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熊廷弼

看着熊廷弼頹然的神情,天啓皇帝也嘆了口氣,這位一心報國的臣子,應該受了很多苦,這也就是他的性格爲什麼這麼偏激的原因,

天啓皇帝不禁在心裡慢慢的回想真實歷史上的熊廷弼,熊廷弼曾經三次在遼東任職,可以說這三次爲了實現夢想的征程。可能到了最後,熊廷弼也不知道自己爲什麼死,爲什麼那個自己爲之賣命的皇帝,那個國家會將自己殺了,而且一點沒有猶豫。

熊廷弼第一次去遼東,是萬曆三十六年,熊廷弼巡按遼東。此時的遼東經略是楊鎬,那個時候的楊鎬可謂是兵權在握,風頭一時無兩,一個小小的巡按自己不在他的眼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熊廷弼面對遼東地廣人稀,邊防多事,特別是後金勢力興起,提出保衛遼東的方略“實內固外”和“以夷攻夷”,並上疏備陳修邊築堡、以守爲戰的存遼大計,實行軍屯,建糧倉十七所,三年之內屯積糧谷三十萬石。修建七百餘里的邊牆以及城池七座、墩臺一百餘座,按劾將吏,軍紀大振

熊廷弼在遼東一呆就是十一年,這十一年的時間裡,熊廷弼對遼東可謂非常瞭解。無論是後金的現狀,或是大明朝的現狀。在這十一年裡,熊廷弼一直被楊鎬壓制,雖然有一身抱負,可是卻終不得施展。

歷史上熊廷弼第二次出任遼東,是在薩爾滸之戰之後,歷史上關於這件事情是這樣的記載的:經略楊鎬指揮的十二萬大軍慘敗,從此明朝力量大衰,在遼東失去優勢,不得不由進攻轉爲防禦。戰後,經廷議,擢升熊廷弼爲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楊鎬爲遼東經略。其時開原、鐵嶺相繼失陷,瀋陽軍民紛紛逃奔。

熊廷弼到任後,逮捕了準備逃跑的知州李尚皓;斬殺逃將劉遇節等,以求穩定軍心。前遼東經略楊鎬被熊廷弼逮解進京下獄,前遼東總兵李如柏被召回北京後自殺。熊廷弼在任期間督造軍器,修繕城堡,調兵遣將扼守各衝要地點,互爲應援,守備大固。他還親巡瀋陽、撫順,相度形勢,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爲主,反對浪戰,並聯合朝鮮牽制後金,卓有成效,使後金軍一年多內不敢輕進。

熊廷弼的第二次到遼東,可謂卓有成效,雖然沒有將後金如之何,卻穩定了薩爾滸之戰後的遼東。讓原本搖搖欲墜的邊塞之地,再一次成爲了大明的官方。

好景不長,楊淵就將熊廷弼押解進京,真實的歷史上,熊廷弼沒能有這麼好的運氣。熊廷弼被天啓皇帝下旨罷免,取代熊廷弼的乃是袁應泰(後文會有介紹)。在接下來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遼東重鎮瀋陽、遼東首府遼陽相繼失陷,袁應泰畏罪自殺,遼河以東全部淪爲後金所有。

這個時候似乎所有人都想起了熊廷弼,東林黨人也不在攻訐這位大人,似乎在所有的人都想起了這位能人。縱觀明末的歷史,但凡有能力的人都會被攻訐,而在危機的時候戰鬥和犧牲的往往又是這些人。無論是孫承宗,熊廷弼,還是後來的袁崇煥,以及祖大壽,曹文詔等等,這似乎已經成爲了這個時代特有的事情。

或許這些能人擋住了那些人的道路,總想着搞倒這些人,最後整個明朝都被搞的亡國了,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後悔了。

書歸正文,就這樣,熊廷弼再一次出任遼東,這是他第三次出任遼東了。可是這次熊廷弼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王化貞。王化貞雖然有膽略,但是他對後金的軍事力量估計不足,主張主動出擊,三個月內蕩平後金。二人一主戰,一主守,造成“經撫不合”的局面,然而朝廷上爭論的結果是支持王化貞而放棄熊廷弼的策略。

在這裡就要說一說王化貞的身份了,爲什麼朝廷支持了王化貞而放棄了熊廷弼,其實和策略本身的關係並不大。主要的原因是因爲王化貞的身份,這個時候王化貞的老師乃是內閣首輔大臣葉向高。葉向高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東林黨的在朝中的領袖,相對於根基淺薄的楊漣,這位纔是東林黨之中泰斗式的人物。

王化貞擁重兵守廣寧,而熊廷弼則徒擁經略虛名,僅有數千軍士。王化貞不聽節制,計劃以降敵明將李永芳作爲內應,發動進攻。還沒來得及實施,天啓二年(1622年)正月,**哈赤親率五萬人馬,分三路向河西進攻。渡過遼河,攻佔西平堡。王化貞調出廣寧、閭陽的守兵去攻打後金軍隊,三萬大軍全軍覆沒。同時後金方面派入廣寧的間諜孫得功挑起了兵變,打開城門迎接後金軍隊。

