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才與北征

“趙儉給你來信了?”邵樹德將手從玉墜上抽出來,悻悻地說道:“朱玫和他不對付?還是怎麼了?”

趙玉臉紅紅的,整理了下領口,說道:“從叔現在當了通塞鎮將,就是以前朱玫的位置,頗得信任。他寫信給妾,是想兩家多走動走動,多多來往。”

“唔,是該走動走動,以後玉娘可帶着他的從甥上門省親嘛。”邵樹德不要臉地說道,說着說着,手又撫到了他最愛的翹臀上。

趙玉任他肆虐了一會,這才面紅耳赤地起身,道:“大王,朱玫此人野心甚大,從叔在他手下也小心翼翼的,不如——不如讓他到夏州爲將吧。”

邵樹德見她說這話也是鼓足了勇氣,便道:“那要看趙將軍的意思了。在邠寧當外鎮軍使,可見朱玫亦是信任的,他可未必願意。”

末了,見趙玉有些失望,又道:“當然,若是趙將軍願意,某當然歡迎。”

趙玉的母親早逝,父親又卒於太原府任上。在夏州,確實沒有任何親族。本來自己還考慮將義女邵果兒嫁給經略軍使楊悅的孫子聯姻呢,現在想想,先擱置了吧。對自己的第一個女人,他還是有些愧疚之感的,不想看到她失望。

籠絡楊悅,還有其他辦法。

“玉娘,教你們記賬的方法會了嗎?”

“會了。”

“這是幕府張判官呈交上來的器械賬本,你照着新法子,按倉庫屬地、器械分類、耗費幾何重新列個表。這舊賬亂七八糟的,某看着頭痛。”邵樹德吩咐道。

趙玉點了點頭,直接到書案前抄寫了起來。

自己缺乏秘書啊,只能讓妻妾來代勞了。好在都是文化人,也聰明,學點加減乘除並不難。列個現代記賬表格,自己看得也更清晰明瞭。

幕府佐官呈上來的賬本,實在看得不習慣。而且自己也得單獨列個賬,以後如果對不上的話,哼哼,武夫嘛,可是會殺人的。

軍屬農場和榷稅的賬,目前是大封在記。小封本來也有任務,但她挺着個大肚子,不方便。至於自家正妻,就整不太明白這些東西了,不過她會騎馬,也會射箭,這個技能,呃,似乎還沒小封的劍舞對自己有用呢。

夏州,怎麼就這麼缺文化人呢?別的藩鎮,經常能弄到進士當幕僚,再看看自己的幕府,平均學歷明顯偏低啊!

不過大封前陣子倒提過,河中封氏,名門望族,源於渤海蓨縣。國朝初期,封德彝還和李淵做了親家。封氏姐妹的祖父封敖歷仕臺閣,被封爲渤海縣男,家裡好幾個進士,至少她倆的爹都是進士,目前在外鎮爲官。

前陣子還聯繫上了她們幾個兄弟。黃巢入長安後,都跑路去了鳳翔府,目前返回了京城,似乎在等待皇帝回來。靠,怎麼不來投靠本王?如今幕府裡掌書記、行軍司馬什麼的,一堆侍奉了幾位大帥的老頭子,本王急需換血啊。

還有趙玉的那位從叔趙光逢,現在也不知道在哪裡,也許跑去了蜀中。他若是肯來,副使、掌書記還不是隨便挑?這些幕府官職,沒有品級,但有實權,向來是那些嫌京官俸祿低的高學歷才子的首選。

不要說自己任人唯親,先能活下來再說!

自己孤家寡人一個,在這個道德底線一再被突破的亂世,沒有親族可以依靠,那麼就只能用妻族了。外人根本信不過,上下相疑,都缺乏安全感,還怎麼做事?這就不是正常的時代!

從軍的妻族自己有點擔心,但幫自己打理政務的文官卻沒關係。自己得封郡王,在關中名聲也還可以,吸引到了一些零零散散的士人投效,西河宋氏中的一支也舉家搬遷到了夏州,但人才還是嚴重不足。

河中封氏、天水趙氏在國朝只能算是中等家族,但他們若能投資乃至投靠自己,自己還不得倒履相迎?

這份基業,靠帶着兩萬大軍打打殺殺可維持不下去。

吃完午飯後,邵樹德去封氏姐妹那邊說了會話,睡了個午覺後,又到衙廳辦公。纔剛用毛筆歪歪扭扭地在一份文件上寫下了意見,夏州司馬李杭跑了過來。 ωωω⊕ ttκā n⊕ c o

“大王,某出使回來了。”李杭目前的本官是夏州司馬,差遣則是幕府隨軍要籍,專門負責出使各方,這次剛從振武軍城那邊回來。

“李司馬辛苦了。”邵樹德起身迎道:“郝振威、契苾璋都說了些什麼?”

“契苾璋願與大王立誓同盟,共抗李克用。”李杭說道:“郝振威沒甚表示,只言願用鹽與夏州換糧。”

邵樹德點了點頭。李克用這廝,人緣是真的差,敵人也很多。包括但不限於幽州李可舉、大同赫連鐸、振武軍契苾璋、天德軍郝振威等人,這都是最近幾年與他廝殺過的。對李克用這個人,邵樹德的意見是以防爲主,他在河東做什麼不管,但不能讓他把勢力延伸到河套地區,那樣會令自己兩面受敵,戰略層面被動。

因此,與他的敵人結盟,也就很正常了。大同赫連鐸太遠了,有心無力,夠不着。但振武軍、天德軍近在咫尺,他還是想保的。定難軍、振武軍、天德軍加起來,也三四萬兵力了,而且契苾璋是有部落的,還可以極限徵兵,三方湊個五萬人馬不成問題,嚴格說起來並不比李克用差。

契苾璋願意結盟,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就在討黃巢那會,他還奉朝廷號令,與郝振威、赫連鐸、李可舉一起,捅過李克用一竿子。再加上乾符年間的舊怨,基本是很難開解的。李克用的心胸,可不怎麼開闊!

