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月

清晨寒冷而明澈,早起的鳥兒唱着歌,松鼠擺着毛茸茸的尾巴四處聞聞嗅嗅,啄木鳥不停地發出篤篤聲,彷彿一連串的問候。

李四站在院子裡,手起刀落,一塊又一塊羊肉被他切割開來。

今天住進了一大羣西域胡商,出手闊綽,得好好招待一番,賺點錢回來。

國朝的驛站,對官府來說,可真是又愛又恨。

好處自不必多言,傳遞軍情、公文,官員、軍將往來公幹,都少不了驛站。

壞處則是花費太多了!

玄宗朝時,全國水陸驛站共有一千六百多個,朝廷每年撥款超過150萬緡,但這點錢根本不夠用。

除了朝廷撥款之外,驛站一般還有三個經費來源。

其一是州縣撥款,這個數額與朝廷撥款不好比,只能作爲小小的補充。

其二是驛站封田,原則上是每一匹馬給田四十畝,若附近有牧田,則一匹減五畝。

一匹馬肯定不需要三四十畝地來養,這個其實是讓驛站放租給他人,獲取收入的。最高等級的驛站有驛卒二十人以上,馬六七十匹,小的就只有兩三人,不到十匹馬。

第三筆收入是對外經營。

國朝的驛站,一般都修得不錯。樓閣廳堂、馬廄倉庫,有的還有池沼、樹林,住宿的房間也很多。因爲處於交通要道之上,驛站內又風景清幽,可憑欄賞月,臨湖飲宴等等,經營收入還是非常不錯的。

平心而論,從宋朝開始,驛站建設是越來越狹小簡陋,唐代的驛站應該是最豪奢的,也是花費最多的——現在知道爲何行軍在外,將領們都喜歡住驛站了吧?

安史之亂後,朝廷漸漸負擔不起這筆開支,於是驛站體系日漸破敗。

以山南西道的褒城驛爲例,開元年間,廳堂庭廊有好幾座,非常宏偉,廳外有池沼,可泛舟、垂釣,夜間可憑欄賞月,幾乎就是座園林。

後來呢,“視其沼澤淺混而污,視其舟則離敗而膠,庭除甚蕪,堂廡甚殘。”

