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潘濬請纓

和潘濬截然相反的人也是現成的,就是先前劉封大宴荊州諸士時的樊伷了。

這人對劉備極其忠誠,在東吳偷襲關羽,奪取荊州之後,還夥同習珍發動兵變。因爲其人在荊州頗有影響力,一時之間震動武陵,大有據郡反孫投劉的架勢。

當時孫權問策於潘濬,結果潘濬根本就不當回事情,直接跟孫權說樊伷這人能力太差,不能成事。

果然正如潘濬所言的那樣,孫權給了他五千兵馬,三個月內就平定了武陵,陣斬樊伷和習珍。

潘濬並非是無端看不起樊伷,而是有前因後果的。

樊伷當年在襄陽請客,邀請了十多位襄陽名士前往做客,並且設宴款待衆人。結果這個十幾個人的午宴,折騰了整整三個時辰都沒能吃上,最終不歡而散。

潘濬正是以此爲據,斷定樊伷不過是個眼高手低之徒,最少沒有治政之能。

劉封也很認同潘濬的看法,樊伷這樣的人放到實務上簡直就是災難。可樊伷難道就不可用了嗎?

顯然也不是,樊伷這樣忠心耿耿,不惜以死報效劉備,怎麼看都是非常珍稀的人手。

因此,最適合樊伷的地方是務虛或是外事。

樊伷的能力是忠誠、名望、家世和辯才,那麼就儘量用其長,去其短。

今日召見,諸葛亮等三人也悉數出息,畢竟這些人才可都是爲他們而準備的。

倒是潘濬、馬良兩人,劉封倒是另有安排。

潘濬是武陵人、馬良雖是襄陽人,但馬家和武陵荊蠻關係也很深,而且彼此維持了長達上百年的貿易,可謂是數代之交。

荊北暫時不能動,可荊南卻是不同,劉封接下來要整頓荊南,其中五溪蠻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要想解決好這個問題,潘濬所在的潘氏以及馬良所在的馬氏,無疑是相當好的抓手。

當劉封將自己的計劃托盤而出之後,堂上諸人盡是面露驚喜之色。

不論是大族出身的馮習,習珍、習宏兄弟倆,還是豪強出身的傅彤、霍家兄弟,又或是劉表降卒中的魏延等人,俱是驚喜莫名,活像是天上掉下了餡餅。

這也難怪他們會有如此反應,按照這個年代正規的流程,他們這些人可是需要數年時間來表現自己的恭順和忠心。像馮、習這樣的大族,更要多交糧食財帛,以顯示自身的恭順。

至於豪強出身的傅彤、霍家兄弟這些,更是得等到馮、習這等大族被劉封信任之後,才輪到他們被提攜。

可現在,劉封居然直接給了他們任務,而且這任務還是跟隨劉封最爲信任的內閣閣員前往執行,這自然讓他們喜出望外。

仔細聽過任務之後,他們敏銳的發現這還是個能夠爭得軍功的任務,心裡更是驚喜莫名。在他們看來,這等平定山越、荊蠻的任務,如今再是搶手不過。

現在劉封居然允許他們輔助諸葛亮三人前往執行,可見最少是跳過了磋磨階段,直接將他們接納了。

這無論是對於他們個人,還是他們身後的家族,都意味着直接省去了數年磋磨的時間和靡費。

這如何能讓他們不喜。

好在這些人都是劉封精挑細選的人才,總算是沒有高興到失態,更讓劉封感到欣喜的是,只看這些人對自己的神情態度,就可知道他們對劉封的忠心無疑更上了一個臺階。

隨後,劉封將這些人交給了諸葛亮三人,而他自己,則是叫上了寵辱不驚的潘濬和馬良二人。

劉封領着兩人轉去了後堂,在書房中分主客入席之後,他饒有興趣的調笑道:“承明、季常,心中可有羨乎?”

潘濬先是衝着劉封彎腰行禮,隨後正色答道:“明公喚濬來,自有深意,濬只需悉聽尊便即可。而同僚得用,乃是明公較其長,濬又有何羨乎?”

