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春種秋收

安史之亂,對國朝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在財政日益困難的情況下,朝廷實行兩稅法,由古代的“舍地稅人”轉向“舍人稅地”方向。人丁,不再是徵稅的衡量標準,資產纔是,故極大得罪了權貴。

但朝廷財政困難,從富人權貴身上弄錢的想法非常迫切,最後還是執行了下去。

兩稅法的推廣,造就了商業的日益繁榮,商業方面的稅種逐漸增多,不再是安史之亂前那種可有可無的狀態了。

商業的繁榮,帶來了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比如今日前來興道坊府邸的富商大賈,都是乘坐裝飾考究的馬車來的,而且遍身羅綺,僕從如雲。

商人亦可做官,國朝不少官員本就是商人出身。

時人對經商之羨慕也溢於言表,商事詩多得數不勝數。文人也收受商人錢財,在題壁詩中加入商業元素,其實就是打廣告。

拓跋思敬已來長安數日。

他現在是一個標準的商人,從綏州販賣牲畜來關中。

靈夏一頭羯羊二百多錢,關中有的地方四百餘錢,有的五六百錢,長安甚至更高,這就存在了巨大的牟利空間。雖然不像有的商品動輒幾倍、十幾倍利,但羊的需求量大啊,走量的東西,哪怕不到一倍利,也是值得做的。

關中這百餘年來,算是承平的了。偶有幾次戰事,也是局部性的,且很快就平定。最嚴重的巢亂,也沒有波及到京兆府北部、西部,經過了七八年時間的休養生息,百姓又緩過了氣來,生活走上了正軌。

拓跋思敬做的不是這種小生意,那樣太零碎,他搞的是長安城裡的大生意。

朝廷有制:親王以下,二品官,每月發的俸祿裡面,不算其他米麪油醋酒果子之類,光肉食就有“羊二十口、豬肉六十斤、魚二十頭”;三品官是十二頭羊,四品、五品官每個月供給九頭羊。

南衙北司逾萬官員,五品及以上雖然不算很多,但你還得算上各種散職,加起來也不是什麼小數目了。

還有宮廷、衙門、館舍、驛站、軍營等機構的日常酒肉消耗,這也是一大塊。

當然朝廷如今都這個鳥樣了,財政困難,俸祿要麼拖欠,要麼打折。但怎麼說呢,錢帛可以拖欠,酒也可以不發,但米麪、粉、油、鹽、醋、蜜、果、酥、炭以及蔥韭椒之類的調味品,如果再不發,可就過分了。

大家都不領俸祿,全給你白乾活是吧?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邵大帥上供的牲畜,是朝廷發放俸祿、軍餉的重要來源。

國朝就是這樣,錢帛只是俸祿的一部分,豆豉、蔥韭、生薑、蒜之類都算俸祿。貨幣供應不足,就是這個鳥樣,這個問題估計要到明後期、清代那會才能部分解決,但多半沒法完全解決。

以上是俸祿及公家消費,還有數量更爲龐大的私人消費。

巢亂已經過去快八年了,長安人口漸漸恢復,宮廷人口、官員家屬、軍士家人、寺觀僧尼、外鎮僑寓、流動商人、普通市民等等,大幾十萬還是有的。他們的生活水準參差不一,但高標準生活的人羣數量很龐大,這個消費量也不可小視。

這就是首都。

任何一個商人攀上這裡面的生意,都能發大財。

拓跋思敬原本是做不了這個生意的,那是長安商人的地盤。但這些年朔方軍日漸強勢,邵大帥的政治影響力橫掃京西北諸鎮及京畿地區,連帶着朔方商人也日漸起勢,就如同武夫們一樣,開始“入侵”其他地方。

拓跋思敬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抓住機會,把生意做進了長安。

他有一個叫崔釋的合作者,長安本地商人,實力雄厚,今日受邀參加了邵大帥在府邸內舉辦的宴會。

大帥是何心思,拓跋思敬也能猜測一二,鼓勵關中與靈夏之間商業來往,以實府庫。

他的野心,太大了。

當年兄長還在時,最大的夢想不過是能當上夏綏節度使罷了,與邵樹德一比,差距不可以道里計。

對了,拓跋思恭已經死了,葬於草原。拓跋氏出逃的那些人,如今只剩思諫、仁福叔侄二人,在河西沙磧艱難求存,聽聞與甘州回鶻可汗李仁美關係密切,守望互助。

拓跋思敬今歲斗膽進言,派人去沙磧聯絡拓跋思諫、仁福二人,招其來降,使永不爲邊患。

邵樹德許之。

如今靈夏這個局面,拓跋氏即便回來了,也沒有任何東山再起的可能。

邵樹德並不嗜殺,靈州降將韓遜還在豐安軍錢守素手下當副使呢。他對部隊的掌控力很自信,軍官想反,拉不走士兵,這就很尷尬。

解決了這樁心事,拓跋思敬還有一事始終懸在心上,那就是女兒拓跋蒲。

年紀不小了,但沒法出嫁,一直住在家裡,外人閒言碎語不少。

有次拓跋思敬回家,看到府內外甲士如雲,大驚。再看女兒頭髮溼漉漉的,臉色潮紅地從屋裡走出來,頓時什麼都明白了,扭頭就去市肆裡喝酒。

折掘氏,欺人太甚!

