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啓、張繼等人一同上樓,相對站立相對行禮,相對而坐。張繼道:“在下只是一個窮酸之人,不知公子爲何替在下還上店家所欠的飯錢。”
“先生大才,在下啓對先生是敬之特以此表達啓愛才,敬才之誠。”
“你就是公子啓,在下聽聞公子的賢明,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在下張繼早已對公子是仰慕已久,”張繼站立而起跪在公子啓的面前道:“公子在上,請受在下一拜。”
“請起,”公子啓扶起張繼並請其坐下,店小二端來一些飯菜擺放在案桌之上,公子啓道:“先吃飯吧。”
此時的張繼的肚子早已餓的咕咕叫,雙眼盯着案桌之上那豐盛的飯菜連眼珠都快要掉出來了,當公子啓說道,“先吃飯,”之時,張繼早已是飢餓難耐開始狼吞虎嚥,一手抓着一隻燒雞一手握着筷子夾着菜往口裡送,看來他已經很久沒有吃到這樣豐盛的飯菜,看來此時的張繼已經是窮困潦倒了。
“先生,在下有一事還需請教。”
張繼放下手中的筷子,望着公子啓道:“公子,你我不必客氣,問吧。”
“我巴國乃弱小,北有強大的秦、趙、齊,南有楚國,他們都對我們巴蜀之國是虎視眈眈,然而巴蜀兩國呢?爲了邊境之爭而戰亂不斷,相互消弱其對方實力,可以說我巴國是危機重重,因此在下要問的是,應當如何使我們的國家變得強大,百姓富有起來。”
“秦國經商鞅變法而強大,遠交近攻的策略不斷的消弱韓魏兩國,各諸侯國因此而懼之。這些所謂的東方六國呢,有蘇秦佩戴六國之相印,合縱抗秦,將強大的秦國阻擋在函谷關之內,但是六國之君鼠目寸光,相互爭鬥如同巴蜀兩國的邊境之爭,合縱很快的瓦解,秦與齊楚兩國結盟,攻伐韓魏兩國,消其精銳,使秦徹底的消除近憂肆無忌憚的兵出函谷關,威脅趙國、楚國。我們巴蜀號稱天府之國,秦對我們巴蜀是垂涎三尺,巴蜀兩國危也。脣亡齒寒,派遣能言善辯之士遊說蜀國國君,消除邊境之爭,遊說各國諸侯與之結盟,變法圖強。”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在下需要你的協助,還請先生不要嫌棄。”
“在下願跟隨公子左右,協助公子變革。”
公子啓起身下樓走出,張繼和縣丞隨後,下樓之時縣丞掏出銀兩走到櫃檯之前付賬。店老闆是乎知道走出那人就是公子啓,道:“公子的錢我們不能收,這頓飯錢我請了。”
“這那能行啊,公子吩咐過,吃了老百姓的東西一定要付錢,不然公子要責罰於我。”
店老闆只有收下縣丞手中的錢,縣丞付完錢後走出站在公子啓的面前,公子啓轉身道:“錢都付了嗎?”
“付了。”
“嗯,好,你先回去協助縣令陳子臻大人處理一些政務,我和張先生到城中走走。”公子啓滿意的點了點頭,站立和張繼一起以儒家之禮行之,縣丞回禮後退幾步轉身離去。
“先生,楊炳榮送繡娘回家以此引誘李三現身,恐李三落在縣令封清茂的手裡將其滅口,當晚趕了過去,但是出乎我的意料,那天晚上李三沒有出現在彭城西郊,我想這是... ...。”
月夜,寒氣四起飄散於夜空之中,顯得是那麼的寒冷。李三從黑夜之中慌忙的走出,進入山神廟道:“張先生,張先生。”
張繼走出笑道:“是李三,過來請坐,”張繼席地而坐望着李三,心想這李三是如此的匆忙,一定是來向他辭行的,心裡早已想好應對之策,臉上纔出現淡淡的笑容,顯得是那麼的和藹可親。
“繡娘回來了,我要回去,今夜我是來向你辭行的。”
“這狀你是不告了。”
“當然要告啊,我會見繡娘,和繡娘一起上京城告狀。”
“嗯,你回去吧,” 李三轉身跨出但是被張繼的一句話使他停住了向前的腳步,道:“你下山一步有可能就沒命了。”
李三轉過身來,臉上顯露奇異之色,道:“先生這是何意?”