劉封笑着點了點頭,這個回答很符合潘濬的性情,略顯清高,卻又頗爲實際。

與之相對,馬良的回覆要顯得低調溫潤的多,他只是老老實實一句“明公所思,良安敢揣度,明公但有所命,良無有不從。”

劉封給了馬良一個讚許的眼神,隨即說道:“召二位前來,所議者,五溪蠻也。”

潘濬、馬良聽到劉封的話後,心中齊齊道了一句果然。

他們兩人都是多智善謀之士,剛纔在大堂之上,劉封敘說了任用諸人的計劃時,潘濬和馬良就心中生疑,忍不住猜想起劉封找自己的目的。

很快,他們就醒覺到了這一點。

劉封安排給諸葛亮三人的任務中,唯有荊南五溪蠻不在其列。而潘濬出身武陵郡,潘家在武陵郡中更是郡望之族,勢力極大。

馬良所在的馬家,雖然是襄陽宜城人,可馬家五溪蠻的關係也是極深的。

這樣一來,兩人還有什麼看不透的,當時就已經猜到了劉封的目的。

潘濬和馬良不經意的對視了一眼,兩人心中各有成算,只是也有些忌憚對方,不知道對方到底想要如何。

這也是因爲事發倉促,劉封將人找齊之後,才公佈了事情。否則,潘濬和馬良必定會私下溝通,只要沒有利益上的根本衝突,兩個家族必然會爭取保持利益上的一致。

不過現在,兩人就只能各展神通了。

馬良先是等了片刻,畢竟和潘家比起來,馬家要略遜一籌。

可潘濬陷入沉思之中,一時之間竟也沒有開口。

馬良遲疑了一下後,還是決定佔一個先機了。

“不知主公對五溪蠻是個什麼方略?所謂凡事有矢放的,良敢問主公打算如何處置五溪蠻,也好對症下藥,爲主公出謀劃策。”

劉封看了眼潘濬,後者繼續一副深思的模樣,於是回答馬良道:“五溪蠻聚衆數十萬,不可輕視,我意自然是下山編戶齊民,抽丁入伍。只是貿然倉促之下,恐難成事。”

馬良心中一鬆,他怕的就是劉封要求過苛,又過於倉促。

現在劉封自己都說了時機不成熟,那要求自然就不會過於嚴苛了,馬良自然要放鬆了不少。

隨即,馬良繼續詢問道:“那主公之意是?”

劉封站起身,在書房中轉起圈來。

雖說馬良問題的答案他早就已經想好了,可事到臨頭,他還是有些猶豫不決,好一會兒後,才下定決心道:“我意讓沙摩柯領五千荊蠻兵馬出山,編爲一營,聽候調用。只要沙摩柯肯答應,我可表奏他爲中郎將,另開榷場,允其下山貿易,買賣物資。”

說到這裡,劉封突然想起了什麼,補充道:“這個榷場就由你們馬氏出人管理,允許你們抽一成商稅,專供榷場開銷成本。”

馬良聽罷,頓時喜出望外。

劉封這個要求可一點都不過分,原時空裡劉備丟了荊州,沙摩柯都願意帶着萬餘荊蠻兵馬前來助陣,這時候整個荊州都是劉封的了,沙摩柯只要不是破釜沉舟,就不太會拒絕爲劉封效力。

況且劉封還不是讓他白白效力,而是給了莫大的好處。相比起中郎將的官爵來,榷場互市給的好處可就更大了。

馬良有很大的信心能夠說服沙摩柯點頭同意,而馬氏還能從中獲得榷場管理權的酬勞,這實在是一筆劃算的交易。

就在馬良想要一口答應下來,並毛遂自薦,親自前往五溪,說服沙摩柯的時候,潘濬卻先一步開口了。

“主公,濬不才,願前往五溪,說服蠻王沙摩柯出降。”

劉封一時之間竟沒能反應過來,愣神了片刻後,猶疑的問道:“承明你是想勸降沙摩柯?”

“正是!”

潘濬當即應道,神情鎮定自若,一派智珠在握的神色:“主公有所不知,沙摩柯仰慕漢化,早有歸順之心。只是既不得天時,也不得人和罷了。如今主公英明神武,更對蠻夷毫無另眼相待。祖郎不過山越酋長,卻爲主公所闢,出任鄱陽都尉,足見主公心胸之寬廣,鮮有人能及也。”

對於潘濬的誇獎,劉封絲毫沒往心裡去,他在意的是對方想要勸降沙摩柯,這一條是否爲真。

潘濬接下來,詳細的敘說了五溪蠻如今的情況。

眼下的五溪蠻其實與漢人已經相差無幾了,而且五溪蠻如今也不是單純的漁獵民族,絕大部分都已經變成了耕獵民族。

絕大部分的五溪蠻如今都已經過上了定居的農耕生活,他們能夠種植水稻、大豆等農作物,在長期的發展中積累了一定的農業生產經驗,能夠開墾農田、修築水利設施,保障農業生產的穩定進行。

