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

爲什麼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要付給史考伯一年100萬美元,即一天3000多美元呢?爲什麼?

因爲史考伯是一名天才嗎?不是。因爲他對鋼鐵的製造,知道得比其他人多嗎?也不是。史考伯親口說過,他的手下有許多人,他們對鋼鐵的製造,知道的比他還多。

史考伯說,他得到這麼多的薪金,主要是因爲他那跟人相處的本領。別人問他如何跟人相處,這是他以自己的話語說出的秘訣——這些話語應該鐫刻在不朽的銅牌上,掛在全球每個家裡和學校裡、每個商店和辦公室裡——這些話語孩童們應該背誦下來,而不要浪費時間去背誦拉丁動詞的變化,或背誦巴西每年的雨量——這些話語將會改變你我的生活,如果我們能夠確實去實行的話:

“我認爲,我那能夠使員工鼓舞起來的能力。”史考伯說,“是我所擁有的最大資產。而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讚賞和鼓勵。

“再也沒有比上司的批評更能抹殺一個人的雄心了。我從來不批評任何人。我贊成鼓勵別人工作。因此我樂於稱讚,而討厭挑錯。如果我喜歡什麼的話,就是我誠於嘉許,寬於稱道。”

這就是史考伯的做法。但一般人怎麼做呢?正好相反。如果他不喜歡做什麼事,他就一心挑錯;如果他喜歡的話,他就什麼也不說。正如一句老話所說的:“一次我做錯了,我馬上就聽到指責的聲音;第二次我做對了,但是我從來沒有聽到有人誇獎。”

“我在世界各地見到了許多大人物。”史考伯說,“還沒有發現任何人——不論他多麼偉大,地位多麼崇高—不是在被讚許的情況下,比在被批評的情況下工作成績更佳、更賣力。”

他坦白地說,這就是安德魯·卡耐基之所以有這種。晾人成就的特殊理由之一。卡耐基不論是在公開或私下裡,都稱讚他的僱員。

卡耐基甚至在他的墓碑上都要稱讚他的僱員。他爲自己寫了一句碑文:“這裡躺着的是一個知道怎樣跟他那些比他更聰明的屬下相處的人。”

真誠的稱讚也是洛克菲勒待人的成功秘訣。當他的合夥人艾德華·貝佛處置失當,在南美做錯一宗買賣,使公司損失100萬美元的時候,洛克菲勒原本大可指責一番;但他知道貝佛已盡了力——何況事情已經發生了。因此洛克菲勒就找些可稱讚的話題:他恭賀貝佛保全了他所投資金額的60%。“棒極啦。”洛克菲勒說,“我們沒法每次都這麼幸運”。

幾年前,有人對妻子爲什麼會離家出走這個問題展開研究。你知道她們出走的重要原因是什麼嗎?竟然是“缺少讚賞和重視”。如果對丈夫爲什麼會離家出走也做研究,也會獲得同樣的結果。我們常常把家人所做的事視爲當然,很少會表示對他(她)們的讚賞和重視。

一個人談到過他太太的一項要求。她和一羣婦女參加了教堂裡的一項自我改進的活動。她請她丈夫幫她列出他認爲她可以做到而沒有做到的六項事情。他說:“這項要求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坦白地說,如果要我列出我要她改變的六件事,對我來說那將會容易得多——老天,她可以列出一千件她要我改變的事——但是我沒有這樣做。我對她說:“讓我好好地想一想,明天早上再告訴你。

“第二天早晨我很早就起牀打電話給花店,要他們送六朵紅玫瑰花來,並且附上一張卡片,上面寫着:我想不出我處處受人歡迎的魔方要你改變的六件事情。我就愛現在的你。

“當我晚上回家的時候,誰在門口等我?你猜對了,我的太太!她眼中幾乎充滿了淚水。不用我說了,我極爲高興沒有照她的要求對她提出批評。”

“在她向她們那些人提出報告之後,我們星期天到教堂去,她們之中好幾位跑過來對我說:“那是我聽到的最體諒人的話。”這時候我才認識到讚揚的力量。”

