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民氣

靈州回樂縣碼頭之外,駝馬雲集,人頭攢動。

會州人、慶州人、鹽州人、涼州人、蘭州人,全在往這邊彙集。

最先抵達的是從會寧關乘漕船而下會州土團兵。

他們負責押運糧草、粟麥至靈州,與趕至此地的陰山行營供軍副使朱亮完成交割。

不過還不能走。

物資固然可以順大河而下,不需要大隊民夫千里轉運,但前線還是需要人卸貨、搬運的。這些人最好是各州、縣的土團鄉夫,而不是普通百姓。

王全靠坐在一個枯樹上,喘着粗氣。

在會州鄉里還大大小小是個人物,可一到靈州,連個屁都不算。

經略軍一個小小的隊正,都敢對他們這些土團兵呼來喝去,讓王全一肚子老氣。

王郊在一旁仔細校準着步弓。

曾經的青澀少年,已經成長爲名動鄉里的豪勇之士。走馬馳射,十中四五,步戰投矛,精準無比,配合他頗具火候的刀術,與新泉軍中的積年老卒比起來,也不稍遜,甚至尤有過之。

王家在會州鄉里有一頃地,王全也先後得了不少賞賜,家中可謂富足。但爲了給這個便宜兒子錘鍊武藝,這些年不知道花了多少代價了。

養一個武人,是真的不容易。

這可不是從地裡拉過去,髮根長槍,粗粗訓練幾個月的低劣軍士。而是真真正正從小錘鍊武技,會騎馬射箭,會近戰搏殺,經驗豐富的廝殺漢。

若放到古時候,估計隊頭都可當得。

不過古時候的胡人也遠沒有現在這麼強,至少裝備和見識就差遠了。不養這樣的武人,也對付不了數百年來日益變強的胡人。

“大郎,跟你說的都記住了嗎?”王全休息了一會,取出胡餅,一邊在火上烤着,一邊問道。

“阿爺放心,也不是第一次上戰陣了。”王郊放下步弓,回道。

“你就那麼想上戰陣?”王全氣笑了,道:“經略軍都沒機會上戰陣,還能輪到你?就算你想,大帥也不敢用咱們土團鄉夫啊。賊軍射幾輪箭,多半就有人慌了。賊軍馬隊再一衝,保管有人調頭就跑。”

王郊有些茫然。

上陣廝殺,他確實經歷過,還不止一次,但都是與吐蕃人之間的小規模廝殺。阿爺是經歷過大場面的,數萬人集結於疆場,左不聞右,右不聞左,前陣不知後陣,後陣看不到前陣。戰場上一點風言風語,都能讓極爲緊張的人精神崩潰。

確實得用老手才行。新丁,太容易自己嚇自己了。

驛道上又路過一支運輸隊伍。看七應該是南邊豐安縣的,運了不少糧豆。

船隻居然都不夠用了!

一艘漕船,可運1500斛糧食,日日發運糧豆、草料、帳篷、雨布、繩索、木料、石炭、器械、被服等各種物資。幾近三百艘船,如果光運糧食的話,一次可運45萬斛,夠十萬步兵五個月的糧食消耗。

但軍中還有大量役畜、騎乘用馬、戰馬,這些牲畜的胃口是十分驚人的,至少是人的三倍。戰時了,不能光吃草,得喂雜糧。以飛熊軍爲例,總共六千戰兵、七千輔兵、兩萬匹馬,一個月就要消耗1.2萬斛米麪、5.4萬斛豆子外加五萬束以上的高營養牧草。

有愛惜戰馬的士卒,還自己帶了一些馬兒平時喜歡吃的東西,比如蕪菁、果子等等,交給相熟的輔兵,讓他們夜間幫忙餵養下,讓自己的愛馬能更膘肥體壯若不是雞子不適合長途轉運,估計這玩意也有人帶。

軍士們不窮,也捨得在戰具、馬匹上下血本。軍中發的制式器械,有人覺得不趁手,乾脆自己去找鐵匠做一把,戰馬也是“戰具”的一種,且更加嬌貴,自然要好生照料。

飛熊軍絕大部分的後勤運輸量,都是爲馬準備的。

若換大車來運,一車運25斛,百日往返,一趟要運至少四個月的糧草,那就要徵集一萬多輛馬車,動員兩萬以上的夫子。這僅僅是爲六千騎兵服務,若是六萬騎兵,那全靈州的壯丁、健婦都得上陣,就是傳說中的“大發民戶”,農事必然要被耽誤。

打一次,不管輸贏,都元氣大傷。

當然這也和飛熊軍標準高有關。

高速機動部隊,有備用馬,豹騎都甚至是一人三馬。關東諸侯,做不到這個地步。朱全忠的騎兵,平時自己牽着馬步行。他們只有戰馬,沒有馱馬,也沒有代步的騎乘馬,成本就會低很多。但相應的,機動力下降了。

