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心思

夕陽西下,陽光灑在積雪上,依舊讓人覺的有些刺眼。.走在出宮的路上,刑部尚書官應震和戶部尚書吳亮嗣兩個都人都走在禮部尚書孫慎行的身邊。

“孫公,今天的事情是怎麼回事?本來是準備和周嘉謨說一說的,孫公怎麼?”吳亮嗣有些不解的看着孫慎行,頗爲愁苦的道。

慢慢的停住了腳步,孫慎行看了兩個人一眼,神色頗爲複雜的說道:“老夫不能多說什麼,只是問你們一個問題,我們現在在哪裡?”

兩個人對視了一眼,不過什麼都麼看到,又將目光落在孫慎行的身上。

笑着看着兩個人,孫慎行語氣輕緩的說道:“老夫言盡於此,兩位大人自己斟酌。老夫先行一步,明日值班房裡見!”說完孫慎行便快步的離開了,年紀雖然不小了,腳步依舊很利索。

留在原地的吳亮嗣和官應震依舊是一頭的霧水,四下打量了一下,官應震的臉色忽然一變。身子微微顫抖了起來,一把拉住吳亮嗣,斷斷續續的道:“我知道了,快走!我們出去說!”

吳亮嗣頓時有些愣神,不過也顧不得太多,拉着官應震就像外面走去。

宮門口停着兩輛馬車,雖然兩個人年紀都不小了,可是還是沒有做驕子的習慣。不過馬車裡也鋪着上好的毯子,也是非常的舒適。

攙扶着官應震上了自己的馬車,吳亮嗣迫不及待的道:“你快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京察弄出這麼大的動靜,他們幾個怎麼都不說話。今天劉一璟和孫慎行的話明顯幫着周嘉謨,實在是氣死我了!”

“錯了!”官應震深深的嘆了口氣,身子靠在車上,臉色也變得有些難看。

“什麼錯了?”一頭霧水的看着官應震,吳亮嗣急着道:“你倒是說話啊!真是急死人了,你怎麼也這樣啊!”

官應震再一次嘆了口氣。壓低了聲音說道:“剛剛孫慎行已經告訴我們了,他問我們在哪裡?我們剛剛在哪裡?”

“在宮裡啊!還能在哪裡?”吳亮嗣的一邊說着,臉上的表情也變得蒼白了起來,不敢置信的道:“你是說?”

用力的點了點頭,官應震苦笑着道:“我們從開始就錯了,原本以爲不過是一個御史多事,皇上不過是照準。京察的事情也就和每年差不多。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糊弄糊弄也就過去了。”

吳亮嗣也嘆了口氣,他現在也明白這是爲什麼,看來自己還是差一些。孫慎行他們都已經聞出了味道,就自己和官應震還矇在鼓裡。

“其實這次的京察本就是皇上的意思,只是皇上不想自己說出來。才站出來那麼一個御史。周嘉謨之所以那麼強硬,是因爲他不能不強硬,皇上的意思他不可能不明白。他也不能把事情和我們說,畢竟那是皇上交代的,他不可能說出來。”官應震臉上滿是懊惱,自己什麼時候笨到這種程度了。

緊緊的皺着眉頭,吳亮嗣無奈的嘆着氣。五官都要聚到一起了。想了想,吳亮嗣顫聲道:“那皇上爲什麼要這麼做?是因爲年輕想要整治貪官?”

苦笑着搖了搖頭,官應震看了一眼吳亮嗣,頗爲無奈的說道:“事到如今,你怎麼還沒想明白?皇上自從登基以來,那一件事情做的像個年輕的君主?無論是遼東的事情,還是任用孫承宗,哪像舉措不是明君所爲?遠的不多。就說關於遼東改制的事情。改制的好處你清楚,我也清楚,不夠都是對大明朝的好處。對那些官員,那些邊將有什麼好處?可是皇上還要做,這就說明皇上打心裡想着做。”

吳亮嗣心了一口氣,臉上帶着駭然的說道:“皇上聖明啊!”

緩緩的點了點頭,官應震沉聲道:“現在內閣裡面孫承宗是內閣首輔大學士。雖然人不在可是地位卻是誰也動不了。深的陛下的信任又是皇帝的老師,爲朝廷鎮守遼東,勞苦功高。至於劉一璟更不用說,東林那些人倒臺之後。他也就是夾着尾巴做人,朝廷裡的楊漣和左光斗他是調不動的。吏部尚書周嘉謨那是皇上的人,這一點誰都能看的出來,兵部尚書熊文燦也不用說。禮部尚書孫慎行是個老狐狸,他是不會出來說什麼的,現在也入了閣,能夠全始全終的爲臣,那纔是他想做得事情。”

看了一眼吳亮嗣,官應震接着道:“自從方從哲方大人回家養老,我們又和浙黨反了目,我們兩個還能做什麼?現在的內閣和六部已經全被皇上掌握在手裡了,短短一年半的時間,皇上就做到了這些!”

