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決斷河內

諸葛亮之言,振聾發聵,不僅僅是劉封爲其所動,就是激進派的陳登、太史慈、張遼等人,也都露出了肉眼可見的動搖和疑慮。

諸葛亮說的實在是太有道理了。

如今時間是在劉封這一邊的,如果僅僅只有揚、荊、交三州,那自然是無法與中原相抗衡的。中原的恢復速度、潛力上限都要遠超南方。

畢竟在東漢末年,荊、揚、交三州的人口綜合,其實只佔了總人口的18%,而如果要長江以南的話,那比例無疑會更少,甚至只有10%出頭。

這也是爲什麼東吳哪怕和季漢聯手也被曹魏體量碾壓的根本原因。

可劉封不一樣啊,他不但擁有整個揚州,以及荊州的江北兩郡,還擁有一整個徐州,大半個豫州,以及一個兗州郡國。

在這種情況下,劉封真不用着急,比內功的話,哪怕袁曹聯手,劉備父子都能平分秋色,不落下風。

劉封最主要還是被前世的記憶給捆綁了,總覺得時不我待,着急想要開疆拓土,保存人口。

可實際上,如今的他其實已經到一個瓶頸了,調理經濟,整頓內政,要遠比大戰更能夠提升自身的實力。

舉個例子來說,如今劉封境內的經濟只有30分,可上限卻足有100分,有着整整70分的提升空間,而軍事分雖然有80分,但軍事收益的上限只有20分,風險卻高達100分,一個不好,就會把過去的收益連本帶利的吐出去。

如此一對比,自然是沉下心先發展內政更來的安全划算了。

劉封正是被諸葛亮說動,重新審視了一番,才醒覺了過來。

雖然劉封心中已經有所決斷,但他還是有些不甘心。

同樣不甘心的不僅僅是劉封,陳登亦然。

只見陳登起身拱手作揖,面露敬色道:“左將軍,登有一言,懇請一敘。”

劉封自然不會拒絕,相反還鄭重還禮道:“叔父可暢所欲言。”

得了劉封的首肯,陳登衝着其他人拱了拱手,道:“河內之地,左倚太行,右帶黃河,前通三川,後連晉陽。昔晉文公東出軹關,先取河內而主夏盟;楚漢之際,韓信遣曹參鎮河內,【漕運太原之粟】以饋成皋;及至光武中興,寇恂守此郡,『收租四百萬斛,制矢百餘萬』。此皆據河內而定鼎中原者也。今若取之,東可制青兗,西可圖關中,此誠湯武之資也!”

說到這裡,陳登看了一眼諸葛亮,但見其人一襲素袍,端坐席間,眉目間自帶一股英氣,舉止從容恰似竹迎清風,真真是溫潤如玉,令人見之忘俗。

“諸葛賢侄方纔所言,登以爲甚有道理。”

陳登突然話鋒一轉,不但沒有攻擊與他看法相悖的諸葛亮,反而盛讚對方了一番。

“只是天下大勢,不進則退,河內關係天下格局,爲之冒險,固需謹慎,卻也不可因噎廢食也。”

陳登做足了鋪墊之後,終於圖窮匕見道:“摧鋒、挽瀾二軍乃是左將軍精銳,不可輕擲,然登麾下亦有數千敢戰之士,願爲左將軍之先登,謀取河內。”

陳登這突如其來的毛遂自薦,聽的太史慈、趙雲等人既羨且妒,這是欺負他們沒文化啊。明明是搶功之嫌,說的卻像是誇讚他們似的。

不過就在衆人議論紛紛的時候,諸葛亮卻是突然開口贊同起來:“主公,元龍先生之見或許可行。”

劉封眨眨眼睛,你濃眉大眼的諸葛武侯居然也會和稀泥?

不過仔細想想,陳元龍可是徐州名士,一等一的徐州大佬,雖然不是琅琊的,但也的確和諸葛亮算得上鄉黨。更重要的是,諸葛亮恐怕也看出了自己心中糾結難捨的複雜情緒,多半甚至還生出了用陳登所部來保存精銳的心思。

想到這裡,劉封突然笑了起來。

劉封一笑,衆人的爭論立刻停了下來,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思索了片刻之後,劉封做出了決定。

他先請陳登歸入席中,然後纔開口道:“諸君所言,我已盡知。昔齊桓公得管仲,方成霸業;燕昭王遇樂毅,始雪國恥。如今我能得遇諸位賢達,實乃天賜諸君於我,漢室可興,天下可安也。”

劉封這話一出,下面人哪怕是陳登也坐不住了,紛紛躬身謙遜道:“主公(將軍)過譽。”

“只是河內事關天下格局,我實難以放下。”

劉封故作躊躇之色,此時的他其實已經放下河內了,眼下這般作態,更多的是想要考校一下堂上的衆人,想要聽聽他們的見解看法。

“不知諸君可還有其他良策獻我?”

堂上衆人陷入沉默之中,諸葛亮有多得劉封喜愛,陳登有多得劉封尊崇,堂上衆人都是老人,即便新來的陸遜也曾爲內閣文書,是心腹身邊之人,自然對這些情況十分了解。

眼下劉封看來是連這兩位的意見都不想採納了,那他們該如何進言?

