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

“鹿耳山、錯甲山一帶的部族在建極十年時便已歸順。”

“達旦泊、野馬泊、可汗泉附近的十餘部族,在去年或被討平,或遣使入貢,歸順朝廷。”

“今歲又討平綿泉、鏡泊、公主城、眉間城一帶的部族,通往回鶻衙帳的大門,已然敞開。”

地斤澤之內,北衙樞密副使王瑤挑重點彙報着過去三年的成果。

“韃靼人怎麼像地裡長出來的一樣,討完一批,又冒出來一批。”邵樹德皺着眉頭,道:“朕依稀記得,當年曾經打到過回鶻衙帳,沿途並無那麼多部族的。”

“陛下,那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王瑤陪着笑臉說道:“韃靼西遷,晝夜不停。打掉一個部落,其部衆四散,只會被其他部落吞併。而空出來的草場,如果長期無人問津,也會被人一一佔去。”

“確實是這個道理。”邵樹德說道:“割完一批又一批,只要空出來草場,他們就像兔子一樣繁殖起來。一旦人口增多養不活了,就要四處劫掠。”

其實和中原一樣,只不過草原環境惡劣,生產力低下,這種情況來得更快而已。不給他們減丁的話,短短三十年,就能給你冒出來幾萬馬匪——月理朵十四歲就嫁給了阿保機,草原上結婚還早,三十年搞不好就是兩代人了。

“明年攻黑城子,儘量收攏牲畜,作爲一道進軍路線。”邵樹德吩咐道。

“臣遵旨。”王瑤回道。

下達完命令後,邵樹德翻身上馬,檢閱榆林、沃陽二宮集結至此的侍衛親軍萬餘人。

他們是奉詔南下的,與地斤澤、庫結沙、橫山野利、沒藏二部的丁壯一起進行秋狩。

這是草原傳統項目,既可增進感情,又能訓練軍隊,打獵都是其次了。

王瑤遠遠看了一番,隨後便與各蕃漢官員們喝茶閒聊。

他對自己現在的身份地位比較滿意。

樞密院的工作,其實沒有多繁重。他是藩帥家庭出身,小時候習文練武,一樣都沒落下,對於各種文牘工作都很熟悉,應付起來並不吃力。而且在這個位置上,還能攢下不少交情,與各路大老談笑風生,總體還是不錯的——禁軍大將不是很願意進樞密院,因爲這會讓他們失去帶兵打仗的機會,進而沒了立功封爵的機會,一般而言,只有那種養老的勳貴纔會到南北衙樞密院任職,比如李唐賓。

今天趙匡凝也來了,王瑤特地與他打了個招呼。

兩人一個是前荊南節度使,一個是河中節度使,過往經歷相似,如今身份地位相當,關係其實很不錯。

“聽聞前往高麗的使者回來了……”王瑤端着茶碗,目視前方,輕聲說道。

高麗就是摩震國舊名,一般情況下人們還是習慣稱弓裔所立之國爲高麗,畢竟那位“菩薩”改的國名有點離譜。

“是。”趙匡凝亦低聲說道:“李守信出使,聽聞受到了禮遇,王建也從鶻巖城退兵了。尹瑄守禦孤城數月,聖人下旨褒獎。”

“弓裔遲早還要來。”王瑤說道:“他之所以退兵,只是摸不清楚朝廷的態度,心中畏懼罷了。待攻滅百濟和新羅,麗兵還要北來。”

趙匡凝同意他的看法。

大夏置樂州後,將滲透進浿水北岸的高麗人盡數驅逐。又沿河修繕城寨,即當年本地豪族修建的所謂“長浿十三城”,固守的意圖十分明顯。

高麗人一向是不要臉的,你退讓了,他就喜歡得寸進尺,這次退兵,確實有可能是看到了攻打百濟、新羅的好機會,暫且隱忍罷了。

“鶻巖城事態平息,中書的諸位宰相們一定很失望吧?”王瑤又笑道。

“未必。”趙匡凝哈哈一笑,道:“徵高麗與徵西域,都挺遠的。萬一聖人起了興致,置西域於不顧,親征高麗呢?那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從長安到平壤,怎麼着也得幾千裡。

而從長安到尹州,四千餘里;到高昌回鶻的老巢西州,五千餘里。這個距離,與徵高麗大同小異,差不了多少——從長安到唐安西都護府所在地龜茲,七千裡,到碎葉,九千里(高宗末、武后初,碎葉鎮一度取代焉耆爲安西四鎮之一)。

“說得也是。”王瑤道:“這幫毛錐子啊,就是想得太多。今上這種人,又怎麼可能被他們所影響?”

