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

太史慈回城之後,立刻曉諭全軍,敵將吳景已被生擒。

此時的吳景大腿上的箭矢已被取下,同時還敷上了草藥,進行了包紮。

吳景的價值還是不菲的,他也是袁術表舉的督軍中郎將,還擔任過丹陽太守,妥妥的兩千石大員了。

生擒這樣的孫策軍高級將領,對整個徵南軍士氣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同時也狠狠的打擊了孫策軍的士氣。

一時之間,餘杭城中到處都是呼喊之聲——賊將吳景已爲太史將軍所擒,賊軍還不快快棄械投降。

城中參與的一千餘吳景軍先是不肯相信,可太史慈直接讓吳洋去勸降,從吳洋口中,他們得到了確切的信息,徵南軍所言句句屬實,毫無半點虛假。

如此一來,剩餘的千餘吳景軍士氣徹底崩潰,在軍官的帶領下棄械投降,進了徵南軍的俘虜營。

隨後,太史慈從俘虜口中獲得情報,得知還有千餘吳景軍押送糧食前往錢塘,即將返回餘杭。

於是,太史慈當機立斷,以徐晃爲全權指揮。

此時許昭毛遂自薦,願爲徐晃嚮導。

太史慈從之,命徐晃爲主將,許昭爲副將,領騎兵四百,精卒六千出餘杭,於半路設伏,成功伏擊正要返回餘杭的一千人。

自此,太史慈一夜破餘杭,兩戰滅吳軍,徐公明陣斬吳景軍忠桓校尉吳大,並斬首六百餘級,同時俘獲三千三百餘人,並生擒敵主將督軍中郎將吳景,並其下都尉四人,大小軍官上百人。

太史慈當即書寫戰報,併爲徐晃、許昭、高岱以及麾下立功將士請功,並詢問是否需要將吳景北送。

劉封此時正在吳縣城下,少了趙雲、樊能兩部之後,吳縣城下的徵南軍壓力無疑變大了不少。

尤其是還得提前堵死城南,這不但增加了徵南軍的壓力,還極大的刺激了城內徐琨。

徐琨怎麼也想不到,書信裡說的好好的讓他考慮幾天,怎麼隔天就開始圍城了。

直到趙雲、樊能的大軍南下,吳縣南門的守軍看見那長龍一般南下的隊伍之後,連忙上報給徐琨,後者這才明白了過來,劉封是分兵南下了。

如此一來,吳縣裡的徐琨所部可就成了對方身後的位置,一旦出城被擊,趙雲、樊能所部必定會吃不了兜着走。

徐琨招來徐逸、朱潮、孫河等人商量。

衆人一致認爲,劉封分兵,很可能是盯上了孫策主力。

吳縣此時和吳南以及會北的聯繫被阻隔,雖然沒有徹底封鎖,但聯絡已經十分不暢。

因此,吳縣城中的徐琨等人並不知道孫策已經走查瀆古道,偷襲高遷屯得手,成功突破了固陵防線,甚至就連山陰城都已經攻下了,逼的王朗、虞翻帶着數百殘兵漂在鏡若湖上,惶惶不可終日。

他們還以爲孫策仍舊在猛攻固陵防線,而劉封發現了吳景所部的南下,迫不得已分兵跟着南下,想要牽制孫策主力過江。

如此一來,衆人商議之後,覺得可以嘗試夜襲城南一波,如果真的能夠擊破城南的徵南軍,那戰局當會大爲改變,爲孫策軍挽回許多劣勢。

衆人商議已定,因爲擔心此時發動,恰好撞上徵南軍最爲戒備的時間,於是將時間定在五日之後的午夜,以徐逸爲主將,孫河爲副將,挑選精銳三千悍卒,夜襲城南征南軍。

徐琨等人的密謀劉封並不知曉,他此時正在接待朱相。

朱相這次帶來了五萬石糧食,以及一部分軍械物資和一千五百名民夫,甚至暗示城中大姓都是心向朝廷,忠誠天子,願意爲迎奉徵南軍入城而出力。

劉封卻是知道,朱相這點東西,還是善財難捨。

要是真有誠心,光是四大家就能湊出個十萬石糧食了,若是再加上吳縣內的其他家族,即便是二三十萬石也不是什麼要命的數字。

吳縣可是整個江東開發最成熟,上等水田最多,河流湖泊密佈,水利設施齊全的豐饒之地,僅吳縣一地,每年產糧就必然在近千萬石之多,遠超一般縣邑,甚至是西北一些縣邑的數倍之多。

劉封更清楚,別看江東大姓們現在扣扣索索的,但這些人的膽子卻小的很,典型的膽小心大。

劉封有足夠的把握,只要自己加點壓力,江東大姓們自己就會軟了。

於是,他毫不客氣的對着朱相冷笑道:“我聞爾等與孫家關係密切,早已暗中投靠孫賊,君此來,莫非是爲賺我乎?”

