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李朱

“朱全忠攻天平軍敗回,剛得的曹州也丟了。”回師晉陽的路上,李克用接到了屬下遞來的軍報,頓時大笑。

朱全忠,反覆無常之小人,李克用深恨之。

當初被黃巢殺得大敗,危在旦夕,求救於河東。出兵幫你殺敗巢軍後,上源驛酒席上,不過說了幾句不中聽的話,貶損了一下,朱全忠表面笑嘻嘻,暗地裡調兵襲殺。

就是這麼對待恩人的麼?

這次秦宗權調集十餘萬兵馬圍攻汴州,朱全忠又伏低做小,認天平軍、泰寧軍的朱家兄弟爲兄長,求他們出兵救援。待到鄆兵、兗兵六萬大軍來援,合力擊敗秦宗權後,又找了個拙劣的藉口攻打天平軍。

朱全忠,就是這麼報恩的麼?

與之相比,義弟邵樹德就要講義氣多了,言而有信,有恩必報。

“大帥,朱全忠攻不下朱家兄弟,必然再轉攻淮西,秦宗權有難矣。”謀主蓋寓提醒道:“河陽李罕之、洛陽張全義,皆可拉攏,以牽制全忠。”

此番北攻大同軍,又是無功而返,大夥都有些沮喪。

赫連鐸那廝太難纏了。憑藉數座堅城,提前儲備糧草、軍械,拼死守禦。在堅城之外,還有呼哨而至的騎兵,不斷襲擾河東軍的糧道。而北邊五部,在大同與河東之間又態度曖昧,讓人惱火。

昨日提起此事時,隴西郡王又是大怒,直言異日攻拔雲州,滅了赫連鐸之後,一定要徹底吞了北邊五部,以消心頭之怒。

“保舉李罕之、張全義的奏章遞上去了麼?”李克用下意識地微眯了下左眼,問道。

“已遣人送往長安,楊樞密使那邊應無問題。十軍容使西門思恭病重,現在也不太管事,西門重遂最近有些失了聖眷,在這個當口也不會留難。”蓋寓回道。

“朱全忠頻頻遣人往長安跑,應有所圖,得善加留意。”李克用突然說道,隨即又一笑,道:“不過也無妨。接下來某便揮師攻昭義,孟方立被打了這麼久,財竭力強,內部多怨,這次一定要全取河北三州。攻下了這裡,便有工夫料理朱全忠了,這個小人,某必殺之。”

“大帥,此番攻昭義……”蓋寓遲疑道。

“某知矣,知矣!”李克用不耐煩地揮了揮手,道:“這次定不再三心二意,不克邢、洺、磁三州不罷兵。”

“連年攻打大同和昭義,鎮內靡費甚多,三州二十一縣,數十萬口,若能取之,當能濟得大事。”蓋寓其實想說,之前攻河北三州時劫掠過火了,讓百姓逃散了不少,現在能有三十萬人就該偷笑了。

昭義五州,本來該有至少六十萬人的,甚至可能有八十萬,但連年拉鋸,戶口驟降。百姓未必就死了,但逃散到外鎮,你也沒法控制啊。更有甚者,之前軍中還有貪財之輩,竟然賣人給定難軍,這就過分了。

夏綏有強兵,有戰馬,但缺人,缺財貨!邵樹德兼併朔方、天德、振武三鎮,也不過得十餘萬漢民,但光刑州一地之人口,就遠超這三個藩鎮。

河北,那可是人煙稠密、財貨充足的富庶之地!

人,本來是定難軍的死穴,但底下那些兵將啊,唉!

“對了,義弟遣人送來的那封信,你怎麼看?”李克用問道。

“回大帥,靈武郡王表面上是爲諸葛氏主持公道,實則……”

“義弟這事,某覺得辦得還算不錯。”

蓋寓:“……”

見蓋寓那副模樣,李克用大笑道:“某豈不知義弟有大志?幫諸葛爽,不過還是爲了私利罷了,但某就是覺得比朱全忠看着順眼。易地而處,某也要斬了楊守忠這般小人。”

“大帥,靈武郡王有意蜀中,若令其併吞鳳翔隴右、山南西道,則入蜀之勢已成,大唐危矣。”

“今時不同往日。河北戶口之繁盛,不下蜀中,財貨亦不稍遜。待某掃平了孟方立、赫連鐸,令河北諸鎮俯首,便是義弟,也只能束手。”李克用看着遠方晉陽三城的輪廓,笑道:“屆時便讓義弟一家住到晉陽來,城內賀公雅的宅子,某還給義弟留着呢。”

蓋寓苦笑。

自家這個主公,你若說他殘暴,有時候確實是,武夫哪有不殘暴的?但若是他欣賞、看重的人,便怎麼看怎麼順眼,賞賜完全沒個數,太過隨性。

“大帥,山南西道這事,不如修書一封至長安,讓楊樞密使退一步算了,不要給靈武郡王藉口。”蓋寓建議道。

“便修書一封吧。幫了這次,某李家也不欠他什麼了。眼下先攻昭義要緊,此番回師後,便整備糧草、器械,來年便出兵。還有朱全忠,殺了孟方立之後,便要去找他的晦氣。這廝剛敗於鄆州,也不知道這會在做什麼。”說到正事,李克用也收斂了義氣,說道。

