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消費

聖駕西幸大半個月了。不知不覺間,長安百姓的生活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最先獲得好處的是送水的商家。

都城這種地方,因爲人口密集,且不注重衛生,生活污水無序排放,很容易污染地下水源。偏偏地下水的更新週期還很漫長,這就帶來了嚴重的水質問題。如果地下水源還有礦物質因素影響的話,問題就更嚴重了。

長安就面臨着這麼一個情況。於是,送水這門生意就應運而生了。

水源取自遠離長安的地方,並且因路途遠近、品質好壞、取水難易分爲幾個檔次。達官貴人、富商大賈們主要使用的是山泉水,價格最貴,但他們消費得起。

家底殷實的市人、官員、軍校使用遠一點的河水。

至於普通人或禁軍士卒,只能依靠打井取水了,他們似乎也不在意,不是消費人羣。

不過饒是如此,收入仍然十分可觀了。

趕着大車水工們天沒亮就在城門外排起了長隊,一邊等待,一邊打着招呼。

“真希望聖人在長安待個十年八年的。”一老頭嘆道:“聖人在洛陽之時,很多高門大戶都東走了,商徒也跟着大舉東行,長安就像個人老珠黃的棄婦般,無人搭理,悽惶無比。”

老頭此話一出,臨近的幾個人都笑了起來。

這年頭做買賣,你得知道哪些人兜裡有錢,且願意花錢,哪些人兜裡沒錢。

官員、世族、武人是最有錢的,也願意花錢。

商人有錢,但他們的生意真不好做,討價還價,小氣吧啦。

官員、世族、武人一走,很多商人也會跟着走,這是人所共知的實情——歷史上韓建把唐昭宗擄到華州,百官至華州上朝,士人至華州考學,商徒也聞風而至,韓建收商稅弄了幾百萬緡錢,當然最後全便宜了朱全忠。

做老百姓的生意,固然有得賺,且很多時候比做世家大族的總體利潤還大,但真的不好做,競爭激烈,還被挑來挑去,麻煩。

更何況,老百姓裡的軍士及其家卷,出手豪爽,人數也十分龐大,他們是跟着天子走的。天子在洛陽,這塊肥肉就只能由洛陽商徒賺去,天子在北平,好處被北平商人佔去,天子來長安,他們才能分一杯羹。

當然,三京之中,還是洛陽及其周邊的商徒最賺。

禁軍將士跟着天子跑,但家可搬不了。

鐵林軍的家屬在汝州,武威軍的家屬在鄭州,天雄軍的家屬在河南府,義從軍的家屬在河南府和汝州,突將軍的家屬在陝虢,經略軍的家屬在河陽……

洛陽周邊那一片,纔是國朝最富裕、最具活力、生意最好做的區域。

天子在東都時,他們大賺。

天子巡幸北都或西都時,他們賺得也不少。

這整天摟錢的日子,真真讓人羨慕!

“人皆言洛陽勝於關中,我看聖人在長安也待不久。”

“洛陽好在哪裡?那麼點地方,能養活幾多人?”

“聖人從咱們關西走出來的,就該都於長安。”

“就是。皇后也是關西出來的,長安是最合適的。”

“哈哈!”一年輕後生嗤笑一聲,道:“一幫人整天抱怨,又懂個屁!長安若好,聖人百官還會喝你們賣的水?”

嗯,年輕後生堪稱話題終結者了,這會人人張口結舌,繼而垂頭喪氣。

“秦三郎,你擠個什麼擠?”有人遷怒道:“往後退一退。你車上裝的什麼?怎麼那麼臭?別髒了我的水。”

“裝的什麼你看不出來嗎?”秦三郎眼一瞪。

隨着車子的晃盪,鴨鵝呱呱亂叫,臭味傳出去老遠。

秦三郎後面一輛騾車上滿是乾菜、山野貨,車伕趕忙拿東西蓋住,免得被鴨屎污染,賣不出去。

弄完這些後,瞟了一眼秦三郎,罵罵咧咧的。

秦三郎大怒,從車底下抽出一根木棓,作勢要打人,不過很快被人拉住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聖人幸長安,人吃馬嚼的,泉水、冬菜、木炭、禽蛋、肉魚、果子甚至米酒,每日裡那麼大的採買量,都堵不住你們的嘴啊。”一中年人從前面走了過來,斥道:“平日裡個個唉聲嘆氣,說家裡的果子、圈裡的豬羊、地裡的菜蔬賣不上價,眼下機會不是來了麼?卻吵鬧不休,成何體統?”