朱相一聽,仿如五雷轟頂,都懷疑是不是自己耳朵出問題了。

好在朱相也頗有能力,很快就鎮定了下來,看着面前冷笑連連的劉封,朱相心中驚慌失措,知道此時若是解釋不清楚,那江東大姓大概率是要換人了。

“徵南何出此言?”

朱相努力的做出誠懇的表情:“我等俱是心向朝廷,受盡孫賊壓迫,聽聞徵南奉朝廷之令,南下江東,我等俱欣喜若狂,心中十分感念朝廷之德,將軍之威,如何會與孫賊交往。如今江東連年兵火,謠言衆多,還請徵南明察。”

朱相這態度可謂是相當低了,顯然也是被劉封的話給嚇到了。

別看孫策只在江東待了兩年,卻已經教會了吳郡大族們該如何尊重武夫了。

之前他們以爲劉封是聽名於朝廷的,有些自以爲是了。

畢竟中原士族的確看不起江東士族,可再看不起,大家也都是士族,顧雍的曾祖父顧奉就當過潁川郡的太守,而顧雍本人也被兗州名士蔡邕收爲弟子。

孫策是逆賊,姑且不提,可你劉封是朝廷的徵南將軍,怎麼都得聽命於天子,朝廷,朝中諸公吧?

也是這種錯覺,讓他們有了既要又要的錯覺。

這根源之一,也是吳郡士族膝蓋太軟,擔心反抗孫家會引來不必要的損失。

躺着等劉封解決了孫家,他們再出來站坑他不香嗎?

可誰能想到,劉封居然直接翻臉了,而且翻的還這麼狠辣,這架勢看起來是要給吳郡大姓換姓啊。

朱相嘴上說着討饒的話,心裡也在想着該如何加碼,他畢竟只是利益矇蔽了眼睛,不是真蠢到無藥可救。

朱相是低頭了,可劉封卻沒說要收手。

他冷哼一聲,嘴角帶着一絲冷笑道:“哦?只是謠言嗎?我可是聽說顧家家主顧雍顧元嘆早就已經投到了孫策門下,併爲他處理公務,雖無吳縣縣令之名,卻有吳縣縣令之實啊。”

又一個晴天霹靂在朱相耳邊炸響,他幾乎眼前一黑。

這到底是哪裡走漏的消息?

朱相作爲江東大姓朱家的核心成員,顧雍投效孫策這個事情他可是清楚的很。

顧雍作爲四大姓的代表,爲孫策效力,換取孫策對四大姓的庇護,可同時,事先也已經約定,顧雍只做事,不坐位,可以有實,卻不能給名分。

孫策也明白,眼下吳縣大姓是不可能光明正大的投效於他的,而且他此時也是太缺少行政人才了。

顧雍、顧家以及吳縣大姓們,就是看到了這一點,纔敢於同他做交易。

孫策若是答應了,那他好歹還有人可用,而且也算是結了一份香火,日後若是他真在江東站住腳了,未必不能得到他們的支持。

若是不答應,那四大姓也不會爲他做事,總不能因爲不幫你做事,你就滅人滿門吧?

那恐怕整個江東都不會再有人爲孫家做事了。

結果也很讓吳縣大姓們滿意,孫策的底線果然十分靈活,當即就答應了他們的要求,而且還讓顧雍管理整個吳縣。

雖然吳縣縣令給了吳景,但實際做事的卻是顧雍。

甚至孫策的吳郡太守府中,也對顧雍極其依賴。

畢竟這個時空裡,孫策可沒機會當舔狗,舔到張紘、秦鬆和陳端了。

因此孫策連個謀主都找不出來,行政人才更是極度匱乏,對吳縣大姓們的依賴和妥協遠超原時空。

朱相臉色蒼白,戰戰兢兢說不出話來。

他做夢也想不到這麼機密的事情,劉封是怎麼知道的?

難道孫策身邊有劉封的人?

更爲可怕的是,江東四大姓隱隱以顧家爲首,哪怕陸康沒死的時候,顧家都穩穩的壓了陸家一頭。

要不然陸康在廬江當太守的時候,也不會把陸家大小全部帶去了廬江,結果被袁術、孫策所攻,死傷過半。

如今劉封竟然對顧雍和顧家毫無半點顧忌和好感,直接點出了顧雍的名字,可見劉封對吳縣大姓並沒有半點忌憚和顧慮,這讓朱相心中發寒。

“怎麼不說話了?”

