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好事

“……潘遊擊駐守桐城,相機援助潛山;我安慶之地,桐城爲頭,潛太爲腰,宿松爲尾。宿松吳楚分界,流賊自黃梅廣濟而來必經之地,是無宿松則無安慶,無安慶則無南京,對宿松各位定要萬分留意,好在防賊之法本官早有計較。”

太湖縣衙之中,史可法正成竹在胸侃侃而談,堂中除了龐雨和許自強之外,還有臨近的幾個知縣,連楊爾銘也來到了太湖。

從九月底開始,安慶周邊開始出現零星的寇情,主要在桐城方向,但從總理部院傳來的塘報可知,隱伏於河南、山西交界山區的大股流寇已經出山,跟往年一樣的向湖廣和河南分路而出,到達安慶是早晚間事。

有了前兩年的經歷,現在沒人敢掉以輕心,但民間的擔憂更甚,在八月底時,安慶鄉間有點家底的人家便開始準備,條件好的去府城或是渡江去池州,條件差些走不遠的就躲進有城牆的縣城。到了十月後,各地關於流寇的傳聞越來越多,普通百姓在惶恐之下也離家避禍。

潛山、太湖、宿松,這三縣無城可守,又遭難慘烈,百姓感受最爲深刻,所以逃難也最爲嚴重。

史可法召集軍官和幾位知縣在太湖開會,一是部署防務,二則是要安人心,特別是當地的士紳,有他們留下才能組織起鄉兵,這些鄉兵雖然不能打陣戰,但熟悉本鄉地形,對於防衛作戰仍有很大用處。

“去歲以來,得宿松官民之助,已在宿松縣境之內建同人堡、淳風堡、連雲堡、土蜂寨、城河堡、人和堡、白崖寨十餘處。議調守備營一部駐守宿松寨前、墨煙、車馬河……”

龐雨坐在椅上,由於堂議經常沒有桌子,他已經養成了開會不作筆記的習慣,對於史可法說的這些寨堡,他已經爛熟於心,要說一點用處沒有是假的,但史可法把大量資源投入到寨堡修建中,他認爲是資源錯配了。

不但是道臺衙門的經費,安慶各縣的本地財政收入裡面,但凡是地方的留存,都已經用於修建各種寨堡,除了基本的軍餉外,守備營很難得到額外的支持,包括潘可大也是如此,幸好龐雨提前將建城費拿到手,否者還不知會被用於何處。

史可法提到的十多處寨堡中,只有淳風、連雲和白崖寨有天險爲憑,但交通極不便利,如果用於駐軍,流寇也可以用少量兵力堵住下山的道路,對於守備營來說,只能作爲一個休整地點,作戰中的作用則很少。

其餘各寨堡大多處於驛道附近,雖然大致建好,但遠不能與桐城這樣的城池相比,龐雨看過宿松車馬河旁邊的城河堡,城牆高度只有桐城一半,以張獻忠這種規模的流寇,兩天之內就會攻克。

史可法要求守備營駐軍的三處地點,都處於驛路附近,寨前鋪是黃梅入宿松的第一站,墨煙鋪處於二郎鎮附近,二郎是湖廣入宿松的兩條主要道路的交匯點,在龐雨心目中比銅鈴更重要,車馬河因爲兼有河道和驛路,自古以來就是征戰之地。

“大人,潛山、桐城要咱們駐兵,現在說宿松也是,那太湖最後自然也是要的,若咱們這三千人分散到六個縣,不但沒法合練,也沒法子跟流寇大打一場。”

龐雨身後的楊學詩湊過來,在龐雨耳邊低聲說道,“道臺大人這樣調兵,就是沿着驛路處處駐防,想讓流賊不得入安慶,然則兵分爲十數處……”

龐雨搖搖頭,示意楊學詩暫時不說,關於兵力分配的問題,他與史可法方針全然不同,史可法希望順着沿山驛道一線駐軍,兼顧每一個縣,史可法選的地方還都是要地,也都能說出駐軍的理由,但地點選得太多。龐雨則希望集中一些,以此時的通訊條件和交通條件,太過分散對於調動、後勤都十分不利。

“舊縣裡、楓香驛亦爲必守之處,由此宿松可固若金湯。”史可法說到這裡伸伸手,隨從連忙將茶盞端過去,史可法喝下一口潤了潤喉嚨,他此時臉色紅潤,顯然說得有些興奮。

“再來說潛太二地,此乃安慶佈防之腰,兩縣沿山孔道溝渠萬千,英霍山中之賊時有出沒,本官議調赴援之金山營、常州營分防二縣,可惜二縣建城未完,防備無所依託,是以潛山之天寧寨極爲要緊,本官經過潛山之時,天寧寨牆、糧草、器械仍未備好,朱知縣是何道理?”

