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軍制改革

第412章 軍制改革

如今劉封軍中,全套鐵甲騎兵套裝已有一千餘套,重裝步兵鐵甲已有四千餘套。鑲鐵皮甲兩千餘套,主要是給遊騎兵所準備的。

別看騎兵只有兩個營,而步兵卻有五個營,可兩營騎兵的耗費卻是步兵五營綜合的兩倍之多。

可見騎兵營都多靡費誇張了。

“主公,這輜重部隊需要如此之多嗎?”

在南北朝之前,是沒有明顯的戰兵和輔兵之差的,或者說,輔兵也是戰兵同樣的地位。

可到了南北朝,防具達到了巔峰,而產量卻因爲常年戰亂,跌入了低谷。

如此一來,人形坦克開始野蠻生長,靠着優秀的防具和坐騎,一人單騎開無雙成了時尚,軍事家們開始意識到輕步兵已經沒法再繼續擔任戰場主力了。

從這時候開始,戰場的主角開始徹底成了人形坦克們的江山。

但在東漢時期,輔兵的活計其實大部分都是勞役在承擔的,這也是爲什麼大部分戰役總要征伐民夫的原因。

太史慈正是不清楚這一點,所以驚訝於爲什麼戰營要留出五分之一的人力來承擔後勤輜重的任務。

可劉封最是清楚不過了,完善的後勤體系不但能夠成倍的增強戰兵的戰力,還能有效的降低戰士傷病的死亡率。

南丁格爾僅靠着基礎的衛生手段和一個提燈笑容,就將克里米亞絞肉機中那英軍高達44%的死亡率降低到了2%,這是何等恐怖的差距。

劉封軍眼下的康復率一直高達八成半以上,靠的就是基礎護理加乾淨衛生的康復環境,這使得劉封軍的老兵纔會越打越多。

摧鋒軍作爲劉封給予厚望的王牌,精銳中的精銳,選鋒中的選鋒,每一個士卒都是極爲寶貴的勇士,劉封自然要在後勤上做到極致,確保這些人能發揮最強的戰力,同時能得到最好的救治。

在給太史慈解釋了許久之後,太史慈終於明白了過來。

他眼神有些複雜的望着劉封,心中滿是欽佩。

這也難怪太史慈會心生敬佩了,這個時代人人都說以民爲本,可真正能把普通士卒和百姓的身家性命掛在心上的能有幾人?

太史慈也算是遊歷了小半個大漢,他所見到的也唯有劉封父子兩人而已。

“主公仁德,令慈汗顏。”

感動之餘,太史慈當即翻身離席,跪倒之後叩首曰:“慈願爲主公效犬馬之勞,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劉封先是一愣,隨即啞然失笑,他誤以爲太史慈是在毛遂自薦了。

不過劉封倒是毫無芥蒂,反而主動上前將對方攙扶起來:“老師何必如此,摧鋒軍之主,本就在老師與四叔之間。”

