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諸葛加冠

兩日後,諸葛玄自城北金山城入壽春北門。

劉封親自領着諸葛瑾、諸葛亮兄弟出城十里相迎。

諸葛玄一路上都是走的水路,要遠比陸路舒服的多。

此時,徐州病號團已經有不少人康復了,譬如曹操麾下首席智囊戲忠,又比如原本早已經病逝了的許劭。

諸葛玄也是其中之一,他的病比起前幾位來還要輕上許多,其實早就已經康復。

只是時局變幻太快,諸葛玄一直沒能來得及跟上形勢。

要不是劉封打算給諸葛亮加冠元服,他如今恐怕還呆在郯城“養病”了。

如今諸葛兄弟在壽春城中也有住所,故此諸葛玄直接住進了諸葛兄弟所在的院落。

劉封只是送到門口就告辭離去,諸葛玄剛來,肯定有不少私密話要和諸葛兄弟溝通,他這時候留下就有些惡客了。

劉封離開之後,諸葛兄弟簇擁着諸葛玄入了院中。

這間住宅很大,是個三進的院落,諸葛玄這次過來也不是一個人,而是帶了諸葛兄弟的繼母王氏、弟弟諸葛均以及兩個姐姐。

諸葛均年紀雖小,但卻是男丁。

因此,他和兄長們一起將母親和姐姐們送回後院後,一起進入堂上。

諸葛玄作爲長輩,自然是坐在了上首。

諸葛瑾居左,諸葛亮居右,諸葛均則是坐在了諸葛瑾的下手處。

入席之後,婢女送上茶湯,隨後退下。

等堂上無外人後,諸葛瑾和諸葛亮對視一眼,一起朝諸葛玄行禮道:“叔父自徐州遠途而來,不知道身體可好。”

諸葛玄笑着遙遙擡了擡手,虛扶了他們一把:“華先生真乃是神人也。經其調理,我已大好,昔日的咳嗽都消停了許久。”

說到這裡,諸葛玄頓了頓,又接着道:“此俱是驃騎之恩德,汝二人既已效力驃騎、徵南父子,必要全力以赴,不可偷奸耍滑。”

“是,叔父!”

諸葛瑾、諸葛亮同聲應道。

看着侄兒們前途光明,尤其是二侄,年紀輕輕,就是一表人才,身材高大偉岸,氣宇軒昂,聽說驃騎甚至有意招其爲女婿,諸葛玄一想到這裡,心情就激動不已。

於是,他頗有些心滿意足道:“此次徵南請我南下,就是爲了汝加冠元服一事,可見其對你之重視。我諸葛家世代忠良,蒙祖宗德行深厚,故纔有此機遇,行事當以忠義爲先,斷不可使祖宗蒙羞。”

諸葛瑾、諸葛亮再次拜倒應是。

即便諸葛玄不說,諸葛瑾和諸葛亮兄弟倆對於劉備父子也是感恩戴德,銘記於心的,自然不會在這點上忤逆諸葛玄了。

看見諸葛瑾兄弟倆恭敬順從,諸葛玄也很是滿意,擺擺手道:“都是自家人,不必拘禮。汝等如今也都大了,叔父也有事想和你們商議。”

聞得諸葛玄如此說話,諸葛瑾兄弟倆這才擡起頭來,神色也鬆弛了幾分。

諸葛瑾是兄長,自然由他開口問道:“不知叔父有何事要吩咐我等?”

諸葛玄心情極好,嘴帶微笑道:“如今汝等在驃騎麾下得其重用,前途自不必叔父我來擔心了。眼下叔父身體也已大好,靜極思動,我欲前往荊州尋我舊主,於公,我還身負鎮南入雒使命,正好藉此可以稟明將軍,有始有終。於私,我與景升兄乃是多年好友,當初倉促離別,如今也甚是想念。”

