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不動搖

第587章 不動搖

時已九月,重陽佳節將至。

整補完畢的武威、天德、鐵林、飛龍諸軍在各自駐地進行了規模浩大的整訓。

武威軍在河清,天德軍在武陟,歸德軍在孟州,這是部署在一線的防禦部隊,整補完畢後齊裝滿員,計步騎兩萬三千餘人。

六大巡檢使、橫山二部蕃兵八千步騎、飛龍軍八千騎馬步兵(欠兩千)作爲二線反擊力量,部署在河內。只要汴軍渡河而來,頓兵于堅城之下,這股機動性極強的部隊就會適時反擊,爭取將汴軍留下來。

但他們多半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短時間內朱全忠很難下定決心,再組織一次十萬人規模的進攻。

不到四萬步騎的兵馬,全歸高仁厚指揮,他本人坐鎮河內,擔任懷州行營諸路兵馬都指揮使。盧懷忠任行營排陣使,指揮一線三支部隊,符存審任行營都虞候,蔡松陽任先鋒斬斫使,契苾璋任遊奕討擊使,各司其職。

進攻硤石堡的河渭蕃人損失慘重,隨後又補了一些精壯勇士至赤水、武興、固鎮三軍,本來一萬戶、三萬餘口,現在還剩四千戶、兩萬多口,全部安置到懷州河內縣。

一萬戶河壖党項,因爲是農耕社會結構,人數比較多,大概有五萬人上下,還在或乘船、或乘車或者乾脆步行南下,趕往河陽的路上。

這些人本來要安置到濟源縣的,但隨着形勢的變化,將分散到懷州的修武、獲嘉二縣。如此一來,算上原本殘存的人口,懷州便將有14500餘戶、72000餘口——如果不算遷徙中途損失的話。

孟州濟源縣,第一批安置了兩千餘口李仁欲的部衆,第二批又來了兩千餘口拓跋仁福的部衆。。如今第三批李仁欲的部衆又在路上了,三千多口人。總計編成三千戶、八千多口,加上原本殘存的人口,全孟州共一萬二千餘人。

人口還是有些少,邵樹德又把主意打到了同華鎮身上。

同、華二州人口相對稠密,地少人多,百姓生活並沒有多寬裕。邵樹德打算遷移部分人口至靈州,提高當地漢人人口比例,再遷移部分到河陽,填補這裡的大片空白土地。

初步計劃是往靈州、河陽各發一萬戶,老百姓多半不是很樂意,可能要採取強制手段。

“河陽這人口還在持續增加,今年全靠咱們散軍糧養着,明年也得熬到他們秋收。這第一年的收成,反正我是不抱什麼指望的。本打算後年開始收稅,我看夠嗆,多半還得繼續免稅一年。”諸事辦妥之後,邵樹德便離開河陽,返回安邑,臨走之前,與宋樂邊走邊聊。

河清縣那邊連帶繳獲,還剩八萬餘斛糧豆,北邊又繳獲了十餘萬斛糧草,總計不到二十萬。戰爭結束後,烏嶺道已經停止運糧了,軹關道還在運,但成本太高。

蓼塢碼頭那邊,汴軍水師撤走之後,偷運了十萬斛粟麥過來,但隨着汴軍水師活動的加劇,又停止了。

不過還是有變通的辦法。邵大帥令人將糧船夾雜在朝廷漕船之中,小心翼翼地往蓼塢運糧,又運過來十餘萬。

但這是不夠的。

三萬九千步騎,外加這麼多人口,至少要準備八十萬斛糧豆來給他們消耗,可能還需要額外收割一些乾草,如此方支撐得住。

糧食他當然出得起。晉絳的水利工程擺在那裡,農業基礎賊好,問題是怎麼運過來。還是隻能苦一苦河中百姓了,陸路走軹關運糧,水路繼續偷運,直到明年秋收,河陽才能緩過一口氣來。

只是這樣一來,邵樹德在河中百姓裡的聲望又要下降。這幾年,已經從友善變成冷淡,後面估計要變成仇恨了。

“大帥,河陽若能恢復阡陌縱橫、牛羊被野的盛景,百姓皆感大帥之德,這是有好處的。”宋樂捋須笑道:“甚至可以澤被子孫後人。”

“哦?什麼好處?”邵樹德笑問道。

“河陽乃洛陽北部屏障,天寶年間有六十萬人,若執行三圃制,八十萬、一百萬人都可養得。”宋樂說道:“異日大帥開國,居於神都,有河陽這種根本重地在左近,則穩如泰山矣。”