一聽這話,太史慈就知道劉封是誤會了,張口想要解釋,可話卻沒能說出口。

臨開口時,太史慈突然想到,摧鋒軍之主,我欲也,這也算不得是冤枉自己。

如此一來,解釋的話也就說不出口了,更何比起空口白話來解釋,不如在沙場上建功立業來回報劉封的信任和厚愛。

隨即,劉封也給太史慈交了底,幾日之後的軍事議事上,劉封也需要太史慈來鎮壓諸將。

劉封之所以會如此安排,並非是他威望不夠,而是作爲主公,最適合他的是站在岸上做裁決,而並非下場角力。

太史慈立刻明白了過來,當即表態,必以劉封之命馬首是瞻。

********

數日之後,軍事會議如期召開。

太史慈、周瑜、張遼、潘璋、周泰、董襲、徐晃、賈逵、高順、孫策等諸將雲集,只可惜趙雲所部遠在侯官,一時半刻趕不回來,只能缺席。

除了武將外,諸葛亮、龐統二人作爲文書,自然也能列席。

此外,鍾繇身爲幕府長史,董昭身爲幕府副長史,兵部曹掾趙儼,內衛部曹掾賈習,稟假掾史陳端,兵曹掾史衛旌,從事郎中袁霸、繁欽等人也都隸屬分內,自然也需要列席。

看着下面滿滿當當的文武重臣們,劉封心中不禁感慨,自己再也不是小貓兩三隻了。

之所以在此時設立幕府,一來是因爲劉封終於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地盤——揚州。

這裡是能讓劉封自由如意施政改革之地,自然需要心腹人手來管理。

二來則是劉封對荊州的攻略已經勢在必行,甚至有可能還在交州之前動手。

荊州可不是一個小州郡,如今他可是九郡一百零二縣,而且一旦拿下荊州,交州幾乎就是白送的。

這會兒的交州雖然地處偏遠,但人口卻因爲中原的戰事而得到了巨大的增幅,已經有了兩百多萬,接近三百萬的人口總量。

這等於拿下一個荊州,要多出十八個郡國近一百六十個縣邑。

劉封得提前培養人才,到時候纔好有充足的人手去接收這些地盤,並且將他們消化成自己的根基。

會議開始之前,諸將就聽說了要擴軍和揀選精銳的消息,不少人仗着資歷,功勞和跟腳都到劉封面前探過口風。

潘璋甚至還撒潑打滾想求一個新軍職務,哪怕就是個營頭也願意。

也難怪潘璋會如此選擇,畢竟他從來沒有獨領過一軍,雖然鐵甲營常年在他麾下,但誰都知道那是劉封直轄的,只是掛在他名下罷了。

眼下揀選精銳,鐵甲營勢必會解散,其中精銳老兵和鐵甲甲冑等物資可是百分百要抽空的。

這些都抽空了,那潘璋這個校尉乾的還有什麼意思,真不如在新軍中當個營校尉來的滋潤了,畢竟就是傻子也明白,新軍必然是要用到刀口上的,還能少得了功勞?

不過劉封的口風實在是緊,就連潘璋都沒能打動他。

劉封只是留下潘璋在府中,晚上給他接風洗塵,同時又厚賜了諸多財貨,諸如雪鹽、霜糖、香油、白紙等等,以示恩寵。

只是新軍之事,免談。

衆人隨即明白了劉封心中所想,只能把鑽營的心思全都給收了回去。也正因此,等到議事真正開始的時候,衆人都已是激動難耐。

劉封還沒來時,諸將就已經討論的熱火朝天了。

等到劉封出現在主位上,堂上雖然安靜了下來,可諸將眼中的火熱卻是不降反增,一個個熱切的看着劉封。

等到劉封宣佈這次擴軍最少擴大一倍,使全軍最少擴充至十五萬人時,諸將們的呼吸都變得急促了起來。

作爲武人將軍,還有什麼比麾下擁有更多、更強、更精銳的士卒來得帶勁?

因此,諸將們心中更爲關心的是揀選精銳,新編成軍的消息。

大部分將領的心思都在這上面,也只有極少數人還能保持冷靜。

劉封的眼神在下面掃了一圈,果然如他所預料的那般,真正能夠保持冷靜的,也只有賈逵、高順等寥寥幾人而已。

即便是周瑜的英姿勃發,智慮深遠的沉靜,孫策的面縛銜璧,垂手而降的尷尬,都難以掩飾自身激動之情,可見他們依舊是有遠圖之心的,更別提其他人了。

劉封也不拖沓,直接將編練新軍摧鋒軍的計劃托盤而出。

摧鋒軍暫編兩萬人,下設十個營頭,其中一半兵力從現有各軍之中抽調驍勇善戰的老兵,其中三成爲劉封舊部,其他七成則從袁術、孫策、劉繇以及黃巾軍舊部之中揀選精銳士卒充任。

剩下的缺額之中,一半抽選山越、荊蠻等戰俘之中的精銳敢戰士,最後的四分之一,則從各地徵召勇士,尤以丹陽兵爲重。

如此一來,摧鋒軍戰力可靠的同時,也能保證軍內成分平衡,從而保證摧鋒軍的忠誠度和組織度。

同時,爲了加強摧鋒軍的忠誠,提升摧鋒軍的組織度,劉封還用了一個試驗制度,那就是東漢版本的政、委制度。

每一個營設監委一人,權同校尉,爲軍營政務主官,負責士卒生活,飲食,俸祿發放,記功等一系列職權。

基本上和校尉的指揮權重疊了,粗看起來,似乎冗餘之外,幾乎沒有設立的必要。但唯有兩點不一樣,讓人察覺到了這個位置的重要性。

第一,就是明文規定,凡軍事類決定,軍事主官具有最後的決定權,也就是校尉和監委在軍事問題上發生爭執,校尉纔是最終決定人。同理可得,當政務上兩人發生衝突時,則監委具有最終決斷權。

