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分寸

桐城玉禾樓上觥籌交錯,是以桐城士紳名義爲河南援剿將官辦得接風宴,龐雨難得的坐上了主桌,擡眼望過去上首是張國維,左右是河南監軍道戴東雯史可法,然後便是一個雄偉的紅臉大漢,本席實際的主賓,川軍總兵左良玉。

龐雨知道左良玉是遼鎮出身,現在又是在河南駐防,不知何時變成了川軍總兵,但他看了此次的公文,左良玉的正式官職確實是川軍總兵官,估計也就跟史可法那個江西右參政是一個道理。

這位左帥約在四十歲左右,身材十分魁梧,龐雨在桐城算是高個子,高度比左良玉相差不多,但寬度差距頗大,左良玉肩背寬闊渾厚,如果按面積算的話,龐雨恐怕只有他一半,左良玉只是坐在那裡,便自有一股威武氣勢。

在張國維到達之前,左良玉的主力纔到達桐城,龐雨沒有看到所有營地,大約估計了一下,在一萬五至兩萬之間,其中充斥着許多類似廝養的人,還有各種女人小孩,跟流寇的人口結構十分類似。左良玉的騎馬家丁約有千人,其中六七成還有鎧甲,普通騎兵大概有六七百人,輔助性的牲口還有一千上下,這是左良玉的核心力量,光騎兵這一項遠超安慶本地兵馬,行軍有行伍的步兵大約也是近千。估計他這些年四處轉戰時沒少搶馬。其他的部分,都是爲這些力量服務的。這樣的軍隊規模,在整個中原地區也是舉足輕重,以龐雨對流寇各營的瞭解,任何一營流寇單獨對上左良玉,實力上都有所不及,難怪能讓流寇避之不及。

龐雨對左良玉的騎兵規模頗有些羨慕,守備營雖然規劃了一個騎兵司,但到現在仍不滿四百人,戰力更無法與這些久經沙場的家丁相比,唯一勝過的可能就是紀律了。

隨着左軍主力到來,各鄉各里鳴冤訴苦的絡繹不絕,官道沿線幾乎是再次遭寇難,皮應舉和史可法都回避,上官不出面撐腰,楊爾銘這個少年知縣焦頭爛額,幾乎無法招架。龐雨下午在縣衙又見證了一場爭執,左良玉派來的督糧官要求按照兩萬人供應軍糧,楊爾銘只承認川軍總兵官編制下的三千三百,督糧官請來了河南監軍戴東雯,幾番爭執後按七千人供應,但龐雨和楊爾銘都清楚,左軍會自己搶夠。

唯一的好處是張國維到達了桐城,左兵全部退出城外,楊爾銘只留下東作門通行,城內百姓終於敢出門走動,三班衙役上街,市面稍微恢復了一些常態。這是桐城首次遭兵災,即便在此時的飯桌上,楊爾銘也是愁眉不展,幾乎沒有動筷子,只是隨衆人一起舉杯。

這類官場宴請,文官和武官的喜好是不同的,此時坐在一桌上,文官也不好搞那些吟詩作對和酒令,若是以往接待,酒過三巡之後會分成文官和武官的圈子,文官主要交換一些同年故舊的消息,武官這邊則繼續飲酒。

但今日左良玉是實際的主角,酒席始終圍繞着左良玉,衆人輪番向左良玉敬酒。龐雨和左良玉隔了三個人,分別是許自強河南都司汪雲鳳和加銜副總兵程龍,許自強和程龍在酒桌上也是一把好手,拉着左良玉和汪雲鳳不停乾杯,左良玉頗爲和善,但並不多言語,只是酒到即幹,大家對搶馬的衝突都是絕口不提。

席中只有潘可大不太言語。潘可大坐到了龐雨的下首,原本他是遊擊加參將銜,是比龐雨的遊擊高的,但今年張國維也幫龐雨申請了加一個參將銜,相當於遊擊享受參將待遇,實力又比潘可大強,所以排座次的時候被排在龐雨之下,作爲老行伍,現在地位還不如龐雨一個兩年的新丁,自然心情不快,稍作表示便不再行酒。

龐雨也不去理他,幾次向左良玉敬酒,想盡量跟他處好關係,左良玉倒也乾脆的一飲而盡。

又一輪敬完之後,史可法對左良玉問道,“去歲盧總理有滁州大捷,之後闖賊成擒,本以爲流賊就此勢弱,但此番復來,聲勢竟不遜往歲,剿賊官軍逾多,而賊亦逾多,史某心中甚爲疑惑,左帥征討流賊多年,不知對平賊的大勢有何見解?”