劉封冷笑道:“這莫非也是流言謠傳嗎?”

朱相雙腿一軟,當即拜倒,衝着劉封深深的叩首了下去。

“我等有罪,還請徵南治罪!”

聽到朱相認罪的話,劉封卻是冷哼道:“你且回去。”

朱相絕望的擡起頭,滿眼乞求之色。

“你既已認罪,也有懺悔之心,那就回吧!”

劉封卻是繼續說道:“回去之後好好商量商量,該如何立功贖罪。”

朱相這才醒覺,原來劉封是嫌他位卑聲微,讓他回去通氣呢。

朱相悄悄鬆了口氣,只要劉封肯給機會,那就沒到絕路上。

看着朱相臉色一個勁的變幻,劉封卻是毫不驚慌,對於吳縣大姓們的心態和性格,他實在是太瞭解不過了。

這幫人雖然有一定的忠誠度,但骨頭偏軟,對家族又看的極重。

就以陸遜、陸抗父子倆來說,都算是柱國級別的名臣了,可對家族卻是極其放縱,陸家堪稱吳國頂樑之一的家族,可除了陸遜父子倆,家中最多的竟然是紈絝子弟。

可見陸遜父子倆對家族的放縱到了多麼離譜的地步。

因此,劉封覺得哪怕自己以滅族相威脅,江東大姓都不敢真投靠孫策了,更何況現在還給對方機會了。

事實證明,劉封看的相當的準。

朱相聽到劉封的話後,第一反應不是造反,或者乾脆投奔孫策,反而是想着該如何討好劉封,取得劉封的原諒,好保全家族。

“徵南之意,相已盡知,此番回城,必向家族轉達徵南之善意,戴罪立功,以報徵南之恩德!”

朱相感動的痛哭流涕,狠狠叩了幾個頭,然後才一步一趨的後退着離開了大帳之中。

朱相可謂是畢恭畢敬,卻得不到劉封半點同情。

到了這時候了,還首鼠兩端,不肯付出,那劉封憑什麼給他們好臉色看。

自己這個徵南將軍,就值五萬石糧食?

********

趙雲行軍速度相當之快,日行六十里,連續行軍五天,幾乎是把吃奶的力氣都使出來了。

從長途行軍之中就能看出軍隊之間的差距。

同樣是日行六十里,趙雲所部僅僅只有一成半的士卒掉隊,被隊伍尾端的軍官收攏之後繼續前進,後果最多也就是晚到幾天。

可樊能這邊足足有四成掉隊,甚至還有數十人徹底失蹤,不知去向,很大概率是直接跑路了。

而且趙雲這邊還保留着一半以上的戰鬥力,而樊能所部已經基本喪失戰鬥力了,最少也得休息個一天半日的,才能恢復一部分戰力。

要是此時有孫策軍出現,都別說伏擊了,只要擺開陣勢,樊能軍估計就得垮。

趙雲之所以敢這麼做,完全是因爲周瑜在前方開路,排除掉了絕大部分的風險。

吳景的部隊不是不能繞過周瑜來偷襲趙雲,但那需要的情報支持可就離譜了。除非吳景能開天眼,否則他連趙雲南下了的消息都不會知道,更別說如此冒險了。

只是五天的功夫,趙雲所部已經追上了周瑜的前軍,匯合的位置距離餘杭、錢塘也只剩下了不到一半的路程。

兩軍匯合之後,依照劉封的命令,以趙雲爲主將,周瑜爲副將,節制於麋、樊能、周道等諸將。

同時,王晟被劉封拜爲參軍,坐鎮由拳,擔負起向南輸送糧食,保障趙雲所部後勤補給的重任。

趙雲依舊以周瑜所部爲先鋒,他則帶着中軍拖後緩行,一邊讓部隊休養生息,一邊等待掉隊的士卒趕上來。

又行軍了三日後,距離餘杭、錢塘一百餘里時,恰好撞見了太史慈派來的傳騎。

第8章 晨昏定省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79章 玄德教子第533章 擒獲二申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635章 掩人耳目第615章 曹仁來援第625章 天雄易手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34章 真實華佗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639章 李整破陣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75章 達成契約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34章 真實華佗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558章 大獲全勝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62章 鼓動曹豹第633章 成都異動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216章 迎奉之爭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637章 兩方援軍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603章 仲達獻策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
第8章 晨昏定省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79章 玄德教子第533章 擒獲二申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635章 掩人耳目第615章 曹仁來援第625章 天雄易手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34章 真實華佗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639章 李整破陣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75章 達成契約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34章 真實華佗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558章 大獲全勝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62章 鼓動曹豹第633章 成都異動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216章 迎奉之爭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637章 兩方援軍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603章 仲達獻策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