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城建

過了六月上旬之後,天氣漸好,農人們開始搶割粟麥。

他們沒有太充裕的時間,因爲到了六月底,新一輪降雨將來臨,無論是收割、晾曬還是運輸,都很不方便。

邵樹德準備出發前往洛陽,二郎、三郎、四郎隨行。

諸葛氏親手幫邵樹德穿好了袍服。

生了孩子、年事漸長之後,她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缺乏安全感的小姑娘了。想想看吧,父親是山南西道節度使諸葛爽的義子、通州刺史,二叔是節度留後,這樣的家世,許給璧州刺史張暇之子爲妻,可以說是門當戶對。

但正所謂世事難料,再強的家世也有崩塌的一天。諸葛仲保兵敗被俘,諸葛氏在出嫁前夕突然變成了罪將家眷,被曾經與父親稱兄道弟的定難軍節度使邵樹德擄回府中。

那時的她,就是隻受驚的小鹿。現在好多了,昨晚是受經的母鹿。

“妾恭送大王。”諸葛氏行了一禮,道。

“重來。”邵樹德捏了一下她的臉。

諸葛氏輕咬着嘴脣,白了邵樹德一眼,用蚊蚋般的聲音說道:“妾恭送世叔。”

邵樹德哈哈大笑,志得意滿地離去了。

臨汝到洛陽其實不遠,邵樹德也沒帶主力部隊,只有剛剛恢復到一千騎的親兵護衛着,第二天上午就抵達了洛陽。

除了少量建築之外,洛陽整體還是一片廢墟,不過已經清理了不少。

人手的匱乏極大制約了這座城市的重建,無論張全義時代、胡真時代還是高仁厚時代都是如此。

另外,邵樹德對這座城市的重建有自己的想法,遲遲沒有鬆口,這或許也是重建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

隋唐洛陽城被洛水橫貫其中,與秦時的咸陽有些類似,正所謂“洛水貫其中,以象河漢”。

當然,洛陽並不止一條洛水。

嚴格來說,洛陽城內以洛水爲主幹水系,還有谷、伊、澗、瀍(han)等河,自身也開鑿了不少引水渠道,組成了一個規模龐大又秩序井然的城市水系洛陽城內是存在發達的航運體系的,楊廣時期是將其作爲大運河中心來定位的。

“聽聞國朝盛時,洛陽城內渠道縱橫,通濟渠通於西市,漕渠通於北市,運渠通於南市。諸渠與洛水、谷水、伊水、瀍水相匯,通往洛口,商旅往來極爲便利。”邵樹德看着滿是荒草雜木、斷壁殘垣的城市,說道:“今可先將這三大渠利用起來,運出碎瓦亂石,運進磚石木料。”

“大王既如此說,那可先將漕渠恢復。”東都畿汝節度副使封渭跟在後頭,聞言說道:“先把皇城恢復起來。”

皇城那邊,其實已經有建築了。一位叫摩尼的蕃僧,帶着一幫學生,天天到河南府要人要物,就爲了修一些蕃邦風格的殿室。封渭看不慣,以前線戰事急,人力、物資不足爲由搪塞,使得其進度非常慢。

“漕渠?”邵樹德問道,他是真不瞭解。

封渭立刻仔細講解。

作爲洛水的重要支流谷水,從西北方流入洛陽,然後在西北角分出兩條支渠,一條入宮城,供應皇宮用水,一條經上陽宮注入洛水。谷水主流繼續南下,注入洛水。

洛水從城西上陽宮之南入城,從皇城南邊東西流過,橫貫全城,河面寬約130步。

洛水在皇城右掖門南、積善坊北分成三股,從北到南分別是黃道渠、洛水主流、皇津渠,三股水在左掖門南再度匯合,向東北流,至惠訓坊附近分出漕渠。

漕渠是一個人工築壩引水工程,渠口有閘門,可關閉。漕渠向東北流至立德坊西南形成湖泊,名爲新潭。然後繼續向東,經歸義、景行、時邕、毓財、積德諸坊出城,一直流到偃師縣,然後匯入洛水。

漕渠又有支流,即泄城渠。該渠從含嘉倉城流出,經城東之宣仁門、立德坊,匯入漕渠。

“很複雜的水系。”邵樹德讚歎道:“光一個宮城、皇城水系,就這麼多彎彎繞。洛陽水系之豐富,長安不能及也。”

“那就從宮城、皇城恢復起?長安有神都洛陽圖籍,取來後按圖清理、重建即可。”封渭說道。

“這些事情你看着辦就行,不急,慢慢來,眼下還是要優先戰事。”邵樹德說道:“但有一條”

