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兩路使節

如今,最前沿的中轉基地還設置在沙羨、夏口,可這兩地距離真正的前沿陣地,已有近千里之遙,無論從物資調配還是軍情傳遞的角度來看,都委實不太合適了。

營帳之中,氣氛凝重,陸遜眉頭微蹙,略作思索後,開口提議道:“要不從摧鋒軍裡調出一個旅督,加強到鄀國城下?如此一來,鄀國城下的兵力部署得以強化,攻城進展當能更快。”

劉封聽聞,並未立刻作答,而是微微眯起雙眼,陷入了沉思。他在腦海中反覆權衡着各種利弊,思考了片刻後,緩緩搖頭否決道:“沒有必要,摧鋒軍不動,先從宜城和邔國兩城各抽一營人馬,加強給鄀國城下即可。鄀國現在是誰負責?”

陸遜反應迅速,立刻回答道:“是周庭實在負責。”

周賓,字庭實,出身陽羨大豪之家。他爲人忠誠,作戰時勇猛無畏,又頗具軍事謀略,在劉封軍中南征北戰,屢立赫赫戰功,早已進入劉封的視野,如今已然成爲揚州軍軍中的中高級將領,眼下正在賈逵軍中擔任一旅旅督。

“原來是庭實啊。”

劉封點了點頭,對於周賓的能力,他心中十分清楚,毋庸置疑:“告訴他,我希望他七日之內,能夠拿下鄀國城,而且我要的是完整的鄀國城,城內百姓、設施皆不可有大的損傷。”

“喏!”

陸遜當即領命,聲音洪亮,帶着幾分堅毅。

**

就在劉封這邊有條不紊地進行軍事調整之時,劉表那邊的軍情卻如火急燃,形勢萬分緊迫。鄧義僅僅只用了三天時間,就從襄陽一路風馳電掣般趕到了商縣。

這一路能夠如此迅速,全託了水路的福,襄陽和商城之間有丹水相連,此時又是豐水期,水路暢通無阻,就連夜間行舟都不用擔心會擱淺或是撞上礁石。

這一段路程有七、八百里之遙,若是走陸路,哪怕日夜兼程,不停地更換馬匹,也未必能有這般驚人的速度,更別說現在是東漢末年,驛站體系早已崩潰了。

鄧義的船隻抵達商城時,張濟還在後宅之中,陪着鄒夫人悠然敘話。

突然聽聞荊州來使,而且人已經到了城外,張濟頓時大吃一驚,手中的茶盞險些掉落。

“夫君,荊州來使,必有大事發生。”

鄒氏生性溫婉典雅,生得極爲美麗動人,且頗識大體。此時,她在張濟身邊輕聲提醒道,聲音輕柔卻帶着幾分沉穩:“如此大事,您何不召賈先生參詳計議?賈先生足智多謀,必定能爲夫君出謀劃策。”

張濟一拍額頭,恍然大悟,大喜道:“夫人所言甚是,是我疏忽了。”

說完之後,他就準備匆匆離去,可走了兩步,又像是想起了什麼重要的事情,回頭對着鄒氏,臉上帶着幾分歉意道:“今日本已說好要陪着你,只是如此一來,又要委屈夫人了。”

鄒氏卻是溫婉一笑,輕輕搖了搖頭,聲音柔和道:“夫君,正事爲重。莫要因爲我誤了大事,你且放心去。”

張濟心中一熱,感動不已,點了點頭,轉身出門。

一出門,張濟就像是換了一張臉,雖然他那胖乎乎的面龐看上去仍有些喜感,可眼中的森冷與銳利卻暴露了他真實的性格,那是常年在戰場上廝殺所磨礪出的狠厲。

“來人,去請賈先生和佑維來正堂議事。”

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着不容置疑的威嚴。

賈先生自然就是投奔張濟而來的西北智囊,素有“傷天和不傷文和”之稱的賈詡賈文和了,而佑維則是張濟侄兒張繡的表字。

賈詡和張濟正是張繡的左膀右臂,是他最爲重視的心腹之人。

很快,三人在正堂碰頭。

張濟神色凝重,將荊州來使的消息告知了兩人,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張繡一聽,頓時面露喜色,臉上洋溢着得意之色,洋洋自得道:“叔父,看來荊州諸賊已知我大軍的厲害,莫不是知道我等秋收之後要兵出武關,提前來請我們罷兵不是?他們定是害怕了,纔派使者前來求和,您可不能輕易的應允了他們。”

