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捨我其誰

第830章 捨我其誰

朝堂爭鬥,向來殘酷。

大宋的政治環境原本寬鬆,從立國起便善待士大夫,黨系之爭再激烈,也不會把政敵置於死地。

可惜在章惇這裡開了一個壞頭,章惇這人說得好聽叫“嫉惡如仇”,說得難聽叫“趕盡殺絕”。

從他拜相時起,大宋的君子政治氛圍就被他完全破壞了,對舊黨的打壓,章惇是不遺餘力,且不留一點活路的。

當宰相的這幾年裡,章惇對待政敵向來是頂格打壓,絕不輕輕放過,期間他甚至縱容和默許新黨官員炮製冤獄,大肆流放貶謫舊黨官員,也有許多官員莫名其妙便死在大獄裡。

所以,對章惇的狠毒,趙孝騫向來是不懷疑的。

果然,現在章惇一開口,就要趙佶和曾布的命,語氣果決,毫無商量餘地。

然而這句話終究殺氣太重,殿內頓時一靜,許多人不自覺地皺起了眉。

就連太后也有些猶豫,趙佶這幾年經常出入慶壽殿,對太后獻殷勤,雖說趙佶的目的並不單純,但獻殷勤這件事本身還是頗能博取太后好感的,幾年下來,太后終究對趙佶有了幾分感情。

現在章惇一句話說殺就殺,太后頓時露出不忍之色,張口幾番欲言又止,看了看朝班中靜立不動的趙孝騫,太后終究還是長嘆了口氣,一句話也沒說出口。

燕雲邊軍平定了叛亂,徹底掌控汴京城和宮闈後,向太后就很清楚,這座皇城,乃至整個大宋,她已經沒有話語權了。

如今大宋真正能做主的,是趙顥和趙孝騫父子。

他們現在缺的,只是一個過場。

嘆了口氣,太后望向趙孝騫,幽幽地道:“成王,你怎麼看?”

趙孝騫迅速瞥了章惇一眼,含笑道:“趙佶曾布發起叛亂,罪不容赦,不過如今正是國喪之期,不宜殺人見血,恐對社稷不吉,再說趙佶是大行皇帝的兄弟,大宋有刑不上大夫,刑不上宗親的規矩……”

“所以,臣以爲,首先應由刑部大理寺御史臺和宗正寺會審,先定其罪,頒告天下,然後從輕發落,流放千里便可。”

太后聞言眼中頓時閃過一抹喜色,頷首笑道:“成王仁義心善,先帝泉下有知,定然欣慰。”

章惇卻不滿地望向趙孝騫,張口欲言,趙孝騫卻一記淡淡的眼神瞥過來,眼神裡似乎包含了許多言語無法表達的信息。

章惇神情一怔,接着彷彿明白了什麼,於是緊緊閉嘴不語。

趙孝騫的這番話也博得了滿朝文武的好感,趙佶和曾布發起叛亂,如此嚴重的罪行,居然可以不死,這位成王殿下看起來也不是那麼心狠手辣呀。

唯有剛剛看清楚趙孝騫眼神的章惇暗暗冷笑。

別人不明白趙孝騫的心思,章惇卻看懂了。

你們以爲這位成王殿下是萬家生佛的活菩薩?呵呵,天真了。

只不過如今仍是爭奪皇位的關鍵時期,趙孝騫不想吃相太難看,降低了自己在朝臣中的風評,所以當着衆人的面,故意放了趙佶和曾布一馬。

但趙孝騫可不是天生放馬的,趙佶和曾布就算活命了,難道不會遇到別的意外嗎?

以趙孝騫的手段,讓趙佶和曾布死得毫不違和,這件事很難辦嗎?

好人他當了,仇人他除了,這纔是幹大事的人該具備的素質。

章惇想到剛纔自己毫不思索便對趙佶和曾布喊打喊殺,相比趙孝騫的沉穩謀算,自己這個宰相的格局還是差了一籌呀。

朝會的內容不多,首先是定性,其次是定罪。

除了這兩樣,還有一件重要的事。

這件事朝臣們不便開口,只能由太后提出來。

向太后久歷後宮沉浮,自然是無比聰慧的。

今日的結果,已經跟趙顥父子設想的一樣,換句話說,這對父子成功了。

剩下的事,無非是走個過場。

於是太后環視羣臣後,緩緩道:“趙佶罪大惡極,心性歹毒,此人不可爲君,本宮以爲,諸公應當再商議新君人選,此事不宜久拖,否則難安朝堂民間之人心,諸公覺得呢?”

章惇和羣臣紛紛點頭贊同。

“國不可一日無君,大宋的新君之位空懸已久,確實不宜再拖下去了。”

此話一出,殿內陷入詭異的沉默。

朝臣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

燕雲邊軍入京,以平叛之名掌控了汴京城防和宮闈班直,而燕雲邊軍的主帥正是趙孝騫。

這貨姓趙……

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只要燕雲邊軍仍掌控汴京城防和宮闈,只要趙孝騫還是邊軍主帥,試問哪個二百五敢坐上這個皇位?