“誰說我要定都洛陽?”邵樹德氣笑了。

宋樂的意思他明白,河陽建設好了,若有大幾十萬戶口,這都是他的基本盤。如果定都洛陽,則北面無憂,睡覺都睡得安穩。

“其實何止河陽?”宋樂繼續說道:“河南府、汝州幾與白地無異,澤、潞戶口亦不豐,正所謂一張白紙好作畫。孟、懷、澤、潞、汝、洛這一府五州,若得之,皆可遷移百姓,採用三圃制。百姓得了好處,皆感大王之德。便是有人桀驁不馴,起兵作亂,也打不進這六州來。大王有大義名分在手,只要京師安全無虞,自可徐徐調兵,一一平滅。”

這是老成持重之言,但邵樹德不愛聽。

縱觀五代更替,基本都是京城出了問題,變生肘腋。

李存勖入洛陽,那是張全義的基本盤,即便帶了一些河東軍士過來,能有多少?兩萬?三萬?後唐的禁軍,大部分還是收編的後梁降軍,他們對李存勖的忠誠度着實可疑。

至於地方上的官員、軍將、百姓,感張全義之德,未必對李存勖有什麼好感,一旦出點亂子,只會作壁上觀,不會拼死力戰。

後晉、後漢,皆從河東入汴梁,過河陽之時暢通無阻,如履平地。

後周郭威,自鄴城起兵,入滑州,去汴梁一路坦途,自無問題,可若要至洛陽,就麻煩了。如果地方上有堅持抵抗的州縣兵馬,憑藉險要地勢固守,郭威久攻不下的話,缺乏大義名分的他,結局如何,還很難說。

基本盤人心向背之重要,可見一斑!關北十五州,你問問有沒有人願意造反?

但邵大帥就是不愛聽,顧左右而言他道:“張全義任奉國軍節度使,此事你怎麼看?”

“大帥,此事該詢問陳長史,不該問我。”宋樂答道。

“你又不會一輩子當河陽節度使,我想聽聽你的看法。”邵樹德說道。

宋樂似乎沒聽出這句話的其他意思,認真思索了一番後,方道:“此爲全忠邀買人心之舉,全義又有撫民之才,讓他梳理蔡、申、光三州民政,自然手到擒來。”

奉國軍節度使,原本只轄蔡州一地。這次朱全忠將新得的申、光二州也納入蔡鎮管轄範圍,當年割據對抗朝廷的“小淮西鎮”雛形是有了。

這三個州里面,蔡州自秦宗權敗亡後就一直安定着,申、光二州除了最近的戰事外,其實也算安定。張全義出任奉國軍節度使,軍權多半是別想要了,也就管管民政,發揮他這方面的優勢。

前些日子傳來消息,朱全忠賜張全義汴梁宅邸,賞美姬二人、珍寶若干,又爲其聯姻蔣氏,娶其親信蔣玄暉之族妹爲妻,出鎮蔡州,任奉國軍節度使。

這一番猛如虎的操作其實也是做給其他人看的。

河清之戰倉促撤退後,宣武軍的局勢其實有些不太理想。內部人心微微有些動盪,急需好好收拾一番。

張全義全家“陷賊”,但他本人“大義凜然”回了汴州,自然要重重獎賞。

洛陽那個危險的地方就不要去了嘛,去蔡州梳理民政就好了。胡真卸任了宣義節度使的頭銜,轉任佑國軍節度使,領河南府、汝州。滑帥之職,則由全忠親領。

這一番人事調動,不得不說還是很妙的。滑州山頭傾向被消除,張全義又離了洛陽老巢,胡真還面臨着巨大的軍事壓力,得利的竟然只有全忠。偏偏他還大張旗鼓“重賞”張全義,表面功夫是做到家了,任誰也說不出個不對來。

“我伐全忠,本還想看看能不能招降張全義,速下洛陽。如今看來,難矣。”邵樹德嘆道:“也罷。征戰之事,本來就不該投機取巧。而今硤石堡已克,就剩‘函谷關’了。”

“函谷關”,就是指新安縣,秦函谷關、漢函谷關以及南北朝時的所謂函谷關,其實都位於一條穀道內,就看你在哪築城了。當世之函谷關,就位於新安縣,也是原來胡真駐兵的地方。

“大帥,唐州那邊,須得重視一下,或可遣兵增援?”既然邵樹德讓他參贊軍機,宋樂也不客氣了,建議道:“襄鎮殘破,又與鄂州杜洪有隙,須留兵防備,難以支援唐州。隨州趙匡璘,苦守平靖關,然後方屢遭襲擾,守得甚是艱難。唐鄧隨三州,本來就歷黃巢、秦宗權之亂,戶口不豐,今又遭汴人兩度擄掠,財窮力竭,全靠金商協餉。對這一路,大帥應多加重視。”