中年人似乎很有威望,他一開口,其他人都不說話了,連最桀驁的秦三郎也閉上了嘴巴,低着頭在那撿拾掉落的鵝羽。

中年人又看了他一眼,走了,隊伍也靜了下來。

不一會兒,前方傳來一陣騷動,城門開了。

衆人踮起腳尖夠着頭,一邊看一邊催促。

城門守卒打起精神,比以往更認真地檢查了起來,惹得衆人抱怨不休。

但不管怎樣,馬車、牛車、騾車、驢車還是一輛接一輛入城,各色物資洶涌而入,補充長安驟增的消耗。

******

“長安城醒了。”城樓之上,早起的邵樹德默默觀看着。

月理朵、耶律質古母女一左一右,挽着他的臂膀,看着這座巨大城市嶄新一天的開始。

這已經是邵樹德連續第七天觀察早晨的長安了——朝會日除外。

龐大的消費人羣,造就了繁榮的商品經濟。

如果他把幾十萬禁軍都帶過來,立時可以造就天下第一繁榮的商業城市。

消費人羣是關鍵!

南北朝世家統治時期,市面是繁榮不到哪去的,因爲貴族、農奴的體系下,消費人羣不夠龐大。

禁軍武夫或許不是最有錢的,但相對有錢,而且花錢意願很高,他們走到哪裡,都會帶來一波消費狂潮。

“朕在長安一年,能讓長安、萬年乃至藍田、盩厔、昭應、高陵諸縣的百姓大獲其利,收入倍增。”邵樹德說道:“在長安待兩三年,能讓原本種糧食的百姓改種果蔬,畜養牲畜。在長安待五年以上,甚至有人開始大量種植花卉。”

說到這裡,他稍稍用力,將母女倆擁到面前,道:“這就是商品化的農業,經濟的魔力。”

母女倆有六七分肖似,一成熟動人,一青春靚麗,各有千秋,各有妙處。

“糧食怎麼辦?”耶律質古問道。

邵樹德輕捏了捏富含膠原蛋白的俏臉,道:“自然要靠外地轉運了。長安百姓寧可種果蔬、花卉,也不願種糧食。在以往,關東諸州是要大量解送糧食入京的,先存於潼關附近的渭水倉,再船運至長安以東的渭橋倉。”

“洛陽呢?”耶律質古又問道。

“含嘉倉城儲糧百萬石,當然是從河南、河北轉運而來了。漕渠直入城中,其實比長安還要便利。”邵樹德說道:“如果南邊的水道也通了的話,那就更不得了了。”

好些年前,他就遣人勘探宛葉走廊南端方城口及其周邊的地形了。

方城口其實不高,也不長。不然的話,宋太宗也不會不止一次遣人開挖了,失敗了還不死心,過些年再來挖,再失敗,消停幾年後繼續。

趙二如此執着,是因爲方城口以南,有現成的水系,方城口以北,也有現成的水系。這兩大水系被山脈隔斷,連接不起來,只能在各自的區域內分段航運。而方城口,就是這道山脈之間的一道豁口,只要挖過去,就能南北暢通。

北宋政府不是亂來。事實上他們認真考察過,認爲還是有可能溝通南北的,事實上最後也就差了那麼一點而已。

因趙二之鑑,邵樹德不打算直接開挖,而是另闢蹊徑,學靈渠陡門一樣,建造升船機系統。

升船機,名字聽起來高大上。其實你去靈渠看看就知道了,就是通過儲水、放水,人爲調節水位的高低來讓船隻升降罷了。

但靈渠的條件無法在方城口復現。蓋因船隻順着唐白河的流向航行至方城口後,需要升高,進入宛葉走廊內部,然後連接上當地的水系。

也就是說,需要把水提高高處。而靈渠是水流向低處,兩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但——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邵聖親自“關懷”下,工部、都水監花費多年時間,走遍了方城口以北的山山水水,仔細調查了每一條河流、每一個沼澤、每一處水潭,最終決定修建多個水庫,作爲升船機的水源。

對,我沒有辦法把水提到高處,但我有辦法把更高處的水流下來——這種方法,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廣泛使用,養活了一大批數學家、工程學家,並創造了“山頂運河”這一說法。