與張繡的興高采烈截然不同,賈詡卻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眉頭緊鎖,眼神深邃,彷彿在透過這一消息,洞察背後隱藏的玄機。

張濟看了侄兒一眼,隨後將目光緩緩落在了賈詡身上,只是看見對方正陷入深思,他卻是不敢輕易打斷。

在整個西涼武夫集團之中,張濟不是最爲勇武的,衝鋒陷陣時,他的武力比不上那些猛將;也不是最爲善戰的,指揮作戰時,他的軍事才能略遜一籌;爲人處世,更不是最爲聰明的,論智謀,他也有不如他人之處。

論起厚道仁義,他不如段煨,段煨爲人寬厚,頗得人心;論起用兵打仗,他不如樊稠,樊稠在戰場上的謀略和指揮能力十分出色;論起驍勇武猛,他不如李傕、郭汜,李傕、郭汜皆是戰場上的悍將,勇猛無比,甚至能和呂布單挑武鬥。

但有一點,張濟冠絕羣將。

那就是他對賈詡的信任和重用,達到了一個極高的程度。

這也是爲什麼賈詡離開李傕、郭汜之後,放着仁厚的段煨不去投奔,而偏偏選擇了張濟的緣故。

在張濟心中,賈詡就是他的智囊,是他在亂世中立足的重要倚仗,以至於賈詡在思考事情時,他都不會出言打擾對方,生怕打斷了他的思路。

ωwш☢ttκǎ n☢¢〇

“荊南有變!”

片刻之後,賈詡終於擡起頭來,對上正緊緊看着他的張濟的視線,語氣十分肯定道,“荊州軍恐在荊南失利矣。”

“哦!?”

張濟、張繡叔侄倆頓時來了興趣,眼中滿是好奇之色,異口同聲地問道:“先生從何得知?”

“不對。”

賈詡來不及回答張濟和張繡的問題,卻是突然搖起了頭,答非所問道,“恐怕不只是失利,背後或許還有更爲驚人的變故。”

張繡性子急躁,本就對賈詡的話充滿疑惑,此時再也按捺不住,張口就想追問,卻突然吃了自家叔父一個嚴厲的瞪眼,到了嘴邊的話只能重新嚥了回去,大張的嘴巴也只能無奈地閉了起來。

又過了好一會兒,賈詡才重新開了口,衝着張濟拱手做禮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荊使此來,必是爲主公送禮而來!”

張濟、張繡一聽,心中頓時大喜。在他們倆的眼裡,賈詡就跟神人一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言之事,無有不中。現在賈詡恭喜張濟要發財了,張濟、張繡自然對此是深信不疑,彷彿已經看到了那豐厚的禮物擺在眼前。

“哦!?”

張濟興沖沖道,臉上滿是期待之色,“先生何出此言,可否一解我之疑惑?讓我也能明白這其中的緣由。”

賈詡這次正色解答道:“荊人與我在穰城一線反覆爭奪,已有兩、三年之久。我軍勢單力薄,將軍多次向李傕、郭汜求援而不得,在這場持久戰中,實處於下風。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的兵力和資源都有限,難以與荊州軍長期抗衡。”

賈詡這話雖然說得直白,不太好聽,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事實。即便是張濟、張繡,也不由點頭贊同,他們深知自己軍隊的處境,在兵力和物資上都面臨着巨大的壓力。

實際上,若非是有了劉封這個蝴蝶翅膀,張濟去歲就應該戰死在穰城了。

只是因爲劉封的關係,曹操重兵駐紮洛陽,逼的張濟和李傕、郭汜抱團取暖,不敢輕易南下,恰好避過了一劫。

“如今荊使卻突然倉促而來,絕非利益使然,恐有不得已之內情。”

賈詡十分自信地斷定道,眼神中透着睿智的光芒:“以我之見,本以爲是荊北征討荊南失利,只是細思之下,若僅僅只是如此,以劉景升之傲,怎肯如此輕易低頭?劉表爲人高傲,一直以來都不願輕易妥協,如今突然派使者前來,其中必有隱情。”

張濟一邊聽着賈詡的分析,一邊緩緩點頭,心中暗自佩服賈詡的洞察力。正如賈詡所說的那樣,劉表自從掌握了荊州實權之後,就開始大力打壓本地士族豪強,引入南陽、中原士族,大搞派系制衡。

他的這些操作十分成功,也的確給他帶來了許多好處和利益,讓他在荊州站穩了腳跟。但這也同樣助長了劉表的傲氣,兩軍交戰都快三年了,劉表什麼時候主動找張濟談過?