席間衆人都停下筷子,此處雖然朝廷大員衆多,但對於全國範圍的形勢卻比較模糊,流寇信息多來源與邸報,左良玉這樣南征北戰的武官,纔是最瞭解流寇的。

左良玉本是個紅臉壯漢,此時喝了酒更是紅得厲害,旦跟他名聲有些差別,他待人頗爲客氣,對史可法態度也頗爲恭敬,他放下筷子道,“回史道臺知道,賊雖逾多,但今日賊早非往日之賊。自賊興以來從賊者不下百萬,就撫者十之一,擒者十之二三,爲官軍所殺者十之四五,餘生者是爲老賊,此等老賊兇惡且奸狡,每與王師戰,勝則乘勢長驅,敗則散金銀於地,名曰買路銀,軍中縱賊者實多,此乃賊難滅之一因。”

在坐衆人都認真聽着,龐雨與流寇幾次作戰都是擊潰,因爲基本都是步兵,談不上追擊的問題,所以沒收到買路錢,在滁州時聽其他各路官軍說及過,此時衆多文官在場,左良玉也並未避諱此點,倒讓龐雨頗有些意外。

左良玉稍作停頓,看着張國維道,“然則賊勢興衰,要害非在官兵出力與否,實因歲荒政亂,奸民無以爲生,自然相率從賊,而至逾剿逾衆滋蔓不絕。史道臺所言平賊大勢,左某剿賊數年,大勢不敢說,只敢說賊衆之數,如今已是崇禎五年十倍以上。”

此言一出,旁邊陪席上一陣驚歎,幾名文官神色凝重,史可法自己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道,“若非澠池南渡……”

他說到此處欲言又止,龐雨以往聽過史可法講述這一段,不免要大罵官軍,偏生澠池南渡時左良玉就在河南剿賊,所以此時罵不出來。

張國維見狀舉杯道,“此番戴道臺左帥汪都司前來援剿,我應天兵馬定要與左帥諸位同心協力,無懼十倍之賊,平賊便在今日。”

……

靜謐的東作門內街上,馬蹄聲踢踏踢踏的迴響,龐雨往左瞟了一眼,左良玉的坐騎兩側還掛着弓插和箭插,不知是不是左良玉的習慣,連赴宴都全副武裝。

宴席結束之後,衆人在酒樓分別,龐雨主動爲左良玉引路,藉着送他回營的機會再拉近些關係。

“左帥是征戰多年的宿將,下官新入行伍不久,無論用兵還是知敵,皆不如左帥多矣,日後還請左帥不吝提點晚輩。”

左良玉雖喝了酒,但在馬上仍是穩如泰山,他聞言道,“打仗這事兒,宿將便多了小心,新行伍總是要些銳氣的,左某這等打了許多年仗的人,提點你的未必那麼合用。此番你等是主軍,張都爺亦在此處,還是聽都爺調遣便是。”

龐雨聽到說道此處,趕緊接話道,“大人高義,此番厚集兵力,正是擊賊時機,午後商議的引賊出山,在下的淺見是放開潛山,引賊往安慶去,之後左將軍自桐城截斷石井鋪,下官由石牌至安慶,將賊圍困於此段官道。”

“這些巨賊不是那麼容易上當的,非是我等想他們往哪裡去,他們就那麼聽話,龐將軍打算如何引他們入甕?”

“左帥向在河南征戰,下官爲左帥稟明安慶此地情形,前年流賊沿驛路搶掠,沿途已無錢糧可供養其生存,今歲官兵四處堵截,其搶掠有限,以安慶之地而論,只有府城有足夠的錢糧物資,此賊必所圖。下官放開石牌或潛山,以府城爲餌,誘其深入腹地。方纔所說是賊走潛山,若賊走石牌,則下官可與左帥合力,之後以重兵將其合圍於皖河沿線,如此可收一大勝。”

左良玉聽完思索片刻,龐雨期待的看着他,下午的會議上多半都在說後勤,並未商量出什麼具體的戰術,張國維只提了引賊出山,但如何配合的細節沒有涉及,此時抓到時機,龐雨自然希望能說動左良玉。

“流賊往來如風,石井鋪可否截斷他們退路?”