外頭一陣響動,僕人來告,崔釋前來拜訪。

拓跋思敬放下酒樽,整了整袍服,出門相迎。

“崔三你怎生來得如此之晚?”

“四郎勿要問了,靈武郡王要在同州開博覽會,遍邀長安商徒參會。”

兩人一邊說一邊走,很快進了正廳。

“爲何是同州?”拓跋思敬奇道。

按他的想法,每一個轄州都該辦一個,一年兩次。或許人手不足?

也是,靈夏人才太少了。會寫字、會算賬的人少得可憐,每個州都辦的話,從哪抽調那麼多人?

“多半是想誘河中商徒而來。”崔釋從兜裡摸出了一枚銀元,道:“拓跋四郎可見過此物?”

“聽說過。”拓跋思敬不參加博覽會,只趕着牲畜去關中做買賣。

“靈武郡王有言,以皋蘭錢監所鑄之銀元爲記賬錢,都到同州沙苑監外的坊市做買賣。確實是想把河中府、華州甚至陝虢的商徒也誘過來,哈哈。”崔釋笑道。

兵打到哪裡,買賣攤子鋪到哪裡,靈武郡王到底是武夫還是商徒啊?

“崔三你覺得會有人去同州麼?”

“不少。夏兵還在城內呢,今晚之宴,各坊商徒買了不少銀元票,幾十元到千元不等。”崔釋從袖袋裡摸出一張,道:“二百圓,只能在同州坊市用。”

拓跋思敬一驚,問道:“只能在同州用?那爲何還有人買?”

“都當成靈武郡王的攤派了。”崔釋有些尷尬。

拓跋思敬凝神思索。他一直覺得靈武郡王弄出銀元票,肯定是想在各州通行的。如今看來,竟然做不到麼?

是因爲賬目太龐大,算不過來?不應該啊,一年就辦兩次博覽會,沒多少賬要算的。

靈州、夏州、綏州的銀元票便可通用!

還是同州的距離太遙遠了?沒法管?抑或是人手不足?

拓跋思敬想不明白,決定不去想了。反正對朔方鎮來說,大頭兵們殺進了關中,商徒也跟着南下關中,大家都有的賺,這便夠了。

“商徒去同州坊市做買賣,朝廷賺的錢就少了啊……”

“朝廷刮斂無度,什麼榷酒錢、榷麴錢、關津稅、進獻、宮市乃至皇陵供奉。列位宰相再收,怕是商徒都跑光了。”崔釋有些嘲諷地說道,看來平日裡被颳得不輕。

他當然能看出,這是靈武郡王侵奪朝廷錢財的行爲,但對他們商徒有好處,交的稅也不多,何樂而不爲呢?

朝廷困難?養的人太多了!朔方幕府怎麼沒養這麼多閒人?

錢不夠,就不要養神策軍了!或者養個兩三萬人,能控制京畿就行了。二十多個縣,要那麼多兵作甚?

南衙北司,官也太多了一些!河運院、渭橋倉,空空如也,還養那麼多官吏,簡直可笑。

如果可以的話,乾脆讓靈武郡王兼任京畿制置使好了,管京兆府、同、華、金、商一府四州,大夥負擔也能輕一點。

反正這關中之地,人家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朝廷還能拿他怎樣?不如痛快點。

商徒,喜歡靈武郡王,不喜歡朝廷!

