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分理各縣

因此,會稽本地豪強望族們的部曲,戰鬥力相差十分巨大,完全取決於主家的實力和手腕。

如今山陰城裡的這些家族,基本沒有什麼出彩的人物,那自然也就不可能會有悍勇忠心的部曲了。

次日一早,陸遜、顧雍等人捧着統計出來的戰果送到了劉封的案前。

昨天夜裡,孫策就離開了郡守府,將此地獻給了劉封暫居,而他本人,則僅帶了親隨和孫權住在了郡守府旁的民居之中,以便劉封隨時召見他們。

這一次攻下山陰城,最大的戰果自然是將會稽本地的士族豪強幾乎一掃而空,剩下的也都是大小貓三兩隻,完全不敢再生對抗劉封之心。

對於這些人,如果依照劉封的本心,那自然是殺無赦的。但真要是殺了,固然是痛快了,可勢必會引起各地士族豪強的恐慌、反感和牴觸。

這幫人要是不明着造反,暗戳戳的跟你玩非暴力不合作的話,那還真會挺麻煩的。

因此,劉封很早就明白這些人不能殺。

雖然不能殺,但劉封又想讓他們死,所以劉封想出了一個不錯的點子。

那就是讓這些人社會性死亡。

劉封心中已經胸有成竹,只要沒有意外,這些人的結局必然是生不如死,而代價卻是能夠讓各地的豪強士族望而生懼,懾服於劉封的手段,也不敢玩弄陽奉陰違了。

這辦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那就是把這些豪強士族以反賊的名義押送前往洛陽,交予天子懲處,同時沒收他們的一切財產。

不論天子會不會留下他們的性命,劉封都不會允許這些人再返回會稽了。

如此一來,他們對於會稽百姓來說,就等於是“死亡”了,而他們留下來的“遺產”,自然也全部都是劉封的了。

而其他地方的士族豪強對此也挑不出理來,這些會稽本地的士族豪強造反是鐵一般的事實,不但自己造反,居然還敢聯繫山越,勾結蠻賊,實屬罪上加罪。

劉封沒有當場處決這些反賊,而是將他們送往洛陽,交由天子發落。

在大多數的士族豪強眼裡,這絕對算得上是法外開恩了。

劉封的第二大收穫,自然是這六萬勞力了。

這五萬多人裡面,會稽本地士族豪強們的部曲姑且不提戰鬥力,但人卻都是年齡在十八到三十之間的青壯。

山越這邊要差上不少,別看山越人多,但青壯比例卻要差上一大截。

這些山越部落首領完全是被會稽本地士族豪強們以利相誘,而且還保證了補給,於是便帶着全家老小下山助戰的。

要不是實在說不過去,這些山越首領恨不能把部落裡的婦孺都給帶上。

可想而知,這些山越蠻兵素質有多低下,其中有將近一半都是老弱兒童,只要是個男丁,就一併帶下山充數了。

真正年齡在十八到三十之間的,撐死了也就一萬六千餘人,剛剛過半。

不過劉封倒是不介意,反正修工程,挖礦山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年紀大點也沒關係,畢竟不用像漢人自由民那樣給待遇,給福利。

對於山越部落,劉封的態度很清楚,那就是剿!

暫時來說,撫的餘地很小。

大漢高層曾經商量過對待四夷的方略,總體來說是以戰爲主,以撫爲輔。但歸根到底,還是得先戰。

四方蠻夷,不論哪一個都是畏威而不懷德的,你不打出戰場優勢,你不打痛他們,光是招撫的話,只會被他們當成肥豬來對待。

劉封不但不會赦免這三萬山越,等到安定了會稽之後,還會繼續清剿山越,而且還是大規模剿滅,聯動整個揚州,從江北兩郡左邊的大別山,一直到江東諸多大山,覆蓋丹陽、會稽、豫章三郡。

這並非是劉封好殺,而是東漢末年的山越和南蠻勢力太過龐大,持續不斷的造反根本是沒法招撫的。

既然沒法安撫住,那也就意味着遲早是要打的,既然如此,那晚打不如早打,否則整個揚州始終是會處於不安定的狀態之下,而無法成爲一個可靠的大後方。

況且在和山越交戰的過程中,也未必沒有好處,至少也能加強對揚州的統治力度和深度,更別說俘虜本身也是一種珍貴的資源。

除了以上這兩個好處外,山陰城中還囤積了大量的糧食,暫時是足以救濟會稽的百姓。

只是這數字還是對不上。

要知道根據吳範的情報,這些人可是連百姓的口糧都給搜刮來了。

雖說眼下已經是五月份了,南方各地已經開始夏收,百姓家中的口糧也着實不多了。

可即便如此,大半個會北依舊是個巨大體量,所謂聚少成多,這樣一來,山陰城中的糧食就肯定對不上號了。

劉封閉目思考了一陣後,睜開眼睛,對着許褚道:“仲康,去請太史師父、高順、顧雍、陸遜、朱桓、張允、朱治來見我……”

“喏!”