沒有機動力的騎兵,那也就只能找機會沖沖步兵,作用不大。邵大帥早年的騎兵就是這種,但他現在膩了,專門設了突騎、背嵬、銀槍三都用於數百里奔襲敵後的“離合之兵”,爲此不惜血本。

這種兵,破壞力大,對名聲也有所妨礙。畢竟深入敵後了,要想獲取補給,定然要劫掠民人,能約束他們不濫殺就很不容易了,“徵糧”其實都是默許的。

“大郎,咱們土團兵不會上陣,多半是負責轉運糧草。這活好乾,也不好乾。敵軍若有心,定然要襲擾糧道。如果真遇到這種,不要慌張,他們人不會太多,也是輕裝疾行,器械多有不足,只要穩穩站住了,他們見不好啃,不會硬來的。”王全說道:“咱們只需頂住賊軍的第一下。大帥遊騎那麼多,肯定會嚴密護衛糧道,賊軍心慌意亂,能發揮出三五成戰力就不錯了。你慌,他們也慌啊!”

“阿爺,此番北巡,會與何人交戰?”王郊突然問道。

自北朝以來,“西巡”、“北狩”幾乎成了戰爭的代名詞。隋煬帝帶五十萬人“西巡”,最後滅了吐谷渾,就沒人相信這他媽的只是去巡視的,連王郊都不信。

“有誰值得交戰?”王全咬了一口胡餅,問道。

王郊想了一想,道:“大同軍?河東軍?”

大同是鄰鎮,河東名氣大些,王郊只想到這兩個。

“多半是河東了。”王全說道:“大同鎮,哪用如此費力氣,連咱們會州的土團兵都徵發,這定是大場面了。”

王郊點了點頭,也拿出一個胡餅,就着火烤了起來。

其實包裹裡還有一些脯。臨行前阿孃準備的,不過現在還是吃靈州給的醋餅好了。

“可憂懼?”王全看着自家大郎,問道。

“不怕。”數次與吐蕃人廝殺,除了一開始有些稚嫩,遇了兩次險之外,後面他越來越得心應手,漸漸能夠發揮出平日刻苦錘鍊的技藝水平。

河東軍?沒見過,很厲害嗎?

王全滿意地笑了。

他不識字,沒學過怎麼打仗,也不知道該怎麼教孩子,他只是把過去半輩子從死人堆裡領悟到的東西傾囊相授罷了。

這便宜兒子,確實有廝殺漢的天賦。王全從沒誇張過他,只是一味地糾正他的錯誤,嚴加督促,傾心培養。

王郊的技藝水平,王全自認已經超過當年的自己了,唯經驗還差了不少。

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千萬不能壓。戰陣之上,靠的就是一股子勇氣。勇氣夠了,有時候你都不敢相信你會做到這個地步。

“遇敵之時,賊軍若有馬,千萬不能跑……”

“賊軍持矛而來,先投槍擾敵,而後再行搏殺……”

“賊兵技藝高,不要怕,你越怕死得越快。沒幾個人像你一樣,打小騎馬射箭,錘鍊刀矛之術的,沉下心來,想想怎麼對付吐蕃人的……”

“家裡不愁吃穿,無需出頭時不要出頭……”

“若賊兵衝來,同袍陣腳不穩,該出手就出手。有時就差那麼一兩口氣,殺一兩個衝得最兇的賊人,陣腳就穩住了……”

王全不厭其煩地講着他說過很多遍的話,王郊靜靜聽着,無任何不耐之意。

說了一會,王全也累了,於是拿出一個牛皮水囊,灌了兩口。

驛道旁不斷有人路過,不遠處的碼頭邊,更是人山人海。

從蘭州順流而下的木排幾乎將碼頭塞得滿滿當當。木排上搭着帳篷,人從裡邊鑽出來後,便開始把筏上裝載的稻米、肉脯、奶酪卸下,統一裝上大漕船。

木排還會繼續利用,會順流而下,直到振武軍城一帶再拆解,作爲紮營木料,免得砍伐當地森林。

除木排以外,還有皮筏子。

此物是在蘭州製造的。用全牛去頭,從頸部剝取,淨挖骨肉,不損壞外皮。在水中浸泡數天,皮質發臭味之後,出水晾曬。颳去牛毛,刷洗乾淨,紮緊蹄孔,用鹽和油浸漬搓揉遍透,風乾成爲皮囊,可防水防腐。