齊格飛是百老匯有史以來最輝煌的投資家,他的名氣這麼大,是由於他有能力使“美國女孩子如花似玉起來”。他使一些沒有人願多看一眼的醜小鴨,變成舞臺上充滿神秘誘惑的寵物。由於知道讚賞和信心的價值,他以他那殷勤和體貼的強大力量,使女人自覺很美麗。他很重實際:他把歌舞女郎的薪水,從每週30美元,加到175美元。他也很重俠義:每次開幕的當晚,他打一封電報給參加演出的明星們,而且送給戲中每一位歌舞女郎一束“美國美女”的玫瑰花。

我們滋養我們的子女、朋友和員工的身體,卻很少滋養他們的自尊。我們供給他們食物和衣服,培養經理;但我們卻忘了給他們可以在記憶中回想多年如晨星之音的稱讚。

保羅·哈威一次在他所主持的廣播節目“故事的結尾”中述說了真誠的讚揚和欣賞,是如何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的。他說,幾年前,底特律的一位老師請史提夫·莫瑞士幫她尋找在教室中跑失的一隻老鼠。你知道嗎?她知道老天給了史提夫一樣東西,這樣東西是在我們這間房子裡別的人所沒有的。老天給了史提夫一雙了不起的耳朵,以補償他的失明。皇面前常常使用恭維,他說他“厚顏無恥地恭維”。但是,德萊裡是所有統治過廣大的大英帝國的人中最老練、最有技巧、最有辦法的人之一。在他那一行中,他是一名天才。對他有效的方法,不見得對我們有效。恭維對你害多於益。恭維是假的,就像假鈔一樣,如果你要使用,最後,會使你惹上麻煩的。

讚賞和恭維到底有有什麼區別呢?很簡單。_一個是真誠的,另一個是不真誠的;一個是出自內心,另一個出自牙縫;一個爲天下人所欣賞,另一個爲天下人所不齒。

在墨西哥城的查普特培克宮,你能見到一尊奧布里岡將軍的半身像。在那座半身像之下,刻着奧布里岡將軍的智慧之語:“別擔心攻擊你的那些敵人,要擔心恭維你的那些朋友。”

不是!這裡並不是不提倡恭維!這裡所說的是一種生活的新方式。

英王喬治五世,在他白金漢宮書房的牆上,展示了六句格言,其中一句是。“教我如何不奉承也不接受廉價的讚美。”恭維只是廉價的讚美。我有一次讀到一句恭維的定義,也許值得重述:“恭維,是對另一個人說出正好是對他自己的想法。”“不論你使用什麼語言。”愛默生說,“你所說的還是對你自己的寫照。”

如果只要恭維就能夠達到目的,大家就會爭相恭維起來,那我們就都是爲人處世的專家了。當我們沒有思考確定的問題時,通常會把時間的95%,用來想我們自己。現在,如果我們停止想自己一會兒,想想別人的好處,我們就不會訴諸於那些廉價還沒有說出來就知道是虛情假意的恭維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常被忽視的許多美德中的一項,就是對別人表示欣賞和讚揚。當我們的兒子或女兒帶回一份好的成績單的時候,我們竟然忽視掉,而沒有對他或她加以讚揚;或者是當他們第一次成功地做出一塊蛋糕或做好一個鳥籠的時候,我們卻沒有給他們一番鼓勵。沒有任何東西比父母對子女的這種關注和讚揚,更能使他們感到快樂了。

下一次你在飯店吃到了一道好菜時,不要忘記說這道菜做得不錯,並且把這句話傳給大師傅。而當一位奔波勞累的推銷員向你表現出禮貌的態度時,也請你給他讚揚。

每一位傳教士、教師以及演講的人,都曾經歷過掏出肚子裡所有的東西卻沒有得到聽衆一句讚揚的泄氣情形。那些在辦公室、商店以及工廠的工作人員,還有我們家裡的人和朋友,就更會遭遇這種情形了。在人際關係方面,我們應該永遠不要忘記我們所有的同事都是人,也都渴望別人的欣賞和讚揚。這是所有的人都歡迎的東西。在你每天所到的地方,不妨多說幾句感謝的話,留下一些友善的小小的火花。你無法想象,這些小小的火花如何點燃起遊移的火焰。但當你下次再到這個地方的時候,這友誼的火焰就會照亮你。

