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

說起來,這西羅城的戰鬥,還算是比較小規模,參戰的就只有烏爾邁的蒙古兵還有新組建的皇家火槍騎兵隊。

牟文綬率領的山東兵算是各支兵馬來的最快的,可就算等他們進來的時候,卻發現關內其實早就結束了戰鬥。

城上的這些關寧兵也不管什麼,直接是按照官軍將領的要求,把手中的兵器丟成一堆,坐着或者蹲在地上,什麼也不用再管,只等上頭來人吩咐就是。

那把總心中長舒了一口氣,心裡面知道方纔自己若是下令抵抗,只怕手下這幫人也不一定同意,沒準轉身就把自己獻出去,現在該是就要人頭落地,全家盡喪了。

小小個西羅城,又是被突然襲擊,抵抗也堅持不了半個時辰,現在又是全部投降,速度自是更快。

甚至最開始那把總讓出去報信的人還沒跑出去或是做什麼別的動作,城門就被那些蒙古人推開了。

這封信被張世澤接到手裡,他看了一遍,頓時心生一計,不僅沒有燒將其毀壞,反而朝一旁降兵問了幾句什麼。

不多時,正蹲在人堆裡的把總在胡思亂想時,走過來一個官軍百總,將他從人堆裡拎出來向前一推,隨口道:

“那個誰,英國公有事找你,快去吧。”

“英國公有事找我?”

聽到這三個字,把總心下頓時一驚,愣在那不知如何是好,國公這麼大個官兒,找自己要麼要命要麼就是天上掉餡餅。

這種時候,把總滿心想的都是回京和老婆孩子團聚,無論要命還是有餅,他都十分不想去。

他卻沒有想到他一走,蹲在他身邊地那些關寧降兵也是鬆了一口氣。

吳三桂的關寧兵都是根據當初孫承宗和袁崇煥方法選的關外人,大部分是寧遠、錦州和松山一帶人士。

到了山海關,吳三桂覺得自己兵馬雖然精銳,但數量實在太少,又讓夏國相和胡國柱在臨榆和山海衛一帶精選了部分本地人充入軍中。

這些人在本地都是有家有口,大部分都分散在山海主關城外圍的東西羅城和臨榆縣周圍的營地,縱深很遠。

城上這些防守外圍西羅城的關寧兵多是本地招募的,鮮少有吳三桂的嫡系,這把總就統帶着爲數不多從關外撤進來的精銳,方纔牟文綬粗粗統計了一下,人數大約在八九十個。

就是這些關外常和韃子作戰的老卒,被吳三桂視作嫡系,戰時卻是第一批投降的,本地兵至少還上城試着守了守。

究其原因,自是因爲此時崇禎緊緊握着這些所謂精銳的家人,只消一句話傳回京師,都會人頭落地。

歷史上李自成東征的時候,大明已經玩完,崇禎的前身都上吊殉國了,形勢所迫根本沒幾條路可選。

再加上李自成步步緊逼,這些人的家人又基本在大順軍進京的時候遭了災,杳無音訊,就算心中再不願意,當時跟着吳三桂挺而走險也是唯一的出路。

但是現在不同,大明在崇禎的手上有了中興之象,朝廷西北和西南戰事節節勝利,家人的小日子在京師過得好好的。

不少人還經常接到家書,說是京城治安變好了,橫行的廠衛番子近日不再那麼囂張,朝廷還常常賑濟災民,貪官殺了一批又一批。

這種情況之下,傻子纔會跟着吳三桂去投清,那不是腦子被門擠了麼?

吳三桂是無路可走,但他們有一條明路啊,諸藩之亂的叛軍都能被改編或者遣返回鄉,自己爲什麼不行。

本地兵有一點與關寧兵不同,他們雖然在入軍的時候收了吳三桂的銀子好處,可也得了警告,這關口若是出差錯,家裡人的腦袋就要落地了。

這樣一來,新招募的兵卻比精銳要敢戰,倒是也說得通了,張世澤利用這一點,其實已經有了一個分化瓦解關寧軍的方法。

吳三桂是用家人逼迫本地人替他賣命,崇禎則是用邊軍的家人,引誘他們棄暗投明,歸附朝廷。

做法雖然一樣,但本質上是不同的。

因爲崇禎是皇帝,這麼去做,是仁政,是皇恩浩蕩,吳三桂乃是叛賊,這麼做就成了衆矢之的。

說白了,明眼人都知道,吳三桂這是狗急跳牆。

若沒有清軍接應,吳軍敗局已定,山海關重歸大明治下,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自崇禎十七年以來,吳三桂明理暗裡的和朝廷叫板,在地方上也一改往常收攏人心的做派,開始原形畢露。

他對頂級的豪強是客氣相待,對下面的那些士紳地主和普通本地小民卻看作豬狗一般。

天下人都知道,自八大晉商和皇親國戚之後現下崇禎皇帝極力打壓的人,便是那些頂級豪強地主和商人財閥,拉攏的人們,正是這些中小地主和底層小民。

而這些下層的地主們,在地方上往往都能做到同氣連枝,對任何事情都是熟門熟路,極爲的熟悉。

普通小民之間更是可以口口相傳,人心向背,有時候這些人會在後方起到關鍵的作用。

“小的,小的見過英國公!”

雖然心中極度不情願,但是這關寧軍把總仍是嘿嘿的諂媚一笑,問道:“不知英國公叫小的來,是不是有了什麼吩咐?”

“倒是挺機靈,叫什麼?”張世澤頭也沒擡,輕輕一笑,問道。

“回國公,小的叫史保!”這時候,這把總總算是看明白自己暫時沒有性命之憂,膽子也大了起來。

“我這有個將功贖罪的機會,願不願意做。”張世澤點了點頭,上前將他扶起來,拍拍他的肩膀說道:

“若是成了,日後你還有到禁軍任職的機會,就算沒成,最少也能保證你全家老小的安危和撫卹。不過這個事九死一生,去了可能回不來,做不做?”

“做!”

史保瞪大了眼睛,眼珠都快從眼眶裡跳出來,深呼吸幾口,緊了緊懷裡揣着的家書,點頭咬牙道:

“小的這些年沒怎麼回過家,一直在關外守關,對不住父母、婆娘還有女兒,這次又混成了叛軍,心裡早就是難受。”

“若國公說的是真的,真能保證一家安危,還有撫卹下去,就算是把命扔了,小的也敢回去攪兩把!”

言外之意,這史保竟是有些猜出是叫他去幹什麼。

“好,不愧是關外殺過韃子的。”張世澤點了點頭,忽然嘆口氣,道:

“聖上也是覺得你們這些關外殺韃子立功的人都不容易,畢竟很多事都不是你們能定的,也不能和那狗賊吳三桂一概而論,只要能好生表現,日後定是有翻身的那天。”

聽見這番話,史保重重點點頭,堅定地道:“國公大人說吧,小的明白了!”

張世澤拿出手上這封信,對他附耳說道:

“你且帶着此信回去,無論你怎麼說,務必要將這個消息傳到吳三桂耳朵裡......”

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隨便說說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
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隨便說說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