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應對舉措

“主公。”

許攸行色匆匆,進了冀州州府之後,很快就得到了袁紹的接見。

一見面,許攸就將手中的軍情奉上。

袁紹也不多話,接過之後就翻閱了起來,看着看着,眉頭不禁就聚攏了起來:“兗州兵馬未有調動,反而河南的兵馬卻調往關中了?”

“正是。”

許攸重重頷首,袁紹好分權,麾下有沮授這等權臣就已經夠頭疼的了,他自然不想再培養出新的權臣來。故此,他麾下的各個方面都有不同勢力摻和。比如情報,就由許攸、郭圖、沮授三方負責,各有牽制。

許攸負責中原方向,郭圖負責青徐方向,而沮授則是負責河北方向。

曹軍先前的調度,許攸就已經向袁紹通報過了,只是當時摸不清楚曹操到底想幹嘛,況且曹操調集的大多都是雜牌藩屬軍,因此袁紹也沒有輕舉妄動。

畢竟對於如今的袁曹來說,小打小鬧根本毫無意義了。

袁紹又接着問道:“漢中那邊情況怎麼樣?”

許攸搖了搖頭:“很難,關中凋敝,僅有的商隊背後都有人,我們在河南雖然有合作者,可到了白馬塞之後也沒法繼續南下,只能轉道沔陽去南鄭,之後就得打道回府了。”

袁紹身邊智謀之士衆多,雖然情報上有缺陷,但衆人卻都一致認爲曹操此番大動干戈,很可能是拿下漢中,想要繼續爭奪蜀地了。

只是猜測歸猜測,還是需要能有實際證據來作證。但如今天下大亂之後,各地的商隊數量顯著下降,而規模則成倍增加,背後都是各方勢力中頂尖的士族豪強做後臺。

就好比在河北,袁家、審家、甄家等勢力撐腰的商隊就佔了對外貿易的七成份額,剩下的三成則由十幾家分享。而這些家族全是袁紹的心腹嫡系,否則根本分潤不到入場券。

曹操那邊也是如此,曹家、荀家、夏侯家等勢力支持的商隊佔了主要的貿易份額。至於劉家,那就更誇張了,劉家的商隊幾乎壟斷了對外貿易的所有份額。

沒有入場券你自然也可以組建商隊,只是你這商隊能走多遠,那可就不好說了。

這些商隊明面上是專司貿易往來,買進販出的活計,可背地裡哪一家的商隊都會帶上些諜報細作的工作,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只是越來越嚴苛的貿易環境,以及到處阻斷的道路,使得諜報系統的工作自然是日益艱難。

就好比這一次,許攸麾下的細作通過與河南士族的河南,混入了商隊之中前往漢中,可到了漢中之後,卻完全沒法繼續南下,同時又沒法在短時間內收買漢中的權貴,因此也就收集不到蜀中的情報。

看見袁紹神色不虞,許攸趕忙補充道:“不過以曹軍調度的兵力來看,對手應該是益州的劉季玉。否則南陽、潁川,兗州都不會如此平靜。”

袁紹緩緩點頭,他也是如此考量的,只是袁紹還是問道:“那爲何孟德如今又調動了河內駐軍,須知這可是他的嫡系部曲,戰力強悍。孟德將他們放在河南,顯然是打着馳援四方的主意,蜀中到底是發生了何等重要之事,竟然能迫得他不得不如此行事?”

對此,許攸也是相當不解,只能猜測道:“主公,孟德此舉,無非兩個原因。”

袁紹擡頭看向許攸:“子遠有何高見?”

許攸回道:“無非是大勝或是大敗。若是大勝之下,孟德自然欲鯨吞益州十一郡國,故此增兵,欲儘快畢其功。否則便是遭遇大敗,蜀中告急,孟德不得不抽調精銳前去救急。”

袁紹贊同的點了點頭,他也是如此判斷的,只是他還有個猜測:“子遠,你覺得劉子升可或會入蜀?”

許攸一聽,頓時搖起了頭:“應不可能。”

袁紹追問道:“何也?”

許攸認真分析道:“主公,益州乃是天府之國,秦得巴蜀以吞六國,漢據兩川而並天下,此乃天下共知之事,可爲何唯有秦漢能得之?無他,乃是地利也。秦、漢皆有漢中後方能入蜀。劉子升固然氣候已成,然其居於大江之下,即便水軍龐大,焉能逆流而伐?”