王化貞狼狽逃出廣寧,在右屯見到熊廷弼。王化貞在熊廷弼面前痛哭流涕,熊廷弼嘲笑他:“你那個六萬軍隊三個月蕩平後金的計劃,進行得怎麼樣了?”王化貞建議再設法阻擊後金軍隊,熊廷弼認爲事已不可爲,遂撤回山海關。廣寧失守,熊廷弼竟未率軍入城進行殊死戰,盡守土之責,只是消極退至山海關,接着王化貞也退入關內。山海關以外的整個遼東完全被**哈赤佔領。

這裡就要說一說熊廷弼和王化貞兩個人了,這兩個人都是頗有才能,但是相對於王化貞,熊廷弼則是更加的瞭解遼東的局勢。也能明白明朝的軍隊和後金八旗之間的差距,王化貞的剛愎自用,導致了這次戰鬥的失利,。

在戰爭的最後,熊廷弼卻因爲和王化貞賭氣,將整個遼東全都交給了後金。雖然做到了堅壁清野,可是卻將面積廣袤,土地肥沃的遼河平原全部都交給了後金,也是在得到這一片土地之後,後金才正是有了和大明一爭高下的資本。

熊廷弼第一次和第二次出任遼東是有功的,而第三次出任遼東卻是功過摻半了,應該說並沒有立下什麼功勞。可能是這麼的多年的壓抑,這麼多年的鬱郁不展,讓這位睿智的統帥做出了一個非常不智的決定。

今天的最後一更了,六更一萬二,謝謝你們的催更票,謝謝你們的支持,池塘現在是痛並快樂着。不過止水,你居然還投催更票,一點都不心疼我。明天恢復三更,謝謝諸位了!謝謝你們的打賞,你們的票票,謝謝。

第494章 請辭第384章 初見成效第80章 審問第585章 提前動手第148章 大兵壓境第127章 選定第128章 殺人第530章 佈置第386章 吳三桂考狀元第500章 兵圍鐵嶺第255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59章 接着密謀第335章 大雨傾盆第390章 四川的局勢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247章 兵情第413章 動手吧第172章 拼了第75章 朝議第27章 現實很骨感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537章 老狐狸第172章 拼了第263章 攻打三屯營第25章 粉墨登場第327章 活捉皇太極第354章 警察第169章 高宏第148章 大兵壓境第31章 妥協第292章 河道總督第423章 賬冊第397章 微服私訪第601章 海匪第85章 熊廷弼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237章 會盟第246章 派兵第510章 駱思恭和魏朝第529章 軍機處第558章 進城第42章 內庫和人第96章 師徒第562章 駱思恭的佈置第366章 事不宜遲第215章 趙率教第166章 誰耍了誰第294章 軍隊來了第40章 做媒第382章 校場點兵第451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82章 信第426章 交易第188章 審問第586章 急躁第642章 咆哮第116章 首級第544章 各自的對策第368章 心思第437章 百草園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157章 安全了第376章 動作第559章 溪雲初起日沉閣第45章 尋找徐光啓第21章 駕崩第229章 互相依託第420章 跳樑小醜第248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556章 君前第228章 科爾沁第9章 仙藥第565章 軟禁第178章 朝堂上的陰謀二第322章 審問第405章 英雄救小女孩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507章 無妄之災第64章 妥協第224章 一個月第57章 開始了第568章 箱子中的屍體第184章 王承恩第467張 分歧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303章 把水攪渾第305章 孫承宗回來了第15章 呂后第639章 登島之戰第535章 海軍第331章 堅船利炮第224章 一個月第59章 接着密謀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143章 艾菲斯第186章 抄家抓人第2章 提上褲子第460章 宋代皇室第626章 談判
第494章 請辭第384章 初見成效第80章 審問第585章 提前動手第148章 大兵壓境第127章 選定第128章 殺人第530章 佈置第386章 吳三桂考狀元第500章 兵圍鐵嶺第255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59章 接着密謀第335章 大雨傾盆第390章 四川的局勢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247章 兵情第413章 動手吧第172章 拼了第75章 朝議第27章 現實很骨感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537章 老狐狸第172章 拼了第263章 攻打三屯營第25章 粉墨登場第327章 活捉皇太極第354章 警察第169章 高宏第148章 大兵壓境第31章 妥協第292章 河道總督第423章 賬冊第397章 微服私訪第601章 海匪第85章 熊廷弼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237章 會盟第246章 派兵第510章 駱思恭和魏朝第529章 軍機處第558章 進城第42章 內庫和人第96章 師徒第562章 駱思恭的佈置第366章 事不宜遲第215章 趙率教第166章 誰耍了誰第294章 軍隊來了第40章 做媒第382章 校場點兵第451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82章 信第426章 交易第188章 審問第586章 急躁第642章 咆哮第116章 首級第544章 各自的對策第368章 心思第437章 百草園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157章 安全了第376章 動作第559章 溪雲初起日沉閣第45章 尋找徐光啓第21章 駕崩第229章 互相依託第420章 跳樑小醜第248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556章 君前第228章 科爾沁第9章 仙藥第565章 軟禁第178章 朝堂上的陰謀二第322章 審問第405章 英雄救小女孩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507章 無妄之災第64章 妥協第224章 一個月第57章 開始了第568章 箱子中的屍體第184章 王承恩第467張 分歧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303章 把水攪渾第305章 孫承宗回來了第15章 呂后第639章 登島之戰第535章 海軍第331章 堅船利炮第224章 一個月第59章 接着密謀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143章 艾菲斯第186章 抄家抓人第2章 提上褲子第460章 宋代皇室第626章 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