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張濟降曹

大堂上,氣氛凝重而微妙,燭火搖曳,映照着衆人各異的神情。

郗慮趕在張濟、張繡和賈詡三人開口之前,清了清嗓子,聲音沉穩且帶着幾分不容置疑的意味:“正巧荊州劉使君譴使入朝,懇請朝廷出面調節荊揚之爭。曹公聽聞劉使君也派人前往張鎮東處求援,當即便生出一計,有意請張鎮東入荊州,助力劉使君穩定局勢,不知張鎮東意下如何?”

郗慮的這番話,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瞬間激起千層浪。張濟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亮光,心陡然間被觸動。他微微坐直身子,手指不自覺地輕輕敲擊着座椅扶手,腦海中已然開始勾勒前往荊州的種種畫面。

不單單是張濟心動,張繡更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渴望,臉上的神色已然出賣了他。對於張濟、張繡叔侄倆來說,兗州遠在天邊,那是他們從未涉足的陌生之地,心中自然滿是戒備。而南陽,近在咫尺,他們多次率軍入寇洗劫,對那裡的地理環境瞭如指掌。更何況,這也是他們與賈詡此前反覆商議後,認爲最爲理想的安置結果。

“天使遠道而來,鞍馬勞頓,想必十分辛苦。”

張濟心中大爲滿意,忍不住滿臉笑意地向着郗慮示好:“今晚,本將意欲設宴款待,爲天使接風洗塵,還望天使賞臉。”

郗慮聞言,先是欠身,感激地謝過張濟的好意,末了卻話鋒一轉,神色變得嚴肅起來:“如今荊州危在旦夕,荊揚兩州,皆是國姓諸侯,天子親藩,兩州相攻,不論是傷了哪一個,都不是天子、朝廷和曹公所希望看到的局面。當務之急,還是要儘快解決荊州的困境。”

張濟眨了眨眼睛,一時沒聽懂郗慮話裡更深層次的意思,轉頭看向自家好大侄張繡。張繡那清澈的眼神裡同樣滿是疑惑,兩人確定彼此都沒明白後,一起把目光投向了賈詡,彷彿賈詡就是他們的主心骨,是解開謎題的關鍵。

賈詡輕撫鬍鬚,不緊不慢地開口道:“我等既已決定投效朝廷,而當今朝廷又以曹公輔政,我等自然唯曹公馬首是瞻。只是不知,曹公欲將我等安置於何地?”

郗慮見賈詡發話了,知道不必再拐彎抹角,便直截了當地說道:“我主今日詳細瞭解了一番荊州局勢,曾與我言,宛縣乃是昔日南陽治所,地處南陽盆地之交通要衝,兼具水路樞紐,地理位置極爲重要,不可無重將坐鎮。”

郗慮話說到一半,偷偷擡眼去瞥對面的張濟、張繡和賈詡。只見張濟、張繡叔侄二人臉上瞬間流露出掩藏不住的喜色,顯然對這條件極爲滿意,彷彿已經看到了未來在宛縣的安穩生活。而賈詡則依舊神色平靜,一副波瀾不驚的模樣,從他臉上根本看不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彷彿一潭深不見底的湖水。

宛縣,這座古老的城池,曾經輝煌無比。在人口鼎盛之時,全天下範圍內只遜色於洛陽,幾乎與長安平起平坐。這固然得益於宛縣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周邊河流縱橫,水利極其發達,爲農業發展提供了絕佳條件。但東漢的開國功臣們更是功不可沒。

南陽作爲劉秀的龍興之地,整個東漢的開國元勳,有一半以上出自南陽。爲了從這些功勳權貴手中奪回朝廷的掌控權力,自光武帝劉秀開始,歷經明帝、章帝兩朝的精心謀劃與博弈,最終才把這幫人悉數趕回了封地。而這些人的迴歸,攜帶了大量的財富、人口和先進的生產技術,無疑使得南陽進入了巔峰時期。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南陽一郡的實力卻幾乎碾壓了大漢十三州里的三分之二。即便後來被袁術殘暴統治,弄得十室九空,民生凋敝,但自匡亭之戰後,宛縣又漸漸恢復了幾分元氣。到目前爲止,宛縣的戶數已經重新回到了四千以上,整個縣邑也有人口三、四萬人。更別說宛縣周圍五十里地內,還有八九個縣邑,這些周邊地區與宛縣相互依託,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區域。

這裡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水利極其發達,只需要收容一些流民,不過度橫徵暴斂,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相信只需要一兩年的時間,就能讓這片土地重新煥發生機。即便目光再短淺,也能看出宛縣加上週圍這近十個縣邑的地盤,足以供給張濟兩萬人馬一年的吃喝用度,可要比眼下所在的商城這破地方強太多了。

與這裡相比,南陽的西北角,靠近商城那一帶,反而是凋零破敗得厲害。原因自然不必多說,張濟自己就再清楚不過了,他這幾年每年可不就從那裡進入南陽盆地,美其名曰“幫忙秋收”,更別說再早幾年之前,董卓軍的那些燒殺搶掠了。

這買賣做得!

