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完璧歸封

水戰的器械和數量優勢要比陸戰的加成還要大,所以魯肅這波舉薦着實算是十分應景。

薛州是廣陵土著,原時空裡被陳登所招攬,也是因爲陳登南下當了廣陵太守,軍政一把抓。

如今陳登長期坐鎮徐州北方,去年年底才南下壽春,對廣陵自然是毫無影響力。不過作爲本地土著的魯肅反倒是成了薛州的伯樂了。

由此可見,英雄所見略同。

薛州有能力有價值,不論是陳登還是魯肅,都不會視若無睹。

魯肅說完之後,劉曄也起身拱手。

“啓稟主公、少主,曄亦有舉薦之事。”

劉曄道:“九江本地有一水賊巨豪,名爲鄭寶,乃是九江本地豪族出身,因爲袁術所迫,亡於巢湖、大江之間,麾下青壯數千人,大小船隻兩百餘,其人驍勇果敢,才幹武力皆十分出衆。”

“曄家也是久居九江,與鄭家頗有交情。”

劉曄笑道:“主公得九江之後,曄就遣人聯繫鄭寶,勸說其早日來降。如今鄭寶亦然意動,曄願親身前往,說其來投,其麾下戰船水卒定然也能助少主一臂之力。”

如果說薛州還比較冷門,那這個鄭寶可要比薛州有名多了。

一來鄭寶在原時空裡可是佔據了整個巢湖,威震揚州,巔峰期麾下有上萬戶部曲,數萬人之衆,而且還是被劉曄設計斬殺,以其首級爲敲門磚,進入了曹魏集團。

薛州不論是聲望,實力,還是典故名聲,都遠遠遜色於鄭寶。

不過如今九江、廣陵皆爲劉備所有,統治力度遠遠勝過原時空中的袁術。

故此,薛州、鄭寶的勢力都要比原時空中弱了許多,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畢竟劉備人都在壽春駐紮,巢湖作爲水道要地,哪裡容得下鄭寶來佔據,他也只能在巢湖邊緣和長江之上苟且,日子遠沒有原時空中那麼滋潤。所以劉曄這麼有自信能夠說服鄭寶也是有原因的。

劉備聽了之後,頗爲意動。

姑且不提對荊戰略,薛州、鄭寶這種人,若是能夠收編,那就再好不過,否則還要費力去討伐清剿他們,孰爲不智。

於是,劉備當即決斷道:“如此,此事就託付於子敬、子揚了。若是薛州、鄭寶願意歸順,若其願意從政,可授大縣與其爲令,若是想要從軍,則可實授校尉之職。”

大縣縣令乃是千石,校尉更是兩千石。

此時校尉雖然已經開始貶值,含金量遠不如靈帝時期,可依然十分誘人。

劉備這也是打算藉機千金買馬骨,進一步示好淮泗的士族豪強們。

別看如今僅僅只是過了大半年,可劉備父子在淮泗預言大旱,籌集糧秣資金,大規模興修水利,調動淮泗民力。

不但使得劉備對淮泗地域的統治力在動員以及大規模工程中得到極大的擴張,同時也收攏了人心,淮泗上至士族豪強,下至平民僕役,都對劉備、劉封大爲歸心。

凡事就怕對比,之前袁術是怎麼統治的,現在劉備又是如何統治的。

化學反應之下,也就不意外淮泗人民會有多感激劉備父子了。

如今淮泗士族豪強對劉備父子交口稱讚,讚不絕口,而民間百姓偷偷給劉備建立生祠的行爲屢禁不止,可見劉備父子在淮泗的統治力、影響力有多誇張了。

眼下的淮泗,已經和徐州一樣成了劉備父子的鐵打的基本盤,在擁護上甚至猶有勝之。這也就不奇怪劉封對明年的稅賦收成會有如此樂觀的預估了。

wωω⊙ ttk an⊙ ¢ Ο

既然如此,那劉備自然也不介意再繼續施恩一波,好鞏固自家如火如荼的聲望。

魯肅、劉曄當即起身作揖,謝過劉備。

劉備心裡暗歎一聲,對於荊州問題,堂上諸人之中,陳登的開口似乎是在質詢劉封,可實際上他的落腳點分明就是在贊同之上了。

如果陳登的態度是否定的,那他應該在其他方面來否定這個計劃,而不是直接跳入怎麼打的範疇之中。而荀攸的回答更是完美的解決了陳登的質疑,劉備甚至都懷疑起陳登和荀攸之間是不是存在某種默契了。