“大王請說。”

“宮城那片廢墟我去過,那裡有個九曲池,引谷水入池,應是宮城用水來源吧?”邵樹德問道。

“正是。”

“此非活水,不好。”邵樹德說道:“可開一渠,令其注入泄城渠。另者,宮城內還需要一些暗河。”

“暗河?”封渭有些不解。

“其實就是渠道,上覆石板,下流污水。”邵樹德說道:“暗河的好處是可避免疫病。”

這就是上下水設施了。

邵樹德甚至想將那個供應宮城的水池深入改造一番。按他的想法,得有個專門機構記錄這個供水水庫及上游水源(谷水)的降雨量、蒸發量、吸收損失以及乾旱氣候下的河水流量。

這些名詞聽起來高大上,其實是這個年代就可以完成的。當然他需要大量算學人才,文盲可完不成這些工作。

邵樹德多年來不斷拔高算學地位,州縣兩級大辦算學,甚至招生名額直接翻番,長安那邊也不斷以個人意志強推明算科的錄取人數,總算將這門學科的熱度給帶起來了一點。

但他也不知道測算這些東西需要多少人,到時候看吧,這些工作肯定要完成的。

“復九曲池舊名九洲池,給我找一些算學生來。如果一時找不到,去找摩尼法師。讓他測算一下九洲池的”說到這裡,邵樹德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庫容”這個詞,只能換一種說法:“算算九洲池有多少水。嗯,或許須得專門建個衙署,從長安水部郎中那要人,再配一些算學生,給我從九洲池一路沿着谷水走,好好摸摸底。以後每年下多少雨,酷暑陽光暴曬之下損失多少水,谷水一年四季水深幾何等等,隨時記錄,整理成籍冊。”

邵樹德不知道他的這個要求,算不算是催生了大唐第一個專業的氣象水文機構。反正他現在需要這些專業人才,也願意養着他們。

封渭聽了大張着嘴巴,傻了。

這麼一個衙門,也太荒唐了吧?成天沒事幹,專門遊山玩水,就爲了記錄下多少雨,河裡有多少水,水泊裡的水夠不夠用這些瑣事?

不過他不敢拒絕,武夫是有特權的,開國皇帝、馬上天子也有任性的權力。更荒唐的事情都有人做,比如割人肉一片一片玩,相比較而言夏王的這個要求已經很容易讓人接受了,只是他不太能理解。

邵樹德見封渭那個樣子,暗中哂笑。

新建一個洛陽城,我要帶動多少學科的建設?這還只是記錄谷水流域呢,以後擴展到洛水、伊水等河,你是不是更驚訝?

“還得備一些水車,大旱之年,河水不豐,需得畜力提水。如果你能讓人弄一個風力提水的水車就更好。”邵樹德補充道。

後世聯合省工業革命前就有工業風車,即以風爲能源,驅動機器加工穀物、金屬及其他各類東西,提水當然也可以,雖然很不穩定就是了。

“洛陽人多了以後,百姓如何用水?”邵樹德又提了一個問題。

長安的用水,說起來一言難盡。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污染嚴重,主要是人畜的排泄物污染了地下水源,使得水井裡打出來的水質量很差。

很多人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無力解決。有錢人開始飲用城外乾淨的泉水,於是催生了挑水工這個職業。

洛陽肯定也存在這類問題,或多或少罷了。

“或可打井?”封渭問道。

“不夠。”邵樹德說道:“長安水井裡的水是什麼樣,你又不是不知道。城外多挖幾個池吧,在上游挖,多多集水,然後通過渠道輸往各坊。我在甘州之時,李仁美建都城,都知道在城牆內置渠道,通過水車輸往各處。這些活水乾淨些,比水井裡的水強。乾旱之年,有池子調節,還能落點水喝。地方要選好,別亂來。”

興建水庫爲城市供水,這在後世屬於基本操作。此時也有這個苗頭,比如給宮城供水的九洲池,但真的不普及,也沒這個意識。

封渭聞言諾諾點頭。

夏王的要求還是很高的,對百姓也是真的好。現在多費些工夫,幾十年後全洛陽百姓都會感激他。

“各坊污水,不得隨意排,可通過暗渠、暗河輸往城外。”邵樹德又道:“街道兩側建槽,收集雨水,排入暗河,污水亦排入暗河。供百姓飲用的是明河,離暗河遠一點。暗河淤塞後,定期派人鑽進去清淤,故要留好入口。”

“暗河之水也不能直接排入洛水。”邵樹德想了想後,道:“在城外尋一處荒地,挖個大池子,暗河水流入池子。可多備一些池子,入口設閘門,一個池子滿後就關閉閘門,靜置些時日,再將水通過出口的閘門排出,流入洛水。”