朱全忠如今正在汴州整頓兵馬。

秦宗權剛剛殺了個回馬槍,攻陷了義成鎮的鄭州,讓他有點惱火。

從來只有朱某人趁別人不克分身或內亂的時候撿便宜,這次居然被手下敗將秦宗權撿了便宜,實在憋屈。

“你便是楊師厚?”汴州城外,朱全忠看着新近來投的某人,問道。

“卒夫楊師厚,原在李罕之軍中,聞吳興郡王大敗秦宗權,特來投軍。”楊師厚畢恭畢敬地答道。

因爲在汴州之戰中得勝,天子下詔,封朱全忠爲吳興郡王。

“聽聞你之前與李罕之軍中小校符存審往投定難軍,爲何又不去了?”

“邵樹德僻居西陲,又有婦人之仁,望之不似人主,故不願投之。”

朱全忠沉吟不語。

楊師厚惴惴不安,但又不敢擡頭窺覷。

“你來汴州,莫不是當那細作?”朱全忠不說話,底下自然有人察言觀色,便上前說道。

楊師厚一驚,急道:“吳興郡王明鑑,卒夫從河中千里迢迢而來,一片投效之心,可昭日月,何來細作之說?”

“不是細作,爲何一問三不知?靈武郡王邵樹德併吞關北四道,又西征河渭,當有吞食天下之心,派你來汴州當細作,亦有相當可能。”方纔說話之人又道:“某看你言不由衷,頗多搪塞,細作之可能極大。大帥,不如斬了此人,左不過一個小校罷了。”

說話之人名喚李振,乃潞州節度使李抱真之曾孫。曾官至金吾將軍,改任台州刺史,因爲浙東羣盜並起,無法赴任,在西歸長安過汴州時,主動到朱全忠幕府應募,被闢爲節度掌書記,起點比首席幕僚敬翔初來時的館驛巡官還要高。

“請吳興郡王明鑑。”楊師厚看向朱全忠,懇切道。

說罷,還用眼角餘光觀察了一下週圍。雖然四面皆是宣武軍士,逃是不可能逃走的,但若真的死到臨頭,想讓他束手就擒卻也不可能,總得拉一兩個人墊背。

朱全忠沉吟片刻,突然一笑,道:“此等猛士,安能是細作?”

李振見朱全忠發了話,便退了下去,不再言語。

“說說吧,邵樹德從汝州、孟州、懷州弄了那麼多人回去,所圖爲何?”

“回吳興郡王,定難諸州地域遼闊,然乏人。蕃人雖衆,卻不習稼穡,只會放牧牛羊,邵樹德應是想弄些人回去墾荒。”其實楊師厚也不太瞭解定難軍和邵樹德,但此時朱全忠問起,他也只能硬着頭皮回答。

“大帥,此人所言應是不差。邵樹德此人,最是狠厲,偷偷遣人至河南募兵,兵將桀驁,還殺了末將帳下數十人。據聞,其部衆有曰劉三鬥、李法者,還在河南府、陝虢、河陽、淮西之地流竄,每每招誘民人,劫往西陲,以實根基。”步軍都將郭言出列道。

郭言,祖上是太原人,不過住在鄧州新野。數月前領命前往陝虢、河南府募兵,結果被大通馬行的人狠狠來了一下子,損失了數十人,剛招募的八百新卒也被人拐走了,羞憤異常。還好仍帶回汴州近萬人,朱全忠也沒怪罪他,還提拔他做了都將。

畢竟是那五百元從老人了,這點面子還是有的。

“此人可是勁敵?”朱全忠轉向李振,問道。

說實話,他對邵樹德印象僅限於同州之戰。彼時他只有一萬多兵,諸葛爽、朱玫、邵樹德、伊釗聯兵數萬,兩軍於同州城外大戰。那一仗,自己是敗了,最精銳的兵馬都攻不動敵陣,朱珍甚至因爲損失了太多心腹精銳而失聲痛哭。

此人帶兵,還是有點手段的。別的不談,至少能得軍心,這就很不容易了。

“大帥,定難軍與我相距遙遠,並無多大幹系,某以爲可遣使至夏州,說以利害,誘其攻河東,吾等便可全力東進、南下,日後再做計較。”李振說道。

朱全忠已被朝廷任命爲東南面招討使,統領河南、淮南諸鎮兵馬,剿滅秦宗權勢力。又因淮南久亂,朝廷還令其兼宣武、淮南兩鎮節度使,因此理論上來說,淮南也是朱全忠的地盤,還是合法的那種。