現在的各地驛站,很多又恢復了初唐年間的辦法,交給地方富戶自己經營。只要保證往來信使、官員的住宿、交通需求,其他一概不管了。

這些承包的富戶,既是商人,也是朝廷官吏,說起來也是大唐特色,商人亦可爲官嘛。

朔方鎮內的驛站就全國範圍來說,密度不算高,遠遠達不到規定的三十里一驛的程度,百里能有一驛就不錯了,地廣人稀,修多了也是浪費。

千金堡作爲靈州一個比較大的倉城,儲備了大量軍糧。附近又是上好的農業地帶,人口不少,因此在倉城以東離黃河不到十里的地方設了個驛站。

這個驛站就是由驛將帶頭經營的。

驛田不多不少,種牧草之外,還有部分可以放租給党項人。幕府每年象徵性撥點錢帛、羯羊下來,他們再自己對外經營,對驛站內的十個人來說,生活還算過得去。

“乒乒乓乓”將一堆肉剁好後,李四讓一名少年驛卒去生火燒水,準備煮肉。

驛站內的破房子是靈州及懷遠縣徵發民力幫修繕的,稍稍恢復了一些百餘年前的光彩。

胡商們看了也很滿意。

私人旅社那種,房子差、地方小、吃得也不行,與驛站不好比。

“胡餅一百張,做好了沒有?”李四擦了擦汗,在後院內吼了一嗓子。

“驛將,還有最後二十張,快好了。”有驛卒回道。

“回鶻**五壇,趕緊送過去。”又有人吼道。

回鶻**,驛站內沒人會做。不過懷遠城附近住了數千戶回鶻人,都是銀槍都軍士家屬,其中不少人也開始做起了自己的小生意。

驛站,往往是這類小生意的依託。他們以此爲核心,提供各種驛站不能提供的服務。

水很快燒開了。

李四熟練地往鍋裡投入胡椒、蔥、蒜、鹽豉、野韭等調味品,然後放入大塊的羊肉。

有驛卒搬來了酒罈子。

朔方流行的酒,大概有麥酒、粟酒、小曲酒、釅酒、馬奶酒、葡萄酒等幾種,種類還是很豐富的。

這幾年糧食產量大增,麥酒、粟酒漸漸變得多了起來,不像以前主要以不消耗穀物的馬奶酒、葡萄酒爲主了。

胡商們點了好幾壇酒,對驛站來說,賺頭還是不小的。

李四讓一名小驛卒過來看着煮羊肉的鍋,自己則拿了碟奶渣,拎了張馬紮,到驛站門口的柳樹下坐着休息。

東面是靈州通往天德軍的大道,這會正在修繕。

不修不行了,路況確實有點差。

特別是這會雨雪化開,路上車轍交叉重迭,滿是大大小小的坑窪。

靈州及懷遠縣不得不徵發大量百姓修路,平整路面的同時,也將大量燃燒完的石炭渣鋪上去,改善路面狀況。

但問題在於炭渣有些不夠,只能對道路問題起到緩解,談不上完全解決。

李四對修路是非常贊成的,因爲這關心到他的生意。

但怎麼說呢,各地百姓對此不甚積極,彷彿道路好壞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一樣。

靠幕府撥錢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啊!

但靠地方鄉紳則更難。

蓋因朔方鎮除了少數邊疆豪族外,幾乎沒有鄉紳,大部分人要麼是編戶齊民的党項、回鶻、吐蕃,要麼是移民過來的漢人,宗族的萌芽都還沒有呢。

少數老的縣鄉倒是有一些大姓,但他們的力量與內地的豪強大族比起來甚爲可笑。

這種情況固然帶來了統治的穩固,但在需要分攤地方建設成本的時候,就感受到壞處了。

只能慢慢來了,炭渣鋪路,弄好一段是一段。

陸路驛道,其重要性不比黃河水運小。更別提黃河每年還有封凍期內,這時節纔剛剛開始化凍後,之前可不就只能靠驛道了麼?

吃完乳渣後,李四回到了前院,又去馬廄看了看。

西域胡商的駝馬全寄養在這裡。

貨物以絹帛爲主,聽聞是在靈州買的,那裡已經成了南方絹帛的集散中心。

江陵府仙文綾、鏡花綾、絲葛,魏州白綿綢、瑞綾、獨窠綾,揚州“蕃客錦袍”、錦被、半臂錦,撫州葛布,洋州紫貯布、龜子綾,益州單絲羅、紫高布衫段,巴南連頭獠布等。

太多了,大唐各方鎮的絲織品都有,博覽會看來確實不是白辦的。

各地戰火紛飛,胡商也不敢走遠,能在靈州買到,自然一切安好。反正這玩意運回去利潤奇高,進價貴一點也沒那麼在意。

李四是真心希望博覽會能繼續辦下去的,最好月月開,天天開。

來往商旅的增多,不但幕府可以課稅,對他們驛站來說,生意也能更加紅火。

打仗?那是他最不想看到的!

如果真要打,去別的方鎮打好了,不要影響到朔方,不要影響到他的生意。

靈武郡王勵精圖治十年,才搞出來如今這麼一副局面,誰敢破壞,那真是人人喊打了。

門外響起了急促的馬蹄聲。

一名驛卒衝出門去,交涉幾句後,領了一名背插認旗的信使進來。

李四不敢怠慢,親自上前迎接。

雖然一直在做生意,但他可沒忘了自己的另一身份:千金驛驛將。

“這位兄弟從北邊過來的啊……”他吩咐驛卒將馬牽進去,隨手端了一碗**過來,遞給信使。

信使口風很緊,什麼都沒說,只微微點了點頭。

“準備一些食水,再牽一匹快馬來,某有急事。”信使吩咐道。

李四連連點頭,同時心中暗哂。

誰不知道啊?定是招撫沙磧的河西党項有眉目了。之前北上的信使就在這裡休息過,當時一大羣人呢,老子早就知道了。

不過能招撫也是好事啊!