“稟左帥知道,石井鋪是驛道與行人道交匯之處,由此至府城,往西山脈縱橫,只有小道通行,流賊不熟地形,跑不過下官的本地兵馬,往東則多水田河塘,截斷此地賊便無路可逃,流賊前哨確實迅捷,然則只要其大軍出山,即變步騎交雜,其中不免大批廝養家眷,行動就此遲緩,那步卒亦是人頭。只要左帥截斷石井鋪,下官可保證守住府城,且截斷流賊往西逃之路,請左帥相信下官。”

左良玉嘿嘿笑了兩聲,轉頭看着龐雨道,“龐將軍的名字,左某也是久聞了。清流河一戰龐將軍英武不凡,盧總理多次提及,所謂南兵之中亦有勁旅,盧總理的話,左某也是信服的,今日聽龐將軍談吐,亦是我輩知兵之人。”

龐雨愣了一下,沒想到盧象升還給自己這麼高的評價,只聽左良玉又道,“也正因此,左某願意跟龐將軍多說幾句,方纔龐將軍所言,不外引賊入腹地,據本官所知,潛山亦有行人道通府城,雖不比大道,也非是小道。若賊走此路,本官便需分兵潛山,安慶之地小路萬千條,流賊雖是外賊,然則龐將軍萬不可小覷,流賊盤踞英霍山中,本官敢斷言,安慶投賊者不在少數,其中熟知道路者亦衆,本官到桐城的消息,說不得已經傳到了那些巨賊耳中,如此要引他們經石井鋪去府城,恐怕難以成行,自個卻要分兵奔襲,一個不小心,反被那些賊子反設了埋伏,對上這些巨賊,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這……”龐雨沒想到左良玉已經把安慶地形都研究過,正要繼續解釋時,左良玉揮揮手道,“龐將軍少年有成,求戰心切原是情理,我等都是武人,左某與龐將軍說些體己話,咱們這些領兵殺賊的人,做事得有自個的道理,老子屯兵舒城,軍糧不足五日,朱都爺讓入山,張都爺讓入桐城,若匆促而來敗了是誰之責?若賊子此時出固始去了河南又如何?樣樣都聽文官的,不被賊子殺死,也得跑累死自個。”

龐雨聽到此話,知道左良玉可能會錯了意,他以爲這個方案是張國維制定的,忽悠了龐雨之後又讓龐雨來勸說他。

“賊初來民避賊,賊走民無以爲生,賊復來則從賊,至今天下流寇不下百萬,流民不啻千萬,若不能一口氣都砍了,其中總會再出巨賊,滅之不盡。”左良玉大約酒喝得有些多,他目光隨意的掃過街邊那些被破開的門市,口中繼續對龐雨道,“但自家的命只有一條,天下間的賊子,無論建奴還是流賊,都是刀頭上求活,誰也不是好相與的。咱們武官跟這等巨寇交戰,贏了先升文官的職,敗了先砍你我的腦袋,用兵打仗得聽自個的,你手頭有兵才說得了話,跟這些賊子打,砍了多少人頭不要緊,贏了怎生的贏,敗了怎生的敗,都是有分寸的,總之不能掉了自個腦袋。”

龐雨聽得一頭霧水,自己跟他商量戰術,左良玉竟然扯了那麼遠,而且聽起來也沒什麼頭緒,一時不知怎麼把話題拉回來。

“方纔另席的陳於王,左某在遼鎮便知的,龐將軍行軍打仗不在話下,但出身江南,與北方邊鎮總是不同的,這分寸間的事情,你得多問問這等老行伍。”左良玉似乎頗有談興,他嘆口氣道,“老子遼鎮出來的,見過的事兒多了……”

他說到這裡停下,此時已經到了東作門,壯班的人遠遠看到燈籠,早已經打開城門,門外也有左良玉的家丁在等候。

左良玉在馬上坐直身體,好像酒突然間醒了,他停止了剛纔的話題,瞟了龐雨一眼道,“此番來安慶,原本便是來平賊的,本官兵馬在此,上官作何運籌,兵馬便如何打,龐將軍請了。”

龐雨趕緊一抱拳,左良玉已經打馬出了門,他的家丁隨之涌出,隊列井然有序,很快在城外的夜色中遠去,只留下一片搖晃的燈籠光影。

龐雨頭痛的閉起眼,顯然張國維的軍令對左良玉沒啥約束力,而自己也沒有說服左良玉,不由揉着額頭喃喃道,“他媽到底是如何打。”