“既然如此皇上爲何還要有這次的京察?豈不是多此一舉嗎?”吳亮嗣面色變得異常凝重,他忽然覺得自己這次恐怕也危險。

“你錯了,就應爲做到了這些,皇上這樣做纔是有必要的。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我們這些老傢伙不可能永遠都在,我們培養的接班人皇上是不會用的。所以這次京察針對是六部尚書以下的人,包括六部的侍郎、郎中、給事中,三法司、欽天監等等衙門。不要忘了,詹事府那裡還有不少人呢!現在朝中的李標、錢龍錫等人就是皇上預先埋下的伏筆。這次的事情過去之後,這些人肯定會得到重用,只要上下齊手,整個朝廷才能如臂使指!”官應震目光看着宮裡,眼中充滿了畏懼。宮裡的這位少年天子當真是深不可測,看來以後要懂得老實做人了!

似乎想通了,吳亮嗣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容,語氣帶着幾分輕鬆道:“我想起了一個人,不知道你又沒有感覺?”

“誰?”官應震此時也已經恢復了淡然,既然事情想通了,明白了以後該怎麼做,自然不會在像剛剛一樣了。

“漢武帝!漢武帝年少登基,權力都掌握在黃老之學的大臣手裡。當是竇太后還活着,漢武帝隱忍了三年,直到竇太后去世。漢武帝逐步重用儒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自己真正的掌握了朝廷的權力。當今皇上雖然沒有人掣肘,可是朝中一直是黨派紛爭不斷,波譎雲詭,陛下的手段頗有漢武之資啊!”吳亮嗣忽然感慨了起來,說起話來眼睛微眯着,搖頭晃腦的。

看着吳亮嗣的樣子,官應震苦笑着搖了搖頭,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好了!不過他的心裡頗有同感,看着紫禁城的方向,他的心裡忽然有些激動。

如果皇上能夠中興大明,北逐蒙元,就像當年的漢武帝一樣。沒準自己也能成爲中興名臣,心裡頓時一陣激動。

兩個人誰都沒有在說話,他們彼此心裡都明白,這次的京察是天啓皇帝對朝堂的又一次清洗和換人。在這之後,天啓皇帝的話將會成爲朝廷的聖旨,將會成爲真正一言九鼎的君王。

此時的天啓皇帝沉着臉坐在龍書案的前面,一邊躬身站着的是魏朝,天啓皇帝的臉色並不好看。

魏朝正在說的真是內閣發生的事情,宮裡的事情想要瞞過這位東廠的督公,其實非常的不容易。他只是簡單的轉述,不敢添一個字,也不敢撿一個字。語氣也儘量做到不帶一絲感情,顯然魏朝不想讓天啓皇帝懷疑什麼。

輕輕的敲擊着龍書案,天啓皇帝的眉頭微蹙着,靜靜的思考着。屋子裡陷入了短暫的安靜,沒有人說話,喘氣都極力的壓低聲音。

良久,天啓皇帝輕聲的笑了笑,語氣輕緩的說道:“大臣們覺得是由不妥商議也是應該的,這沒有什麼。不要說商議了,就算他們上奏到朕這裡來也沒關係。”

聽着天啓皇帝的話,魏朝的心裡頓時一沉,雖然神色沒什麼變化,不過心裡卻是直突突。皇上莫不是怪自己多事?

“不過東廠做的很好,大臣們商議是大臣們的事情,東廠做自己的事情。魏朝,你做的不錯,好好幹!”天啓皇帝看了一眼魏朝,笑着說道。

舒了一口氣,魏朝的心裡頓時明瞭,天啓皇帝對這次京察果然看重非常。沉吟了一下,魏朝小心翼翼的問道:“陛下,兩位大人那裡是不是加強一下?”

魏朝的話說的很隱晦,可是意思卻非常的明確,吳亮嗣和官應震那裡要加強一些監視,免得到時候出什麼問題。

狠狠的瞪了一眼魏朝,天啓皇帝面帶不愉的道:“不要瞎想,兩位愛卿都是朝中重臣,怎麼可以如此無理?如果要是傳出去,豈不是朕刻薄寡恩,對大臣不信任!”