張濟和張繡對視了一眼,要不是有賈詡坐在一旁沉穩鎮場,他們恐怕早就興奮地嚷嚷開了。

郗慮繼續說道:“不過武關一線,乃是關中屏障,關乎關中地區的安危,自然要收歸朝廷所有,望將軍海涵。”

“可……”

張濟一臉喜色地剛開了口,話說到一半又硬生生忍住,他深知此事重大,自己拿不定主意,轉頭看向賈詡,眼神中滿是詢問和期待:“先生以爲如何?”

“可也!”

賈詡神色莊重,語氣堅定地說道:“商城雖地處要隘,卻民稀田少,更無商隊往來,經濟凋敝,難以長久發展。宛縣雖然歷經戰亂,有些凋零,但憑藉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完全可以聚民屯田,發展生產。更何況我等已經降服朝廷,自然要聽從朝廷和曹公的調遣,這是大勢所趨。”

“先生所言甚是。”

得了賈詡的首肯,張濟頓時大喜過望,臉上笑開了花:“不錯,我等既已投效朝廷,自然要遵從曹公之命。只是不知曹公意欲何時調遣我部出關?”

郗慮心中暗自哂笑,沒想到張濟竟然對賈詡如此信任倚重,幾乎到了毫無保留、言聽計從的地步。看到這一幕,郗慮心中情不自禁地生出了些許嫉妒豔羨之情,他想到自己在曹操帳下,雖也備受重用,但卻從未有過這般被絕對信任的待遇。

“何時動身,自然還得與荊州鄧公相商。”

郗慮笑着調侃道:“不知將軍何時請鄧公前來一聚?”

張濟哈哈大笑起來,笑聲中卻滿是尷尬。他想起之前軟禁鄧義的事,如今要請鄧義過來,難免有些不好意思。但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頭皮面對。

很快,張濟一聲令下,士兵便匆匆去請鄧義。在來的路上,早已有得賈詡授意之人,將具體情況一五一十地悉數告知了鄧義。鄧義這才明白自己是因何而能得見張濟一面。

不過鄧義畢竟頭腦清醒,心思縝密。他深知此時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不但沒有趁機給張濟甩臉子,反而對於先前的軟禁隻字不提,彷彿這件事從未發生過。他的這份識大體、顧大局,瞬間就讓本就尷尬不已的張濟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好感。

得知張濟已經投降了曹操,鄧義臉色微微一變,心中暗自吃驚。隨後又得知是傅巽在朝中請動了曹操來援,鄧義心中漸漸有些明白了過來。他意識到這背後是一場錯綜複雜的政治博弈,曹操巧妙地利用各方矛盾,達成了自己的目的。

但明白不等於就有辦法應對。鄧義是看破了曹操疊加借力打力的手段,也看明白了曹操一下子變成了最大贏家的現狀。可這並不代表他就能力挽狂瀾,改變眼前的局勢。

同時,鄧義作爲南陽人,他對曹操並無反感。相反,因爲曹操在匡亭之戰裡痛揍袁術,打得袁術抱頭鼠竄,讓南陽百姓免受袁術的殘暴統治,所以他對曹操其實還是頗有好感的。

當然了,鄧義這幫南陽人,對於覆滅袁術,將袁術送入雒中,上交朝廷的劉備父子倆,也一樣抱有好感。他們覺得劉備父子爲南陽除去了一大禍害,是值得尊敬的。

因此,鄧義、韓嵩這些南陽幫,其實內心是支持降服的。

一來他們看不上劉表,覺得劉表心胸狹隘,能力有限,難以成就大業;二來不論是北邊的曹操,還是南邊的劉封,哪怕是河北的袁紹,他們全都能接受。

在他們看來,只要能讓南陽百姓過上安穩日子,是誰統治都無所謂。

有了這樣的內在想法,等聽到郗慮以朝廷的詔令,命令張濟所部移駐宛縣時,鄧義毫無異議,幾乎想都沒想就一口答應了下來,並表示會回去通稟給劉表。

看見鄧義如此“知情識趣”,郗慮和張濟都是大爲欣喜。張濟更是當晚大擺宴席,盛情款待郗慮和鄧義兩位使節。營帳內,衆人推杯換盞,歡聲笑語不斷,宴會一直持續到東方破曉,幾至達旦。