劉表一直都視張濟爲纖芥之疾,一直都試圖以武力解決問題,而並非是通過談判。

“恐怕荊南還有大事發生。”

賈詡斷言道,語氣堅定:“明公可速派人南下偵查,料想此事必定重大,如此重大之事,必不會難以查探。只要我們用心去查,必定能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張濟當即表態道:“先生放心,我這就安排人手南下。我會挑選最爲精明能幹的斥候,讓他們儘快查清荊南的情況。”

應聲了之後,張濟轉而問道:“先生,那這荊使如何處置?是立刻接見,還是先晾一晾?”

賈詡老神在在道:“且不急,讓他們在驛館休養數日,且先等南方消息回來再議不遲。我們先摸清楚情況,再決定如何應對,這樣才能掌握主動權。”

張濟略一沉思,覺得賈詡所言極是,當即點頭同意。

**

鄧義肩負着荊州的重要使命,一路行來,可謂是爭分奪秒。儘管他僅僅耗費了三日時間,便馬不停蹄、船不落槳地抵達了商城,滿心期待着能儘快與張濟會面,完成自己的任務。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沉重一擊,剛到商城不久,他就被張濟不動聲色地軟禁了起來。

每日,他只能在驛館那狹小的空間裡踱步,望着窗外的天空,滿心焦急卻又無計可施,遲遲連張濟的面都見不着。

每過一天,他心中的憂慮便增添一分,荊州的局勢愈發緊迫,可他卻被困在這裡,如同一隻被困在牢籠裡的飛鳥,有力無處使。

反觀傅巽這一路,行程安排則截然不同。他先是沿着淯水前行,抵達南陽郡西北處的雉縣後,便轉行馳道。

這馳道並非一般道路,它相當於後世的頂級高速公路,寬闊平坦,路面用堅實的青石鋪就,即便是大隊人馬行走其上,也十分順暢。

雖然這一路只有三分之一的路程是水路,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陸路,但好在有這馳道相助。

傅巽一行人騎着高頭大馬,車輪滾滾,揚起一路塵土。他們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儘管旅途勞頓,但每個人心中都心知此行之重要。

就這樣,歷經整整半月之久,傅巽一行終於風塵僕僕地抵達了洛陽。

與鄧義那一路的坎坷遭遇截然不同,傅巽這一路可謂是備受禮遇。

河南尹夏侯惇聽聞傅巽到來的消息,親自出城相迎。

在距城五里的地方,夏侯惇身着官服,身姿挺拔,早已等候多時。他的臉上帶着和煦的笑容,眼神中透着熱忱。

當傅巽的隊伍出現在視野中時,夏侯惇立刻迎上前去。

夏侯惇在戰場上的表現或許不算特別出挑,可作爲一名政治家,他卻有着極爲出色的交際手腕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

見到傅巽後,夏侯惇言談有禮,每一句話都恰到好處,態度親和得讓人如沐春風。在一番寒暄之後,當他得知了傅巽的來意,獨眼中瞬間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驚喜。

這一細微的表情變化,卻被心思細膩的傅巽捕捉到了。

夏侯惇當即拍着胸脯表態,一定會竭盡全力爲傅巽將荊州所請,準確無誤地轉達給天子、大將軍以及朝堂之上的諸位大臣。他深知此事的重要性,也明白這對於荊州和朝廷之間的關係有着深遠的影響,所以語氣中滿是堅定與擔當。

傅巽大喜下拜道:“此事事關我荊州存亡,一切就拜託夏侯大人了。”

夏侯惇當即離席,上前將對方攙起:“公悌放心,我後日上朝,必向天子,朝臣稟明此事。”

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54章 自由來去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49章 魯肅舉才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610章 子孝碰壁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600章 放手爭益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614章 攻打成都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45章 舉薦太史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616章 左右爲難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2章 拜訪曹豹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15章 潘璋歸心第415章 賀齊報捷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62章 鼓動曹豹第51章 公瑾難求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537章 利縣大敗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608章 夜會孝直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438章 周崇之死
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54章 自由來去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49章 魯肅舉才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610章 子孝碰壁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600章 放手爭益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614章 攻打成都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45章 舉薦太史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616章 左右爲難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2章 拜訪曹豹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15章 潘璋歸心第415章 賀齊報捷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62章 鼓動曹豹第51章 公瑾難求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537章 利縣大敗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608章 夜會孝直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438章 周崇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