“是,皇上,臣知道錯了!”魏朝恭敬的施了一禮,聲音顫着說道。

點了點頭,天啓皇帝接着道:“魏朝你要記住,東廠是朕的爪牙,有自己的行事方式和規矩。不需要什麼事情都請示朕,事事都由朕做主,要你你們這些奴婢做什麼?”

“是,陛下!”魏朝微微一愣,不過馬上就明白過來了。皇上心裡同意這麼做,話卻不能說出來,黑鍋要自己來背,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538章 揍他第340章 張柏武之死第55章 無憂無慮第533章 火龍出水第127章 選定第132章 威信第353章 改制第270章 草原春秋第401章 登岸第484章 原來如此第391章 渡赤水第267章 戚金的決定第546章 南直隸巡撫第570章 人心第114章 吳三桂第76章 罷官第8章 父子第54章 家宴第184章 王承恩第22章 主角第556章 地震和兵變第115章 下雪了第589章 日出第453章 火炮第257章 戚家軍第641章 拔刺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201章 劉徹第197章 綁架第454章 氣勢第97章 抵京第142章 大婚四第15章 呂后第473章 小鎮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398章 這就是兩百萬兩?第508章 尷尬境地第500章 兵圍鐵嶺第181章 人和人第72章 試炮第378章 入貴州第38章 選後第444章 抄家第418章 對策第445章 食鹽第34章 登基第172章 拼了第398章 這就是兩百萬兩?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230章 聯姻第422章 抉擇第158章 暮色第509章 宋應升的懷疑第83章 來龍去脈第403章 南京第121章 笑四笑第244章 遼東的反映第574章 朕要去南京第328章 善後第624章 冰釋前嫌第269章 努爾哈赤的野心第484章 原來如此第552章 兩份奏摺第294章 軍隊來了第216章 瀋陽前衛第565章 軟禁第380章 武狀元第204章 方家第611章 計劃和謀劃第60章 改弦更張第401章 登岸第107章 大朝會一第380章 武狀元第429章 城門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116章 首級第340章 張柏武之死第605章 回京第340章 孫傳庭和袁可立第40章 做媒第392章 血戰赤水第228章 科爾沁第137章 信任第44章 徐光啓第353章 改制第220章 涌動第281章 投降吧第183章 風雲動第49章 讀聖賢書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78章 博弈第614章 開考第182章 勾心鬥角第346章 改軍制第560章 張大可第121章 笑四笑第378章 入貴州第134章 局勢一第180章 朝堂下的陰謀
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538章 揍他第340章 張柏武之死第55章 無憂無慮第533章 火龍出水第127章 選定第132章 威信第353章 改制第270章 草原春秋第401章 登岸第484章 原來如此第391章 渡赤水第267章 戚金的決定第546章 南直隸巡撫第570章 人心第114章 吳三桂第76章 罷官第8章 父子第54章 家宴第184章 王承恩第22章 主角第556章 地震和兵變第115章 下雪了第589章 日出第453章 火炮第257章 戚家軍第641章 拔刺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201章 劉徹第197章 綁架第454章 氣勢第97章 抵京第142章 大婚四第15章 呂后第473章 小鎮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398章 這就是兩百萬兩?第508章 尷尬境地第500章 兵圍鐵嶺第181章 人和人第72章 試炮第378章 入貴州第38章 選後第444章 抄家第418章 對策第445章 食鹽第34章 登基第172章 拼了第398章 這就是兩百萬兩?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230章 聯姻第422章 抉擇第158章 暮色第509章 宋應升的懷疑第83章 來龍去脈第403章 南京第121章 笑四笑第244章 遼東的反映第574章 朕要去南京第328章 善後第624章 冰釋前嫌第269章 努爾哈赤的野心第484章 原來如此第552章 兩份奏摺第294章 軍隊來了第216章 瀋陽前衛第565章 軟禁第380章 武狀元第204章 方家第611章 計劃和謀劃第60章 改弦更張第401章 登岸第107章 大朝會一第380章 武狀元第429章 城門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116章 首級第340章 張柏武之死第605章 回京第340章 孫傳庭和袁可立第40章 做媒第392章 血戰赤水第228章 科爾沁第137章 信任第44章 徐光啓第353章 改制第220章 涌動第281章 投降吧第183章 風雲動第49章 讀聖賢書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78章 博弈第614章 開考第182章 勾心鬥角第346章 改軍制第560章 張大可第121章 笑四笑第378章 入貴州第134章 局勢一第180章 朝堂下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