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四蔡中計

第436章 四蔡中計

同時,蔡瑁則傳令黃忠、文聘統領本部,駐守益陽,取消了攻擊望城的任務。

這命令一下,文聘和黃忠頓時怒了。

本來都已經說好了的,怎麼能如此輕易就變卦?

蔡瑁以黃忠、文聘未能堵住益陽兵馬爲藉口。

可益陽的兵馬早在他們出發之前就已經跑了,這責任顯然在蔡瑁身上。

若不是他求穩,在巴丘觀望了十餘日,益陽兵馬就是插上翅膀也跑不了,可現在反倒成了他們的過錯了,這讓黃忠和文聘如何能接受。更別說到嘴的肥肉還要吐出來,反交給蔡瓚、蔡琰這兩個廢物去吃了。

於是,黃忠、文聘星夜趕回巴丘,在蔡瑁的大帳中雙方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可蔡瑁最終還是憑藉身份地位壓服了文聘和黃忠,畢竟蔡家可是劉表的外戚,文聘、黃忠只是劉表的部將罷了。

不過蔡瑁也並非只是一意孤行,同時也給與了安撫,許諾來日蒯越抵達巴丘之後,他一定將益陽的功勞如實上報,同時盡力爲文聘和黃忠爭取先鋒的位置。

黃忠和文聘又不是傻子,你先前就已經說話不算話了,現在又來許諾,真當他們倆是傻子嗎?

況且現在又玩虛的,兩人心裡恨極,可面上卻還是應付了一下。

比起黃忠的僵硬,文聘的敷衍就顯得有誠意的多,這也讓蔡瑁對黃忠更爲不滿。

老兵痞,要不是劉表無人可用,會看上你?

黃忠、文聘做出讓步之後,蔡瓚、蔡琰兩人自然大喜過望,當即就帶着本部兵馬四千人趕往望城。

東漢時代的望城大致就是日後長沙市的望城區,只是略有不同,這個時代的望城並非在湘江以西,而是在湘江以東。

故而從羅縣至望城,都不需要過河,直接走陸路,只需兩三天即可抵達。

蔡瓚、蔡琰只覺得這不過是一場武裝遊行罷了,望城的兵馬都已經悉數撤回,荊南軍顯然已經喪膽。若非如此,他們如何會下這麼大的力氣,硬生生從黃忠和文聘的手裡搶下望城。

果然如他們所料的那般,細作不斷來報,望城城中已經一片空虛,原有兵馬在這幾天內悉數撤離,如今城中只有十幾個大戶人家湊了部曲維持治安。

只要大軍一到,必定開門以迎。

蔡瓚和蔡琰兩個人做夢都想不到,他們剛出了羅縣沒多遠,就已經被孫策的人給盯上了。

孫河一邊監視着蔡瓚軍的動向,一邊不斷的派遣親兵向後方孫策處傳遞情報。

劉封這次給孫策派來了不少人手,其中就包括了孫河、孫皎等孫氏族人。

這些人無疑都是孫策的親信,也願爲孫策效力,他們和孫策一樣,都希望以軍功在劉封的手底下站穩腳跟。

哪怕死了大哥的孫皎也是如此。

收到情報之後,孫策大致定下了作戰計劃。

決戰的地點就在望城城外。

此地有天險相助,地形對孫策極爲有利。

之所以選在這裡,是因爲這裡是一片平原地帶,卻偏偏夾在山脈和河流中間,而望城,就像是一顆誘人的果實,躲藏在山腳和河流的匯聚點。

以望城爲基礎,望城城東是一道名爲玉池山的山脈,海拔雖然不高,卻結結實實的封堵住瞭望城西面,整個山體一直延伸到湘水旁才留出一道陸地通道。可這唯一的通道想要過去也不容易,因爲這裡必須要經過望城城牆之下,若是城牆上有一隊弓弩手,勢必會給城下軍隊造成很大的傷亡。

最可笑的是,如果蔡家軍當真要從這裡突圍的話,那也只會把全軍給送到臨湘城下,可謂是自投虎穴。

望城以西,則是湘水。

湘水繞過望城城西,轉向城南,然後在城東南和玉池山遙相呼應,夾出一條通路。

孫策所部此時埋伏在玉池山上,同時又悄悄的以一部千人趁着夜色潛入望城,暫躲避於望城大戶人家家中。

這一營千人分爲兩部,一部爲五百人甲士,其中有兩百鐵甲士,專門用於死守城東門,務必阻擊蔡瓚、蔡琰入城,而另外一部則爲五百人弓弩手,到時候控制城西、城南的城牆,阻塞蔡家軍南逃。