至於“淮南久亂”,那確實,前亂未平,今亂又起:孫儒南下了。

本來在淮南威風八面,屢戰屢勝的楊行密的軍隊,在孫儒面前就像紙糊的一樣,擋不得一擊。

楊行密第一次見識到了蔡兵的兇悍,召集諸將問計,衆人皆言蔡兵騎卒甚銳,每每衝陣,勇不可當。於是將僅有的騎兵交給曾先後事於李國昌、秦宗衡(秦宗權之弟)的降將安仁義,令其抵擋孫儒——這就是南方軍隊最大的痛楚,缺馬,也缺騎兵人才。

朱全忠目前主要戰略還是東進。至於南下,當然也想,不過他更想孫儒把淮南本地勢力打得差不多了之後,自己再南下收拾殘局。而不論東進還是南下,似乎都需要與定難軍搞好關係,省得他們在朝堂上給自己添亂。

朱某人,這幾年可是佔了朝廷不少便宜。

另外,若邵樹德真是豬油蒙了心,想要攻河東,對自己也是一大好消息。於是便說道:“邵樹德與李克用約爲兄弟,然兩家近鄰,皆有雄兵,安得兄弟之誼耶?近聞朝廷欲插手山南西道之事,諸葛爽、邵樹德,嘿嘿,此二人關係可不一般,邵樹德定然會插手其間。咱們便賣一個好,保舉諸葛爽之子諸葛仲方爲山南西道節度留後,哄一鬨那邵樹德。唔,還有件事得說道說道,河南府張全義、河陽李罕之,與定難軍有何關係?也問清楚了。某若舉大兵攻秦宗權、朱瑄之輩,安能有西顧之憂?”

“大帥英明。”

“楊復恭能不能活,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某覺得,不管朝廷如何應對,邵樹德都是要出兵的,此無疑也。”朱全忠最後又道。

讀者的胃口也太大了……第七章 勇於任事第1329章 歷史輪迴第二章 派系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1110章 逃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1257章 一夫之威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三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1049章 勸諫第三十八章 埋伏第二十五章 重心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第十五章 渭州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二十章 狼第二十六章 澤、河第1106章 橫山與平海軍第1043章 各鎮第六十八章 汗王第1008章 共贏第999章 思考還是解釋一下吧。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三十八章 無家與暗流第二十七章 汝潁路第1141章 無處下口第十六章 東面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七十五章 路線第六十一章 部署第五十三章 擊其尾(爲招牌砂鍋飯盟主加更)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六十三章 通貨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六十二章 車第1167章 賞雪第十一章 處理第五十二章 死第五十章 南撤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1188章 求援第五十章 挑撥第六十五章 挽救危局的辦法第二十六章 感受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十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感謝第四十四章 鐸鞘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八十八章 凋零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七十二章 柔州與富谷第1258章 內部爆破第二章 三月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第六十三章 懸崖邊的選擇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1158章 吹一輩子的戰鬥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1206章 漁陽第964章 廢物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1066章 前程第三十九章 分紅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十七章 道路第三十九章 駐軍與滑不溜手第六十三章 勸降與消息第七章 勇於任事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十四章 驅走第十二章 新徵程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十九章 唐倉鎮第1245章 長夏第三十二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一)第1236章 眼花繚亂第十四章 出征(上三江了,感謝編輯,今日加更一章)第四十六章 粗安第962章 樞密使第四章 使團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九章 表演第三十七章 出版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十一章 使者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992章 部署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二十二章 人心
讀者的胃口也太大了……第七章 勇於任事第1329章 歷史輪迴第二章 派系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1110章 逃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1257章 一夫之威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三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1049章 勸諫第三十八章 埋伏第二十五章 重心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第十五章 渭州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二十章 狼第二十六章 澤、河第1106章 橫山與平海軍第1043章 各鎮第六十八章 汗王第1008章 共贏第999章 思考還是解釋一下吧。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三十八章 無家與暗流第二十七章 汝潁路第1141章 無處下口第十六章 東面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七十五章 路線第六十一章 部署第五十三章 擊其尾(爲招牌砂鍋飯盟主加更)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六十三章 通貨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六十二章 車第1167章 賞雪第十一章 處理第五十二章 死第五十章 南撤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1188章 求援第五十章 挑撥第六十五章 挽救危局的辦法第二十六章 感受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十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感謝第四十四章 鐸鞘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八十八章 凋零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七十二章 柔州與富谷第1258章 內部爆破第二章 三月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第六十三章 懸崖邊的選擇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1158章 吹一輩子的戰鬥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1206章 漁陽第964章 廢物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1066章 前程第三十九章 分紅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十七章 道路第三十九章 駐軍與滑不溜手第六十三章 勸降與消息第七章 勇於任事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十四章 驅走第十二章 新徵程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十九章 唐倉鎮第1245章 長夏第三十二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一)第1236章 眼花繚亂第十四章 出征(上三江了,感謝編輯,今日加更一章)第四十六章 粗安第962章 樞密使第四章 使團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九章 表演第三十七章 出版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十一章 使者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992章 部署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二十二章 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