誰坐上去,誰的陽壽大約便到頭了。

真以爲趙孝騫是慈悲爲懷的活菩薩?人家都已控制了大宋國都,你覺得十萬邊軍是來給新君拜壽的?

一個清晰明瞭的事實浮現在人們的心頭,只是這句話沒人敢開口。 趙孝騫的宗親身份,始終是個跨不過去的坎兒。

先帝還有兩位兄弟尚在,理論上,他們纔是合法的皇位繼承者,趙孝騫的出身,排隊都輪不到他。

祖制在前,沒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這個提名不好開口,於是殿內久久沉默,沒人出聲。

太后淡淡地掃了趙孝騫一眼,然後望向章惇。

章惇捋須,不慌不忙地道:“臣以爲,燕王與越王兩位年歲尚幼,而且才能略顯平庸,若推舉爲君,恐重蹈端王簡王之鑑,請太后斟酌。”

太后黛眉一挑,道:“哦?看來子厚先生有高見,何妨直言。”

章惇沉聲道:“先帝無後,兄弟平庸,大宋又正是開疆拓土的關鍵時期,臣以爲當以祖宗基業爲念,開歷代帝王之先河,……不立嫡長,立賢能。”

羣臣大譁,然後紛紛望向章惇和趙孝騫。

說得這麼含蓄,你特麼直接報身份證號得了唄!

殿內竊竊議論聲四起,神奇的是,章惇這番原本應該被人噴死的話說出口後,殿內卻只有議論聲,並無人站出來呵斥責罵。

尤其是新黨官員們,表情頗爲神秘,竟帶着幾分贊同的模樣,而舊黨們心中不忿,卻也沒人出來駁斥。

半晌,趙孝騫大約明白了原因。

原因很簡單粗暴,因爲整個皇宮乃至整個汴京城,都被燕雲邊軍掌控了。

章惇沒有指名道姓,但羣臣都不傻,他們知道章惇提名的人是誰。

若拋開嫡長繼承這個祖制不論的話,朝堂上下如果都贊同立賢,那麼趙孝騫確實是合適的人選,沒有之一。

這些年趙孝騫爲大宋立下的功勞,簡直神奇得無法想象。

相比漢唐的霍去病和李世民亦不遑多讓,如今的他已是光芒萬丈,若大宋在他的治下,開創一個漢唐盛世絕對不是夢想,羣臣有生之年是真的有可能看到的。

而且這幾日的汴京風波里,趙孝騫不顯山不露水,卻以雷霆之勢控制了局勢,宮裡的太后,朝堂的宰相,都有意無意地偏向他。

這些事實擺在面前,羣臣若還沒看清楚,未免太小看他們的智商了。

所以,打一開始,什麼簡王端王,早就註定是炮灰,真正有野心,有謀劃,處心積慮奪位的人,是趙孝騫!

這年輕人,藏得真深啊。

在今日燕雲邊軍平叛以前,誰能察覺這個低調的一言不發的年輕人,居然纔是真正的主角。

此時此刻,太后和章惇都已經鋪墊到這一步了,羣臣還能說什麼?

一些固執守舊的朝臣緊皺眉頭,他們自然是想反對的,這明顯違反了祖制。

甚至包括一些新黨官員,其實內心裡也不大樂意接受章惇的提議。

不立嫡長改立賢,天下人還不得炸鍋,現在他們說同意,傳出去會不會被天下人唾罵?

違了祖制而登基的皇帝,皇位的正統性是否會被質疑和詬病?

若是趙孝騫登基後被千夫所指,他們這些贊成的朝臣難道不會被連累?

顧慮太多,麻煩太大,以至於章惇提議後,殿內只有竊竊的議論聲,並沒人出來附和贊同,就連新黨官員也沉默不語。

太后和章惇對羣臣的反應有些意外,二人對視一眼後,都看向趙孝騫。

趙孝騫卻毫不在意地笑了笑。

本來這件事就沒打算今日能定下來,當皇帝那麼容易,大家當面舉個手,誰贊同,誰反對,這豈不是兒戲?

當初與太后和章惇聯盟時,利益方面趙孝騫已經照顧到了,大家算是雙贏,但要朝堂集體通過,還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不急,理由很快就有。

於是趙孝騫站出來道:“太后,此事重大,不可輕易決定,臣提議不如暫時擱置,這幾日政事堂樞密院和朝中各部朝臣先處理叛亂善後之事,容後再考慮新君人選問題。”

趙孝騫這個主角都開口了,太后自然不能多說什麼,只好無奈地點點頭。

朝會散去,羣臣紛紛走向宮門外。

走出大慶殿,看到殿外的廊柱下,廣場上,宮宇旁,處處旌旗飄展,燕雲邊軍披甲列隊巡弋宮闈,他們面容冷峻,紀律嚴明,舉手投足都帶着一股子肅殺之氣。

以往禁宮裡那些值守巡弋的諸班直,同樣是披甲列隊,可他們的精氣神跟現在的燕雲邊軍根本沒法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趙孝騫與羣臣一同出殿,沿路遇到燕雲邊軍將士,將士們紛紛朝趙孝騫躬身抱拳,口稱“拜見殿下”。

趙孝騫含笑點頭,揮手令他們各司其職,將士們這才恭敬地離去。

這一幕看在羣臣眼裡,愈發敬畏與無奈。

僅僅只看燕雲邊軍對趙孝騫的敬畏崇敬的表現,已經說明太多問題了。

大宋的新君若不是他,還能是誰?