孫策的主力,則躲藏在玉池山上,等待蔡家軍進入伏擊圈中,然後從東南往西北抄襲,將蔡家軍驅趕向湘水,最終徹底圍殲對方。

蔡瓚、蔡琰兩人並非草包,他們一路過來時,並沒有因爲望城已經空虛而貪功冒進,相反,還不斷的和派出的細作、諜報聯繫,接收情報,同時還將偵騎四散,探查周圍的情況。

可以說,蔡瓚、蔡琰在謹慎上,其實是做到了百分百了。

但問題是,這裡可是荊南,巴丘一戰雖然打的荊南人震動,但對荊北人的反感卻是並未消除。

荊北軍的斥候,細作雖然也能送來情報,但並不意味着他們就無所不知。

就以望城軍撤退爲例,荊北軍的斥候只能遠遠的看見望城軍從南面離城,向臨湘轉進,卻沒法跟上去追蹤對方。

這就是地利的因素。

你混在人羣中可以看見望城軍出城,可你一旦追蹤上去了,立刻就能被周圍荊南人發現身份,從而暴露。

除此以外,荊北軍的細作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望城上,卻反而疏忽了對玉池山的偵查,以至於孫策所部七千人已經悄悄潛伏在山上了都一無所知。

荊北軍中,蔡琰帶着本部部曲兩千人爲前軍,蔡瓚則帶着本部兩千人爲後軍。兩部之間保持兩裡地的距離,遙相呼應。

羅縣至望城大約爲一百里地出頭,蔡瓚自離開羅縣後,每日保持行軍三十里的速度,至第四天上午,抵達瞭望城東北。

蔡琰看着望城大門緊閉的城門,轉頭吩咐道:“去個人,讓他們趕緊開城。”

“是,將軍!”

一都尉應命之後,單人匹馬衝向城門。

“城內的人聽着,荊州軍討逆將軍麾下,中郎將蔡琰蔡將軍已至城外。爾等若是不想滿城俱焚,速速打開城門投降。”

那都尉在城下連喊了三遍,聲音倒是很響,城門內外俱是聽的一清二楚。

片刻之後,城門發出吱呀一聲,緩緩打開。

那都尉臉上一喜,回頭望向身後的大軍。

軍陣之中的蔡琰擺了擺手:“廷圭,你帶本部人馬先行入城。”

“是,將軍!”

蔡琰所喚廷圭之人,乃是他的族弟蔡和,此時在蔡琰麾下任校尉。

接到蔡琰命令後,蔡和一揮手,領了五百人先發,朝着城門走去。他們的任務乃是先行入城,控制城門和城樓,爲後續大軍入城打開通道。

屆時論功行賞起來,他們也穩居先發之功,畢竟他們的行動自然也是頗有風險的,一旦城裡若是有埋伏,第一個中招的就是他們這羣先發。

不過蔡和的神色倒是很放鬆,畢竟在他的認知裡,望城的荊南軍早跑了,城裡的大戶們能有多少部曲,湊個一兩百人就已經很不錯了,哪裡敢和他們四千人的大軍做對。

蔡和自覺得了好彩頭,心裡美滋滋的,算計着入城之後該怎麼搜刮。

蔡琰可是跟他商量好了,搜刮出來的財貨四六分成,蔡琰拿四,他拿六。不過這並非是蔡琰好心,而是蔡和部下的分成就得他自己承擔了,蔡琰是分文不管。

想着望城雖然不大,但也有千餘戶人家,即便每家榨取個三五百錢,那也是三五十萬財貨,更別說城中大戶還得另算了。

就在蔡和想入非非時,城頭突然伏兵四起,一百餘人從城垛裡站了起來,手中皆是弓弩,當即朝着蔡和所部傾瀉而來。

只一個照面,蔡和所部就躺倒了數十人,另有數十人身中一兩箭,卻因爲不是要害而沒有栽倒。

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戰果,完全是因爲蔡和太過麻痹大意,正常先發怎麼都不可能不防着城頭的箭矢攻擊。而蔡和所部明明帶了盾牌,卻大意不用,結果死傷慘重。

“起盾、起盾!”

蔡和身上也中了好幾箭,只是因爲身着鐵甲,並沒有什麼大礙,最深的一箭也不過才破了鐵甲,被裡面的絲綢給阻了下來,僅僅只是咬破了皮肉。

在蔡和的指揮下,衆人紛紛放下盾牌,抵擋城頭箭矢。

同時,弓箭手也在蔡和的指揮下朝着城頭開始反擊。

遠處的蔡琰一看,也是大驚失色。

“這是怎麼回事情?難道望城守軍不曾撤離?”

