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諸葛南下

第156章 諸葛南下

周泰、蔣欽兩人猶豫不決,既覺得劉封說的有些太誇張了,可仔細想想,又覺得他說的也挺有道理的。

就在這時候,外面突然傳來消息,派去偵查江都的偵騎們回來了。

劉封等人倒也是顧不上繼續討論推演了,直接把偵騎們喊了進來。

幾個騎卒風塵僕僕,好在身上並無創傷,顯然不曾遇到過敵人。

這幾個騎卒臉上滿是欣喜,一看見劉封、趙雲、太史慈等人,就立刻拜倒道:“稟報將軍,我等已經探明情況,孫策在昨夜就已經扔下了城池,帶着所有袁術軍趁夜過江了。”

“此時江都,已經是空城一座,江都父老派人通知卑職,讓卑職懇請將軍調派州軍,進駐江都。”

這幾個騎卒的話,頓時使得趙雲、太史慈等人失聲,不約而同的轉頭去看劉封。

劉封也是心中咋舌,這孫伯符當真是個狠人,絲毫不給自己留條後路啊。

不、不對,孫伯符也是個聰明人,他打的就是時間差。

如果偷襲丹徒得手,那江都自然是不需要了,扔給徐州軍也要脫身攻略江東。

如果偷襲失敗,那他再渡江回來,等徐州軍收到消息了,他也早就已經回到江都了,也不用擔心城池易手。

不愧是孫伯符,當真是智略險峻啊。

劉封突然想起一事,追問道:“城中孫家家眷可還在?”

“不知。”

騎卒老實的搖了搖頭:“我等並未進城,乃是直接趕回廣陵回稟消息。”

“汝等做的很好。”

劉封滿意的點點頭,對着趙雲進言道:“叔父,這幾個偵騎知輕重,識大體,並不貪功冒進,以送回情報爲第一要務,小侄覺得叔父可加以表彰恩裳。”

趙雲從善如流,當即提升騎卒領頭者一級官職,全什十人每人賞錢百錢。

騎卒們頓時大喜,趕忙叩謝趙雲、劉封的提拔和賞賜。

劉封之前問的是孫家的家眷,實際上關心的是張紘。

孫策主動動手,又決定要棄城,大概率是不會再將家眷留在江都的,要麼早早送去了厲陽,要麼現在也到了丹徒。

倒是張紘,也不知是繼續留在江都,還是跟着孫策去了江東。

當即,劉封和趙雲、太史慈略作商議,便決定以太史慈爲主將,領本部和牽招部,共計兩千人前往丹陽,接收駐防。

此時牽招不在城中,他最近一直在馬廄照料那幾匹戰陣受傷的戰馬,想要將它們搶救回來。

經過了牽招這段時間的悉心照顧,那幾匹受傷的戰馬還真漸漸康復了。

因爲一直拘束在城中的原因,所以牽招今天上午就帶着這幾匹馬去了城外散心。

馬匹這種動物,是相當嬌柔的,周身上下簡直嬌弱的像個小公主一樣,馬蹄會磨損,腳踝容易折斷,馬腿容易骨折,腸胃容易拉稀,就連心理都容易出毛病。

馬匹哪怕是圈養的,也一定要經常出城跑圈,否則時間一長,馬匹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毛病,尤其是受過傷的戰馬。

這會兒牽招正好忙完,趕了過來,得知自己竟然錯過了商議,趕忙向趙雲請罪。

趙雲自然不會去治罪牽招,而是請他立刻整備部曲,準備跟隨太史慈出發。

那幾匹戰馬但凡能跑了的,也都跟着牽招一起前往江都。

牽招自去準備,下午時分,太史慈和牽招帶着部曲從廣陵離開,一路朝着江都疾馳而去。

兩千人的隊伍趕路可比兩萬人的隊伍快多了,而且時間已是六月,晝長夜短,行軍時間大大增加。

趙雲、劉封等人都預估,最遲天黑時分,太史慈他們就能到達江都城。

同時,趙雲、劉封還安排了飛騎,回報郯城和豫州劉備處,向他們彙報廣陵的情況,以及江東的變故。

江東這邊,也正如劉封預料的那樣,孫策在安撫住丹徒之後,留下兩千人守備丹徒,親自率領四千大軍進取曲阿,沒有絲毫的耽擱。

只是孫策這邊沒有耽擱,可劉繇跑的也不慢啊。

等孫策這邊傍晚時分到達曲阿,當道下寨的時候,劉繇早已經跑到句容境內了。

孫策並不知道這點,只看見曲阿守軍旗幟整齊,士卒精神振奮,頓時大喜過望。

徐琨有些不解,納悶的問道:“表弟你這高興什麼?曲阿雖然不是什麼堅城,但守軍士氣高漲總不能是什麼好事情吧?”