當然,這兩個權限僅在於沒有辦法上報時。

其次,監委最重要的任務便是深入士卒,宣講左將軍所下達的政策,命令,務必要讓士卒明白自己是在爲自己,爲百姓,爲大漢而戰。

監委之下設教導員、指導員,分別視同爲軍司馬、曲軍候。

一營編制,設置監委一人,教導員五人,指導員十人,共計十六人。

一軍十個營,總共一百六十人,全數由劉封自劉兒營中挑選而得。

這一次既是個試點,也是個起始。

劉封對監委制度極具信心,只要試點成功,人手足夠,必然會向全軍推廣。

這一制度天然的剋制軍頭膨脹,下可使得士卒、低級士官和軍官的個人生活,前途功績不再和中高級軍官息息相關,完全綁死在對方一人身上。

雖然後世也一樣有裙帶關係,但監委制度的的確確是能大幅度提升軍隊的忠誠度和組織度,當然,前提是得搭配軍事問題軍事主官最終決定權來進行改革,而且後期這些政務官最好也能從軍事院校畢業。

不過這些問題還早,如今連軍事主官都不是院校生,考慮這些實在是沒有意義。

果然如劉封所預料的那般,衆人對摧鋒軍兵員一事幾乎無人反對,就算有,也是比例問題,或是憂心老部隊要被抽走如此之多的精銳,隨後還要擴軍一倍後如何維持戰鬥力。

衆人的焦點落在了監委制度上,雖然劉封做了保證,軍事問題軍事主官有決定權。可諸將依舊對這個類似監軍的職位充滿了懷疑和不信任。

劉封也能理解,他就知道這些武夫會有這反應。

不過理解歸理解,劉封依舊以自身的威望強壓住了諸將的意見,態度鮮明的表態強行改制。

諸將看見劉封的態度如此堅決,他們的態度反而軟化了。

監委制最大的問題就是和軍事主官爭奪權力,尤其是軍事指揮權。而現在劉封恰恰保證了這個權力依舊留在軍事主官手中,這就使得大部分將領都覺得這事沒過底線了。甚至有些真正頭腦簡單的,比如潘璋,他甚至覺得到時候把監委給供起來就行了。

周瑜、賈逵、孫策等既有天賦,又有才能,還有經驗之人,自然能看出監委制中隱藏的奧秘。不過他們也不會去說破這些。

劉封可就在上面態度鮮明的要推廣,你這時候去說破,和拆臺有什麼區別?

只要沒想着謀反的,就不可能這麼幹。

於是,在劉封強硬的態度之下,監委制這個頗有些敏感的改革,也在諸將遲疑中最終落地。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諸軍的調整了。

其中摧鋒軍兩萬人,水軍四萬人的編制是已經定下了,可多不可少。

如今劉封的主要地盤都在南方,劉備的地盤位於中原,但也河流衆多,且與南方河流互通交融,再加上貿易往來、稅賦轉運,水軍是絕不容忽視的一環。

劉封仔細盤算了下,四、五萬人的水軍規模還真就少不了了。

不論是進攻荊州,還是支援中原,遠攝交趾,都離不開水軍。

故此,他給水軍定下了四萬兵員的額度,分周泰、蔣欽、董襲、甘寧、鄭寶、薛州、凌操、陳武、黃蓋、朱桓統領,每部四千人。

這裡的部指的是部曲,而並非是營下軍司馬的部級單位。其實這兩個部曲之間還真有關係,部曲一詞的來源也正是軍司馬的部和曲軍候的曲。

對於水軍的士卒要求都比較高,對於戰卒來說,必須做到上船能夠水戰,下船要能陸戰,而對於輔卒來說,要擅長操舟弄帆。要求最高的自然是水軍將領們了,中高級將領要有識別水文,通曉大河走向的基礎能力。

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16章 曲轅犁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74章 白色的金子【第五更求追讀!】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2章 拜訪曹豹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27章 代工耕犁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551章 貿易爭端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128章 花落糜家第417章 劉備催婚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16章 曲轅犁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54章 自由來去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628章 奇襲雒城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17章 宴請趙田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32章 許耽籌謀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43章 非蠢即壞第599章 問策賀齊第54章 自由來去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84章 魯肅來信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639章 李整破陣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617章 李典進言
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16章 曲轅犁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74章 白色的金子【第五更求追讀!】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2章 拜訪曹豹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27章 代工耕犁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551章 貿易爭端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128章 花落糜家第417章 劉備催婚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16章 曲轅犁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54章 自由來去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628章 奇襲雒城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17章 宴請趙田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32章 許耽籌謀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43章 非蠢即壞第599章 問策賀齊第54章 自由來去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84章 魯肅來信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639章 李整破陣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617章 李典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