許褚應了一聲後,當即就打算出去傳令。

“等等!”

劉封突然又叫了一聲。

許褚停下腳步,轉身恭候劉封,沒有半點不耐之色。

劉封猶豫了片刻後,下定了決心:“把孫策、孫權兄弟倆也一併叫來。另外傳令,讓潘璋準備接防山陰。”

“喏!”

許褚這次等了片刻,見劉封沒有補充了,這才轉身離開傳令。

很快,號令傳出,接到命令的諸人趕來了郡守府。

衆人上堂之後,紛紛恭敬的衝着劉封行了一禮,隨後才坐入席中。

如今劉封的威望已經徹底覆蓋了年齡的弊端,細數當今天下,還敢把劉封當成孩童看待的人,當真已經不多了。

等人都到齊了之後,許褚自顧自的走到劉封側後坐下,目光始終保持警惕,在諸將身上游弋,給諸將帶來不小的壓力。

“此次召集諸君,實有重任要委於諸位。”

看見人齊了,劉封直接開口進入主題:“諸君有所不知,此番雖大功告成,然會稽諸賊心懷叵測,倒行逆施,竟劫掠了會稽百姓家中口糧。”

劉封的話引起了在場諸將的小小騷動。

在場的將領可都具有一定的政治能力,像潘璋這等政治能力較弱的,哪怕是劉封的心腹愛將,也沒有出現在堂上。

諸將很快就明白了這一情況會導致什麼後果。

夏收即將開始,但百姓沒了口糧,收穫季節可是一年之中最爲繁重的時刻,不但農活沉重,而且還要趕時間,一旦遭遇大雨,收穫的難度和繁重還會提升。

這個時候別說沒有口糧了,哪怕只是吃不飽,人都會吃不消這沉重的農活。

而夏收因爲人爲的關係歉收的話,那接下來的秋收也一定會受到影響。

一旦今年收成不行,百姓家中又沒餘糧,那在場的主將用膝蓋思考也都能明白會是個什麼結局了。

諸將騷動之後,又齊齊將目光集中到了劉封的身上。

劉封素來足智多謀,此時將他們召集起來,很可能是已經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果然,劉封緊跟着說道:“諸將都是文武雙全,俊傑之士,如今我軍並不缺糧,旬月之內,還有數十萬石糧食可以抵達山陰。”

諸將一聽,還有如此之多的糧食,紛紛都鬆了口氣。

此時最怕的就是缺糧,只要有了糧食,就什麼都好說了。

可細心如高順、顧雍、朱治等少數幾個人,卻發現劉封的臉色依舊陰沉,並沒有同其他諸將那般樂觀。

正如他們所預料的那般,劉封接下來繼續說道:“如今會北諸縣十分空虛,既缺救命之糧,又缺主政之人。且會稽諸賊的家產田賦,工坊商鋪也需要及時接管清理。”

劉封的目光掃過堂上諸將,旋即開口道:“我意分派諸將前往各縣,救濟百姓,發放糧貸,保證夏收,接管清點諸賊財產,招募人手,重塑諸縣形制。”

聽完劉封的要求後,堂上諸將紛紛離席跪拜:“願從將軍之命!”

“善!”

劉封點點頭,隨即目視陸遜。

陸遜趕忙起身上前,接過帛書,代劉封頒發命令。

“以太史慈暫時兼任鄞縣縣長,處理鄞縣一切事務;以高順暫爲剡縣縣長;以張允暫爲餘姚縣長;以陸遜暫爲句章縣長;以孫策暫爲鄮縣縣長;以朱桓暫爲諸暨縣長;以朱治暫爲太末縣長,以徐盛暫爲烏傷縣長;以賈逵暫爲上虞縣長;以顧雍暫爲山陰縣令;以孫權暫爲餘暨縣長。以上諸將處理各縣一切事務,以先前三大任務爲重。”

劉封一口氣分封了十一個代理縣令、縣長,剩下的三個縣,恰好都是趙雲南下的必經之路,自然交由趙雲負責。

緊接着,陸遜又繼續宣讀道:“以太史慈總都句章、鄮縣、鄞縣三縣諸事;以賈逵總督上虞、剡縣、句章三縣諸事,以徐盛總督太末、烏傷、諸暨三縣諸事。以顧雍都山陰、餘暨諸事。”

陸遜宣讀完畢之後,劉封擺了擺手,陸遜趕忙退下。

劉封森然的目光掃過堂上諸將,給了他們很大的壓力。

隨後,劉封纔開口道:“諸將各司其職,各靖地方,如有差池,必當嚴懲!”