史可法說話間轉向了潛山知縣,現在的潛山知縣叫做朱家相,龐雨已見過好幾次,每次看到都蒼老不少,顯然這兩年間受了不少驚嚇,在這麼個沒城的地方守土有責,隨時可能丟命,也難怪朱知縣如此。

朱家相跪下道,“下官已盡力籌措,只是被難以來人丁凋敝,徵發難之又難,建城之錢糧已是勉爲其難,再籌措天寧寨修建,實難度支,勉力在天寧寨備下些糧草,寨牆只有土壘,下官慚愧。若道臺大人調遣官軍前來,下官肝腦塗地,也會備齊錢糧,若有欠缺,大人砍了下官的腦袋。”

史可法緩步過去扶起朱家相,仔細端詳片刻後道,“朱知縣的難處,本官如何會不知,本官是信得過你的,不可再說此等話。”

朱家相埋着頭道,“謝過大人體諒,但下官還有句話要說,潛山建城就是難事,開建以來錢糧都緊着建城,其他鄉兵、堡寨都顧不到,但錢糧籌措再難,沒有人心難。縣城周邊皆沙原,城基修建甚難,現已加寬三次,僅如此也罷了,城牆修建之處,南掘萬冢北拆千家,不數月間告控者比比皆是,本月士民連名具結求罷役,應役力夫一日少過一日,道臺大人這邊又連番督催,下官進退兩難,今日即便是得罪了大人,這番話下官也要說,潛山這城建不成,不如省點錢糧修好天寧寨,能保更多百姓性命。”

堂中衆人都不自覺的動了一下,龐雨好奇的盯着朱家相,以前倒沒覺得這個朱知縣有啥膽略,今日竟然敢在會上公然抗拒史可法的建城大法,要不是真有膽,要不就是精神壓力過大,啥也不顧的豁出去了。

那邊太湖知縣楊卓然表情也有點怪異,龐雨很能理解楊卓然,修建城池不是修房子,以這兩縣的殘破形勢,要支撐修建的人力物力非常艱難,中間還要防禦流寇隨時可能的入侵,確實還不如朱家相說的,把天寧寨修好更實際。

龐雨在帶兵行軍演練時去過天寧寨兩次,其實就是潛山城南的一處山頭,本身就在驛道旁,山上面有一座寺廟,名字叫天寧寺。山上有水井和房屋,駐軍或是百姓避難都較爲便利,加之山頭本身就有高度,只需要很少的土工量就可以建成比較堅固的工事,比起修建潛山城牆,效費比不在一個層次。

史可法有些難堪的僵住了片刻,很快又緩和了神態,轉身走了兩步後朝向衆人道,“九月時張都爺指定本官赴蕪湖,所爲何事?乃是蕪湖七處望臺竣工,需本官爲當地新募官兵指點守禦之術,沿江有此七座望臺,蕪湖固若金湯,可見憑險設險,仍爲必不可少之舉。至於潛山沙基地不易建城,也確是實情,眼下寇情危急,建城之事可緩一緩,待明年春夏再議,朱知縣先全力修築天寧寨。”

朱家相這才跪下行禮退了回去,龐雨思索了一下,準備站起來發言的時候,旁邊又站起一人,龐雨擡頭一看卻是老熟人,太湖知縣楊卓然。

“稟道臺大人知道,太湖亦是沙基地,預造城垣一千一百五十丈,並五門門樓月城窩鋪等項,照繁昌高二丈三尺,須於土內砌石三尺,除垛口三尺,實城高一丈七尺,似覺單矮,再加高三尺,每城一尺用銀四兩四錢九分,共費銀五萬六千五百三十餘兩,屬下大致籌募齊全,本已夯實土城,九月開始包磚,但寇情一急,役夫逃散一空,也只能停工罷役,非下官不願也。”