不料趙匡凝卻嘆了口氣,道:“毛錐子們倒也不全然有錯。前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八年親征高句麗,而貞觀又有幾年?”

王瑤一愣。貞觀總共只有二十三年!

“不至於吧?”王瑤說道。

“噤聲。”趙匡凝不願再談這個危險的話題了。

他們現在是樞密院的文職武官,手頭沒有半分實力。一旦有變,那是叫天天不應,叫你地不靈,如之奈何。

“也是啊。”王瑤尷尬地笑了笑,轉移了話題,道:“南邊的鄭仁旻,似乎有動作啊,會不會拖累西征?他又怎麼敢的?”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趙匡凝喝了口茶,道:“南詔窮兵黷武,又連遭失敗,名臣重將被前唐殺戮一空,朝堂之上心向蒙氏的人大爲減少。新君繼位之後,難免大權旁落。但即便如此,鄭買嗣也得國不正,五華樓下殺蒙氏王族八百餘口,連襁褓小兒亦不放過,爲何如此兇殘?”

“他怕,他沒有把握。”王瑤說道。

“對,就是這個道理。”趙匡凝道:“鄭買嗣害怕蒙氏後人復國,於是痛下殺手。但如此酷烈的手段,同樣會激得國中不滿,以至羣情洶洶。鄭仁旻繼位之後,沒有乃父的聲望,局勢只會更加不堪。你若是他,會怎麼做?”

“只能搏一把了。”王瑤說道:“如果外戰大勝,尤其是擊敗中原宿敵,必可威望大增,局勢趨於穩定。”

“這就是我說的鄭仁旻的難處了。”趙匡凝點了點頭,道:“天子這個位置,可不好坐啊。有時候就是個火坑,任你在下面時如何權傾朝野,風光無限,可一旦坐上去,立刻成爲衆失之的,沒點能耐的,只會焦頭爛額。”

王瑤默默點頭。天子如此,當年的節度使又何嘗不是這般?當官爲了什麼?富貴啊!可若當了節度使,卻要散盡家財,乃至貸款發賞,還落個朝不保夕,這個官做得又有什麼意思?還不如當個臣子,誰當皇帝不都得用他們?說不定還能落點好處,家勢愈發尊貴。

“大長和國若起兵,聖人一定會有雷霆之怒。南方各路兵馬,怕不是要蜂擁南下,鄭仁旻實是找死,看不清局勢。”王瑤搖了搖頭,嘆道。

“他整日裡與大臣們鬥來鬥去,本就心力交瘁,哪還有心思管別的?”趙匡凝嗤笑一聲,道:“再者,南詔或瞭解一點黔中、嶺西的情況,對其餘各道,多半就不甚瞭解了。他有誤判,其實也很尋常。再者,南詔之時,與前唐打來打去,膽子大得很哪。”

“這可真是找死了。”王瑤也笑了,說道:“禁軍諸將聽到,一定十分欣喜。”

“可能不止他們欣喜。”趙匡凝亦笑道。

******

秋狩一連持續了五天。

地斤澤草原之上,殺聲連天,萬馬奔騰。

邵樹德策馬踏過一條小河,濺起無數水花。

說實在的,他還是喜歡在空曠的原野之上,指揮數萬乃至數十萬大軍,看到無數勇士在他號令下衝殺的場景。

直讓人心胸開闊,豪情萬丈!

但秋狩終究結束了。發下一批賞賜後,他遺憾地看了看廣闊無垠的草原,下令班師回朝。

回程不再繞路了。

從地斤澤南下,於九月十五抵達夏州。然後經烏延城、木瓜嶺、寧朔縣、屏風谷、蘆子關、塞門鎮等地進入延州。

沿途走得很慢,偶爾會停留個幾日,調研橫山党項的情況。

改土歸流的工作其實一直在進行着。手段比較柔和,總是尋找各種契機,潤物無聲般地吃下一塊又一塊土地和人口。鄉、裡、村緩慢但堅定地設立着,掌握在州縣手裡的人口越來越多,直接聽命於野利氏、沒藏氏的人口越來越少。

野利、沒藏二部也不是傻子,當然能意識到朝廷的動作。但他們也沒有反抗,或許是不敢,或許是沒必要。

這是一場君臣間無聲的較量。較量的結果很明顯,而邵樹德也慢慢看清楚了野利、沒藏二氏的真實想法——他們已經放棄了,願意以部民換取自己一家一姓的富貴。

橫山百姓的農業水平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曾幾何時,畝收只有四五斗,與南方的蠻獠差不多了,實在不像話。經過多年的改進,如今已能做到八斗以上的畝收,部分良田可以一斛以上。