袁紹聽罷,大爲歎服,深以爲然。

畢竟在桓溫之前,巴蜀的掌控幾乎都是來自於漢中,秦皇也好,漢高也罷,都是得漢中才有巴蜀。

楚國最強盛時,率先稱王,帶甲百萬,幅員千里,整個江漢平原皆是楚國之地,但他從來都不曾真正掌控過巴蜀。

即便強大如楚國都不行,那更遑論其他時期了。

唯有東漢時期,征討公孫蜀國時,是採用了多線征討,水路並進的方式。岑彭與吳漢表現的都相當優秀,攻破三峽,兵克江州,但這卻是以天下征伐一州之地,並不足以推翻許攸的意見。

末了,許攸還補充了一句:“更何況,若是劉子升真涉足蜀中,孟德安敢如此調兵?”

袁紹哈哈大笑起來,大爲贊同。

曹劉如果爭奪益州,那兗州、豫州、南陽長達數千裡的邊境線上緣何會如此平靜?

雙方就連摩擦都沒有,曹操甚至還敢大規模抽調兵馬,這也太不把劉封放在眼裡了吧?

事實上會有這樣神奇的一幕,也是多重原因導致的,而且曹操也絕非袁紹所想的那般毫無防備。

一來曹劉結盟已經日久,尤其是軍事分界線上,雙方已經互信很深,邊境兵力始終很少,貿然增兵,必然會引發動盪,破壞互信,對於弱勢一方的曹氏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因此,曹操採取的應對手段便是放棄外圍,死保核心這八個字。

其中的道理相當簡單,那就是如果劉氏翻臉,那我外圍本來就守不住,反而兵力都集中在覈心區域,既有效保存了兵力,也大大提升保住核心區域的概率。如果劉氏不翻臉,那我外圍不需要增兵一樣能守住,血賺不虧。

除了這兩個好處外,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在大勢上還繼續維持了曹劉和睦的假象,以恐嚇袁紹不能輕舉妄動。

同時,曹劉雖然在蜀中撕破臉了,一再增兵,但兩家爭奪第三方領土也是常有的事情,如果雙方都心有默契的將戰事控制在第三方領土中,那真未必會破壞盟約。包括曹操在內,如今都是這麼期望的,如果劉封願意以益州爲代價放過曹昂的話,曹操做夢都能笑醒。

聽完許攸的分析,袁紹也就熄了動兵的心思,畢竟休養生息的計劃都進行到末尾了,倉促舉兵卻沒有目標,徒自打亂自家計劃,實不可取。

不過末了,袁紹還是叮囑許攸道:“還須多往南方加派細作,不要吝嗇財貨,只要能獲取有用情報,便是多有所支,可報至我處。”

一聽能夠超額報銷,許攸的眼睛登時就亮了起來,連連應諾。

袁紹和許攸幾十年的友情了,自然不會看不穿老友心中所想。只是以往許攸皆是如此,雖然貪財,卻能做事,袁紹也就不同他計較了。

**

在送出書信和命令後的第三日,陸遜突然求見。

劉封自然不可能不見他,當即就將他請入書房。

坐下之後,奉上茶湯。

劉封主動開口詢問道:“伯言此來,可是有事?”

陸遜當即說道:“是思得一計,只是不知是否妥當。”

劉封大笑道:“伯言但說無妨,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你我自可商量。”

劉封如此表態,陸遜自然再無後顧之憂,當即將心中所想盡數說出。

“主公可有覺得如今廣都之軍是否有些過多了。”

劉封露出驚訝之色,仔細琢磨之後,漸漸回過味來,試探道:“伯言你的意思是……減兵增竈之計?”

“正是!”

看見劉封猜到了自己的想法,陸遜頓時精神一振,滔滔不絕道:“主公,曹昂此計並非不能破解,我們減少不了成都城中百姓的人數,但未必不能減少我軍的人數啊。如今曹軍已經破膽,不敢再尋我軍野戰,反倒是東線兵力尤有不足。”

劉封沉思片刻,仔細詢問道:“那依伯言此略,兵力當如何調配?”

