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百越戰略

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尤其是賀齊這樣已經發育成熟了的“百越剋星”。

等賀齊用完飯後,劉封先吩咐了一聲今晚爲賀齊接風洗塵後,帶着他和陸遜回到了書房。

隨後,將諸葛亮和剛剛回來的龐統一併招入內書房。

內書房的內壁上,掛着多副巨型地圖,其中有兩面,分別就是豫章和會稽的郡國地圖。

劉封帶着賀齊走到會稽的地圖前,後面跟着諸葛亮、陸遜、龐統,而許褚帶着呂蒙和淩統站在最外側。

“公苗,你能爲我拿下這裡嗎?”

劉封的右手攤開爲掌,重重的砸在東冶左上方。

這裡是一塊麪積大過整個吳郡的地盤,但這片疆域僅僅只是名義上歸屬於東冶縣,實際上卻是百越的地盤,而且這裡的百越組織度要顯得更高。

原因很簡單,因爲這裡長期不在官府的管轄之內,擴散到這裡的漢民和百越民自然融合,形成了類似漢族豪強一樣的百越渠首。

這些百越渠首不但有百越的血脈,同時也是漢族的後裔,屬於是漢越混血了。

他們比起一般的百越渠首來,要更能接受漢文化,漢化程度顯然更高,而且麾下還有大量漢民,掌握了漢族的耕種手法,擁有大量的生產資源。也因此,日後孫策病死,孫權繼位時,這裡的渠首豪強們當即跳反,一口氣就拉出了十萬人。

在東冶這片土地上,自始皇帝南下征服百越之後四百年,而始終只有東冶一縣之地,其他疆域名是漢域,實爲百越復起。

在原來的時空中,正是孫策授意賀齊析置東冶縣,新立建安、南平、漢興三縣。而開了天眼視角的劉封卻很清楚的知道,等孫策死後,就是這些混血豪強們的狂歡之時。

雖然自己肯定不會像孫策那樣輕佻冒險,更不會如孫策那樣死在兩年之後。可這幫混血豪強野性十足,而且並未有被劉封毒打過,日後必然也是個禍害。

既然如此,那何不讓賀齊直接教訓教訓這些人,也把南會稽建郡的事情給提上日程?

至於賀齊能不能辦成?

劉封幾乎根本不做懷疑,歷史上賀齊一個人帶着自家千餘部曲,加上五千孫權給的縣兵,就把這票人統統連根拔除了。

自己給賀齊的資源和扶持只會更多,他相信賀齊一定會給自己一個滿分答卷。

果然,聽到劉封的話後,賀齊眼中彷彿有火焰在燃燒,沙啞着嗓音想要確認什麼:“主公是想要……?”

劉封淡然一笑,用手掌在整個東冶地區劃了一個圈,幾乎佔了三分之一個會稽郡。

“公苗,我欲析置會稽,在此地新立一郡,名爲南平郡,治所暫時在東冶,等南平縣建成之後,遷往南平縣。”

劉封在地圖上點了點南平所在的位置,此地大致是日後福建的南平市所在。

劉封曾經考慮過東冶縣,畢竟這裡常年是會稽南部唯一的縣邑,人口衆多,經濟發達,海貿繁盛,來往的商船衆多,這些都是東冶縣的優勢。

可最後劉封還是否決了東冶,以其暫爲郡治。

最核心的原因有三條,第一,福建多臺風,東冶的颱風威脅太大了,一旦作爲郡治被摧毀,整個會稽南部可就要亂了。

第二,東冶位置太偏僻,它是港口城市,靠在海邊,沒法輻射羣山之中的百越,而南平則能很好的輻射周邊山區,持續漢化百越之民,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和生產力。

第三,南平這個位置太好了,是三條河流彙總流向大海的要點。

南平的西南面,有九龍溪經永安縣,折向西北至南平縣。

南平的西北面,有富屯溪自光澤縣轉向東南,經順昌縣至南平縣與九龍溪合流。

南平的東北面,有建溪匯合諸多溪流河水一路從北向南過建陽縣、建安縣至南平外,與富屯溪、九龍溪匯合,至此,閩江宣告誕生。而順着閩江一路浩蕩奔流向東南,於東冶城外匯入大海。