(本章完)

第73章 才子人設第457章 詭異對峙第513章 主動請罪第451章 密奏入京第146章 初見趙佶第498章 忠誠價格第718章 叔侄衝突第7章 奏疏之禍第261章 查辦御史第420章 興師問罪第819章 刀兵奪權第724章 幽而復醒第644章 校場實戰第523章 何人掀桌第93章 拯救官家第110章 遼使入朝第716章 紫微星暗第34章 奸佞之子第796章 對調回京第796章 對調回京第710章 驚天殺器第778章 日薄西山第477章 重壓釋歸第56章 王府進財第805章 勤王南下第796章 對調回京第692章 雷霆手段第314章 棋子殺機第829章 收拾善後第334章 國有傳嗣第239章 歸心似箭第470章 全城搜捕第397章 主動出擊第674章 解讖生疑第813章 重提舊案第54章 初識同僚第779章 昏迷病危第641章 大戰將啓第304章 又勇又慫第335章 真內侍傳秘第179章 臣有一求第462章 見好就收第523章 何人掀桌第296章 子安未寢第366章 府城毒瘤第705章 裝演試探第126章 西郊會獵第29章 新交摯友第144章 贖身脫籍第830章 捨我其誰第456章 橫財天降第176章 所謂正邪第228章 會師章楶第550章 翁婿相聚第208章 意料之外第1章 開新號了第750章 風向不對第160章 高端獵人第424章 太孫狩獵第32章 人生初見第179章 臣有一求第590章 神秘文士第613章 結盟女真第738章 晉爵成王第440章 粉飾兵敗第376章 同夫同侍第392章 盡允所請第564章 捷報抵營第265章 金殿之爭第325章 摸魚郡公第221章 火燒興慶第4章 世子出馬第802章 流言又起第50章 官封實權第469章 營救蘇蘇第781章 臨別坦言第694章 越境追殺第540章 不爭即死第138章 拿捏遼使第280章 恩怨難辨第776章 強行釋仇第133章 封侯因果第146章 初見趙佶第451章 密奏入京第611章 秘召回京第28章 杖脊薄懲第422章 毀諾出兵第796章 對調回京第388章 熱心村民第809章 利害吉凶第732章 孤家寡人第654章 女真統一第304章 又勇又慫第556章 副使許將第514章 試探心思第131章 隱秘戰線第430章 禁廂聯戰第583章 聰明女人第332章 爲國舉才第57章 青樓薄倖
第73章 才子人設第457章 詭異對峙第513章 主動請罪第451章 密奏入京第146章 初見趙佶第498章 忠誠價格第718章 叔侄衝突第7章 奏疏之禍第261章 查辦御史第420章 興師問罪第819章 刀兵奪權第724章 幽而復醒第644章 校場實戰第523章 何人掀桌第93章 拯救官家第110章 遼使入朝第716章 紫微星暗第34章 奸佞之子第796章 對調回京第796章 對調回京第710章 驚天殺器第778章 日薄西山第477章 重壓釋歸第56章 王府進財第805章 勤王南下第796章 對調回京第692章 雷霆手段第314章 棋子殺機第829章 收拾善後第334章 國有傳嗣第239章 歸心似箭第470章 全城搜捕第397章 主動出擊第674章 解讖生疑第813章 重提舊案第54章 初識同僚第779章 昏迷病危第641章 大戰將啓第304章 又勇又慫第335章 真內侍傳秘第179章 臣有一求第462章 見好就收第523章 何人掀桌第296章 子安未寢第366章 府城毒瘤第705章 裝演試探第126章 西郊會獵第29章 新交摯友第144章 贖身脫籍第830章 捨我其誰第456章 橫財天降第176章 所謂正邪第228章 會師章楶第550章 翁婿相聚第208章 意料之外第1章 開新號了第750章 風向不對第160章 高端獵人第424章 太孫狩獵第32章 人生初見第179章 臣有一求第590章 神秘文士第613章 結盟女真第738章 晉爵成王第440章 粉飾兵敗第376章 同夫同侍第392章 盡允所請第564章 捷報抵營第265章 金殿之爭第325章 摸魚郡公第221章 火燒興慶第4章 世子出馬第802章 流言又起第50章 官封實權第469章 營救蘇蘇第781章 臨別坦言第694章 越境追殺第540章 不爭即死第138章 拿捏遼使第280章 恩怨難辨第776章 強行釋仇第133章 封侯因果第146章 初見趙佶第451章 密奏入京第611章 秘召回京第28章 杖脊薄懲第422章 毀諾出兵第796章 對調回京第388章 熱心村民第809章 利害吉凶第732章 孤家寡人第654章 女真統一第304章 又勇又慫第556章 副使許將第514章 試探心思第131章 隱秘戰線第430章 禁廂聯戰第583章 聰明女人第332章 爲國舉才第57章 青樓薄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