對於這點,陸遜早就胸有成竹,立刻回答道:“以我之見,廣都左幕軍中,各主力營集結補滿兩千人,其餘兵力可盡數東移,補充至葭萌、天雄一線,阻擊曹氏援軍。另外,再調配兩至三個主力營前往雒城,雒城存糧尚有十餘萬石,又有不少軍械甲杖,足夠萬五士卒半年之用。”

“剩餘部隊繼續謹守廣都,以待敵自退後,接管成都。”

陸遜看了眼劉封的神色,繼續說道:“即便曹軍看出破綻,我等也可以放棄廣都,退保武陽。以武陽城之堅固,但凡有萬餘大軍守備,即足以抵禦五萬曹軍。”

劉封聽懂了陸遜的建議,心中登時大喜,陸遜這一條減兵增竈之計確實相當適合眼下的情況。

按照陸遜的調配,不但大大增加了東線阻援部隊的力量,同時也騰出了數萬人的口糧份額。

以甘寧、黃蓋兩部水軍,加上萬餘趙韙、賨兵,再加上增援雒城的幾個營的兵力,廣都這邊能尤其減少三萬張青壯的口糧。而且成都城中屆時盡是老弱婦孺,一份士卒的口糧能夠分成好幾份吊命的米粥,足夠養活三五個婦孺老弱。

此計看起來有些冒險,廣都這邊的左幕軍實力會大爲削弱。

可只要行動隱秘,正在轉運糧草的聯軍是不可能看破左幕軍虛實的。而一旦拿下成都城,一萬多人的左幕軍也足以防守成都,還能和雒城遙相呼應。

即便萬一聯軍真的看出了破綻,左幕軍也能退守武陽自保,不致有大敗之虞。

“可行!”

劉封斟酌片刻,就下了決斷。

如今廣都城中尚有甘寧、黃蓋、黃忠、魏延、文聘、淩統、張南、馮習、呂岱、傅彤、習珍以及劉封親軍等部。

涪城則有呂蒙、全琮和孫策三部人馬,合計九千人。

仔細思考之後,劉封決定再給涪城所部增淩統、文聘、傅彤三部人馬,使其兵力增加到一萬五千人。

只是這部分人馬先不着急到位,等到進入成都之後,再行前往雒城。如此既不影響糧食消耗,同時增強廣都的應變實力,畢竟廣都纔是主要戰場,雒城此時依舊只是次要戰場。

如此一來,廣都還有三千劉封親軍,黃忠、魏延、張南、馮習、呂岱、習珍所部,也是一萬五千人。再加上一旅水軍六千人,以及淩統三部人馬六千人,依舊能保持近三萬的戰力。

此外,在武陽城內還有洗鎮別部兩千人,僰道尚有爨怏別部兩千人,也都能夠隨時機動向前增援,可保廣都戰線無損。

而準備東調的趙韙舊部也都是精銳,是當初精挑細選出來的,準備用於補充左幕軍損耗,以及增設別部的士卒。

如今去掉已經補充進左幕軍嫡系營頭的人員外,這部分人還剩下五六千之衆,被編爲別部,劃分在各營之下的。想要將他們抽調出來也是相當的容易,再加上近四千的賨兵,總數也有近萬人的規模。

劉封打算調甘寧或黃蓋兩部之一,護送原先這些趙韙兵以及賨兵前往東線,增援葭萌戰場。

這些人調去東線葭萌關後,必然能大大增強東線的阻援力量,而且葭萌關、天雄關都是險峻要隘,易守難攻,趙韙所部戰力稍差,但也足以勝任依託堅固要塞進行防禦作戰的任務了。

同時,也會減少成都方向的消耗。

別看這裡只有一萬多的士卒,可他們的口糧足夠養活兩萬以上的平民,甚至在必要時候,短時間內穩定住三四萬百姓。

畢竟士卒一個月光是糧食就得兩石以上,戰時還得儘量供給肉食。而對於平民來說,人均一石已經足以果腹,不幹活的話,甚至只要半石都能吊住性命。

只要掌握好入城的時機,並且導向好輿論,那麼成都百姓就會將怨恨放在劉璋和曹昂的身上,而不是他劉封。

第3章 大言欺人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53章 挑選遺孤第532章 兵發上庸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8章 晨昏定省第574章 入主江州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16章 曲轅犁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628章 奇襲雒城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309章 殺賊誅心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89章 立木懸金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558章 大獲全勝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16章 曲轅犁第6章 曹家夜話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636章 涪城被圍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61章 陳羣家書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361章 仲謀來投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637章 兩方援軍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44章 韓循該死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33章 先行中策
第3章 大言欺人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53章 挑選遺孤第532章 兵發上庸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8章 晨昏定省第574章 入主江州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16章 曲轅犁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628章 奇襲雒城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309章 殺賊誅心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89章 立木懸金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558章 大獲全勝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16章 曲轅犁第6章 曹家夜話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636章 涪城被圍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61章 陳羣家書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361章 仲謀來投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637章 兩方援軍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44章 韓循該死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33章 先行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