康涅狄格州新賈爾非爾德市的芭蜜娜·娜安,她的職責之一是監督一名清潔工的工作。他做得很不好,其他的員工時常嘲笑他,並且常常故意把紙屑或別的東西丟在走廊上,以顯示他工作的差勁。這種情形很不好,而且影響工作量。芭蜜娜試過各種辦法,但是都收效甚微。不過她發現,他偶爾也會把一個地方弄得很整潔。於是她就趁他有這種表現的時候當衆讚揚他。於是,他的工作就有改進,不久,他可以把整個工作都做得很好了。現在他的工作可以說沒有話說,其他人也大爲讚揚。可見,真誠的讚揚可以收到效果,而批評和恥笑卻會把事情弄糟。傷別人的心丕但丕能使他改變,而且是不必要的。有一句老話,我把它剪下來,貼在我的鏡子上,每天好讓自己看到它:“我將走過這裡,但是隻有一次,因此,任何我可以做的好事以及我能夠對任何人顯示的任何寬厚,現在就讓我做或表現出來吧。讓我不要遲疑,更不可以忽視,因爲我不會再走過這裡。”

愛默生說:“我碰到的每一個人,在某些方面,都比我優越。在某些方面,我要跟他學。”

如果愛默生的情形是如此。那對你和我來說,豈不更是如此嗎?我們不要總去想我們的成就以及我們所要的。我們要試着找出別人的優點,然後把恭維忘掉。給別人誠實而真摯的讚賞。誠於嘉許,寬於稱道,別人就會咀嚼你的話語,把它們視爲珍寶,一輩子都在重述它們——即使你忘了他們之後,他們還在重複着。

請記住這條規則:

表現真誠的讚揚和欣賞。

把榮譽留給別人

有一位大書店的經理,有一天從他的一個店員那裡收到一封令人吃驚的侮辱信。在這封信中,那店員說,他談不上喜歡、尊敬或討厭經理,他認爲其經理是個無所作爲的庸人,並希望副經理能取代他的職務。總之,這是一封非常惡毒的有意令他丟臉的信。

然而,真正驚人的卻不是這封信本身,而是這位經理對付這封信的辦法。

這位書店經理便是《福希斯》週刊的發行人比爾。他的副職,原來就是與那位店員親近的人,名叫巴特。這封信原是寄給巴特的,而不是寄給比爾的,其用意很明顯,就是不願讓比爾看見此信。可是由於兩個頭兒常常互相拆閱商業信件,恰巧巴特又不在場,比爾便把這信拆開看了。比爾讀了這封驚人的信後,就帶着信一直跑到老闆那兒,老闆叫納拔,是許多家大公司的董事和股東。

比爾對納拔說:“我雖然是個沒有才幹的經理,但我果然能用到這麼好的一位副經理,連我的店員們都認爲他超過我了。”比爾沒有常人遇到此境的半點嫉妒,沒有受到傷害的虛榮和憤怒,他只是自負他挑選的副經理是個能者。

就這樣,比爾把一塊碎磚變成了生輝的璧玉了。享成功之盛名的能者,是常常這樣做的。這原是一種秘術,得此訣者便能有忍人所不能忍的胸襟。他們對於精明過人的傑出屬下,便常常用這法子拉攏和操縱。

一般的“小”人物,便不能領會這其中的道理,動輒對能幹的部下嫉惡如仇,這也實際是他被其下屬看不起的緣故。一個人越是把自己看得太重,希望別人一天到晚都圍着他團團轉,對他滿口的恭維和奉承,他就越是被部下看不起。真正的大人物往往善於放長眼光,注重結果,他們認爲成功的結局,遠勝於一時的虛榮。