這些皮囊紮在一起,編成筏子。小皮筏可從青唐城直航而下,一般可裝載一千斤的貨物。

中型皮筏由80-100個皮囊編組而成,4-5名水手,可裝兩三萬斤,也就是250斛以上的糧食,抵十輛大馬車,但只能從蘭州順流而下。

大皮筏,由多箇中小型皮筏編成,中間用十數根木杆連接固定,四角各設大木槳一隻,有16-18名水手,運載能力幾乎可以和漕船相提並論。

皮筏非常適合長途貨運。到目的地後,將皮筏內的氣放掉,直接走陸路返回出發地,再行裝運。或者乾脆將牛皮賣掉,回去後再製作新的皮筏。

蘭州如今就有不少人這麼幹。木筏運貨,貨物交給客人後,筏子拆解賣掉。皮筏也差不多,賺兩趟錢。

而木材、牛皮、羊皮,其實也是青唐、蘭州一帶的主力出口商品。現在當地的種植業也漸漸起來了,肉脯、奶酪、駝毛也開始大量往下游運輸至於羊毛,因爲毛短,粗硬,不好用,清理起來也麻煩,沒有什麼銷路,除非培育出一種更好的綿羊。

木筏、羊皮筏、牛皮筏、漕船、馱馬、駱駝、馬車,幾乎所有交通工具都用上了。大量水手、民夫從各地匯聚而來,戰爭,在雙方實力差不多的時候,打的其實是後勤。

邵大帥的運輸成本並不算太高,李克用呢?

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四十七章 暖炕上的政事堂第1081章 三件套(月票加更1)第1094章 大典(月票加更2)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第1336章 駐馬相看遼水傍第八十七章 特來送君一程第五十二章 漫漫撤退路第三十一章 虛虛實實第十章 泥潭第六十四章 揚子宮之二第590章 籠中人第1032章 對進第七十一章 貪婪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七章 麟州行(一)第四章 楊朱第三十章 南北突破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四章 兩手都要硬第四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四十五章 堅持第1074章 正旦朝會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1176章 河北道與北巡第1124章 茫然與決定第二十六章 下馬威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七章 驛站之夜第1220章 到幽州過年第二十章 同州(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二章)第1297章 巡視第1253章 蜀中與營州第七十二章 死法第1283章 魏州城外第三十一章 前出之基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1330章 西樓第七十二章 柔州與富谷第1119章 反覆第六十三章 勸降與消息第十六章 人口與土地第六十五章 焦慮感第十四章 全忠第二十四章 獨門生意第五十五章 離京第八十四章 一線之機第三十六章 新家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十七章 道路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七十五章 剛起了個頭就沒了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二十八章 柴與學校第一百零二章 後記告哀使第七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一)第二十九章 幹掉他們!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1260章 這是爲你好第四十九章 漢風唐韻第1023章 落實第三十八章 你太嫩了第五十四章 駐防與海盜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四十六章 不斷加碼第五十四章 濟源第三十二章 傾國之師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十五章 第一擊第七十七章 作者第八十一章 夕陽產業唐五代稱呼問題第七章 出征前的日子(一)第1310章 驚聞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六章 監軍使第1314章 收服第1012章 價碼與擁護第1200章 遲到的總攻擊令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984章 東行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三十八章 往前一步是深淵第二十二章 善後(一)第三十八章 加註第三十三章 南原與舊人第1041章 風向第六十一章 淮南行之二第七十章 不可逆轉第987章 海港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七十四章 百年佈局第六十三章 二子
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四十七章 暖炕上的政事堂第1081章 三件套(月票加更1)第1094章 大典(月票加更2)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第1336章 駐馬相看遼水傍第八十七章 特來送君一程第五十二章 漫漫撤退路第三十一章 虛虛實實第十章 泥潭第六十四章 揚子宮之二第590章 籠中人第1032章 對進第七十一章 貪婪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七章 麟州行(一)第四章 楊朱第三十章 南北突破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四章 兩手都要硬第四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四十五章 堅持第1074章 正旦朝會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1176章 河北道與北巡第1124章 茫然與決定第二十六章 下馬威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七章 驛站之夜第1220章 到幽州過年第二十章 同州(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二章)第1297章 巡視第1253章 蜀中與營州第七十二章 死法第1283章 魏州城外第三十一章 前出之基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1330章 西樓第七十二章 柔州與富谷第1119章 反覆第六十三章 勸降與消息第十六章 人口與土地第六十五章 焦慮感第十四章 全忠第二十四章 獨門生意第五十五章 離京第八十四章 一線之機第三十六章 新家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十七章 道路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七十五章 剛起了個頭就沒了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二十八章 柴與學校第一百零二章 後記告哀使第七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一)第二十九章 幹掉他們!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1260章 這是爲你好第四十九章 漢風唐韻第1023章 落實第三十八章 你太嫩了第五十四章 駐防與海盜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四十六章 不斷加碼第五十四章 濟源第三十二章 傾國之師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十五章 第一擊第七十七章 作者第八十一章 夕陽產業唐五代稱呼問題第七章 出征前的日子(一)第1310章 驚聞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六章 監軍使第1314章 收服第1012章 價碼與擁護第1200章 遲到的總攻擊令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984章 東行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三十八章 往前一步是深淵第二十二章 善後(一)第三十八章 加註第三十三章 南原與舊人第1041章 風向第六十一章 淮南行之二第七十章 不可逆轉第987章 海港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七十四章 百年佈局第六十三章 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