堂上諸將趕忙恭身應道:“謹遵徵南將令!”

“那我就不留諸位用飯了,諸君且下去整頓部曲,儘早出發吧。”

劉封當即趕人,同時不忘叮囑一句:“諸君不必擔憂糧食,爾等軍中先攜帶一批,隨後自當有後續送至各縣。”

劉封這話可不是大話,會稽北部之所以會有如此之多的縣邑,正是因爲會稽郡中少數的平原就在此處,不論是杭州灣平原,還是寧波平原,都是會稽郡中少有的大型平原地帶了。

一個杭州灣平原,即分出了餘杭、錢塘、富春、餘暨、諸暨、烏傷六個縣之多。隸屬會稽的也有半數以上,包括餘暨、諸暨和烏傷三個縣。

寧波平原雖然小一些,但也有鄞縣、鄮縣、句章和餘姚四個縣。

這些縣邑彼此之間距離並不遠,更方便的是,在這些縣邑之中,還有大量河道相通。就比如鏡若湖和曹娥江,直接溝通了山陰、餘暨、上虞、剡縣以及餘姚五個縣。

而在餘暨縣,又能夠入錢塘江再轉浦陽江,同諸暨、烏傷、太末三縣聯繫起來。

山陰縣和寧波平原之間也是河流縱橫,雖然缺乏大河,但卻有着海運的優勢。

一旦抵達鎮海之後,立刻可以甬江進入寧波平原,竄連起寧波平原上的四大縣邑。

同時,山陰也可以走中小河道,經過餘姚直接抵達鄮縣,可謂是十分方便快捷,物流成本極低。

雖然徵南軍水師都已經外派作戰,可新的水軍也已經成型,再加上俘獲了林、焦兩家的一百多艘大小船隻,負擔起整個會稽北部的糧食運輸幾乎毫無難度,更難得的是,有了這些大小船隻,走水運更是能夠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就將糧食送到各地。

這就是劉封答應諸將及時供給糧食的底氣所在。

諸將走後沒多久,許褚又上前小聲稟報道:“將軍,潘璋、樊能、於麋等校尉到了。”

劉封點點頭,吩咐道:“將他們請上堂來。”

很快,潘璋、樊能、於麋三人走上堂,衝着劉封行了大禮。

劉封目光先是望向了潘璋,他並沒有因爲潘璋是自己的老人,就疏忽他的感受,而是對着潘璋道:“文珪,今日之內,你部要接防山陰,我之安危,就盡數交予你手了。”

潘璋先前還因爲徐盛等人被外派爲百里主宰而頗爲不快。

若只是太史慈、徐盛等人也就罷了,張允、朱治、朱桓這些都是什麼貨色,他們也配得此恩遇?

潘璋固然是不會也不敢埋怨劉封,但心裡卻是對江東降將們充滿了怨氣,想着遲早給對方一個顏色看看。

剛剛上堂之時,潘璋還自覺十分委屈,想着該如何和劉封訴苦來着。

可劉封這話一出,潘璋倒是立刻轉怒爲喜,覺得是自己先前誤會了少主。

潘璋大聲應諾,拍着胸脯道:“少主只管放心,若有人能傷到少主,除非璋先死了方可!”

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552章 取捨有度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7章 各方反應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76章 夜半訪客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25章 意料之外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540章 西南侵蝕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521章 青州詔令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44章 韓循該死第79章 玄德教子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596章 兵權之爭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7章 各方反應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43章 非蠢即壞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75章 達成契約第603章 仲達獻策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127章 買一送一
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552章 取捨有度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7章 各方反應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76章 夜半訪客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25章 意料之外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540章 西南侵蝕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521章 青州詔令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44章 韓循該死第79章 玄德教子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596章 兵權之爭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7章 各方反應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43章 非蠢即壞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75章 達成契約第603章 仲達獻策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127章 買一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