次日清晨,暖陽初升,柔和的光線透過窗櫺,灑在衆人商議軍情的屋子內。衆人圍坐於長桌旁,氣氛凝重而熱烈,一番激烈討論之後,終於定下了詳細方略。

張濟領命,需在五日之內迅速舉兵,出武關,踏入南陽。一路疾馳,沿着丹水之畔行進,目標直指筑陽縣。

筑陽縣地處築水與丹水的交匯之處,地理位置極爲關鍵,它距離襄陽不過百里之遙,且水路交通便利,只需兩日,便能乘船直抵襄陽城下。此地堪稱是最爲合適的呼應地點,戰略意義非凡。

倘若劉封一意孤行,堅持進攻襄陽,那麼張濟駐軍於此,便能對圍攻襄陽的劉封軍形成嚴重的側擊威脅。如此一來,劉封面臨兩難抉擇:要麼分兵前來與張濟對戰,分散自身兵力,削弱攻城力量;要麼在攻城時提心吊膽,時刻擔憂側後方的威脅,根本無法全力攻城。

而若劉封有意求和,張濟則可從筑陽縣繞道襄陽北上,途徑新野,最終抵達宛縣。此路線雖路途稍遠,但全程有水道作爲依託,物資運輸更爲便捷,行軍也更爲輕鬆,實際上反而更加方便。

至於曹操,將在十日之後派遣兵馬前來接管商城與武關。

屆時,他同樣也會派遣一支精銳部隊先行進入南陽盆地,駐軍於順陽。此地作爲戰略要衝,能夠及時爲張濟所部提供後援支持,確保張濟在前線的行動無後顧之憂。

**

視線緩緩拉回到襄陽南方的劉封軍中。

此時,軍中氣氛透着一股緊張與期待。

劉封此前給了周賓一項艱鉅任務——七日之內拿下鄀國縣。

這看似艱難的任務,卻被周賓以驚人的速度和卓越的軍事才能完成得超乎想象。

僅僅四天半,周賓就率領着麾下將士成功打破了鄀國的防線。在這場戰鬥中,周賓展現出了非凡的謀略與指揮能力。他巧妙地部署兵力,避開了敵軍的防守正面,從側翼發動突襲,打了鄀國守軍一個措手不及。

更令人稱讚的是,他不僅成功攻克了鄀國,還完好無損地保住了鄀國港和城內的倉儲設施。這對於後續的軍事行動和物資儲備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收穫。而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周賓所部自身傷亡竟然不到兩百人,這簡直堪稱奇蹟,可算是超額完成了劉封交代的任務。

攻破鄀國之後,劉封依樣畫葫蘆,開始對當地的人事進行整頓。他將重點放在懲治那些膽敢反抗的士族、豪強、大族以及鉅商身上。

這些人長期以來把持着地方的政治、經濟命脈,操控着普通百姓的生活,還公然對抗官府,早已成爲劉封統治路上的掣肘之力。

如今,劉封的陣營中人才濟濟,實力大增,他自然對這些爲非作歹之人極爲看不慣。現在好不容易有了正當合理的懲處機會,他怎會輕易放過。

不過相應的,很快就有不少人跑到劉封這裡,爲這些士族豪強求情。求情者們或是言辭懇切,訴說着這些家族與地方的千絲萬縷聯繫;或是威逼利誘,試圖用各種利益關係來打動劉封。

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84章 魯肅來信第15章 潘璋歸心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611章 冬日休兵第474章 襄陽詭局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76章 夜半訪客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19章 贈禮曲轅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6章 曹家夜話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90章 二愣移木第89章 立木懸金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20章 榻上盤賬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64章 上門送禮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551章 貿易爭端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64章 上門送禮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80章 父慈子孝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634章 應對舉措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252章 陳國王相第7章 各方反應第245章 蕩平潁川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7章 各方反應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43章 非蠢即壞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17章 宴請趙田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21章 別有心思第206章 評請伐徐
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84章 魯肅來信第15章 潘璋歸心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611章 冬日休兵第474章 襄陽詭局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76章 夜半訪客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19章 贈禮曲轅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6章 曹家夜話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90章 二愣移木第89章 立木懸金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20章 榻上盤賬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64章 上門送禮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551章 貿易爭端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64章 上門送禮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80章 父慈子孝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634章 應對舉措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252章 陳國王相第7章 各方反應第245章 蕩平潁川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7章 各方反應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43章 非蠢即壞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17章 宴請趙田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21章 別有心思第206章 評請伐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