邵樹德盤算了一下手頭的兵力。

今年遷了鐵林、武威二軍家屬至晉絳,豐安、天德二軍家屬已經在進行動員,開始遷移,不過估計要等過完年了。

速度還是太慢!邵樹德打算讓王府戶曹出點財貨、糧肉,明年再額外遷一兩支軍隊的家屬過來,他屬意安休休所領的順義軍以及武學系的天雄軍。

這兩支軍隊今年都在靈夏休整,明年就該動彈動彈了。

前者有五千步卒、兩千騎卒,後者全是步卒,共萬人。

想了想後,決定讓臧都保、牛禮二人率天雄軍南下,增援唐鄧隨,順義軍則增援北線。

“我欲令天雄軍在春社節後出動,增援唐州,如何?”邵樹德問道。

“天雄軍臧軍使勇則勇矣,然謀略欠缺,副使牛禮老成持重,忠義無雙,兼且粗中有細,可堪大任。此二人領軍,大事濟矣。屆時,便可將保義軍調回來。”宋樂答道。

“不,保義軍右廂多留一年。”邵樹德道:“不與汴軍多交交手,如何能有長進。”

宋樂失笑。消耗外系兵馬就直說嘛,何必如此。但也得做好保義軍譁變的準備,折宗本有的頭疼了。

“大帥,還有一事。蜀中戰局,可需要安排一下?”宋樂臉色一正,問道。

“我也在想這事呢。”邵樹德一腳踢飛了地上的石子,惱道:“趙儉真是無用,攻茂州都能敗。如今羌人聲勢大振,反過來侵擾龍劍。滿存、李鋋已經依附李茂貞,朱玫內部變亂,焦頭爛額。當下離蜀中最近的兵馬是河源、積石二部,我欲遣其一南下,諸葛仲方再增派五千兵馬,入龍劍助守。不能在蜀中分散過多精力,明年我的目標還是朱全忠,這一點不能動搖,我定與他死磕到底。”

昨天有人建議晚上更新固定下時間,我想了想,儘量都放五點多吧,此時人最少。

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二十二章 人心第六章 接見第二十三章 資源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六章 道路與多事第四十章 拉攏第二十章 氣急敗壞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1145章 告訴阿保機*吧第988章 籌劃第六章 茅店第三十七章 牛……銀行?第五十七章 意外嗎?(給盟主對子狗加更)第997章 人口就是財富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喀喇汗王朝來歷第1278章 大丈夫(加更1)第二十三章 會李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1289章 每個月都有好消息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四十章 會蕭第四十八章 會面與部署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十四章 民氣第十章 考功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八十章 躺平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三十九章 駐軍與滑不溜手第六章 修武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第六十一章 不對勁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1278章 大丈夫(加更1)第四十章 離奇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1197章 會高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三十六章 李劭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五章 收拾整頓(一)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1199章 給他們點希望第五十章 又是交易的藝術第六十章 落幕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四十章 密旨第八十一章 阿爺要吃魚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四十九章 北線第1170章 康福第十六章 東面第四十章 班底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1144章 蓋牟第六章 新風俗第三十章 擊破第590章 籠中人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1175章 兵馬未動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952章 離去第1257章 一夫之威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結束)第一章 擒生第二章 小日子(二)第十章 他能給什麼?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十九章 設想第1056章 態度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六十六章 抵達第985章 校閱第三十八章 埋伏第八章 目標:故懷荒鎮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二章 行人與宮殿金國如何防禦蒙古騎兵入境敵後騷擾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二章 舊部第十四章 勢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五十九章 迴歸第四十四章 鐸鞘
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二十二章 人心第六章 接見第二十三章 資源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六章 道路與多事第四十章 拉攏第二十章 氣急敗壞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1145章 告訴阿保機*吧第988章 籌劃第六章 茅店第三十七章 牛……銀行?第五十七章 意外嗎?(給盟主對子狗加更)第997章 人口就是財富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喀喇汗王朝來歷第1278章 大丈夫(加更1)第二十三章 會李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1289章 每個月都有好消息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四十章 會蕭第四十八章 會面與部署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十四章 民氣第十章 考功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八十章 躺平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三十九章 駐軍與滑不溜手第六章 修武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第六十一章 不對勁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1278章 大丈夫(加更1)第四十章 離奇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1197章 會高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三十六章 李劭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五章 收拾整頓(一)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1199章 給他們點希望第五十章 又是交易的藝術第六十章 落幕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四十章 密旨第八十一章 阿爺要吃魚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四十九章 北線第1170章 康福第十六章 東面第四十章 班底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1144章 蓋牟第六章 新風俗第三十章 擊破第590章 籠中人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1175章 兵馬未動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952章 離去第1257章 一夫之威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結束)第一章 擒生第二章 小日子(二)第十章 他能給什麼?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十九章 設想第1056章 態度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六十六章 抵達第985章 校閱第三十八章 埋伏第八章 目標:故懷荒鎮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二章 行人與宮殿金國如何防禦蒙古騎兵入境敵後騷擾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二章 舊部第十四章 勢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五十九章 迴歸第四十四章 鐸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