至於魯肅、劉曄那就更加赤裸裸了,直接跳出來給劉封站臺,所行之建議,俱是爲劉封增加勝算了。

堂上諸人裡,除了二爺還沒開口外,其他人居然大多都支持,至少不反對對荊州的圖謀。

其實也不意外,如今劉備集團的戰略方向也就只有三個,但凡中人之資都能看的出,唯有荊州獲利最大。

交趾偏遠之地,地雖廣博,人口卻稀少。

如今的交趾人口不過兩百萬,這還是接受了數十萬中原流民所致,而且孤懸於外,難以合力。

中原方向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四百多萬人的兗州如今不過只剩下了一百多萬人口,河南被曹操折騰的夠嗆,雖然還沒到雒中、潁川、南陽那樣白地的程度,但着實已經不是數十年前的膏腴之地。

況且這裡位置敏感,牽一髮而動全身,是曹操、袁紹都極爲重視的地方,一旦動手,幾乎必然會引來曹操和袁紹的反應,弊大於利。

唯有荊州,地富民殷,物產豐饒,人口衆多。

陳登、荀攸、魯肅、劉曄等人自然不會忽視這一點,可見他們原本就有這方面的考量。

至於二爺,那更是比較簡單了,戰略層面他不太好說話,可作爲一個傳統派將領,自然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贊成有把握的擴張戰爭的。

這麼一來,劉備也不得不做出退讓。

“既然如此,那子升你就先做準備,具體是否實行,容我三思。”

劉備這話一出,劉封心中鬆了口氣。

後續關於桓階、孫策、龐家等諸多信息暫時就先不說了,畢竟這些事情劉封未必能言出法隨,萬一出了疵漏可就不美了。

若是劉備固執己見,那爲了說服他也就顧不得許多了。

可現在劉備都做出讓步了,那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是,父親,孩兒知道了。”

劉封當即應承了下來,不過接下來,劉封話鋒一轉道:“父親,如今淮泗已經安定,各大工程也已完工。反倒是揚州新定,急缺人手。孩兒迫不得已,只能接連啓用吳地名士,豪族,甚至連孫家降將都用來救急了。”

劉備一聽,臉色頓時大變,顯然是想到了爲了修繕芍陂,興修水利工程而云集到淮泗的諸多俊傑。

這些俊傑一個個能力出衆,才幹驚人,能文能武,那叫一個好用。

以至於劉備如今一個都不想放走,正打算將他們大用的。

“這……”

劉備努力的轉動着腦袋,思索着推拒絕之詞:“爲父如今也缺少人手,貿然調走如此之多的各縣長官,恐怕會惹出事端。”

劉封鄙視的看了劉備一眼,這話說的,如今劉備可是驃騎大將軍,投效於他的名士豪強可是數不勝數,只是質量遠不如這一批罷了,但人數卻是這批人的數倍乃至十數倍。

這批人劉封可是有大用的,因此,劉封不得不拉起了東漢故例來:“父親,揚州乃是新定之地,百廢待興,且以我大漢成例大小三互,正當以豫、徐州士人填補揚州官缺。”

劉備滿臉抗拒,居然還去看陳登、荀攸等人,明顯是希望謀主們幫他想想點子。

劉封這還哪裡忍得了,直接掐死了劉備的企圖。

“父親,孩兒出借他們的時候,可就跟您商量好了。”

劉封咬牙故作惱怒狀:“所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況且孩兒揚州的局勢,可正需要這些人去穩定,若是以揚人治揚地,日後這揚州到底還是誰人天下,可就不好說了。”

陳登、荀攸、魯肅、劉曄等人俱是低眉垂首,彷彿暫時失聰了似的。

人家老子和兒子的事情,自己這等外臣摻和什麼。

關羽則坐在一旁,丹鳳眼一眯,你都不知道他是醒着還是睡着了。不過只看他目不轉睛,一動不動的模樣,也能看出他並不想摻和這個話題。

劉備嘆息一聲,揚人治揚地這句話確實戳到劉備痛處了。

想起來自己剛入徐州的時候,除了陳登、糜竺給他些面子,其他徐人,哪怕是曹豹這些外來戶,可都不怎麼把他放在眼裡的。

想到這裡,劉備就心疼起自己家的好大兒起來,最終還是鬆了口。

“好吧,那容我一個月時間,派人去替換他們,然後讓他們去揚州投你。”