比如說卡耐基吧,每當有人談起他那驚人的成就,他總是謙虛地把功勞歸於他身邊的人,說這些人比他聰明得多。

林肯在任美國總統期間,遴選內閣大員時,決不以唯唯諾諾是從者委任,對於那些具有堅強意志難以操縱的人,他委以重任;甚至那些看不起他,曾經反對過他的人,他也盡力羅致。他的陸軍總司令史丹頓,繼凱木倫之後最能幹的閣員,就常罵林肯是“原始的大猩猩”,並把發生在貝爾倫地區的災禍,歸咎於他行政上的無能;還有林肯最得力的財政部長蔡斯,原來是個不喜歡林肯的人,並一度曾公開反對他。不管別人對他怎樣,林肯總是將那些能擔負重要責任的人兼收幷蓄起來,爲自己效力,由於林肯知道自己的弱點,所以他選錄的人都是能彌補他的弱點的人。一般的凡夫俗子,對個性堅強,難以駕馭的人,不僅不會設法羅志,反而避之不及,生怕他們喧賓奪主,勝過自己。可他們還常常說得不着真正的助手。這句話也許有一部分是對的,可他們實際上並不需要真正的幹才。他們自己從未感到自己的不足,總以爲世上只有他們能把事做好。因此,自我感覺總是那麼好,遠超出自己的實際能力和事業的結果之上。照這樣,還能成就更大的事業嗎?

人們都認爲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莫茵一戰的失利,是其戰敗的重要因素。因爲德皇威廉二世在全盛時期,不要任何人與其並駕齊驅,他只要對他惟命是從、諾諾謙恭的人:大戰初期,他的總參謀部裡幾乎全是這些人掌權,這是很明顯的事。

威廉二世的祖父,德皇威廉一世,行爲與他的不幸的孫子恰巧相反。威廉一世對於氣焰囂張、不可一世的宰相俾斯麥,多年以來頗能相安共處,因爲他知道俾斯麥堅強剛毅,具有強有力的鐵腕實力,能把普魯士和散漫的德國統一起來,成爲世界強國。

迪克是西北國民銀行的主席,論到人生事業的成敗因緣,他有如下議論:“就我所知,一個領袖,四周總有不少意志堅強的人。如果他不敢用這班人做得力助手,害怕他們將其推翻取而代之,他便不配做一個領袖,亦不會成就大事業。在當今強手如林、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如果僅靠一羣鸚鵡去幹,怎能成大器呢?在一個蓬勃向上的公司裡,許多重要決議,是要由那些位置較低的人發表議論,並放手讓他們去幹的。這是我經商的經驗之談。”真正的領袖,爲了追求其堅定的人生價值,常常能夠犧牲自己的虛榮。因爲他能屈尊降貴,所以他常能發現身邊能幹的助手,以及有能力和肯幫忙的朋友。

那些勉強成名的人,通常不願意與比他的地位更高的人在一起相處。他不喜歡恭維擡舉人,只是瞧不起人,有時候與有聲望的人在一起,他雖以此沾沾自喜,以爲自滿,但通常他們所選擇的心腹朋友,都是他所能示惠的人。因此,凡是真正能幫助他而有堅強意志的真才實學的人,他幾乎都與之絕緣了。

著名的發明家和製作家馬克西姆曾凝練地概括了得人善待的處世準則:“人們想從別人身上獲得的東西,不外是兩種:一爲頌揚恭維,一爲善待支持。然而,要想在這個世界上立身行事,只好把頌揚割捨,以求別人的善待支持。因爲他得到頌揚的同時,就有人嫉妒,而嫉妒便造成仇隙。”

當你選擇助手和朋友,以及和他們來往之際,你應該捨得犧牲自己的虛榮心,努力求得在某方面比你強的助手,參照他們的意見去做一些你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只要你肯放下架子,捨棄矜持與虛榮,你便能羅致一幫干將爲你的事業奮鬥。要是自己光榮,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首先讓別人比你更光榮。

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15章 不貪婪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14章 屈伸自如第14章 屈伸自如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21章 善待時間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15章 不貪婪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15章 不貪婪第14章 屈伸自如第8章 學會制怒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15章 不貪婪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14章 屈伸自如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8章 學會制怒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章 學會微笑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1章 學會微笑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14章 屈伸自如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8章 學會制怒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1章 學會微笑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
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15章 不貪婪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14章 屈伸自如第14章 屈伸自如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21章 善待時間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15章 不貪婪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15章 不貪婪第14章 屈伸自如第8章 學會制怒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15章 不貪婪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14章 屈伸自如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8章 學會制怒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章 學會微笑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1章 學會微笑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14章 屈伸自如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8章 學會制怒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1章 學會微笑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