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這位焦徵羌還真給了劉封一個不小的驚喜。
先前提到過,海鹽在整個吳郡之中,堪稱倒數第一,不但面積,人口,經濟,耕地以及產出都是相當的低,而且還飽受海水倒灌的鹽鹼之苦。
雖然海邊也有煮鹽的習慣,只是煮鹽這份工作不但辛苦,而且還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柴和器具,又有沉重的賦稅壓着,盈利其實是相當微薄的。
焦矯卻是從中看到了機會,並且製作成了一份奏疏,上呈給了劉封。
劉封本來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可居然在奏疏中看到了曬鹽的字樣,頓時大爲驚訝,當即就詢問起了焦矯。
“此曬鹽之法,焦君是從何處所得?”
聽見劉封問話,焦矯滿臉諂媚,低眉順眼的回答道:“乃是從北方徐州傳來,具體方法下官也不清楚,只是聽聞些許消息,言說此法制鹽,不但效率甚高,而且相比起煮鹽法來,並不需要多少薪柴供給。最爲重要的是,此法能夠利用灘塗,鹽鹼之地,海鹽飽受鹽鹼之苦,若是能夠配上此法,必能有大利於沿海百姓。”
焦矯的臉上帶着諂笑,一雙綠豆眼不時的在劉封臉上掠過,偷偷的打量着他的神情反應,怎麼看都是一派小人作風。
可偏偏就是這麼個傢伙,居然難得的打聽到了曬鹽法的片言隻語,而且還敢於將基於這點情報而編輯出的想法上奏給自己,倒是引起了劉封不小的好感。
“我也不瞞君等,此曬鹽之法,乃是我之首創,已於徐州東海郡內鬱洲山島上開闢了大量的鹽田。”
劉封思索了片刻後,忽然開誠佈公道:“此法如今乃是秘法,嚴令不得外傳,君是從何而知?”
噗通一聲,焦矯竟直接跪了下來,滿臉驚惶懼怕之色,顫顫巍巍的辯解道:“左將軍明鑑,下官實在是不知此事,只是北方來船上的船伕們偶爾提到了此事,言說有人在灘塗上曬制海水,下官想到海鹽亦多灘塗鹽鹼之地,故才貿然上書,死罪,死罪!”
劉封這才恍然,明白了焦矯是如何知道了曬鹽之事。
其實這事說白了也很簡單,曬鹽畢竟需要大量的鹽田,想要徹底瞞住是很難的,尤其是海上四通八達,路過的船隻數不勝數,又不像陸上能利用地形設卡,因此消息總會泄露出去。
但這些消息都是支離破碎,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外人即便猜到了劉封在用某種新的技術製取食鹽,但也不知道這一整套方法該如何實施。
曬鹽法雖然簡單,但也不是真把鹽水引到灘塗上就能出鹽了。光是鹽田如何開闢,就有着不少技術和竅門。
故而,焦矯只是聽說了有這麼回事情,卻並不知道曬鹽法的流程和技術。對方之所以求到自己這裡,正是猜到了曬鹽法極大概率是爲劉封、劉備父子所掌握的。
有了這一波誤會之後,劉封倒是對焦矯的觀感更好了一些,尤其是對方的文書之中,並沒有完全傾向於士族豪強,而是將份額分成了兩半,也照顧到了普通平民以及鹽丁們的利益,只能說焦矯這人是真的嫌貧愛富,可在處理政務時,卻又反而相對要公平一些,也算得上很是弔詭了。
“罷了,你也是道聽途說,又能有什麼罪過。”
劉封擺了擺手,寬恕道:“不過汝這份計劃卻是不行。”
聽見劉封當真赦免了自己,焦矯心中暗喜,左將軍果然愛民如子。
焦矯也是認真研究過劉封,發現對方在愛民方面很是凸顯,尤其忌憚士族豪強欺壓平民,並在過江之後,幾次三番的打擊地主豪強,逼迫他們將土地歸還國家,然後再度分配給無地貧民。
得出這個結論之後,焦矯立刻整頓了自家門客部曲,嚴令不得騷擾、欺壓百姓。
同時,針對劉封的喜好,焦矯纔會根據道聽途說的曬鹽情報,制定出了這麼一個計劃,並大着膽子上奏給劉封。