因爲諸葛亮一番雄辯,即便是激進派的陳登、太史慈、張遼等人也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立功心切,對重兵河內太過草率和魯莽了。

就在衆人各懷心思的時候,陸遜卻是站了出來:“主公,河內雖有鹽鐵之富,形勝之利,然終究不過一郡之所,地狹民寡,縱有所出,卻難以維繫大軍。既然如此,何不揀選數千壯士,假借援助衛將軍之名,實取要隘之所?以臣之見,可首選河陽,次選溫縣。”

河內郡相當富庶,不但土地肥沃,平原廣闊,而且還能從河東獲取池鹽,自秦漢以來,就一直是膏腴之地。

河內郡中,最具有戰略價值的是三座城市,分別是溫縣、河陽和朝歌,反倒是郡治所在的懷縣雖然也是路上交通樞紐,可不論經濟還是軍事價值,都沒有其他三城那麼重要。

其中,溫縣不但距離軹關陘的出入口的軹縣和黃河渡口河陽很近,同時更是自西漢以來極爲重要的北方冶煉鐵器的中心,同時也是河東池鹽的集散地。

因此,這裡經濟極其發達,《史記·貨殖列傳》:“溫、軹西賈上黨,北賈趙、中山“,可見溫縣經濟之盛。

與溫縣對應的是朝歌,這裡最爲出名的便是工匠以及手工作坊。《史記·貨殖列傳》載朝歌械器手工業極其繁盛,只是後來被遷徙了部分前往懷縣。

唯有河陽,單純就是軍事價值極高,在經濟和工業上遠不能和溫縣、朝歌相比,就連懷縣也大爲不如。

眼下朝歌因爲靠近鄴城,而爲袁紹所佔領,懷縣又是張楊的老巢,唯有河陽和溫縣可選。

劉封故意沉吟了下後,詢問道:“那依伯言之見,是河陽好,還是溫縣佳?”

陸遜稍作沉吟,答覆道:“微臣以爲,可俱收之。”

不等劉封追問,陸遜便補充道:“河陽、溫縣不過相距四十里地,距離軹縣更是隻有二十里,中間還有支城湛城爲繼,若是能夠將河陽、溫縣、軹縣悉數拿下,三縣之地,背靠王屋山,依託黃河,彼此之間遙相呼應。只需萬餘人馬,便可扼守。”

劉封聽着陸遜的意見,心裡忍耐不住推演了起來。

若是隻有一萬多人的話,後勤補給可就沒有什麼壓力了,而且河內本地也能提供部分糧食補充,溫縣更是有着冶鐵之利,鐵官營還能自產軍械。

這不由得劉封不動心,不但讓陳登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來,就連諸葛亮都忍不住在心中推演了起來。

“若要分駐三城……加上湛城,最少也得一萬餘人。”

劉封心中微動,忍不住站起身在堂上緩緩走動。

片刻之後,他的目光忍不住來到了諸葛亮的身上。

似乎對方同一時間也感受到了劉封的視線,當即擡頭,正巧對上了劉封的眼睛。

太險。

劉封很清楚的看懂了諸葛亮想要表達的意思。

又沉吟了大約半炷香的時間,劉封終於做出了決斷。

“太險,不可爲也。”

在衆人或是期待,或是憂心,或是忐忑的目光中,劉封還是拒絕了陸遜的建議。

陳登、太史慈、張遼等人的眼中閃過失望和遺憾,而諸葛亮、趙雲、徐晃卻像是鬆了口氣一般。

唯有陸遜,讓劉封很是意外,他居然神情自若,無悲無喜,彷彿剛纔提出建議的人根本不是他似的。

劉封暫時顧不上反應奇怪的陸遜,繼續補充道:“前者大將軍遣使求援,吾已應之。然援兵多寡,駐紮何地,卻是連日躊躇未決。今幸得諸君良策,如撥雲霧而見青天!“遂拍案定計:“着朱治爲先鋒將,精選部曲四千精銳,即日兵發河內,暫屯河陽縣城。”

衆人這才恍然,原來劉封還是屬意河陽。若只是四千精銳的規模,的確進退上可方便許多,更不會有傷筋動骨之虞。

不過劉封繼續補充道:“若日後有天賜良機,再做增兵,爲時不遲。”

太史慈當即提議道:“主公英明,只是如此安排的話,是否可增厚朱治所部器械?”

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632章 孟德躊躇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28章 遷府之議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628章 奇襲雒城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596章 兵權之爭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61章 陳羣家書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620章 全線突破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624章 進退兩難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610章 子孝碰壁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580章 僰道危急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605章 見好就收第620章 全線突破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79章 玄德教子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558章 大獲全勝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76章 夜半訪客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8章 晨昏定省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459章 荊南思定第63章 下邳國相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26章 八二分成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231章 戰馬交易
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632章 孟德躊躇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28章 遷府之議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628章 奇襲雒城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596章 兵權之爭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61章 陳羣家書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620章 全線突破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624章 進退兩難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610章 子孝碰壁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580章 僰道危急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605章 見好就收第620章 全線突破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79章 玄德教子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558章 大獲全勝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76章 夜半訪客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8章 晨昏定省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459章 荊南思定第63章 下邳國相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26章 八二分成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231章 戰馬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