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楊廣的驚慌
洛陽城外,一名隋朝士卒,騎馬飛快奔跑着。
等來到洛陽城外時,看守城門的士卒正準備阻攔,隨後就看到那名隋朝士卒高舉通函,嘴裡還高喊着八百里加急。
見狀,守城將士紛紛讓路。
不僅僅守城將士,進出洛陽的百姓,以及一輛輛馬車上的大官權貴,也紛紛好奇的看向士族一眼,不明白又發生何事。
洛陽紫微城,也就是隋朝的王宮之中,文武百官正在大殿內上朝。
十年前,楊廣下令遷都洛陽,便下令徵召七十萬人造圍牆,一百萬人建城,比古時候秦國徵召七十萬人,還要多出一百萬。
彼時宇文愷知道楊廣喜歡奢靡享樂,更是下令,把紫薇城弄得窮極壯麗,不僅要超過以往所有朝代的都城,更要成爲全天下最輝煌壯麗的宮殿。
而這背後,是爲了建造這座規模龐大的紫薇城,一百七十萬民夫之中,死者近半。
宮殿之中。
楊廣正坐在皇位上,頭戴皇冠,聽着大殿下的百官奏言。
來護兒,李淵、崔君肅、虞世基、封德彝,裴蘊、宇文述、裴矩,段達、元文都、韋津、韋匡伯、盧楚、趙長文……
百官之中,所有人看着大殿上的楊廣,有人歡喜有人愁。
楊廣如今時時刻刻想要遷去江都,這對於關中郡望而言,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對於南方的官員,可就是一件喜事。
一國之都背後,可代表着天下權利。
“報!!!”
突然大殿外,一名士卒火急火燎的跑到大殿內,看到這場景,文武百官紛紛各有表情,不過都很疑惑。
都是隋朝官員,都很清楚今日這一個小小的士卒能來到大殿,背後定是不簡單,若是放在平常時日,幾乎任何奏呈都會落在虞世基那些官員手裡,由虞世基親自稟報楊廣。
而這一次,那士卒卻能直接到來大殿。
大殿上。
楊廣坐在皇位上,正摸着自己的美須,還想着日後江都自己的宮殿,裡面的奇珍異寶,會不會比洛陽更多。
看到一名士卒急匆匆的到來,楊廣頓時皺起眉頭,有些不滿。
現在看守宮衛的將領是誰來着?
楊廣已經決定,等下朝後,就讓人把那將領帶到自己面前。
“報!陛下,太原八百里急報!將軍潘長文戰死,賊寇甄翟兒率領十餘萬大軍正在攻打太原郡!賊寇聲勢浩大,衣甲兵器皆配,更有諸多大型攻城器械……”
士卒氣喘吁吁的跪在地上,當着文武百官的面,看向大殿上的楊廣。
“什麼?”
楊廣聽到士卒的話,兩眼一震,瞬間驚慌失措的站起身,也顧不得撫摸自己的美須。
潘長文死了?
十餘萬大軍在攻打太原郡!
還有諸多攻城器械!
“十餘萬賊寇兵馬攻打太原?”
“這可如何是好?太原郡乃是北邊重鎮,潘長文被殺,若是太原失守,賊寇便可南下!”
大殿內的文武百官,此刻聽到士卒的稟報,也紛紛驚慌的彼此議論起來。
“攻打太原!”
崔君肅、虞世基、封德彝,裴蘊、宇文述等一衆隋朝大臣,此刻也好不到那裡去,都明白太原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有汾河直通關中,若是落入賊寇手裡,長安、洛陽,都有危險。
而聽着百官的喧嚷聲,最震驚的莫過於李淵。
此刻李淵聽到超過十萬賊寇在攻打太原郡,腦海裡除了想到太原對整個隋朝的影響,以及落入賊寇手裡的後果外,還想起另一件事。
一個與二郎、二兒媳有關係的校尉!
他就在太原郡!
並且此前那個年輕的校尉,還因爲方纔抵達晉陽,就下令固城、調糧,而被諫言!
昔日李淵還暗暗可惜,以爲那年輕的校尉,會被丟官降罪。
而眼下得知十餘萬賊寇在攻打太原,李淵不由得在腦海裡,想起那日,二兒媳的那番話。
“爹,我感覺事情沒那麼簡單,在蓨縣李府時,我曾聽到竇建德麾下謀士崔履行說過宛丘一事,當時在宛丘,那伏子厚便通過在城門觀察,加之謝氏酒宴,便推斷出有賊人要趁着謝氏酒宴而攻城,並且猜到其賊首,便是消失一年之久的盧明月!”
李淵想起那日二兒媳說話的場景,想起二兒媳相信那叫伏子厚的年輕校尉,與自己說話時的模樣。
“伏子厚!”
李淵終於正視起這個名字,終於體會到這少年校尉的不一樣。
李淵十分清楚,若是自己真要謀劃大事,那麼這個叫做伏子厚的少年,必將會成爲自己的一大助力。
“陛下,賊寇勢衆,按照如今太原郡的兵馬,恐難應對!臣請陛下下令,調集兵馬於霍邑,固守南下嚥喉,防止賊寇兵馬南下!”