“你知道我爲什麼把你打扮成我的隨從逃出彭城隱藏在這綏山之中嗎?因爲這裡安全,官兵是不會搜查到這裡 。今天我進入彭城之中打探,發現城裡的官兵搜查的很緊,那麼這些官兵爲什麼搜查的緊呢?因爲公子啓就在這彭城之內,他們慌了神,怕你落在公子啓的手裡,他們的地位或者自己的項上人頭不保,所以挨家挨戶的搜查。你此次下山入城,恐怕你還沒有入城就會被城外的官兵抓住隨便定個罪名滅口,那還怎麼爲你死去的父親申冤,你的父親不僅死的很冤還搭上你的性命包括繡娘,”張繼站立而起仰望上空長嘆一口氣。
“嗯,先生說的對,那麼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等待時機,靜觀事態的發展,我寫一紙訴狀,明日陪你進城觀察,如果盤查有所鬆懈,如果市集井然有序那就證明那個縣令封清茂已經被公子啓拿下,這時你就可以帶上我寫的一紙訴狀到縣衙擊鼓鳴冤,公子啓賢明,對你的案子會秉公辦理的,”說完拿出一張絲巾,這絲巾之上還飄着淡淡的蘭花香,坐在青石之前開始寫訴狀,李三站在一旁爲他張燈。
公子啓和張繼回到縣衙,到大堂之上,彙集彭城州牧、郡守、縣令。公子啓望望堂下,人都到齊後,道:“縣令大人,我吩咐起草的一些變革方案完畢了嗎?”
“啓稟公子,現在已經起草完畢,還請公子過目。”
“嗯,好,把此草案承上前來,”公子啓望望站在自己旁邊的二愣子,二愣子接過變革方案承上,公子啓接過此方案,認真的看了一看,望望張繼 道:“張先生,不知道這草案起草的如何?還請過目。”
公子啓將此變革方案交到二愣子的手中傳下,張繼接過之後看了一看,大喜道:“公子革除了周的井田制,爲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可謂是開天闢地之一舉。”
“嗯,縣令大人,見此草案寫成條文,給大家看一看,無意義之後張貼在各個城門口,實施變革。”
此條文張貼到彭城的各個縣衙城門口,很多百姓和豪門大族聚集在城門口,看看這變革條文,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啊!變革之風雲。雲捲雲舒變幻無常必引起一些腥風血雨,爲這次變革而犧牲的守舊勢力,不通其變深諳其道的頑固分子,比如豪門子弟或者士大夫聚集在楊府,楊坤站在正中間。
“這些奴隸已經升爲平民,奪了我們的土地,你們說說接下來應該怎麼辦?”
“把它奪回來,一寸土地也不能失去。”
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這句讖語應對我們巴蜀之人好亂、難治、刁頑。以此社會上變革難免引起大的風波,流血私鬥,一大羣人兩種勢力的混亂,兩面相互衝擊,手握鋤頭、鐵鍬變成了私鬥的工具,上百人之中爲爭搶土地相互撞擊,擊打,各個頭破血流,屍積成山,流出的鮮血可以變成一道道小小的河流。這些屍體漂浮在河流或者大江之上,從上游衝到下游,連這江水都染紅了,這次大規模的私鬥驚動了彭城的各個縣衙,連彭城各個地方的官員對這次變革開始議論紛紛,甚至開始懷疑這次變革是否是強國富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