他這番話算是爭了表現,不像朱家相那麼生硬,而且進度遠超潛山。史可法輕輕揮手道,“楊知縣的難處,本官也是知道的,在坐諸位都是盡心竭力爲百姓操持,有些聞警張惶、終日醉鄉的人,本官是不想與他們計議的,今年的評定該是如何,也是容不得口舌之巧的。”

大堂忽然有點安靜,龐雨不用去仔細觀察,方纔進堂的時候就數過了,地方官裡面,只有安慶知府皮應舉和懷寧聶知縣沒來。皮應舉和史可法頗有點矛盾,主要是供應軍糧的方面,從盧象升當上五省總理,就要求由地方就近解濟軍糧,舒城、廬江、六安州這一帶,史可法是直接責任人,所以史可法往往直接繞過皮應舉,直接命令各縣提供軍糧,今年與皮應舉的矛盾越來越多,勤王時張國維要求解濟勤王錢糧,皮應舉便沒有配合,讓史可法完不成任務。

兩人都在張國維那裡告狀,但就馬先生私下告知龐雨的,這次考評之時,張國維給皮應舉不佳的評語,其中就有“聞警張皇”幾個字,也包括懷寧的聶知縣,這位知縣天天飲酒,評語就是“終日醉鄉”。

目前史可法對皮應舉佔盡了上風,所以他把話說出來,對在坐的地方官和軍頭都是警告。

龐雨原本想發言,聽了也打消了念頭,他倒不怕史可法,因爲張國維那裡他多少有些優勢,這位都爺還指望着他危急時再次救援江南,不會隨便讓史可法拿捏他。

“楊知縣還是何事?”

“下官已在各鄉建起鄉兵十餘支,隔數日便要巡查山中通路,每支鄉兵有士紳爲頭領,禦寇之時當可大用,只是眼下錢糧有缺,全靠士紳捐贈,長久恐難以爲繼。”

史可法又爲難起來,現在安慶駐軍越來越多,地方供應本色已經很艱難,一邊大興土木,這邊軍隊、鄉兵、社兵都需要供養,一旦給了楊卓然,其他縣都得給。

楊卓然躬身道,“道臺大人爲難,下官原本不該提,但確實在在需要用錢糧,幸而查得五年六年之時,太湖曾協濟桐城望江潛山三縣共銀一千兩,今日理應取回,其中桐城……”

楊爾銘原本在一旁聽熱鬧,突然聽到桐城二字,大驚之下打起精神,乘着楊卓然還在說話,趕緊跟朱家相交換眼色,朱家相微微擡下巴,示意楊爾銘先上。

等到楊卓然說完,楊爾銘站起對史可法道,“道臺大人,太湖所謂協濟桐城銀錢一事,小人上次聽聞之後,已命架閣庫查明,實爲在桐城購貨所用,何來協濟之說……”

……

從太湖縣城出來時,天色已經暗了,龐雨在城門外伸個懶腰,這一天的會什麼方案都沒拿出來,還開得又累又餓,連午飯都沒吃到。因爲兩個局的軍隊還在城外,龐雨謝絕了縣衙的邀請,回軍中吃軍糧。

楊卓然等幾個知縣爲雞毛蒜皮的小事鬥得不亦樂乎,到下午的時候,龐雨乘着史可法疲憊,也提出了一堆問題。

最重要就是駐軍的後勤,僅宿松驛路沿線的六十里,在崇禎八年初全部遭到破壞,特別是鄉鎮和集市的殘破,使得商貨糧食都缺少集散中心,要供應軍糧非常困難,從石牌供應又道路遙遠,龐雨要求由宿松縣衙供應,被知縣一口回絕。龐雨跟宿松知縣爭執了一番,把駐軍的事情拖了下來。

此時在太湖南門觀察一番,附近的土城的確夯實過,有少量包磚,但要竣工仍是遙遙無期。太湖周圍都是河道,中間縣城的區域像是一個衝擊出來的沙洲,沙基地是確定無疑的。

“謝召發你認爲,如何駐軍爲宜?”