來楷這時候從百官之中站出來,作爲大將軍來護兒的長子,也是授通議大夫,眼下自然爲楊廣解憂。
聽到來楷的話,段達與其他將軍,甚至百官,都沒有反對。
來楷從小習讀兵書,素有文武之才,如今提出的建議,的確沒錯。 霍邑是太原郡兵馬南下的咽喉,只要守住霍邑,賊人就無法南下洛陽,也去不了關中。
“準!”
大殿上,楊廣因爲十餘萬大軍攻打太原,已經有些慌神,聽到來楷的話,連忙醒悟過來。
“令虎賁郎將宋老生!統領五萬兵馬,前往霍邑駐守!”
楊廣看着大殿下的武將行列,掃視間,最終想到什麼,對着一名中年男子下令道。
文武百官聽到楊廣的話,全都有些不解的對視一眼。
虎賁郎將宋老生?
此人能力別說與大將軍來護兒相比,就是李淵都遠遠不及,爲何陛下明知道太原郡已經危急,卻還要派遣宋老生去霍邑。
“喏!”
宋老生從武將行列中走出來,對着楊廣拱手領命,眼神看向大殿上的楊廣,滿是決心。
宋老生不是看不到文武百官那些眼神,但楊廣依舊選擇他,這份信任與器重,足夠讓宋老生在心裡發誓,誓死也要守住霍邑。
“傳寡人旨意,令王世充加緊籌備龍舟,江都皇宮也要儘快建造,寡人要儘快前往江都!”
楊廣看着宋老生領命,隨即臉色這纔好一些,但想到太原有十多萬裝備精良的賊寇,不僅僅是表情,就是內心,依舊很不安,迫切想要儘早遷都。
“陛下!”
崔君肅這時候從百官中站出來,擡手對着大殿上的楊廣行禮。
“此前微臣記得,陛下特封的奮武尉伏子厚,曾在抵達晉陽時,便下令固城!臣以爲,奮武尉此前在淮陽宛丘,便有料敵之舉,而後在清河郡,又招募囚徒大敗賊人張金稱,如今又在晉陽固城……”
崔君肅說到這裡,行禮間,看向楊廣。
“陛下尚有如此有勇有謀之臣在晉陽,或可派遣將軍,統領兵馬,於太原裡應外合,大破賊寇!”
崔君肅開口建議道。
崔溉、崔弘峻、崔弘壽、崔弘舟等一衆崔氏官員,這時候也紛紛站出來,對着楊廣附議。
像崔溉、崔弘舟都是清河崔氏出身的官員,清河崔氏雖然如今比不上博陵崔氏,但在朝中也有官員。
“奮武尉!”
楊廣聽到崔君肅的話,慌亂之中,這時候也才記起,早前自己親賜的奮武尉,因爲抵達晉陽後,固守城池,做出龜縮之態,還有不少官員諫言其有損大隋顏面。
如今想起。
楊廣心中滿是憤怒,恨不得把那些呈書的官員全都拉出來鞭笞一遍。
爲何不給朕親賜的奮武尉調集糧草,調集武器?
爲何?
那些臣子,當真是奸臣!誤我大隋!!!
想要害朕!
“陛下!”
正當楊廣看向大殿,準備把昔日那些諫言的官員,全部找出來時,就看到虞世基突然站出來。
“臣以爲!如今將軍潘長文被殺,僅憑太原兵馬,面對十餘萬賊寇大軍,根本無濟於事,何況晉陽如今失去主將,城邑被圍,何來裡應外合之說!臣以爲,若是派兵前往太原,一但出現閃失,洛陽危已!當是固守霍邑纔是!”
虞世基擡手對着楊廣建議道,並不贊同出兵前往太原郡。
聽到虞世基的話,一時間很多大臣也紛紛站出來,支持虞世基的看法。
太原如今羣龍無首,面對十幾萬大軍的包圍,以晉陽兩城的兵馬,恐怕只有死守的份,特別是晉陽東城,能晚一些失城就已經很不錯。
“陛下……”
崔氏一衆官員,正準備繼續勸說楊廣。
然而被虞世基說到心坎的楊廣,又怎會還願意聽那些崔氏官員的話。
如今天下大亂,楊廣不是不知道宋老生的能力,比不上其他將軍,但對於楊廣而言,需要的是不讓賊寇南下,洛陽沒有危險。
宋老生能力或許不強,但能確定宋老生一定不會投降賊寇,這在楊廣眼裡,比什麼都重要。
洛陽城內。
李淵走下馬車,隨後回到府邸之中。
詢問僕人,得知大郎李建成、二郎李世民都不在府邸裡,李淵立即讓僕人去把李建成與李世民喊回來。
府邸中。
觀音婢也正跪坐在屋子內,一邊烤火,一邊爲丈夫李世民刺繡。
長孫無忌也在一旁喋喋不休的與觀音婢抱怨,這段時日找都找不到李世民的影子,想見一面都難。
這萬物開春,正是打獵的最佳季節,以往酷愛狩獵的李世民,常常會帶他一起去打獵,可眼下,也不知道李世民成天去哪裡,連最愛的狩獵,都丟到一邊。
自己在這洛陽待着,當真有些無趣!
注:清河崔氏的資料要查瘋了,大多都是博陵崔氏的人,清河崔氏在隋末唐初很少,帶刀都不知道翻找多少個崔氏的墓誌銘,更讓人崩潰的是,好不容易找到清河崔氏的人,很多還都在各地擔任要職,不在朝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