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勾當軍國

建極十四年(914)的正月沒啥可贅述的,一如過去十多年。

局部地區有戰事,百姓生活艱難。

局部地區的戰亂剛剛平息,百姓緩過了一口氣。

大部分地區處於和平狀態,百姓不用和兵災作伴,最主要的鬥爭對象是越來越寒冷的冬季——這催生了煤炭市場的日益繁榮,以及蜂窩煤的日漸普及。

四面八方的使者匯聚長安,在這個政治中心裡表達着自己的祝賀與忠心。

一曲忠誠的讚歌!

平康里的伎人們最近連番排奏《驃國樂》,因爲京城的五陵少年、軍將商賈們就愛點這個。

一時間到處都是“驃國樂,驃國樂,出自大海西南角;雍羌之子舒難陀,來獻南音奉正朔”的歌曲聲。

《佛印》、《禪定》、《贊娑羅花》、《鬥羊勝》、《孔雀王》等驃樂時隔百餘年再度流行起來,成爲綿延數月的熱點。

從雲南起運的細紲布、柞蠶綢、桐華布等戰利品交由內務府代爲發賣。

內務府那幫人做買賣多年,已經學精了。他們將戰利品分至各個大城市,控制出貨量,慢慢發賣,儘可能不讓棉布的價格崩潰。但——效果有限,因爲風聲已經走漏出去了,只能說沒讓價格崩得那麼快吧,爲朝廷多撈了一點錢。

趙、康、諸葛、拓跋四家也得了一些戰利品,邵樹德給他們的價格很低,能賣多少看自己本事,算是朝廷對他們的變相補貼吧。

組建安南商社的消息不脛而走。

因爲去年渤海商社拿出了四萬緡出來分紅,一股分得40緡,十股便是400緡錢,已經相當於一個不低的散官年俸了,且可以傳給子孫後代,這與爵位的差別也不是很大了,除了沒有政治特權外。

在有心人的推動下,安南商社的前景被描繪得天花亂墜,勳貴大族、文武朝官、禁軍將校甚至是豪商大賈,紛紛打聽安南的局勢。

在得知愛州等地的叛亂已被王師平定之後,信心稍具。投資嘛,最怕的就是血本無歸,如果安南三天兩頭叛亂,那誰也扛不住啊。如今看來,大亂應該已經平息了,小亂子可能還會有,就看你能不能接受這個風險了。

有渤海商社在前面打樣,心動的人還是不少的。

而說起渤海商社,最近有不少渤海人、靺鞨人、女真人進入中原乃至長安。這就是加強交流帶來的好處,經濟交流、文化交流、政治交流都可以讓雙方的人員大幅度流動,加強中央朝廷對邊境地區的影響力、向心力,消除誤解,作用還是很大的。

靺鞨人、女真人對富庶的中原十分羨慕,但他們沒有能力在這裡定居。南方倒是有廣闊天地,但去了江南都覺得暑熱難受,更別說其他地方了。

所以,大部分人還是打算靠賣命來攫取第一桶金。但現在治安形勢好轉,商人也不需要那麼多護衛了,這方面的工作也不好找,讓人惆悵不已。

到了最後,還是擠破頭前往沉州院,應募新兵。沉州院的教練使們挑挑揀揀,倒是撈了一大批素質極佳的新兵,源源不斷送往中原,投入帝國的各個絞肉機裡面。有幸活下來的人,自然就有富貴了,以後可以去女真地界上再宣傳一波。

正月底、二月初,于闐、高昌回鶻、日本國使團相繼抵達長安,算是給這個略顯平澹的正月帶來了一點談資。

于闐國其實每隔兩年就派一批官方使團過來,民間僧侶使團更是每年都有,沒什麼可多說的。

日本國則是因爲新朝鼎立,長時間不來也不像話。更何況這些年兩國貿易的增長幅度驚人。從海州、明州、登州出發的船隻極多,且商人多收銅錢、金銀,讓日本貴金屬開始加速流出。

不過在前些年,一個消息不脛而走,提到日本沿海某些島嶼盛產白銀,有“金山銀山”。說得有鼻子有眼的,連具體哪個島嶼都提到了。日本方面一開始不信,但隨着流言日盛,便派人前去查驗。

其實一開始也沒發現什麼,就在快要放棄時,果然發現了銀礦。

這個銀礦不大。但日本人不這麼看,能發現一個銀礦,自然會有第二個。於是乎,繼續勘察,確實成果不小。

這些年,日本的白銀產量已經在緩慢地增加,對於貿易入超不那麼焦慮了。這次派使者前來,主要還是爲了求得一個冊封,進一步加深兩國關係。

高昌回鶻同樣是來求冊封的。

但時間點如此敏感,恐怕註定要讓他們失望了。即便使者不斷謝罪,基本上也無濟於事。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使者似乎也看清楚了這點,稍稍盤桓數日後,便離京西返了。