被叫到的謝召發趕緊上前來,他便是滁州之戰時聘請的那個嚮導,原本是行商的,主要跑鳳陽商路,去年寇亂之後生意難做,最後接受龐雨的聘請,現擔任贊畫房測繪室主事。

“小人從桐城到宿松都走了一遍,太湖、潛山孔道雖多,道路狹窄難行,只會有小股流賊來,最要緊的還是驛路,道臺大人如此處處佈防,防得了小賊,防不了大賊。屬下以爲,不如在驛路兩頭宿松、桐城兩處駐重兵,大人再親自領兵駐石牌接應,此三處駐兵之後,府城可保無虞,小股來了三頭夾擊,大賊來了兩頭應援。桐城有城有社兵,略加一些官兵便可無虞。只是宿松殘破不便駐軍,可改爲駐軍望江,或是……”

他低頭想想後道,“或是讓江南兵馬少量駐兵,多派哨馬遠近偵防,流賊確實前來,再從石牌發兵進剿,而不需將大批兵馬駐紮於殘破之地。道臺大人枯讀兵書,所謂無宿松則無安慶,無安慶則無南京,乃是沿大江上游與下游征戰之時,水陸並進自然如此,但流寇這般的,他們不過是過路搶掠,無宿松不會無安慶,更不會沒有南京,是以宿松實際沒那麼要緊。”

龐雨不置可否,但也沒繼續問旁邊的楊學詩,謝召發說的其實最合他心意,他希望加強情報工作,讓守備營主力駐紮石牌待機而動,不要像上半年時那樣,安慶所有軍隊被史可法調動得七零八落,疲於奔命耗費錢糧不說,最後什麼賊都沒殺到,反而造成許多非戰鬥減員。

“若是照如今這般守呢?”

“一盤散沙,大人不啻是獨鬥羣賊。”

龐雨不由失笑,還沒有說話時,只聽得身後有人叫大人。

龐雨轉頭去看,是何仙崖在後面,他現在承發房辦事,實際就是龐雨的秘書,這樣出門的時候,各地的消息先傳給何仙崖,再由何仙崖通報,一般這樣打斷談話,都是有些急事。

走到一邊之後何仙崖低聲道,“劉若谷帶信來,說張彝憲那邊,阮大鋮已經拉上干係,要送三千兩。”

龐雨輕鬆的一揮手,“給他,新來的南京守備,總要當個幾年。”

“錢謙益那裡可寫祝詞,但要一千兩。”

龐雨忍不住笑道,“東林文首還不如一個太監。”

“錢先生那裡還有一句話,暗示有意收大人爲門生。”

這倒讓龐雨有些驚訝,到明朝這麼久,以前想拜餘先生爲師,人家還不答應,現在竟然是東林文首主動要求。但龐雨並不知道,對於有才華和名氣的人,這位錢謙益很喜歡招爲門生,有時甚至未徵得對方同意就先自稱老師。

何仙崖神秘的道,“南京那邊打聽到的,錢先生也在謀劃以邊才復起。”

“是個人就想當邊才,當仗那麼好打的。”龐雨沉吟片刻道,拜入錢謙益門下目前看時兩利之事,張國維這個上級是錢謙益的門生,史可法也是東林一系,與錢謙益拉上關係是有好處的。對於錢謙益來說,龐雨這個門生有顯著的戰功,在朝中頗有名氣,若是再能立下大功,自己的名望將更上層樓,顯然比阮大鋮那樣每次助捐更划算。

現在史可法的指揮有些讓人頭痛,如果搭上錢謙益,對史可法有不小的牽制,對龐雨的行動也是有利的。

這完全是雙贏的大好事,他也沒有多想便作了決定,“錢謙益在江南的名聲值錢,方以智他們都不知提過多少次,讓劉若谷以本官的名義,按門生寫個拜帖,禮品送重一點,跟錢先生解釋現在軍務繁忙,到南京時再正式拜師。”

龐雨把手背在身後,“讓劉若谷儘快去辦,三弟啊,做生意你還是要聽我的,這兩筆都是划算買賣,絕對不會虧的!”