這個要求也是邵樹德臨時想起的,其實是英國工業革命時的做法。

城市污水中有太多人類排泄物,直接排入河流之中,污染水源,英國百姓怨聲載道。後來就有人想了個辦法,將這些污水排入專門處理污水的水庫,讓其充分沉澱之後再流出。而污水水庫之中沉澱下來的東西也能用,他們定期派人下到庫底,將那些成分可疑的“污泥”挖出,賣給農民肥田,一舉兩得。

邵樹德左一個要求右一個要求着實讓封渭有些懵。

不過他不傻,隱隱約約能明白其中的真意。他所疑惑的,只是有沒有必要這麼做罷了。但還是那句話,武夫的刀子太快了,他說什麼就是什麼吧,幹就是了。

第三十一章 虛虛實實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二十二章 舊地第二十八章 回軍第六十四章 八方風雨第三十四章 李楊第1164章 說客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七十三章 扶溝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二十四章 就硬懟第1064章 第二波準備中第四章 講武第七十九章 面見使者第1314章 收服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五十七章 密議(給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第四十七章 黑手套第六十二章 探探口風第四十五章 成績與隱憂(上架了,求首訂,謝謝)第1132章 大棋局第三十八章 豪賭第六章 接見第二十六章 出動第二十一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四章 進會州第1120章 兩路使者第六章 接見第三十二章 上元與靈州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八十七章 交代與消化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六章 茅店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十六章 小心行事第十二章 恩德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二十章 河清第八十五章 府兵與黑土地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二十五章 一停二看三通過第八十九章 接力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八十六章 大殿第二十八章 見死不救第六十五章 焦慮感第十四章 出征(上三江了,感謝編輯,今日加更一章)第七十一章 佈告中外之二第三十三章 動盪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告哀使二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1173章 學子第十八章 耐心第十章 恭順已極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十九章 朔州第三十三章 壓力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1056章 態度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八十四章 慕闍第二十五章 多線(爲盟主Ciaoki加更)第1163章 本錢第二十七章 工匠與河中第五十七章 會面第1311章 調動第四十三章 宣州第五十九章 心願已了第三十六章 譁亂第十一章 招討使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1205章 意外之喜第六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四十四章 追亡逐北(三)第五十一章 真正的力量第四十三章 縊第十一章 京師(二)第十四章 築城第八十三章 分割第1299章 萬勝黃頭第四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六十六章 進展第九十一章 人盡其用第三十章 西行第二十三章 廣成澤第1320章 南下與僧侶第三十六章 潁州第二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六十章 穿白袍者朱延壽!第1175章 兵馬未動第1249章 組畫第四十章 分歧
第三十一章 虛虛實實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二十二章 舊地第二十八章 回軍第六十四章 八方風雨第三十四章 李楊第1164章 說客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七十三章 扶溝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二十四章 就硬懟第1064章 第二波準備中第四章 講武第七十九章 面見使者第1314章 收服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五十七章 密議(給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第四十七章 黑手套第六十二章 探探口風第四十五章 成績與隱憂(上架了,求首訂,謝謝)第1132章 大棋局第三十八章 豪賭第六章 接見第二十六章 出動第二十一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四章 進會州第1120章 兩路使者第六章 接見第三十二章 上元與靈州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八十七章 交代與消化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六章 茅店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十六章 小心行事第十二章 恩德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二十章 河清第八十五章 府兵與黑土地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二十五章 一停二看三通過第八十九章 接力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八十六章 大殿第二十八章 見死不救第六十五章 焦慮感第十四章 出征(上三江了,感謝編輯,今日加更一章)第七十一章 佈告中外之二第三十三章 動盪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告哀使二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1173章 學子第十八章 耐心第十章 恭順已極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十九章 朔州第三十三章 壓力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1056章 態度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八十四章 慕闍第二十五章 多線(爲盟主Ciaoki加更)第1163章 本錢第二十七章 工匠與河中第五十七章 會面第1311章 調動第四十三章 宣州第五十九章 心願已了第三十六章 譁亂第十一章 招討使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1205章 意外之喜第六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四十四章 追亡逐北(三)第五十一章 真正的力量第四十三章 縊第十一章 京師(二)第十四章 築城第八十三章 分割第1299章 萬勝黃頭第四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六十六章 進展第九十一章 人盡其用第三十章 西行第二十三章 廣成澤第1320章 南下與僧侶第三十六章 潁州第二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六十章 穿白袍者朱延壽!第1175章 兵馬未動第1249章 組畫第四十章 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