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復建東廠

王承恩喊完,議論紛紛的羣臣啞口無言,後退幾步縮在一起。

起初崇禎皇帝沒有下殺手,很多臣子都以爲也就這樣了,但誰都沒想到,這個懲罰,比起直接殺了王鰲永還要來的更狠。

男的全部充軍,家產全部充公,女的全部打入教坊司......

而且教坊司那是什麼地方,說白了,那可就是天底下後臺最硬的妓院,專門爲官家服務,堂上的不少“正人君子”私下裡可都是常客。

歷朝歷代後打入進去的,要麼是罪犯的妻子、女兒,要麼就是前朝敗亡的妃嬪們,其中最爲著名的,就是永樂年間的瓜蔓抄。

時任御史的景清圖謀刺殺朱棣未遂,使得永樂皇帝雷霆震怒,景姓族人全部遭受株連,死者達數百之衆,一大批女子隨之被充入教坊司,很是增添了一波活力。

景公在士林中名望甚高,據說景姓族人現在還有人由於及時改姓隱居而活下來,但崇禎皇帝顯然顧不上這個,小命都快保不住了,還談什麼其它。

階下羣臣都不吭聲,但這並不代表他們被這件事給徹底嚇住,崇禎皇帝明白這個道理,之所以需要殺雞儆猴,那就是爲了在他們一臉懵逼的時候,趕緊把接下來的旨意放出去。

見到崇禎皇帝眼神示意,就連老泥鰍王承恩都顯得有些激動,抖着手從一旁小太監李春手裡接過一份卷軸,在半空中鋪開,清清嗓子,大聲喊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明自太祖立國洪武至今,二百七十年有六,朕以沖齡繼位,全賴祖宗恩澤。然苛捐雜稅層出不窮,上幹天怒,朕深惡之...”

“...即日起,永免全國加徵之練、遼、剿三餉,免賦一年,復建東緝事廠,以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爲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提督東廠,欽此!”

王承恩的話音剛落,寂靜不久的朝堂上頓時又變得喧鬧起來,不少人瞪大了眼睛互相觀望,各自都見到對方不可置信的目光。

斷人財路等於殺人父母,你崇禎皇帝免了三餉,免賦一年,地方上的官員怎麼撈錢孝敬自己,自己也沒辦法在三響裡面中飽私囊了啊,這進項可一下子就少了大半。

免賦一年不等於免稅一年,稅賦是必須要分家的,崇禎皇帝要是單單免賦一年,受到影響最大的只是下面那些文吏,對於京官並不產生太大影響,他們撈銀子的手段可多着呢。

可今天不僅如此,崇禎皇帝一紙詔書,順帶着將徵收了多年的三餉徹底廢除,而且讓人聞之色變的那個東廠,居然又給建起來了!

這是何道理啊?

當初崇禎皇帝剛即位的時候將閹黨誅滅,把東廠徹底廢除,這纔是讓他們逐漸的有恃無恐起來,因爲皇帝根本不知道你家真實的情況,找不出真憑實據,拿你也沒辦法。

現在的情況就不同了,崇禎皇帝先任命吳襄提督京營,招募新軍,緊跟着又讓李若鏈爲新的錦衣衛指揮使,任命方正化整頓御馬監。

這一系列的手段,全然不像最開始那個畏首畏尾的朱由檢。

以上這些都能忍,但東廠再給建起來,那就是絕對不能容忍,天知道這些東廠番子到底會查出什麼東西來?

錦衣衛和東廠這兩個要人命的東西說辦都都給辦起來了,而且事先就連陳演、魏藻德這些內閣輔臣都沒有得到任何消息,是不是太不將咱們這些大臣放在眼裡了。

雖然大多數人心中都不滿,甚至是冒出火來,但等了半天卻沒有人敢出來。

崇禎皇帝頒旨的時候先搞了一手殺雞儆猴,王鰲永雖然被大漢將軍拖下去了,但那血跡可還留在殿上,腥味都沒有散去,方纔的悽慘嚎叫還歷歷在目!

說一千道一萬,現如今這大明朝堂上剩下的都是一羣老油條,最擅長的就是明哲保身,崇禎皇帝處置王鰲永那種鐵腕手段,自然是沒人想出去親身試試。

羣臣你瞅瞅我,我看看你,都是在等着有人能出頭,他們再好一呼百應,再將崇禎皇帝頂回去。

法不責衆,這種法子用在龍椅上這位,可是屢試不爽。

在平常,崇禎皇帝要是有什麼和羣臣相左的意見,基本都是由士林中有名望的大臣出面,羣臣再紛紛出聲附和,每當這個時候,崇禎皇帝一般都會退讓一步了事。

可現在,武英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陳演卻悶頭不吭聲,老實得很。

儘管羣臣議論紛紛,但見識到崇禎剛纔的手段,自然也就沒有其他人再敢出來說三道四。

......

走在回冬暖閣的路上,崇禎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健步如飛,自打穿越過來當皇帝,心裡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高興過。

多天以來的憋悶之情一掃而去,端的叫一個暢快無比。

走在一旁的王承恩看見崇禎高興,也是打心眼兒裡替皇上開心,今天對於他來說,也是美好的一天。

看那些大臣吃癟,一個個敢怒不敢言的樣子,崇禎皇帝心裡別提多爽快了,看來還是以毒攻毒,下狠招才能辦成事。

原本歷史上的崇禎皇帝被東林黨從頭忽悠到尾,現在這位雖然做皇帝不是專業戶,但來了沒幾天就清楚地發現,自己正處在什麼都不知道的尷尬境地。

既然什麼都不知道,自然就要立即做出改變,讓自己什麼都知道。

東廠和錦衣衛首當其衝,這兩個東西雖然有點噁心,但那是對於東林黨,在皇帝眼裡,東廠是眼睛,錦衣衛就是握在手裡的刀。

老朱家祖祖輩輩都是人中龍鳳,留下它們不是沒有道理,可能就是爲了預防和處理眼下這個被羣臣聯合忽悠的局面。

最有意思的是,這兩個機構只要建起來,想抓誰想殺誰那都是皇帝說了算,不需要經過內閣,不需要經過朝議。

在羣臣的角度來看,東廠和錦衣衛,就是時時刻刻懸在頭頂的一柄利劍,聯合起來簡直不要太可怕,做起事來都要三思而後行。

“抄王鰲永的家可能得到二十萬兩銀子或更多,短時間內京營應該是夠用了。”

崇禎皇帝現在最希望的,就是王承恩和李若鏈能不負厚望,用最快的速度把廠衛建起來,別的地方先不說,起碼京城要先覆蓋住。

手裡有錢,才能大刀闊斧的辦事啊!

一路上,崇禎皇帝哼着小曲回到冬暖閣,剛坐下看到的第一個摺子,就是山西總兵周遇吉發來的告急塘報。

翻着這份塘報,崇禎皇帝的臉色頓時晴轉多雲,沉聲說道:

“宣司禮監秉筆太監李鳳翔來冬暖閣見朕!”

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
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