粗看起來,他們已經和漢族沒甚區別了。

只是他們因爲打不過漢人的關係,被迫困頓於羣山之中,在山間溪谷的小平原上耕種糧食,而以漁獵爲輔助,補充肉類所需。

聽了潘濬的詳細解說,劉封嘖着嘴巴有些反應了過來。

蠻族之所以難纏,主要是他們不是農耕民族,跑路起來毫無顧忌,可以帶着漢軍在大山之中繞圈子,捉迷藏。

可現在五溪蠻已經開始定居了,還有了成熟的農耕體系。

這等於是五溪蠻有了拋不掉的資產,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瀟灑。

一旦漢軍打蛇打七寸,直取對方的定居點和田產所在的地方,那五溪蠻可就再沒法跑了,除非真能扔下這一切。

難怪潘濬有這底氣去勸降五溪蠻王沙摩柯了,原來潘家對五溪蠻竟然如此瞭解。潘濬的自信顯然就是來自於抓住了五溪蠻的弱點和軟肋。

劉封繼續問道:“承明,若是能勸降五溪蠻,汝當立大功一件。只是不知汝需要何等條件,勸說沙摩柯甘心降服?”

弱點歸弱點,若是毫無好處就想要沙摩柯低頭納降,那也是在癡人說夢。即便沙摩柯肯降,五溪蠻中的既得利益者們也絕對不肯啊。

潘濬這纔將自己的如意算盤托盤而出。

“主公,五溪蠻位於五溪之地,這五溪,乃是武陵郡境內的沅水上游的雄溪、𣗊溪、辰溪、酉溪、武溪這五條溪流。

這一片地區,足有武陵郡六成地域,武陵郡共有十二個縣邑,其中十一個在武陵郡的中部和東北部,這些地方加在一起,也不過是佔了武陵郡五分之二的土地。而剩下的五分之三,卻僅僅只有一個鐔成縣,所佔之地,俱是大山之中。

其中很大一片區域說是漢土,其實就是五溪蠻的領地。”

又介紹了一番五溪地域的情況後,潘濬這才順理成章的提出請求:“故此,濬請在武陵西南再立數縣,包容五溪,以其族中俊纔出仕,或可大功告成。”

劉封至此恍然,原來潘濬打的是這麼個主意。

這倒並非是說潘濬的辦法不好,對方能夠看到五溪蠻和漢廷兩邊的問題,並從中謀劃,可見其人的才智確實過人。更重要的是,他這番計劃還真有不小的可行性。

至不濟,也不會造成負面的效果。

既然如此,那不妨讓他去試一試。

劉封的目光在馬良臉上掠過,看見對方神情複雜,既有震驚,又有疑慮,還有些許佩服。

劉封心中一動,到嘴的話又發生了變化:“此事就由承明你全權負責,以季常爲汝副手,若是能夠說降五溪蠻,你二人當爲首功。”

潘濬沒想到到了最後,居然還是沒能把馬良踢出局去。而馬良則也又驚又喜,沒想到劉封點了他做潘濬的副手。

潘濬心中雖有不滿,卻也不敢說出口,只能和喜不勝收的馬良一起應道:“喏!謹遵將軍之命。”

**

送走荊州諸人之後,劉封在書房中閉目養神了一會。

等睜開眼時,看見了諸葛亮正等候在自己跟前。

劉封有些愧疚的關心道:“孔明什麼時候來的,怎麼不叫醒我?”

諸葛亮搖了搖頭:“這段時日,主公太過辛勞,也需注意身體。”

劉封點了點頭:“孔明尋我,所爲何事?”

諸葛亮答道:“主公,我等如今已身負地方要職,隨時即將外任。只是我等離開之後,內閣徵調何人補充?”

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89章 立木懸金第53章 挑選遺孤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7章 各方反應第75章 達成契約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7章 各方反應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51章 公瑾難求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59章 否決張飛第523章 平定三郡第548章 排布厚積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44章 韓循該死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84章 魯肅來信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245章 蕩平潁川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480章 漢水爲界第50章 舉薦撞車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521章 青州詔令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52章 雙向奔赴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21章 別有心思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32章 許耽籌謀
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89章 立木懸金第53章 挑選遺孤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7章 各方反應第75章 達成契約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7章 各方反應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51章 公瑾難求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59章 否決張飛第523章 平定三郡第548章 排布厚積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44章 韓循該死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84章 魯肅來信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245章 蕩平潁川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480章 漢水爲界第50章 舉薦撞車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521章 青州詔令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52章 雙向奔赴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21章 別有心思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32章 許耽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