“表哥你可錯了。”

孫策卻是心情大好,神秘一笑的啓發道:“你想想城中爲什麼會士氣高漲?”

徐琨於是沉思起來,想了片刻,試探的回答道:“莫非是劉繇給他們加賞了?”

孫策哈哈大笑了起來。

徐琨於是摸着腦袋,也跟着笑道:“表弟,莫非是我又猜錯了?”

“不,表兄所言,甚是合理,正是策之所喜。”

孫策指着曲阿城道:“表兄,我最擔心之事,就是劉繇接到消息,棄城而逃。如此一來,我雖不懼他,可江東之事卻要大費周章了。可現在,他居然在城中鼓勵軍心,想要據城死守,此真是天助我也。”

孫策越說越得意,忍不住揮舞手中馬鞭:“只要我打破了曲阿,將劉繇活捉,到時候以他揚州牧的名號傳檄江東,以令不臣,可不遠比一城一地的去和他爭奪來的痛快?”

“我先前倒是擔心他跑,倒是小看了此人的膽魄。”

孫策心情大好,甚至有心思調笑道:“此番若真擒住那劉繇,我倒是要好生招待他一番,以報答他不逃之恩。”

說吧,孫策哈哈大笑了起來,徐琨恍然大悟,連道原來如此,最後也跟着孫策大笑了起來。

孫策、徐琨這邊志得意滿,誤以爲將劉繇堵在了曲阿城,廣陵那邊的劉封卻收到了一個緊急情況。

“他們已經動身了?”

劉封看着面前風塵僕僕的信使,仔細的詢問着細節。

那信使趕忙回答道:“確實已經動身,帶着家眷財貨,還有百餘族兵,總共二十多輛大車,兩百多人的樣子,正朝着廣陵而來。”

劉封確認道:“哦,確定是走廣陵嗎?”

“這……”

那信使猶豫了,搖了搖頭:“回少主的話,確認不了。不過諸葛家自己放出來的消息,說是要走水路。確實看他們那些大車,走陸路的話,不但礙眼,又不方便,而且還很拖累速度。”

劉封點了點頭。

沒錯,他一直讓人盯着的,正是琅琊諸葛氏。

之前在琅琊郡中到處散播傳聞,說諸葛氏要帶着數千萬財貨南下的也是劉封。只是劉封做好事不留名,還想方設法的消除痕跡,倒是讓諸葛氏沒能找到他這個恩人。

劉封之所以這麼做,也不是閒着蛋疼去造人謠言。

實在是諸葛玄就跟個廁所裡的石頭一般頑固。

諸葛玄此人,與劉表關係很是親密,歷史上在死之前,也將諸葛亮等晚輩託付給了劉表。

而劉表也確實沒有辜負諸葛玄,日後諸葛亮能在隆中耕讀,沒事搞個水車發明,改良改良農具,這些可是都需要財貨的。

諸葛亮哪裡來的錢,顯然是有人照顧着的。

後來諸葛亮的妻子是荊州名士黃承彥之女,諸葛亮的兩個姐妹,也分別嫁給了荊州的頂級豪門蒯家、龐家。

如果把荊州士人分一下檔次。

最頂端的,無疑是蒯、蔡、黃三家。

這三家不但有聲望,有部曲,有錢財,而且還在第一時間入股了劉表,獲得了極其豐厚的回報,一口氣將原本並列的其他四大家族給壓到了第二梯隊。

第二梯隊之首,便是龐德公所在的龐家,南郡的郡望家族,可以理解爲荊州版本的周瑜家。

也正因此,日後劉備來了荊州,投靠劉表,被劉表安置在新野當藩屬的時候,不少人都去劉備那燒了冷竈,可龐家卻始終沒去。

不僅僅是雙方離的太遠了,也是因爲龐家的實力還看不上劉備。

他們心裡的人選,是江東孫家。

沒錯,龐家正是荊州的江東帶路黨。

龐家因爲投資劉表過晚,導致被原來平起平坐的蒯家、蔡家給壓制的死死的。

偏偏蒯家和蔡家同曹操還都是舊日好友,如果繼續讓蒯家、蔡家帶着整個荊州一起投奔了曹操,那龐家不是要被壓的更死了。

因此,龐家選擇了下注江東,也由此可知,龐家的實力有多強。

諸葛氏在琅琊,也不過是二流士族,家中世出千石而已。

結果到了荊州,居然姐妹嫁給蒯、龐,子弟迎娶黃家嫡女,沒有劉表在當中撮合,並且爲之付出巨大的代價,這是能成的了的嗎?