蔡琰大聲喝罵,卻無人回答。

於是,他也只能先放下這個問題,指揮弓箭手前壓,接應蔡和退出城頭弓箭的射程範圍。

一番兵荒馬亂之後,蔡和總算是撤了下來,但本部已經傷亡一百餘人,就連一部分傷員都沒能帶回來,還留在城牆下悽聲哀嚎。

蔡琰對着蔡和劈頭蓋臉一通臭罵,這次傷亡最大的原因還是蔡和的麻痹大意。否則就算被望城守軍偷襲,也不至於如此慘重。

蔡和知道自己的錯誤,低着腦袋不吭聲,任憑蔡琰大罵。

好半晌之後,蔡琰也罵的有些累了,停了下來,開始發號施令。

此時,蔡瓚以及其所部也抵達瞭望城城下,看見前軍依舊列陣於野,沒有入城,很是驚訝。

蔡瓚親自帶了人過來尋找蔡琰,得知望城詐降,並重創了蔡和所部後,蔡瓚表現的極爲震驚。

“兄長,眼下該如何是好?”

蔡琰本來想進攻,可既然現在兄長來了,他也不能不問問兄長的意見,更何況蔡瓚纔是主將。

蔡瓚臉色陰沉,詢問道:“城裡有多少人?”

“不知道。”

蔡琰面如鍋底,搖了搖頭:“不過應該人數不多,剛纔城牆上大概百十個人,城門口看不清,但人影稀疏,應該多不到哪裡去。只是這弓弩倒是有上百張,讓人摸不着頭腦。”

蔡瓚麾下的蔡中突然插話道:“如今各地豪強大戶家中大多囤積弓弩,這望城也有不少大戶人家,拿出個百餘張弓矢也屬正常。”

蔡中的話有些道理,其他三蔡也頗爲認同。

蔡瓚細思片刻,回頭詢問道:“周圍可有警情?”

探馬首領趕忙回答道:“回稟將軍,不曾有警情。”

荊北軍如今在平原之上,四面八方都是平原,而且一面是湘水,一面是玉池山,想要突襲他們難度還是頗高的。也正是因爲如此,孫策才依舊潛伏着,他要等到荊州軍陷入到攻城中後,再開始出動。

這樣一來,蔡瓚哪怕有心逃跑,也來不及收攏部隊了。

蔡瓚聽到平安無事,心中的戒心才稍稍放鬆了一些,隨即下令道:“玉池山方向多派偵騎,尤其是湘水邊的通道,一旦有情況,立刻示警。”

蔡瓚最擔心的還是望城城南的臨水通道,自然要多做準備。

“喏!”

探馬首領當即應命,然後做出調整。

蔡瓚則會同蔡琰等人開始準備攻城。

望城不是大城,甚至都不是縣邑,只是一處鎮城,正對着荊州軍的城東不過一百餘步,四千人都沒法展開。

故此,蔡瓚令蔡琰從城北進攻,而他本人從城東進攻,另外從蔡琰所部抽調蔡和,前往城東南警戒。

分派完畢,各部開始散開,準備發起攻擊。

而望城的城牆上也出現了一百多弓箭手,顯然是打算做防禦。

遠遠的眺望那有些稀疏的防守,蔡瓚心中鬆了口氣,看來城內的確沒有多少人手。

隨即,蔡瓚臉上露出一個猙獰的笑容,區區一個鎮城大戶,也敢反抗方伯大軍,真是不自量力。

“傳令下去,攻破望城之後,一日不封刀。”

蔡瓚的這條命令一下,頓時激起了全軍的喧譁,士氣登時爆棚。

不封刀意味着可以隨意劫掠、搶劫、賤銀、甚至是殺人。

不過大部分情況下,軍隊還是不會亂殺人,因爲人本身也是一種商品,可以販賣爲奴。而且胡亂殺人的話,只會引來不必要的抵抗,也會造成財富流失。

總的來說,不封刀就意味着大量的財富和女子,這對於任何時代的士卒(除PLA外),都是無法抵擋的強烈誘惑。

看見士卒們氣勢振天,蔡瓚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大手一揮:“進攻!”

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17章 宴請趙田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635章 掩人耳目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611章 冬日休兵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615章 曹仁來援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89章 立木懸金第81章 徵辟劉曄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65章 禮送賣家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618章 奔襲得手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459章 荊南思定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64章 上門送禮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50章 舉薦撞車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514章 騎兵三寶
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17章 宴請趙田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635章 掩人耳目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611章 冬日休兵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615章 曹仁來援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89章 立木懸金第81章 徵辟劉曄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65章 禮送賣家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618章 奔襲得手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459章 荊南思定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64章 上門送禮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50章 舉薦撞車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514章 騎兵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