被商徒們喜歡的靈武郡王正在府中與幕僚們議事。

“同州博覽會,一年辦兩次,可收多少錢?”邵樹德很關心這個問題。

“大帥,靈州坊市辦了兩次博覽會,共收了二萬六千餘圓商稅,同州,應會多一些。”支度司判官封渭已經外放綏州當刺史,目前司內事務由韋莊管着。

一圓,大概值1.5緡錢不到。靈州坊市辦了兩次博覽會,收得的稅換算成銅錢,將近四萬了。

這還只是靈州一地。

夏州也辦了兩次,徵稅一萬多圓,綏州進項兩萬圓出頭。

“收稅只是一項好處。”邵樹德站起身,道:“得讓越來越多的商徒認識到銀元票這東西。哪怕只是在商徒手中流轉,亦有極大利益。百姓日常,柴米油鹽醬醋茶,可用不到銀元票,商徒們把銅錢還給百姓好了。”

衆人聞言皆笑。

銀元票,僅限於固定地點使用,在開賬戶的商人間流轉,普通百姓很難接觸到這東西。他們也不用接觸,因爲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這麼大金額的錢。

“商徒們見得多了,用得多了,也就放心了。以後急用時,說不定還要問清算銀行借銀元票呢。不光商徒,說不定哪些朝官還得求上門來。”邵樹德又說道。

“此非債帥故事?”韋莊驚道。

大夥又笑。

朝廷氣象不錯那些年,比如憲宗元和中興那會,神策軍將領大量外放各地任節度使。他們不得不四處借高利貸,賄賂中官,求得實缺。到任後再搜刮錢財,彌補虧空。

時人對這些神策軍出身的節度使有個形象的稱呼:債帥。

“吾已春種,便待秋收了。”邵樹德坐回椅子,笑道。

第1121章 考生與大義第949章 亂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第四十六章 黃昏第四十一章 土雞瓦狗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九十一章 大帥英明第五十章 外重內輕第四十三章 縊第五十二章 京中第1018章 東遷第四十章 操作第四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五十二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三)第二十五章 一停二看三通過第1207章 麻桿打狼第一章 二月第1321章 整編與貿易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四十四章 賽點第七十二章 回援第十六章 朱玫的決定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二十七章 東渭橋第十二章 報告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五十四章 爛泥塘第1017章 陣容唐五代稱呼問題第十三章 啓行第八章 抉擇第五十四章 關起門來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三十四章 說客(爲盟主小龍V加更)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二十三章 不走了第590章 籠中人第十二章 舊地重遊第1141章 無處下口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六章 夏、皋第1312章 交代第八十九章 廢藩置縣第三十章 擊破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四章 言傳身教第三章 好友第五十八章 過年第三十一章 反噬第四十一章 “我不把精力放在軍事上”第十八章 耐心第三十章 想不到吧第三十八章 挑釁第1166章 落幕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三十四章 說客(爲盟主小龍V加更)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1312章 交代第五十九章 迴歸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1323章 餘波第六十六章 抵達第九章 局勢第五章 大江第四十四章 追亡逐北(三)第五十三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四)第二十八章 終點第三十九章 據點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八十二章 臨別談話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四十五章 不朽第二十三章 資源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第1211章 止損第1257章 一夫之威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1228章 二環第十三章 夏州(二)第三十二章 又是這招!第1329章 歷史輪迴簡單談談弓箭、鐵甲第七章 安撫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1164章 說客第1260章 這是爲你好第六十七章 兵亂第四十七章 沃野鎮第七十三章 收穫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九章 同時天涯淪落人
第1121章 考生與大義第949章 亂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第四十六章 黃昏第四十一章 土雞瓦狗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九十一章 大帥英明第五十章 外重內輕第四十三章 縊第五十二章 京中第1018章 東遷第四十章 操作第四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五十二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三)第二十五章 一停二看三通過第1207章 麻桿打狼第一章 二月第1321章 整編與貿易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四十四章 賽點第七十二章 回援第十六章 朱玫的決定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二十七章 東渭橋第十二章 報告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五十四章 爛泥塘第1017章 陣容唐五代稱呼問題第十三章 啓行第八章 抉擇第五十四章 關起門來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三十四章 說客(爲盟主小龍V加更)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二十三章 不走了第590章 籠中人第十二章 舊地重遊第1141章 無處下口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六章 夏、皋第1312章 交代第八十九章 廢藩置縣第三十章 擊破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四章 言傳身教第三章 好友第五十八章 過年第三十一章 反噬第四十一章 “我不把精力放在軍事上”第十八章 耐心第三十章 想不到吧第三十八章 挑釁第1166章 落幕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三十四章 說客(爲盟主小龍V加更)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1312章 交代第五十九章 迴歸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1323章 餘波第六十六章 抵達第九章 局勢第五章 大江第四十四章 追亡逐北(三)第五十三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四)第二十八章 終點第三十九章 據點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八十二章 臨別談話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四十五章 不朽第二十三章 資源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第1211章 止損第1257章 一夫之威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1228章 二環第十三章 夏州(二)第三十二章 又是這招!第1329章 歷史輪迴簡單談談弓箭、鐵甲第七章 安撫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1164章 說客第1260章 這是爲你好第六十七章 兵亂第四十七章 沃野鎮第七十三章 收穫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九章 同時天涯淪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