在南平建城後,可以水陸聯通永安縣、光澤縣、順昌縣、建陽縣、建安縣、東冶縣六個縣邑。

除此以外,浦城縣還能通過南浦溪和建溪匯合,而建寧縣經將樂縣則可以通過金溪和富屯溪匯合。

因此,南平可以四通八達,水陸連通周邊九個縣邑,是當之無愧的交通樞紐。

這就是劉封敲定南平的原因。

不同於原時空中的孫家,劉封的資源更多,物資更盛,兵力更雄,給賀齊的扶持更大,那麼所期待的回報也就更豐厚。

劉封一口氣給建安郡劃分了一大批縣邑,除了建安、浦城、南平三縣外,還新立了永安縣、光澤縣(邵武縣)、將樂縣、順昌縣、建陽縣、建寧縣、福安縣、東安縣、漳平縣,共計十二個縣邑。

其中浦城縣即是漢興縣,光澤縣即是邵武縣,東安縣,漳平縣即是漳州。

劉封在名字上並沒有大搞後世的名字,而是選擇了蕭規曹隨,按照如今的舊名使用。

十二個郡國,三分之一多的會稽疆域,這是一個實打實的新立大郡國,光是聽着就讓賀齊等人心潮澎湃了。尤其是因爲劉封的話語而想到了什麼的賀齊,突然之間覺得口舌乾燥,舌不生津了。

果然,劉封接下來的話讓賀齊激動的哪怕讓他當場死給劉封看都心甘情願了。

“公苗,我意表奏汝爲新郡太守,爲南平郡守,兼南部都尉,可建兩千郡兵,另外,我會遣高順統領所部兩萬人,走海路馳援南平。”

劉封回頭看着賀齊,鄭重道:“公苗,我對你的要求只有一個,給我徹底打服郡中百越,讓他們服從我左將軍之命,汝可能做到?”

“齊願爲將軍之志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賀齊當即下拜,衝着劉封叩首道:“若不能成將軍之志,齊願以死贖罪!”

這一刻,賀齊對劉封的忠心幾乎爆表,虎目含淚,聲似泣血。

也難怪賀齊會激動成如此這般了,劉封給他名,給他位,給他兵馬錢糧,甚至可以說是爲他而專設一郡之位。

而在遇到劉封之前,賀齊在會稽郡中四遷縣長,宛如救火隊長一般,四處平叛。

可功績雖立,但功勞卻無有所償。

年近四十,依舊還在六百石的官位上打轉,甚至沒有叛亂,王朗等郡中高官大吏們都想不起來他,可說是被傷透了心。

如今跟了劉封,不到兩年的時間,竟被提到了兩千石的郡守之位上,還是特地爲他而立的新郡。更誇張的是,他還兼任了南部都尉一職,可說是軍事政治一把抓,還特地調了高順所部入南平郡中,助他撫平山越,可謂信任榮寵之極。

看見這些對比,也就不奇怪賀齊願爲劉封效死之心了。

其實此時書房之中,別說賀齊了,就是呂蒙、淩統兩個少年也是看的熱血澎湃,要不是腦袋裡還有一絲清醒,早就跟着賀齊一起嗷嗷直叫了。便是許褚也是心中豔羨,只是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心裡所想的也就只有羨慕罷了。

諸葛亮三人倒是吃驚於賀齊的榮寵,但他們想的卻是更多的在揣測賀齊之才。

諸葛亮跟在劉封身邊時間最久,他清楚的知道劉封的眼光有多毒辣。

別的不提,光是如今的同僚陸遜和龐統之才,就讓他極爲驚歎。更不提劉封還收集了大量各類書籍,對諸葛亮、陸遜和龐統完全開放,任由他們借閱,平時也多有指點教導。

這些教導俱是金玉良言,聽的諸葛亮三人既驚且喜。

原本諸葛三人從不相信才能天授,可和劉封相處之後,這一認知悄悄開始崩塌。

劉封又繼續對着賀齊說道:“公苗,我已自豫章郡中析置出贛郡,以虞仲翔爲郡守,以周公瑾爲鄱陽郡太守,此二地俱在汝郡周邊,君若有大計,可尋周公瑾、虞仲翔聯議,只需要報備兵部即可。”

賀齊聞言,登時大喜,要知道周瑜麾下也是兩萬人的大軍,如此一來,他能親自指揮的就有兩萬兩千人,還有機會得到另外兩萬人軍團的支援,賀齊只覺得這幸福來的太迅速太猛烈了。

劉封想起了什麼似的,詢問起賀齊來:“對了,你先前提起商升、張雅、詹強、何雄等人如何?可堪使用?”