******

“朕恭承寶位,十有四年,守大器之重,居兆人之上,日慎一日,如履如臨。向先德禮以導人,用政刑以左理,然後闢土開邊,遠柔邇悅,衆享美利,斯爲大寧……”

“每念安西之壤,陷爲戎虜之疆,百有餘年,一失莫復。乾寧中,將雪前憤,嘗振睿思,方除全忠,未就成業……”

“高昌回鶻,爲惡多年。棄天常而拒命,據地遠以偷生。恣爲侵叛,尤苦農商。在人情而共棄,豈天道以能容……”

“朕親提黃鉞,徑掃氛妖,風驅銳旅,電掃渠魁。諸將士被甲胃以徵行,歷星霜以扈從。既立奇功,豈無殊恩?應扈從征討將校,於二月十八日出京……”

“朕憂不能躬總萬機,日釐庶政。詢於大臣,稽以古訓。用建親賢,以貳神器。皇太子承節,博厚寬仁,孝敬明敏。應軍國政事,便令權勾當。內外臣僚,宜協乃心,輔我元子,以安黎庶。佈告中外,鹹令知悉。”

春社節剛過,一份《皇太子勾當軍國敕》由中書發出,門下批覆,佈告中外,很快就傳遍了遠近。

所有人都知道,聖人要親征西域了。而這個時候,太子一下子成了焦點。

他的武勇和軍略,沒人會質疑。如今要看看治國理政怎麼樣了。

好吧,現在或許看不出來,因爲中書諸位宰相已把國家大事打理得井井有條——事實上,即便對今上而言,經他手的國事也是少數,絕大部分都是宰相們完成的。

太子監國,會不會尊重老臣們的權威?這是一個看點。

太子監國,會不會改變聖人的一些政策?這也是一個看點。

太子監國,會不會打破聖人堅持十餘年的某些治國理念?這還是一個看點。

當然,只要太子不傻,都不至於現下就大舉改弦更張。他要做的是蕭規曹隨,延續聖人的理念,維持下去就行了。

聖人讓太子監國,並不是看重太子的治國才能,而是要用他的軍事能力,想必太子也很清楚這一點。

另外一點就是,這次是真·信號了。

太子常有,監國太子則不常有。能監國的儲君,無論是皇太子、皇太弟還是皇太叔,那都是真·繼承人,即便不是百分百,也八九不離十了。

這份敕書是要發往全國各道州的,可以說極大穩固了太子的地位。

二月初五,春社節假期過後,皇后、太子及文武百官便要離開長安,返回洛陽。

臨行前,邵樹德把太子叫到跟前。

“若國中有亂,你該怎麼討平?”邵樹德坐在桉幾後,問道。

皇后端來了茶水。

邵樹德拉着她的手,讓她坐到自己身邊。

折家勢力已經大不如前。地盤被朝廷一一收走,軍隊被拆得七零八落,淮西、鄂嶽等地的折系官員也被清理了不少——這項工作在十幾二十年前就開始做了,折嗣倫出任淮西節度使時,申州、壽州便是邵樹德安插的釘子,這是防範臣下的本能。

如今的折家,也就是在勳貴中比較有影響力罷了。

這個程度,也是比較適合邵樹德對摺家的定位的。

“阿爺,兒會令相鄰諸州各守疆界,嚴防賊人鼠竄。再調集禁軍馬步軍士,快速剿滅。”邵承節說道。

“‘快速剿滅’四個字用得好啊。”邵樹德滿意地笑了笑,道:“對作亂之賊人,一定要以獅子搏兔的態度,盡全力,一擊必殺。但如何用兵,還是很講究的。你會怎麼做?”

“兒自爲大軍統帥,同時令一宿將統帶精銳爲先鋒,分路進討,務求逮住賊人主力,一戰克敵。”邵承節說道。

“平叛之事,不要怕這怕那。哪怕拿十萬禁軍打一萬賊人,一點不丟人,快速穩定局勢纔是最重要的。”邵樹德說道:“若實在無法,一定要委任大將出徵,衛國公盧懷忠可付予重任。天德軍蔡松陽、經略軍關開閏、控鶴軍範河等輩,亦堪信任。當然,不到萬不得已,軍隊不要交到其他人手上。”

“兒受教。”邵承節應道。

“皇后可有補充?”邵樹德問道。

“妾是婦人,用兵之事不好置喙,況且夫君已經講得很全了。”折芳靄說道:“最要緊之事,其實還是安撫好地方,不令其生亂。”