別的不說,建安七子裡的王粲就在襄陽,也沒結婚,爲何沒人去找他聯姻?

可別小看王粲的家世出身,王粲的曾祖父可是歷任三公,當過司空,又當過太尉,王粲的爺爺一樣是官至三公,是靈帝朝的司徒。

到了王粲他爹這一輩,雖然沒來得及當上三公,可人家的位置也是極其顯赫的。

他是大將軍何進的長史。

蒯越當初在大將軍府裡,還是王粲他爹王暢的小弟呢。

劉表和諸葛玄之間的關係,遠比和蒯越、蔡瑁之間的關係更像是一對君臣相知的典範。

諸葛玄雖然是袁術和劉表聯合表奏的,但明眼人都知道他效忠的人是誰。

他爲了守豫章,不惜身死也不逃走,也是感激劉表的知遇之恩。

劉表後來恐怕也是一方面感念諸葛玄以命相酬,一邊也想樹立千金馬骨,纔會對諸葛氏如此栽培。而讓劉表感到驚喜的是,諸葛氏居然還是個潛力股。

在最初的時候,劉封曾經嘗試過讓劉備去徵辟諸葛玄,甚至願意許出廣陵太守。

劉封其實當時心裡很爲自己這一妙計而感到雀躍,劉備當時都有些不理解這一手的奧妙之處。

劉封詳細的給劉備敘說了袁術如今四面楚歌的處境,以及迫切想要同劉表停戰的渴望。

如果此時,咱們用劉表的故吏諸葛玄去廣陵當太守,那諸葛玄即便親近劉表,可和劉表也遠隔重郡。

而劉表聞訊,肯定會高興,因爲哪怕劉備徵辟了諸葛玄,舉薦了對方成爲廣陵太守。

可依舊抵消不了諸葛玄和劉表之間的故吏關係,劉表依舊可以影響諸葛玄,甚至通過諸葛玄影響廣陵,這等於讓他白撿了一個廣陵,這能不高興嗎?

當然,同樣劉表也會背上一個包袱,那就是要援助諸葛玄所在的廣陵郡。

如果袁術敢於進攻廣陵,那劉表必須要牽制袁術。

而諸葛玄雖然能被劉表影響,卻也同樣要向劉備效忠,畢竟他本人也是劉備舉薦的。

沒錯,東漢當時的二元效忠體系,就是如此的魔幻。

如此一來,劉封可以輕而易舉的留下武侯一家,就連諸葛瑾也可以一併收入囊中。除此以外,還能用一個不受控制的廣陵郡換來南部邊疆的安定。

最妙的是,這個付出的代價是原本不受州府掌控的廣陵郡。可當州府支付了這個代價之後,反而會爲州府所掌控了。

劉封只覺得信心十足,劉備聽完劉封的分析之後,也是從諫如流,立刻派出州使前往琅琊徵辟諸葛玄。

可諸葛玄拒絕了。

他乾脆利落的直接拒絕了。

甚至拒絕的有些傲慢,私底下還說了一些不太好聽的話,主要就是拿劉備去和劉表做對比。

一個邊軍武夫,如何能與八及名士相比。

劉備和劉封當時都真氣炸了。

劉封萬萬沒想到,他千算萬算,各方都考慮進去了的奇謀,居然輸在了當事人的人心上。

這一波徵辟不但沒給當時逆境的劉備帶來任何轉機,反而還讓他本就不多的名望又下跌了一檔。

畢竟徐州這邊的士人也在看着呢。

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伱劉備眼巴巴的去徵辟諸葛玄,卻被拒絕了。

但凡徐州本地士人裡自己覺得不比諸葛玄差的,就大概率不會再應你劉備的徵辟了,除非你給出更高的價碼。

可劉備給諸葛玄的可是廣陵太守,還能給出什麼更高的價碼?