諸葛玄所說的於公,乃是他昔日奉劉表之命,押送一批供奉入長安,朝拜天子。

在完成此事返回荊州的路上,諸葛玄突然收到消息,堂兄諸葛圭暴病而死,留下諸葛瑾等兄弟無依無靠。

於是,諸葛玄委託副使返回荊州,爲其告假,而他本人則從洛陽直奔泰山而去,接到了諸葛圭的家眷之後,才一路護送他們返回了故鄉琅琊陽都。

此後,因爲諸葛亮等人幼小,再加上徐州兵火四起,諸葛玄不得不耽誤了一兩年的時間留在陽都照看他們。

後來諸葛玄帶着他們南下想要前往荊州,投奔劉表的時候,被劉封給截胡了。

再加上後來劉表來信,勸說諸葛玄暫留在徐州,以增進荊徐友誼。

因此,其實諸葛玄不但依舊是劉表的故吏,要較真一點的話,他現在依舊還能算是劉表的人。

畢竟劉表當初可沒把他給開革了,而他現在身上還負有劉表的任命呢。

劉表對諸葛玄不可謂不好,後來哪怕諸葛玄死了,劉表依舊沒有人走茶涼,而是將諸葛亮等姐弟撫養長大,並且在荊州豪門之中爲他們選取姻親。

雖然這裡面摻雜了許多劉表的私心,可不得不承認,劉表對諸葛家還是相當親善的,也難怪諸葛玄此時還想着劉表了。

聽到叔父要去投奔劉表,諸葛瑾和諸葛亮臉上歡快的神情俱是一沉。

如今荊州可不是什麼善地了。

尤其是諸葛亮,他眼下早就已經開始猜測劉備父子下一步的擴張對象就是荊州了。

諸葛瑾雖然沒有諸葛亮那般敏感,但也覺得荊州不再是之前的亂世福地,恐有兵禍臨之。

因此,諸葛兄弟倆都忍不住開口勸說起。

諸葛瑾先開口道:“叔父,如今你身體纔剛大好,此去荊州,千里之遙,萬一途中有變,當如何是好?”

諸葛玄面色一沉:“我與景升,名爲主臣,實爲知己。雖千萬裡,又何能阻我?我之身體,自然最爲清楚,汝等不必操心。”

諸葛亮眼神一閃,緩緩開口道:“叔父,汝此時前往荊州,卻是辜負了景升公。”

“此話怎講?”

諸葛玄頓時吃了一驚,隨即鎮定下來道:“阿亮汝已非孩童,不可故作大言以欺人。”

諸葛亮卻是恭敬答道:“叔父教誨,亮必銘記於心,只是此事卻非大言,實是叔父不曉局勢有變。”

諸葛玄眉頭微皺:“此話怎講?”

諸葛瑾、諸葛均也看着諸葛亮,只聽得後者道:“叔父有所不知,自去年劉勳轉投荊州,爲景升公所收容,景升公與玄德公之間的融洽關係就開始出現了裂痕。後來景升公雖然遣使者龐公遠來彌補,卻僅僅只有口頭稱謝,毫無實質讓步,玄德公大爲不滿。”

“只是因爲景升公也是宗室出身,玄德公不欲宗室相殘,故而退讓了一步,這才使得兩州之間免起刀兵。”

“免起刀兵?”

諸葛玄大爲驚訝:“何至於此?”

諸葛亮態度依舊恭順,可口中卻是反駁道:“叔父,玄德公乃是受了朝廷詔令,討伐袁術。劉勳乃袁術所表奏的僞廬江太守,其人於廬江橫徵暴斂,敲骨吸髓,士民豪強無不痛恨。可偏偏在玄德公勢如破竹,擒下袁術之後,此輩竟欲以廬江爲禮,轉投景升公。”

“玄德公乃是順應天命,得天子朝廷授權,乃討逆王師也。景升公居然收容叛逆賊臣,裂州割郡,蓄養奸佞,此行此舉,何異於忤逆天子,背棄朝廷?”

“這……”

諸葛玄傻眼了,他和劉表關係再好,也想出該怎麼替劉表辯解。

諸葛亮跟進道:“叔父,你若是真想報答景升公,不如留在壽春,爲彌合徐、荊裂痕而做一些努力。”

諸葛玄聽了之後,沉默了起來。

過了許久之後,才嘆息一聲道:“容我三思。”

諸葛亮也是見好就收,他雖不清楚如果讓諸葛玄去了荊州會有多大的麻煩,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劉備父子很可能接下來的用兵方向就是荊州。