第一百四十四章 江徒第八十一章 羣體第一百一十三章 竹梯第四百一十四章 人才第七十九章 壯班第三十六章 避難第四百六十八章 前哨第二章 桐城第四百五十四章 外院引子第四百零二章 賀喜第二十九章 催繳第四百三十二章 情報第四百三十一章 推論第四百二十九章 戰功第四百八十六章 合作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局第四百九十六章 防線第四百五十七章 保障第三百八十九章 暖閣第八十三章 大坑第四百一十一章 陣線第三百七十八章 文武第二百七十五章 外婆第四十七章 自縛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缺第二百二十章 羣鴉第三百一十九章 開花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道第三百五十五章 前程第三十六章 避難第四百四十六章 疾攻第三百八十章 汰換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第三百三十二章 人山第二十九章 催繳第九十五章 臘八第四百七十章 坐騎第四百五十三章 院門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陣第一百七十章 書辦第三百零六章 令信第四百九十四章 未定第四百九十六章 防線第二百四十六章 追賊第四百九十一章 盾列第十一章 幹一行愛一行第一百七十四章 費用第六十五章 中介第二百九十五章 暫借第九十一章 賭檔第四百三十七章 不易第四十四章 物理第四百五十九章 連坐第二百一十二章 考覈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跋扈第三百零二章 好事第九十二章 早課第三百二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四十五章 蕪湖第四百零一章 浮渡第三十三章 勒索第三百九十三章 好詩第三百零八章 策略第二百九十一章 閹黨第一百八十二章 暴雨第四十九章 暗黑第三百八十六章 堂議第一百四十八章 捐監第六十章 迷霧第二百零四章 雜務第四百一十章 要務第八章 申明亭第四百九十四章 未定第三百八十四章 飽飯第二百九十八章 要賬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備第二百二十七章 鴨子第三百七十四章 到任第二百一十三章 文化第四百二十七章 衆議第四十八章 血殿第三百一十三章 左帥第二十一章 明珠蒙塵第一百三十一章 問官第五十章 掌控第三百零二章 好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洶涌第四百五十七章 保障第三百三十章 鎮內第二百四十五章 條件第四百九十二章 要點第三百四十五章 混戰第二十八章 戶房第三百七十七章 招撫第三百二十七章 匯合第一百零八章 城門第二百九十四章 神采第四百七十七章 名氣
第一百四十四章 江徒第八十一章 羣體第一百一十三章 竹梯第四百一十四章 人才第七十九章 壯班第三十六章 避難第四百六十八章 前哨第二章 桐城第四百五十四章 外院引子第四百零二章 賀喜第二十九章 催繳第四百三十二章 情報第四百三十一章 推論第四百二十九章 戰功第四百八十六章 合作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局第四百九十六章 防線第四百五十七章 保障第三百八十九章 暖閣第八十三章 大坑第四百一十一章 陣線第三百七十八章 文武第二百七十五章 外婆第四十七章 自縛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缺第二百二十章 羣鴉第三百一十九章 開花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道第三百五十五章 前程第三十六章 避難第四百四十六章 疾攻第三百八十章 汰換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第三百三十二章 人山第二十九章 催繳第九十五章 臘八第四百七十章 坐騎第四百五十三章 院門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陣第一百七十章 書辦第三百零六章 令信第四百九十四章 未定第四百九十六章 防線第二百四十六章 追賊第四百九十一章 盾列第十一章 幹一行愛一行第一百七十四章 費用第六十五章 中介第二百九十五章 暫借第九十一章 賭檔第四百三十七章 不易第四十四章 物理第四百五十九章 連坐第二百一十二章 考覈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跋扈第三百零二章 好事第九十二章 早課第三百二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四十五章 蕪湖第四百零一章 浮渡第三十三章 勒索第三百九十三章 好詩第三百零八章 策略第二百九十一章 閹黨第一百八十二章 暴雨第四十九章 暗黑第三百八十六章 堂議第一百四十八章 捐監第六十章 迷霧第二百零四章 雜務第四百一十章 要務第八章 申明亭第四百九十四章 未定第三百八十四章 飽飯第二百九十八章 要賬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備第二百二十七章 鴨子第三百七十四章 到任第二百一十三章 文化第四百二十七章 衆議第四十八章 血殿第三百一十三章 左帥第二十一章 明珠蒙塵第一百三十一章 問官第五十章 掌控第三百零二章 好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洶涌第四百五十七章 保障第三百三十章 鎮內第二百四十五章 條件第四百九十二章 要點第三百四十五章 混戰第二十八章 戶房第三百七十七章 招撫第三百二十七章 匯合第一百零八章 城門第二百九十四章 神采第四百七十七章 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