劉備這一年多,也收攏了不少中原士人,如同沛國龍亢桓氏的桓彬、桓曄兄弟倆。

龍亢桓氏可是中原名族,和長沙那個桓階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

這一家子也是世代公卿,屢出兩千石。

桓彬、桓曄兄弟倆有個遠房堂兄叫桓典,是桓家嫡脈,爺爺桓焉曾經在漢順帝時期擔任太傅,聯合太尉朱寵執政,獲封陽平侯。

桓典年輕時就被舉孝廉,入雒中擔任郎官,隨後又擔任了袁家當家人袁隗的府掾,可謂是根正苗紅的中原士族精英。

眼下桓典還在雒中,擔任九卿之一的光祿卿,雖然已經不復實權,但也算是清貴之人。

而桓典還有個兒子特別有名,那就是日後爲曹魏大將軍曹爽的智囊,最後痛罵曹爽蠢豬,並和他一起被司馬懿夷滅三族的大司農桓範。

桓彬、桓曄雖然只是支脈,但桓家在沛國的聲望極高,有了他們投效,還能有效的收攏沛國人心。

除了桓家以外,諸如陳郡謝氏、殷氏,下邳桓氏、東莞徐氏等等,諸多來投。

劉備手上並非無人,只是論才幹品行能力,及不上劉封這些人罷了。

不過劉封又是懇求又是威脅,劉備也就算了,畢竟對方是自家好大兒,而且真算起來也是自己理虧,於是只能點頭鬆了口。

可劉備鬆了口,劉封卻有些懷疑的看着自家老爹。

“想要就等着!不想等就別要了!”

劉備頓時勃然大怒,老子都放你一馬了,你居然還懷疑你爹在下緩兵之計?

當真不爲人子!

劉封發現老爹真發火了,趕緊安撫道:“既是如此,那孩兒自然是願意等候的。”

至此爲止,正事算是完成了。

劉封想起還有幾件小事情,於是開口道:“父親,徐州今年的舉孝廉,可否給孩兒留上一個?”

這話一出,剛剛都神遊物外的陳登等人不約而同的清醒了過來,齊齊的看向劉封。

劉備也是好奇:“你要舉薦何人?”

劉封也不隱瞞,直言道:“阿亮如今也已年滿十八,我意爲他加冠,舉其爲孝廉。”

這次動身回來壽春,同時就已經派人去接諸葛玄了。

諸葛玄病了大半年了,之前也已經康復,只是身份微妙,暫時沒有合適的官職出任。

眼下劉封心心念唸的想要和荊州開戰,自然不能再讓諸葛玄出任地方太守了。

萬一諸葛玄跳反,傷害未必會有多大,但侮辱性必然極強,而且也容易傷了諸葛瑾、諸葛亮兄弟倆的心。

想到這裡,劉封乾脆決定帶着諸葛玄一起入雒,替他在朝廷裡找個官職過渡一下,也好讓他遠離荊州。

同時,諸葛玄作爲諸葛亮的長輩,也是唯一存活的叔叔。

諸葛亮要加冠,諸葛玄自然不能不在場。

“原來是阿亮。”

劉備恍然,臉上露出嫉妒之色,世人皆以爲自己禮賢下士,卻不知道自家好大兒眼光毒辣。

至今所舉之人,無一不是人中龍鳳,天下俊才,同輩之中的俊傑。

劉封倒是不知道,其實劉備也很看重諸葛亮。

這次諸葛亮留在壽春,給劉備當了記室,很得劉備歡喜。

劉備甚至打算主動找劉封開口要人了,可現在看見劉封赤裸裸的爲諸葛亮要舉孝廉的名額,他就知道自己所謀已然不成。

“爲父知曉了。”

劉備應了下來,隨後面露不善的看着劉封:“還有何事?”

看見劉備防賊似的眼神,劉封頓時覺得心寒,自己爲老爹做了這麼多事情,就提了這麼點要求,居然就被嫌棄了。

自家老爹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涼薄了!

不過劉封也只敢心裡腹誹一下,嘴上卻把其他幾件小事給嚥了回去,搖了搖頭:“稟父親,孩兒沒有了。”

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54章 自由來去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417章 劉備催婚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54章 自由來去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60章 知會曹豹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15章 潘璋歸心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58章 毛遂自薦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14章 獻策屯田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
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54章 自由來去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417章 劉備催婚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54章 自由來去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60章 知會曹豹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15章 潘璋歸心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58章 毛遂自薦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14章 獻策屯田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