若是事情真是這樣發展的話,那諸葛玄去了荊州之後,必然是凶多吉少。

諸葛亮心中暗自琢磨,眼下雖然暫時勸住了叔父,可此事並不算完結。

恐怕還得尋驃騎、徵南解決此事。

********

諸葛玄一到,諸葛亮的元服一事就順利開始。

挑選了一個陽光明媚的吉日,劉備、劉封父子俱到,還帶來了陳登、荀攸、魯肅、劉曄、關羽等諸多名士重臣觀禮。

下邳陳氏、潁川荀氏、成德劉氏都是郡望之家,諸葛家不過州郡二流家族,哪裡能和這些家族相比。

能得這些人觀禮,對於諸葛亮的聲名也是有很大的褒揚效果。

因此,諸葛玄心中一邊高興,一邊也有些失落。

高興是因爲高朋滿座,俱是名士,可失落卻是因爲劉封跟他提了個建議。

劉封希望爲諸葛亮取字。

按理來說,取字自然是諸葛玄來定奪的。

可誰讓諸葛玄定的字不是孔明呢。

此時,諸葛玄給諸葛亮定的字乃是仲明。

歷史上諸葛瑾是和諸葛玄分家了,由諸葛玄帶着繼母獨立一門,而未成年的諸葛亮、諸葛均以及兩個諸葛圭的女兒則跟隨諸葛玄。

眼下沒有分家,諸葛亮排行老二,故此諸葛玄定了個“仲明”的字號。

爲了不讓孔明二字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劉封不得不悍然插手,將仲明改成了孔明。

這一舉動其實是頗爲失禮的,而且也沒有什麼好藉口。

但劉封還是這麼做了,畢竟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得從利弊來看,而且劉封也想要恣意妄爲一下。

果然,諸葛玄雖然頗爲不滿,但最終還是做出了讓步。

諸葛亮就此加冠元服,爲諸葛玄賜字“孔明”。

諸葛孔明,開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爲諸葛亮元服之後,諸葛亮將諸葛玄的心事稟明瞭劉封。

劉封一聽,這不巧了嗎。

原本就打算把諸葛玄塞到雒中去,現在就更不能讓諸葛玄去荊州了。

雖說這個年代的士族分散投資是常理,哪怕家族有所折損,也很少會怨恨主上。可諸葛亮都求到自己跟前了,這要是不做些應對,日後可就不好說了。

於是,劉封當即把心中成算告訴了諸葛亮,後者略一沉思,就欣然贊同。

把諸葛玄送去雒中,以天子壓劉表,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如此一來,諸葛亮也就不用擔心叔父會在荊州出事了。

隨即,劉封將諸葛玄納入了自己上雒團隊之中。

在壽春又待了兩日後,劉封再次啓程,北上前往雒中。

這次劉封的隊伍中,除了原有的龐統、許褚、呂蒙、淩統外,還多出了諸葛叔侄以及荀攸。

之所以帶荀攸入雒,一來是因爲他思念親人了,正好讓他和荀彧團聚一下。此時雒中可不只是荀彧一個人,荀彧的堂兄,荀攸的堂伯荀悅也在雒中。

眼下荀氏族人主要分成三部分,一部分跟着荀諶在河北,一部分跟着荀彧在河南,而在河南的荀氏族人裡又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在雒中,另一部分在兗州。

荀攸僅僅只有一小家,只能算是流離於外罷了。

不過這次入雒,荀攸卻是可以與一部分荀氏族人團圓了。

當然,荀攸身上也是有着任務的,劉備和劉封父子倆都希望荀攸能夠幫忙勸說荀氏族人南下投奔劉備,爲劉備父子效力。

除了荀攸以外,還有一個人就是張遼。

這次北上,順便也要完成一下今年的馬匹交易,自然需要一個熟悉馬匹的騎戰將軍。

除了自己人外,劉封還帶上了一位神秘的客人。

這位客人出身尊貴,成就極高,與傳國玉璽一起成爲了這次入京的進貢之物。

他就是袁·冢中枯骨·路中捍鬼·蜜水依賴者·大將軍天敵·大司馬弟弟·七十二路綠林大擋頭·孫伯符犬父·術。

此次劉封入雒,正是要向朝廷報捷,並押送袁公路入雒,同時將傳國玉璽進獻給天子。

至於揚州牧這等職位,那只是劉封想要替朝廷、替天子承擔更多的義務,不值一提。

如今正值夏日,天氣炎熱,入雒卻十分方便,直接走水路可以直達洛陽。

眼下沿途已經不像當初那般盜賊叢生,一路上可謂是暢通無阻。

僅僅只是小半個月的功夫,劉封等人就已經抵達雒中。

雖然劉封不曾大張旗鼓,但雒中很早就已經收到了消息。

不但天子派出了鍾繇、董昭等人出洛陽十里相迎,大將軍曹操也遣嗣子曹昂,丞相府長史滿寵隨行。

如此高的規格,也可見雒中朝廷、天子和大將軍對劉封是何等的器重。

至於這份器重完全是因爲劉封個人,還是有着袁術和傳國玉璽的加成,那就不便深究了。

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28章 花落糜家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51章 公瑾難求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7章 各方反應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7章 各方反應第16章 曲轅犁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52章 雙向奔赴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78章 戰役計劃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59章 否決張飛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64章 上門送禮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49章 魯肅舉才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90章 二愣移木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12章 破局之法第37章 心腹大患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
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28章 花落糜家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51章 公瑾難求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7章 各方反應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7章 各方反應第16章 曲轅犁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52章 雙向奔赴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78章 戰役計劃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59章 否決張飛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64章 上門送禮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49章 魯肅舉才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90章 二愣移木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12章 破局之法第37章 心腹大患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