沙磧那幫拓跋餘孽,一個個窮橫窮橫的,三年內竟然已經兩次入寇了。

雖然都被山南巡檢使哥舒氏、鸊鵜泉巡檢使莊浪氏以及留守靈州的衙軍擊退,但老是在一旁窺伺,抽冷子給你來一下,時間長了,總也不是辦法啊。

能撫則撫,實在不能撫——那就只有出兵征討了。

信使坐在馬紮上,狼吞虎嚥地吃了一碗酸漿之後,又拿了點蒸餅、乳酪,隨後在支出賬目上畫押。

畫完押後,他換了一匹驛馬,翻身騎上,再度朝南方疾馳而去。

“可別再打了!一月下來,也能掙個一千多錢呢。這飯碗,老子還想繼續端着呢。”李四小聲嘟囔了幾句,又到了後院當起了屠人兼庖人,忙得不亦樂乎。

第1202章 馬城第六十六章 抵達第六十七章 兵亂第三十二章 河陽第五十章 挑撥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三十七章 出版第三十三章 真·兄友弟恭第六十九章 兒女和上山第1014章 巡撫使第二章 正旦第三十八章 豪賭第1321章 整編與貿易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三十六章 反他孃的!第二十五章 成果第二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四十三章 紈絝子弟第十七章 戰宥州(一)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987章 海港第986章 梳子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十六章 入長安(一)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1022章 朝會第二章 派系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三十九章 支點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四章 西守東攻第二十章 硤石第999章 思考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三十九章 商稅第一章 調查(一)第二章 馴化第五十七章 他回來了第980章 軍事政變在等見客戶,手機發個單章吧。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十章 蹲草叢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五十四章 謝表(存稿灰飛煙滅,爲書友徐宇的大力贊助加更1)第1169章 工程與裁軍第十六章 風聲第1058章 道第二十章 摘桃子第二十四章 集州第十一章 招討使第四十章 咸陽第二十七章 北巡第二十八章 見死不救第1292章 父子與選舉第六十四章 揚子宮之二第1318章 入晉陽第1254章 沉重第四十五章 不約而同第1119章 反覆第五章 州情(二)第六十七章 浮樑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七章 底層武夫的日常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二十六章 下馬威第992章 部署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十五章 議論第六十三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十三章 安休休第三章 上元第九十一章 重圍第七十五章 剛起了個頭就沒了第1075章 我爲陛下賀第1192章 圍困與救援第五十二章 根本戰略第1283章 魏州城外第二十三章 不走了第三章 勾連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十五章 出招第二章 紅利之二第二十一章 保舉與東行第六章 兄弟第五十三章 錢、人第三十八章 埋伏第八章 出征前的日子(二)第十九章 設想第四十七章 黑手套第1314章 收服第九十六章 人員與地方第九十三章 難伺候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二十二章 第二件成就第八章 暗流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八十九章 降人
第1202章 馬城第六十六章 抵達第六十七章 兵亂第三十二章 河陽第五十章 挑撥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三十七章 出版第三十三章 真·兄友弟恭第六十九章 兒女和上山第1014章 巡撫使第二章 正旦第三十八章 豪賭第1321章 整編與貿易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三十六章 反他孃的!第二十五章 成果第二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四十三章 紈絝子弟第十七章 戰宥州(一)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987章 海港第986章 梳子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十六章 入長安(一)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1022章 朝會第二章 派系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三十九章 支點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四章 西守東攻第二十章 硤石第999章 思考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三十九章 商稅第一章 調查(一)第二章 馴化第五十七章 他回來了第980章 軍事政變在等見客戶,手機發個單章吧。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十章 蹲草叢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五十四章 謝表(存稿灰飛煙滅,爲書友徐宇的大力贊助加更1)第1169章 工程與裁軍第十六章 風聲第1058章 道第二十章 摘桃子第二十四章 集州第十一章 招討使第四十章 咸陽第二十七章 北巡第二十八章 見死不救第1292章 父子與選舉第六十四章 揚子宮之二第1318章 入晉陽第1254章 沉重第四十五章 不約而同第1119章 反覆第五章 州情(二)第六十七章 浮樑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七章 底層武夫的日常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二十六章 下馬威第992章 部署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十五章 議論第六十三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十三章 安休休第三章 上元第九十一章 重圍第七十五章 剛起了個頭就沒了第1075章 我爲陛下賀第1192章 圍困與救援第五十二章 根本戰略第1283章 魏州城外第二十三章 不走了第三章 勾連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十五章 出招第二章 紅利之二第二十一章 保舉與東行第六章 兄弟第五十三章 錢、人第三十八章 埋伏第八章 出征前的日子(二)第十九章 設想第四十七章 黑手套第1314章 收服第九十六章 人員與地方第九十三章 難伺候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二十二章 第二件成就第八章 暗流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八十九章 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