只能焦矯這人德行雖然較差,但投機的能力卻是相當之強,不但膽大心細,而且還很果決,敢於下重注。
劉封若是知曉焦矯的心思,肯定會對其喪失不少好感,但卻並不會歧視對方,只要對方真心爲民做事,如今缺乏人才的劉封也不介意給對方機會,但焦矯一旦犯錯,那劉封也不會和對方客氣。
“左將軍,不知這份計劃哪裡有問題。”
焦矯小心翼翼道:“海鹽百姓實在是太苦了,若是能夠提升一下製鹽之法,海鹽不但能多出許多稅賦,百姓也可過的寬鬆一些。”
聽到這話,劉封沉默了下來,其實對於劉封來說,他也早就有了在江東建立鹽場的打算。
歷史上的鹽場,最大的產區就是江淮地區,不但品質上乘,而且產鹽量巨大,甚至能以一己之力滿足整個中華帝國。
如今劉封之所以會猶豫,主要還是不想將這個任務交給焦矯罷了。
思考了好一會兒之後,劉封重新開口道:“君之愛民,我已深知。既是如此,那我有一事要交予焦君。”
焦矯心中大喜,當即恭敬答道:“明公但請吩咐,矯必全力以赴,不負明公所託。”
“善。”
劉封點頭讚譽了一句,隨後開口道:“接下來三個月內,麻煩焦君將海鹽海岸的灘塗盡數徵爲國有,補償的話……就暫定爲一年所出吧,可以給錢糧,也可以給雪鹽、布帛。這些土地上的鹽丁不必驅除,可讓他們繼續煮鹽,等到日後再說。汝可能辦到?”
海鹽不但海岸線漫長,而且幾乎全是衝擊灘塗,往北的吳縣、無錫、毗鄰也有海岸線,但它們的海岸線卻已經不再是灘塗了,海水也不會倒灌入內地。
因此,這些地方的海灘反而並不適合開闢鹽田。
先前劉封也做過簡單的調研,揚州境內,最爲適合開闢鹽田的就是錢塘至海鹽一線,其中海鹽縣的海岸灘塗,佔了適合開闢鹽田灘塗的七成以上。
只是其他事情太過繁忙,要不是遇到了焦矯,恐怕劉封一時半會還真想不起來這些。
不過既然打算做這件事了,那以劉封的脾氣,就不會讓肥肉落到海鹽本地的士族豪強嘴裡。他現在是未雨綢繆,先確定這些灘塗的所有權,省的日後有些不開眼的士族豪強被巨利矇蔽了眼睛,跑來找死。
畢竟這些蠢貨固然死不足惜,但在東漢這個時代,殺的狠了,還是容易引起士族豪強們的物傷其類的。
至於那一年產出的補償,就是一個誘餌,若是焦矯敢在這方面打主意,那劉封也不介意拿他殺雞儆猴一下。
焦矯倒是對此全然不知,只是因爲劉封的首肯而感到驚喜,連連保證一定做好,若是出了問題,他甘願受罰。
進入海鹽城後,劉封身邊的隨員自然開始清點縣中的庫藏以及賬目,包括陸績、陳泰、鍾毓、孫權等文學侍從,也一併參與了其中。而負責保護他們的,則是新一批武官侍從,有周峻,周邵、周承、孫翊、孫皎等人蔘與。
一時之間,劉封周圍似乎被周、孫兩大姓氏給包圍了,尤其是孫氏,那可是貨真價實的親戚。
也因此,從孫權,到孫翊、孫皎等人,都對劉封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隨着時間的推移,孫系作爲一個諸侯已經徹底解體,包括孫策本人都在劉封麾下盡心竭力,戰功赫赫。即便是程普、黃蓋、韓當、呂範、陳武這些原孫家死忠黨羽,也已經不再有不切實際的夢想,而是踏踏實實的在劉封體系內找到了各自的位置。
劉封甚至開始重新啓用孫香、孫賁、孫靜等人。
這歸功於孫家並不團結,拋開了外姓將領後,僅僅孫氏也分成了四大派系,並分別以孫策、孫賁、孫靜和孫香爲首,這些派系之間甚至還存在一定的矛盾,自然也就團結不到一起了。
在使用了孫氏、徐氏、吳氏後,不但大大填補了劉封因爲急速擴軍而帶來了中低層軍官的匱乏,同時也對穩定江東有了不小的促進作用。
很快,賬目和庫存的數據被呈上,顯示對得上。
隨後,劉封又親查了訟獄,也並沒有冤情,可見焦矯爲政不但在及格線之上,甚至還能給到優良。
於是,劉封在好言安撫了他幾句之後,離開了海鹽,取道由拳。
由拳的縣長乃是山陰謝家之人謝承。