難道把屁股底下的徐州牧給許出去不成。

所以劉備也是深恨諸葛玄。

要不是有這麼一段過節,劉備拿下琅琊之後,劉封早就勸說劉備親自禮賢下士,上門去請諸葛玄出山了。

不過恨諸葛玄是恨諸葛玄,愛武侯是愛武侯。

劉備畢竟不知道後世的歷史,自然可以不算,但劉封卻是真放不下武侯的。

縱然武侯虐我千百遍,我待武侯如初戀。

這也算是劉封心中的真實寫照。

於是,文的不成,那就來武的。

劉封知道今年諸葛玄一定會南下,大概率走的無非就是豫州這條線,以及廣陵這條線。

不過豫州這條線,靠近徐州段還好行走,可出了沛國之後,汝南郡現在可就亂的很了。

被涼州軍幾次三番的屠戮,以及南北袁家內戰的兵火,都讓原本天下第二郡國的汝南郡和老大南陽郡一樣人口銳減,民不聊生。

當地亂兵四起,還有豪強冒充盜匪,洗劫來往行人。

除此以外,汝南當地還出現了大片大片的無人區,想要帶着家眷和大量財貨橫穿這些無人區,那可是相當危險的事情。

區區一百族兵,實在是保證不了什麼安全。

而如果南下廣陵,那麼就順利多了,只要走一段陸路,接下來就可以由水路直達。

而且歷史上,諸葛玄也曾經被袁術堵住過,料想很可能就是在廣陵郡,或者是廣陵郡旁邊的九江郡。

正是堵住了諸葛玄,袁術才如獲至寶,屁顛屁顛的趕緊拜諸葛玄爲代理豫章太守,還派兵護送他上任。

也正是這個決定,讓劉表下定決心和袁術化敵爲友,正式停戰了。

後來,哪怕袁術稱帝,引得自己的門生故吏,孫家諸侯各種翻盤,大有天下英雄圍攻他的時候,唯有劉表沒有出兵,反而以自己侄兒劉磐爲帥,出兵豫章,找劉繇麻煩去了。

這雖然是有搶地盤的嫌疑,可退一步說,廬江、九江,皆是豐饒之地,而且還有長江水道連通,價值可是要遠比豫章更高的。

此中多多少少,還是有諸葛玄之死的緣故吧。

之前廣陵不在劉備的掌控之中,劉封只能想着在琅琊國內解決問題。

最好的辦法,就是挾持武侯。

是的,沒錯,就是武力挾持。

因爲諸葛玄就是茅坑裡的臭石頭,鐵桿死忠劉表派,在亂世中,這樣性格的人,其實也是值得尊敬的。

但劉封不能接受武侯的離開,所以只能對不起諸葛玄老先生了。

劉封具體的策劃就是散播謠言,以財帛動人心,聚攏山賊圍攻遷徙中的諸葛家車隊。

在諸葛家車隊遭遇危險的時候,以遊獵至此的理由出現,擊潰羣盜,救援諸葛氏。

隨後,自然可以安全爲由,挾持諸葛氏回郯城,然後再以挾恩求報爲名,私下和武侯溝通。

只要待人以誠,示之以明,以武侯的情商和智商,肯定會願意自願留下的。

如此一來,自然皆大歡喜。

不過這手段其實也是相當粗糙,破綻百出,傻瓜纔會覺得能瞞得住諸葛亮了。

所以劉封打算主打一個誠字,到時候自然會對武侯托盤而出。

感謝BYWAN大大的掌門!

謝謝大大的支持。

蔡琰這個問題是早就考慮過的,之前去河東征闢賈家就有伏筆了。

另外,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是我好兄弟糕點的力作,書賊好看,大家可以去瞅瞅,千萬別被名字給騙了。

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12章 破局之法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610章 子孝碰壁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552章 取捨有度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597章 曹兵入蜀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139章 太史來援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44章 韓循該死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617章 李典進言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630章 懿之險計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59章 否決張飛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22章 拜訪糜竺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232章 瓜分蛋糕
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12章 破局之法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610章 子孝碰壁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552章 取捨有度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597章 曹兵入蜀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139章 太史來援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44章 韓循該死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617章 李典進言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630章 懿之險計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59章 否決張飛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22章 拜訪糜竺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232章 瓜分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