商升乃是正牌子東冶縣長,其實東冶縣的戶籍人口數量早就超過了萬戶,但誰讓會稽南部只有東冶一個縣呢,自然要被壓制,會稽郡中也只肯給它一個六百石的縣長官銜。

至於張雅、詹強、何雄三人,俱是東冶本地的豪強頭目,其中張雅和何雄還是嶽婿關係,但彼此之間並不和睦。

原時空裡這人俱是賀齊手下敗將,商升被賀齊一封書信就嚇的想要投降,張雅和何雄則是被賀齊領少數部曲加上山越人給聯合大敗,而詹強則是在張雅、何雄大敗之後嚇的獻城投降。而這,不過是賀齊在會稽南部的小試牛刀罷了。

賀齊趕忙回答道:“商升頗有才能,在候官民間官聲較好,張雅、何雄不過匹夫之勇,不足爲慮,詹強治政之能尚可,然智謀不足,更無膽略可言。”

“善。”

劉封於是道:“既然如此,這幾人就交由你處置。”

賀齊拱手作揖道:“多謝主公。”

劉封想了想後,又叮囑道:“公苗,汝此番南下,我還有一句話要囑託你。”

賀齊不敢大意,靜心待命。

劉封笑着拍了拍對方的胳膊:“不必如此拘謹,我們也是討論,你作爲前線將領,軍機瞬息萬變,你切不可圈地自固。”

劉封的話不但讓賀齊陷入沉思,就是諸葛亮等人也都被這話所打動,深感此言有理。

“此番南下,我有十二字贈與公苗。”

劉封接着說道:“攻心爲上,獲人爲中,掠地爲下。”

賀齊默默唸誦了一遍之後,豁然開朗,只覺得之前隔了一層紗布一般一直想不通的問題,這一刻突然茅塞頓開了。

劉封看見賀齊恍然的模樣,很是高興,繼續說道:“大山之中,百越繁衍不息,大軍即便入山,也難以盡除之。故此,唯有收攏百越人心,方能得一世之安。”

停頓了一下後,劉封又接着道:“我已經爲你準備了五萬匹布帛,十萬石粗鹽,二十萬石糧草,供你收攏百越人心。若公苗能在兩年之內,建成新郡,鎮撫百越,我當記公苗奇功一件。”

“妙也!”

諸葛亮忍不住出聲贊同道:“攻心爲上,此金玉良言也。”

“孔明所言甚是。”

龐統捋着山羊鬍,連連點頭:“百越仰大山之仗,難以清除,唯有攻心,可收全功。”

陸遜面白無鬚,此時在旁邊加了一句道:“主公,是否再給賀太守增加一部水軍?”

劉封醒覺過來,失笑道:“已有預備,只是方纔竟然忘了說。”

“幸得伯言拾遺補缺也。”

劉封讚賞了陸遜一句,隨後對賀齊道:“我已令薛州爲南平水軍都督,鄭寶爲副都督,各統其部四千人,大小戰船三百五十艘,南下趕赴東冶,爲汝後援。”

先前說了,南平乃是水路交通樞紐,四通八達,可若是沒有水軍掩護,那這可就不是四通八達,而是四面楚歌了。

薛州乃是海盜,也有水軍,故此爲大都督,而鄭寶則只有內河經驗,不如薛州經驗豐富全面,自然只能當副都督。

不過饒是如此,這也俱是兩千石的高官顯宦,別說是和平年間了,就是靈帝末年,以薛州、鄭寶的出身,也是永遠不可能當得上這樣的官職。

因此,薛州和鄭寶也都是相當滿足,對於交出多餘的部衆也是相當順從,沒有太大的牴觸心理。

畢竟這時候他們的部衆遠沒有歷史上那般龐大。

原時空中的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鄭寶和薛州兩個人的部衆可是高達萬戶,四五萬青壯之多,人的野心也必然會隨着勢力的龐大而增加。

眼下他們倆部衆加一塊都纔剛剛萬人出頭,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了。

聽到劉封說還有八千水軍的支援,賀齊已經說不出感動的話來了。

到了這個地步,賀齊還有什麼可說的,唯有效死力罷了。

當晚,劉封設宴款待賀齊,賓主俱歡。

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459章 荊南思定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309章 殺賊誅心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128章 花落糜家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52章 雙向奔赴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20章 榻上盤賬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197章 勃勃生機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43章 非蠢即壞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34章 真實華佗第26章 八二分成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54章 自由來去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98章 北伐臧霸第75章 達成契約第43章 非蠢即壞第385章 三度入雒
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459章 荊南思定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309章 殺賊誅心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128章 花落糜家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52章 雙向奔赴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20章 榻上盤賬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197章 勃勃生機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43章 非蠢即壞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34章 真實華佗第26章 八二分成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54章 自由來去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98章 北伐臧霸第75章 達成契約第43章 非蠢即壞第385章 三度入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