截止去年,水庫已基本修建完畢,汝州南部的一些河道也被人爲改道,流向水庫,作爲其水源。

今年將開始方城口以南的河道加固、陡門修建,如果完工的話,船隻將從方城口以南緩緩升高,然後利用現有河道,向北航行二十餘里,接着再緩緩下降,接入河南四通八達的水系。

這可比馬拉軌道的效率高多了,運輸量也大許多。唯一的缺點就是一旦降雨稀少,山頂水庫庫容不足,就會極大影響航運,畢竟升一次船,也挺消耗水的。

邵樹德不確定接下來幾十年降雨會少到什麼程度。他有點憂心這個搞了十幾年的工程會“爆雷”,但事已至此,沒什麼好說的了,只能繼續往下走了。

“征討完西域,朕要去方城口看看。”邵樹德摸了摸質古的臉,又拍了拍月理朵的臀,笑道:“或許屆時已經完工了。朕光靠這條水系,便可溝通江漢,洛陽的地位會進一步穩固。天子,可不僅僅需要軍略,阿保機再會打仗,也無法與擁有中原的朕對抗。”

月理朵好笑地看了眼邵樹德。這就是男人的德性!

耶律質古突然間臉紅了起來,阿保機是她的耶耶,但有時候她也……

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三十八章 埋伏第1273章 向前看第1037章 想說放棄不容易第四十二章 階段性成果第1069章 特別軍事行動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一)第二十七章 北巡第十七章 道路第970章 試探第五十五章 潁陽第1066章 前程第五十六章 但前行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四十章 大魚第八章 投鞭斷流第1038章 別了第十二章 恩德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五章 鄉村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四十六章 黃昏第三章 演員就位第1261章 詰問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二十七章 搶時間第九章 司農寺第五十章 大計第六章 新風俗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六十七章 梳理第1015章 該放手了第三十七章 風向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977章 追襲第三十八章 教導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1227章 內情第四十章 軍心第三十一章 歸程之靈州第四十九章 餘波第一章 遭遇戰第981章 意外的使者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1046章 計劃第十八章 繁瑣的整編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七十章 湖南行第1126章 星夜來告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1123章 謀算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五十七章 付出第1314章 收服第1066章 前程第六十章 用盡全力第1323章 餘波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五十八章 一路向北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1280章 感悟第十四章 小報告第二十四章 “保護”第十二章 連舉四烽第二十六章 市井(二)第1063章 狠辣第十一章 聯絡第二十七章 教化與態度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十二章 功莫大焉第1280章 感悟第九十四章 一躍四十年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四十八章 解鬥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五十七章 會面第953章 西行之鄆州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1201章 劈波斬浪第五十七章 會面第1258章 內部爆破第十章 謀劃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二十章 遺產第十章 謀劃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二章 三月第980章 軍事政變第二十六章 不動如山第二十章 布子第二十九章 搏命之行
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三十八章 埋伏第1273章 向前看第1037章 想說放棄不容易第四十二章 階段性成果第1069章 特別軍事行動第三十九章 壓力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一)第二十七章 北巡第十七章 道路第970章 試探第五十五章 潁陽第1066章 前程第五十六章 但前行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四十章 大魚第八章 投鞭斷流第1038章 別了第十二章 恩德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五章 鄉村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四十六章 黃昏第三章 演員就位第1261章 詰問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二十七章 搶時間第九章 司農寺第五十章 大計第六章 新風俗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六十七章 梳理第1015章 該放手了第三十七章 風向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977章 追襲第三十八章 教導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1227章 內情第四十章 軍心第三十一章 歸程之靈州第四十九章 餘波第一章 遭遇戰第981章 意外的使者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1046章 計劃第十八章 繁瑣的整編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七十章 湖南行第1126章 星夜來告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1123章 謀算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五十七章 付出第1314章 收服第1066章 前程第六十章 用盡全力第1323章 餘波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五十八章 一路向北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1280章 感悟第十四章 小報告第二十四章 “保護”第十二章 連舉四烽第二十六章 市井(二)第1063章 狠辣第十一章 聯絡第二十七章 教化與態度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十二章 功莫大焉第1280章 感悟第九十四章 一躍四十年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四十八章 解鬥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五十七章 會面第953章 西行之鄆州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1201章 劈波斬浪第五十七章 會面第1258章 內部爆破第十章 謀劃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二十章 遺產第十章 謀劃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二章 三月第980章 軍事政變第二十六章 不動如山第二十章 布子第二十九章 搏命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