如此巨大的進展,都是在理蕃院及州縣官吏的幫助下達到的。橫山党項的老百姓們也知道誰能給他們帶來好處,改土歸流的工作就愈發順利了。

九月底,邵樹德抵達了宜君縣,宿於縣北玉華寺。此時,他得到消息:大長和國主鄭仁旻遣使入朝,求娶大夏公主,兩國永爲盟好。

“鄭仁旻這廝,當真毫無廉恥。”邵樹德將鴻臚寺轉呈的國書扔在地上,冷笑道:“朕丟不起這人,讓使者滾蛋。另,召李唐賓、朱叔宗來議事。”

第1229章 轟然倒地第五十五章 計劃與變化第四十五章 巡邊(四)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1155章 大冤種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十章 謀劃第三十章 南北突破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七十七章 齊州第四十二章 徐州第四十六章 “陣前數語”第六十三章 二子第十九章 唐倉鎮第九章 局勢第八章 聚散高昌回鶻世系第五十二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三)第1096章 整編與稱臣第970章 試探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四十章 驚喜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三十章 閒聊第五十章 果實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三十五章 準備與拉攏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1249章 組畫第五十章 肥肉第十七章 無上榮光的紀念第三十六章 雷第五十六章 冒險南詔農業地理第二十八章 會州(二)(給青衣熊貓大佬加更)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六十九章 男兒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六十章 登高第四章 兵諫第四十二章 真·飛龍軍第十八章 左勾拳右勾拳第十二章 不如合兵?第七章 選擇方向第十九章 邀請第六十四章 坐不住第三章 前所未有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二十九章 下注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四十八章 羸兵與北方第六十五章 耿橋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十八章 整頓(爲盟主劉子敬加更)第1218章 得意第四十六章 黃昏第八十六章 爭吵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五章 城建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八十六章 樞相們第1098章 收穫與東巡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三十五章 老巢第1227章 內情第二十六章 淮蔡路第十章 京師(一)第三十章 西行第十二章 善陽嶺(爲lenny盟主加更一章)第987章 海港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六十三章 勸降與消息第975章 突圍第九十六章 侍衛親軍第九十六章 了斷第1177章 又一大波雜牌第六十一章 談條件喀喇汗王朝來歷第1212章 李遁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七十章 不可逆轉第七章 勇於任事第二十七章 時代第1007章 天津橋第十四章 全忠第十四章 韃靼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三十八章 戰略欺騙第1291章 考驗與出使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1273章 向前看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六十一章 輕視
第1229章 轟然倒地第五十五章 計劃與變化第四十五章 巡邊(四)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1155章 大冤種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十章 謀劃第三十章 南北突破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七十七章 齊州第四十二章 徐州第四十六章 “陣前數語”第六十三章 二子第十九章 唐倉鎮第九章 局勢第八章 聚散高昌回鶻世系第五十二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三)第1096章 整編與稱臣第970章 試探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四十章 驚喜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三十章 閒聊第五十章 果實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三十五章 準備與拉攏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1249章 組畫第五十章 肥肉第十七章 無上榮光的紀念第三十六章 雷第五十六章 冒險南詔農業地理第二十八章 會州(二)(給青衣熊貓大佬加更)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六十九章 男兒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六十章 登高第四章 兵諫第四十二章 真·飛龍軍第十八章 左勾拳右勾拳第十二章 不如合兵?第七章 選擇方向第十九章 邀請第六十四章 坐不住第三章 前所未有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二十九章 下注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四十八章 羸兵與北方第六十五章 耿橋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十八章 整頓(爲盟主劉子敬加更)第1218章 得意第四十六章 黃昏第八十六章 爭吵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五章 城建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八十六章 樞相們第1098章 收穫與東巡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三十五章 老巢第1227章 內情第二十六章 淮蔡路第十章 京師(一)第三十章 西行第十二章 善陽嶺(爲lenny盟主加更一章)第987章 海港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六十三章 勸降與消息第975章 突圍第九十六章 侍衛親軍第九十六章 了斷第1177章 又一大波雜牌第六十一章 談條件喀喇汗王朝來歷第1212章 李遁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七十章 不可逆轉第七章 勇於任事第二十七章 時代第1007章 天津橋第十四章 全忠第十四章 韃靼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三十八章 戰略欺騙第1291章 考驗與出使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1273章 向前看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六十一章 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