但郝振威這廝怎麼搞的,單憑豐州一地能抗衡李克用?河東一府七州,這邊三方不緊密團結,如何與他們打?以後定然會後悔。

“李司馬辛苦了,先回家休息一段時日,也不用去曹司上直了。待明年,再幫某出使下鄜坊、丹延以及河中。唔,路上可以順道去下南山党項,某想試探下野利氏的態度。”邵樹德說道。

南山党項,就在綏州以南、延州以北的橫山之中。野利部是當地最大的部族,也最有影響力。若是可能,還得與其虛與委蛇一番,令其不站到拓跋氏那邊。如此,自己便可全力攻殺拓跋部,不致後方有變。

李杭離去後,邵樹德又批閱了會文件,然後便去了城中營房,視察部伍。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中和四年很快便來到。中原那邊,黃巢還在四處流竄。西蜀,聖人依然流連忘返。

在與家人一起度過了正月之後。整個二、三月,邵樹德都扎到了軍營裡頭,鐵林軍、衙軍輪番會操,士兵們漸漸收起了慵懶之色。本來就是職業武人,足糧足賞養着,還定期操練,就應該體現出高人一等的戰鬥力和精神風貌。

草原上的那些牧民,平時放牧,雜活不知道有多少,一年到頭有幾天時間訓練?真正強悍的遊牧軍團,從來都是脫產的,至少要半脫產,有他人供奉牛羊,如此才能錘鍊技藝,培養紀律。

四月初一,軍中占卜:出師大利!

初五,裴商帶着數十親兵至,他將充任邵樹德的顧問,沿途贊畫。

初六,折家派來的嚮導亦至,他們將幫着大軍在草原中尋找水源,補給牛羊,同時帶路殺向拓跋家的黨羽部族。

初八,邵樹德親自點了鐵林軍七千五百人、衙軍左廂周融部兩千五百人,大軍攜帶月餘糧草,浩浩蕩蕩向北進發。

回望着高大險峻的白城,邵樹德心中感慨萬千。在二月初的時候,小封給自己生了一個女兒,自己有了子嗣。據郎中講,趙玉也已經懷孕,都是大喜事。

而在過去一年,亦有三百餘戶軍士家庭搬來夏州。鎮內太平無事,各項產業循序漸進地發展着。此番出征,若是大勝而歸,自己的這番基業將更加穩固,更上一層樓。

胸中的大志,一刻不敢或忘!

第二十七章 時代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十八章 東出第1070章 歸期第十八章 構想(爲盟主奎元哥加更)第三十四章 重編第985章 桑乾鎮第三十八章 兩路(二)第1201章 劈波斬浪第三十五章 扎西德第七章 三北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四章 調查(四)第991章 艱難的決定第1305章 遊戲與賞第1093章 年號 儀典第1176章 河北道與北巡第三十二章 正月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四十四章 腹地第二十二章 上洛第七十章 新篇章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三十九章 商稅第三十七章 瓦解第1081章 三件套(月票加更1)第三十章 歸屬第四章 根基第1059章 轉變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八十章 分裂第五十三章 錢、人第1036章 班底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二十九章 羅氏父子第973章 加速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四十四章 腹地第七章 士兵王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七十三章 佈告中外之四第十五章 消費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第十二章 去諸第1297章 巡視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二十九章 六件事第四十五章 巡邊(四)第十八章 代理人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1083章 一言堂第六十七章 安排第十章 換了人間第1290章 軍不發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十九章 設想第六十四章 恢復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六章 亮相第996章 掃潢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十三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二十三章 政策(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三章 勾連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第十二章 報告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1324章 葬禮與政治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六章 人才與北征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三十章 末路第八十一章 渡河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978章 督戰官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三十六章 戰利品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1286章 實事求是(加更3)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1031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1168章 品茗第1019章 西京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十章 威權第二章 三月第946章 大失所望第1282章 他改變了天下第八十五章 公文與棣州
第二十七章 時代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十八章 東出第1070章 歸期第十八章 構想(爲盟主奎元哥加更)第三十四章 重編第985章 桑乾鎮第三十八章 兩路(二)第1201章 劈波斬浪第三十五章 扎西德第七章 三北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四章 調查(四)第991章 艱難的決定第1305章 遊戲與賞第1093章 年號 儀典第1176章 河北道與北巡第三十二章 正月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四十四章 腹地第二十二章 上洛第七十章 新篇章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三十九章 商稅第三十七章 瓦解第1081章 三件套(月票加更1)第三十章 歸屬第四章 根基第1059章 轉變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八十章 分裂第五十三章 錢、人第1036章 班底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二十九章 羅氏父子第973章 加速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四十四章 腹地第七章 士兵王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七十三章 佈告中外之四第十五章 消費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第十二章 去諸第1297章 巡視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二十九章 六件事第四十五章 巡邊(四)第十八章 代理人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1083章 一言堂第六十七章 安排第十章 換了人間第1290章 軍不發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十九章 設想第六十四章 恢復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六章 亮相第996章 掃潢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十三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二十三章 政策(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三章 勾連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第十二章 報告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1324章 葬禮與政治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六章 人才與北征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三十章 末路第八十一章 渡河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978章 督戰官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三十六章 戰利品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1286章 實事求是(加更3)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1031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1168章 品茗第1019章 西京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十章 威權第二章 三月第946章 大失所望第1282章 他改變了天下第八十五章 公文與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