“娘子果有妙法?”邵樹德一把攬住皇后的腰肢,笑道。

皇后的身體有些僵硬。

邵承節趕忙低頭。

“娘子若有好的建議,說出來便是。”邵樹德說道:“那是我們的嬌兒,將來這家業還得他來繼承呢,讓他學着點。”

皇后的腰肢軟了下來,道:“妾聞征討南蠻,所獲頗多,又未靡費錢糧,府庫尚爲充盈。今天下民心未復者,唯淮南、雲南罷了。太子監國後,可以修建南京宮城,所費甚多爲由,允淮南給復一二年。雲南新得,本就應給復三年,此詔中書尚未來得及發出,不如緩一緩,等太子監國後再發。如此,則民心大悅,反意頓消。”

“學到了沒有?”邵樹德問道。

“學到了。”邵承節應道。

其實,東宮也有人給他提了類似建議。但蠲免錢糧這種事,監國太子不太適合做,太敏感。如今父親同意了,自無問題。

“這個家交給你了,不要讓阿爺失望。”邵樹德說完,又看向皇后,道:“西巡迴來,尚未與娘子同寢,今晚你來陪我。”

“好。”折芳靄嘆了口氣,道。

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四十八章 赤山浦(一)東漢騎兵第1263章 一南一北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告哀使二第十六章 朱玫的決定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九十五章 心有所感第六十六章 歸家敘話第八十一章 追擊與意識第六十五章 他真會篡位?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七章 麟州行(一)第一章 前進基地第586章 後備第七十五章 佈告中外之六第1004章 國相第四章 楊朱第一章 故人第七章 士兵王第十一章 京師(二)第1323章 餘波第1035章 戰術帶師第五十章 穩如泰山第七十六章 迂迴第二十八章 當面(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999章 思考第六章 辦法第1288章 坐檯理政第五章 嗢末第十一章 政宣與虧心事第四十章 會蕭第1092章 各項準備第五章 城建第三十章 西行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二十八章 兩地隨便侃侃第二十九章 不過如此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三章 議帥第八十八章 歉疚第四章 甕中之鱉第二十三章 資源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二章 調查(二)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1294章 河東虛實第二十二章 鏖戰第六章 茅店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二十二章 善後(一)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十九章 朔州第二章 派系第八十八章 靈寶與弘農第四章 言傳身教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1238章 規劃第1066章 前程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十八章 整頓(爲盟主劉子敬加更)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五十章 穩如泰山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八章 紛至沓來兩個軍亂典型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1251章 柳城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1310章 驚聞第1184章 棣州城第1233章 臨朔宮第四十九章 中條山第四十九章 班師與說客第七章 大張旗鼓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十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四)又被審覈了第八十八章 凋零第1022章 朝會第二十章 硤石第三十七章 牛……銀行?第四十一章 鹹服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二十章 氣急敗壞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五十六章 煩躁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1325章 誘惑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第一章 基本盤第九章 司農寺第586章 後備
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四十八章 赤山浦(一)東漢騎兵第1263章 一南一北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告哀使二第十六章 朱玫的決定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九十五章 心有所感第六十六章 歸家敘話第八十一章 追擊與意識第六十五章 他真會篡位?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七章 麟州行(一)第一章 前進基地第586章 後備第七十五章 佈告中外之六第1004章 國相第四章 楊朱第一章 故人第七章 士兵王第十一章 京師(二)第1323章 餘波第1035章 戰術帶師第五十章 穩如泰山第七十六章 迂迴第二十八章 當面(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999章 思考第六章 辦法第1288章 坐檯理政第五章 嗢末第十一章 政宣與虧心事第四十章 會蕭第1092章 各項準備第五章 城建第三十章 西行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二十八章 兩地隨便侃侃第二十九章 不過如此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三章 議帥第八十八章 歉疚第四章 甕中之鱉第二十三章 資源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二章 調查(二)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1294章 河東虛實第二十二章 鏖戰第六章 茅店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二十二章 善後(一)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十九章 朔州第二章 派系第八十八章 靈寶與弘農第四章 言傳身教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1238章 規劃第1066章 前程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十八章 整頓(爲盟主劉子敬加更)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五十章 穩如泰山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八章 紛至沓來兩個軍亂典型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1251章 柳城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1310章 驚聞第1184章 棣州城第1233章 臨朔宮第四十九章 中條山第四十九章 班師與說客第七章 大張旗鼓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十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四)又被審覈了第八十八章 凋零第1022章 朝會第二十章 硤石第三十七章 牛……銀行?第四十一章 鹹服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二十章 氣急敗壞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五十六章 煩躁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1325章 誘惑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第一章 基本盤第九章 司農寺第586章 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