讓劉封感到驚訝的是,謝承與孫權居然並不熟悉,完全不像是姻親關係。
原來,在原時空中,這個謝承的姐姐乃是孫權的第一任正室,是吳國爲孫權精挑細選的名門貴女。
謝氏之父謝煚是會稽謝氏子弟,被舉爲孝廉,入洛陽後又因爲才思便捷,又脫穎而出,拜爲尚書郎,後外出任下邳國徐縣縣令,也算得上是江東名門。
吳國太和孫策顯然是有着政治目的,纔會爲孫權迎娶其女,用來安撫穩定會稽。
謝承本人也挺有名,他是著名的史學家,《後漢書》便是其所著,更是一口氣活到了三國中晚期,距離三國結束只剩下了二十四年,可謂長壽。
只可惜其姐與孫權的婚姻並不美滿,僅僅只是維持了幾年的恩愛,就因爲孫策的突然離世而發生了軒然大波。
孫權爲了平衡力量,不得不迎娶自己的表妹,而謝氏堅拒不從,早早去世。
至於是真的活活氣死的,還是被孫權動了手腳,那就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劉封好奇之下,悄悄打聽了下,原來這蝴蝶翅膀還是自己。
因爲自己勢如破竹的席捲江東,吳國太根本來不及爲孫權細細挑選。
等到自己俘虜孫家上下,逼降孫策之後,吳國太更不敢輕易結親江東士豪了。
後來劉封接受了孫策的降服,並善待孫氏,可雙方畢竟先前是戰場廝殺過的,孫策又形同一方諸侯,也就是東漢末年的政治生態還延續一些秦漢以來的潛規則,再加上劉封的器量也要遠超這個時代,否則孫氏縱然再怎麼乖巧,孫策、孫權、孫翊這些成年男子也是活不下去的。
當然了,劉封固然可以寬宏大量,但吳國太卻非常警醒,等到局勢放緩之後,她很快就給孫權尋了一家普通士族門第的閨女成親,婚禮十分低調,顯然也是擔心劉封疑心孫氏。
得知了這個結果後,劉封啞然失笑,不過旋即也拋之腦後。
如今孫氏已是劉氏臣,孫權這般選擇,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謝承治理下的由拳也頗爲不錯,謝承和焦矯都是會稽人,因爲會稽士族受到的沉重打擊,劉封爲了安撫他們,特地命令提拔幾個可用之才,就任於會稽郡周圍縣邑,好安會稽士族之心。
謝承和焦矯就是這一指令下的產物,不過現在反過來看,這兩人倒真是乾的相當不錯。
對於謝承,劉封要更爲親近一些,畢竟這位德才都很不錯,尤其是善於著寫史書,是難得的特種人才,劉封自然要多加關注。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謝承如今就已經起了著史的心思,平時也注重收集資料。
劉封得知之後,大笑表態,允許其借閱各地地方誌,並在州郡監督下閱覽記事檔案。
對此,謝承大喜過望,對劉封感恩戴德,視若明主。
接下去,劉封繼續巡視各地縣邑,總的來說,情況還是相當不錯的,有上層機構的嚴格管理,大部分的縣邑表現的都在及格以上,表現優良的縣邑也佔到了總數的三分之一強,可以說遠超劉封原本的預料。
不過其中也不免有些作奸犯科之徒。
比如黟縣大疫,當地縣長不思救災去疫,反而趁機夥同本地豪強巫師製作出售符水,大肆斂財,貪賄無藝。
劉封抵達前,還想隱瞞情況,最終引得劉封大怒,當即斬殺黟縣縣長,族滅參與的豪強和巫師,隨後親自指揮救災。
好在黟縣的災情雖然嚴重,但流傳的疫病致死率很低,雖然傳染性較強,但在合理的防控手段下,最終還是成功渡過。
整個江東四郡七十餘縣(建安初六十八縣,但劉封拆分新建了不少縣邑),劉封巡視了其中過半,剩下的路途實在遙遠,且不順路,又並非重要城市,也就暫且略過了。
總體而言,劉封對結果很是滿意,通傳了考覈優良的縣令、縣長,並賜予絲衣一件,布衣兩件,錢千錢,糧二石,霜糖一斤,雪鹽五斤,香油五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