第二百八十七章 同袍之誼第四百六十九章 暮光第四百八十一章 妥協第一百九十七章 遇伏第三百七十八章 文武第三十八章 打劫第三百四十三章 包圍第六十七章 陰陽第三百零三章 開張第十三章 官威第四百二十四章 形勢第三十章 吏目第三百九十三章 好詩第三百四十二章 全線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江船行第四百四十二章 林間第三百八十九章 暖閣第一百一十七章 圓筒第九章 調解第三百二十六章 圍攻第二十七章 後門第八章 申明亭第三百六十一章 商量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選第四百三十四章 陰影第二十章 發憤圖強第四百四十六章 疾攻第二百六十一章 賽點第二百七十八章 武人第三百一十章 江山第二百零八章 西境第四百七十九章 首輔第四百一十六章 戒嚴第四百三十三章 僞報第三百五十六章 謀劃第三百三十七章 車馬河第二百九十章 正氣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時第六十五章 中介第七十章 澤社第四百四十二章 林間第四百八十二章 間隔第四百四十三章 猛將第三百九十七章 學問第四百六十七章 襲城第一百三十章 大山第二百一十七章 虛兵第三百三十七章 車馬河第二百零九章 石牌第四百八十四章 自問第四百三十一章 推論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門第三百四十二章 全線第二百六十四章 野渡第四百七十三章 河道第二百四十二章 闖王第一百七十章 書辦第一百零四章 王法第一百一十二章 革裡眼第三百七十四章 到任第十二章 六扇門第三百四十章 小炮第四百四十六章 疾攻第四十九章 暗黑引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車馬河第九十三章 棍神第三百四十章 小炮第四百九十三章 襲營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道第三百三十八章 佈陣第九章 調解第二百六十二章 破陣第四百四十五章 猜測第一百五十八章 借船出海第十六章 小鞋第一百七十八章 融資第三百三十章 鎮內第四百五十六章 戰神第二百六十章 擊發第八十章 靜立第二百九十二章 眼線第一百七十八章 融資第三百八十九章 暖閣第三百八十五章 隊伍第三百九十七章 學問第三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四百六十五章 守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奪門第三百七十八章 文武第三百一十五章 分寸第一百四十七章 掮客第四百六十章 東阿第二百六十六章 爭搶第四十七章 自縛第三十九章 招安第二百零四章 雜務第三百三十五章 勿憂第七章 匣牀第三百八十四章 飽飯
第二百八十七章 同袍之誼第四百六十九章 暮光第四百八十一章 妥協第一百九十七章 遇伏第三百七十八章 文武第三十八章 打劫第三百四十三章 包圍第六十七章 陰陽第三百零三章 開張第十三章 官威第四百二十四章 形勢第三十章 吏目第三百九十三章 好詩第三百四十二章 全線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江船行第四百四十二章 林間第三百八十九章 暖閣第一百一十七章 圓筒第九章 調解第三百二十六章 圍攻第二十七章 後門第八章 申明亭第三百六十一章 商量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選第四百三十四章 陰影第二十章 發憤圖強第四百四十六章 疾攻第二百六十一章 賽點第二百七十八章 武人第三百一十章 江山第二百零八章 西境第四百七十九章 首輔第四百一十六章 戒嚴第四百三十三章 僞報第三百五十六章 謀劃第三百三十七章 車馬河第二百九十章 正氣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時第六十五章 中介第七十章 澤社第四百四十二章 林間第四百八十二章 間隔第四百四十三章 猛將第三百九十七章 學問第四百六十七章 襲城第一百三十章 大山第二百一十七章 虛兵第三百三十七章 車馬河第二百零九章 石牌第四百八十四章 自問第四百三十一章 推論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門第三百四十二章 全線第二百六十四章 野渡第四百七十三章 河道第二百四十二章 闖王第一百七十章 書辦第一百零四章 王法第一百一十二章 革裡眼第三百七十四章 到任第十二章 六扇門第三百四十章 小炮第四百四十六章 疾攻第四十九章 暗黑引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車馬河第九十三章 棍神第三百四十章 小炮第四百九十三章 襲營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道第三百三十八章 佈陣第九章 調解第二百六十二章 破陣第四百四十五章 猜測第一百五十八章 借船出海第十六章 小鞋第一百七十八章 融資第三百三十章 鎮內第四百五十六章 戰神第二百六十章 擊發第八十章 靜立第二百九十二章 眼線第一百七十八章 融資第三百八十九章 暖閣第三百八十五章 隊伍第三百九十七章 學問第三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四百六十五章 守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奪門第三百七十八章 文武第三百一十五章 分寸第一百四十七章 掮客第四百六十章 東阿第二百六十六章 爭搶第四十七章 自縛第三十九章 招安第二百零四章 雜務第三百三十五章 勿憂第七章 匣牀第三百八十四章 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