一個錯誤的決定,就夠後世一部電視劇的素材了,也可能自己多說一句,命人去查查真實情況,就會挽救了一個甚至數個普通百姓家庭的命運。

往往還要等下朝之後,聽各處廠衛番子們的密奏之後,崇禎皇帝才能做最後的決定,畢竟現在不是甲申年了,不能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了。

自己的每一個決定,不僅關乎自己的小命,還和華夏的命運,一大批文臣、武將、兵士和百姓的身家性命息息相關,已經容不得崇禎再對國事不上心了。

有時候崇禎就在想,既然老天讓自己穿成了皇帝,那自己就一定要改寫歷史,讓本來能入關的滿清入不得關,甚至把他們徹底給滅了,讓本該進入黑暗的華夏,再次走向鼎盛。

從後世歷史來看,做皇帝也不是那麼困難,康麻子會什麼,滿清的那些奴酋都會什麼,比大明朝的強?崇禎看不見得,野豬皮還是野豬皮。

就連康麻子都混成了千古一帝,朕在史書上,怎麼着也得是個萬古無一的名頭才當得起這大明皇帝四個字。

歷史上沒有的先河,朕都要開創,以前皇帝不敢做的,朕全都要做,有人說我大明海禁?有人說我大明不跟進時代進度?

那好,朕他麼不光要開海,還要讓大明在大航海時代獨佔鰲頭。

所有的西方技術都要跟進,而且朕日後還要親自帶兵開疆擴土,征服一個又一個國家,讓大明成爲真正的世界強國!

不過時下看來,大明雖然最起碼的危機已經解決,但這一切的一切還只是異常虛無縹緲的夢境罷了,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需要有個前提,那就是自己得是真正的皇帝才行。

何爲是真正的皇帝?

不是歷史上崇禎皇帝聖旨不出宮那樣,是全國上下,各州府縣,政令合一,南北直隸只有一個聲音,只有一個真龍天子,那就是他崇禎大帝!

只有全國上通下達,崇禎皇帝才能騰出手來開闢更大的天地。

話說回來,朕要是死了,北京要是沒了,靠南京這幫人能保住華夏土地嗎?歷史已經證明了,他們沒有這個能力!

那留着這個南京六部和這麼多屁用沒有的官員,還有什麼用?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看向下列羣臣的眼神陡然間變得森寒無比,自己作爲一個真正皇帝的理想和抱負,就從徹底廢了南京六部開始!

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
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