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培養決策力

欲成就一番事業,不但要有絕大勇氣,更要有決策能力。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的這番話,說的正是成大事者的決策能力。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要有全局觀念

古今中外傑出領導者大凡都是戰略家,他們具有戰略頭腦,即具有開闊的視野,統籌全局的能力。要成就一番事業,只有具有統率全局的戰略頭腦,才能從客觀上把握事物發展的姿態和規律,作出正確的決策。

從歷史上來看,那些傑出人物,都非常重視戰略問題。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爲相,與他共圖大業,諸葛亮幫助劉備分析天下形勢,說:“今操已擁有百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此減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爲之用,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也,將軍豈有意乎?”隨後,諸葛亮幫助劉備制定了奪取荊州地盤,鞏固勢力,再聯吳攻魏的戰略計劃,這是諸葛亮根據天下的形勢做出的正確判斷和制定的正確計劃,充分顯示了諸葛亮統率全局的戰略頭腦。正是由於他的戰略頭腦,才使他能從客觀上掌握和駕馭全局的發展規律,做出正確的決策,從而最終幫助劉備確立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西漢的宰相蕭何,也是一位具有戰略頭腦的政治家。據《史記》記載,劉邦軍隊攻下秦朝咸陽以後,諸將到秦府庫中搶劫金銀財寶,惟獨蕭何先到秦的丞相府中將御史律令、圖書等收藏起來,並通過這些寶貴的資料,使劉邦對天下的各種基本情況有了比較細緻的瞭解。蕭何此舉對西漢王朝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行動,國外許多著名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也很有戰略眼光。英國著名的資產階級政治家溫斯頓·丘吉爾就是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面對法西斯德國嚴峻的軍事威脅,首相張伯倫相信希特勒的政治謊言,採取綏靖政策,步步退讓,終使德國一再得逞其侵略英國的野心,而丘吉爾卻以其對政治的敏感以及無與倫比的大局觀,首先發現了納粹德國的狼子野心,大聲疾呼,對德積極作戰,並且從宏觀的角度上充分分析了整個世界局勢從而做出了驚人的決定。他說:“在過去二十五年中,沒有哪一個人像我這樣始終如一地反對,凡是我過去說過的話,我-個字也不想收回,但是,在此刻正在展開的景象面前,所有這一切都變得黯然失色了……我們要給予俄國和俄國人以一切可能的援助。”丘吉爾從反法西斯的全局戰略出發,主張同蘇聯化敵爲友,是極具戰略眼光的。正是由於他的這種戰略眼光,最終結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爲贏得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法國著名政治家,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戴高樂也是一位偉大的戰略家。1959年初,戴高樂當選爲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後,在對外政策方面所表現出來的遠見卓識和戰略頭腦,今天仍熠熠生輝。他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對做美國的附庸。1963年初,戴高樂提出“歐洲人的歐洲”的口號,反對美國對歐洲的控制,正式拒絕了美國提出的“多邊核力量計劃”。不參加1963年限制核武器的莫斯科談判,也不在蘇美控制的“部分禁止核武器條約”上簽字。在當時,歐洲國家嚴重依賴美國,在帝國主義集團跟着美國跑的情況下,戴高樂能夠提出這樣的主張,充分說明其戰略頭腦,比之歐共體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才提出的“歐洲人的歐洲”早了三十年,戴高樂的戰略頭腦還表現在他1964年便率先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他認爲,亞洲沒有中國,不能辦任何事。

戴高樂反對美蘇爭霸,反對任何大國的控制。他於1965年提出,要在世界上建立一種“新的均勢”,這種“新的均勢”要以每個國家的民族獨立和責任爲基礎。1965年9月9日,他公開提出法國“最遲在1969年“不再接受聯盟”一體化”的約束。他認爲,法國“必須拋棄這種在美國主持和領導下的北大西洋公約集團”。1966年3月9日,法國終於宣佈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些都是戴高樂戰略性的決策。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成功者需要站得高、望得遠,要善於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按照事物的連續性,因果性的聯繫,預見它的發展趨勢。而且事物是多變的,要根據其時間、地點不同以及整體利益與局部各利益的差異來作出戰略決策。這就需要有統率全局的戰略頭腦。諸葛亮、蕭何、丘吉爾、戴高樂正是由於擁有這樣的戰略頭腦而成爲有口皆碑的人物。當然,我們不是要求所有的人都能成就以上四人的業績,因爲他們是人中的佼佼者,他們的事業可望而不可及。我們只是強調一點,做大事要有魄力、要有膽識。

(2)要有多謀善斷的決策

決策者水平的高低取決於自身的修養,爲了提高決策水平,他要樹立不斷創新的思想,克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思想;要有淵博的知識,當然,一個成功者多謀善斷,必須具有分析判斷的能力。

分析判斷能力,主要在於是否能深刻認識事物間的內在聯繫及事物本質屬性的發展規律成功者掌握這種能力,有助於在紛繁複雜的各種事物中,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抓住主要矛盾、運用創造性思維方法,進行科學的歸納、概括、判斷和分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是否能在一大堆急於要辦的工作中,分清孰重孰輕,哪些需要自己去辦,哪些需要交給下屬去辦;就能夠有助於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準確地判斷各個層次、各個類別的人員個體和羣體的德才情況、思想態度和相互關係,然後區別情況,分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分析、判斷能力還有助於使領導者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預測到未來事物的發展變化,據此分析判斷自己所在單位,自己所做的工作,在整個宏觀佈局上的位置以及與社會潮流的關係,從而作出相應的正確決策。

一個人的分析判斷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他的能力素質。丘吉爾以其不凡的分析、判斷能力,力主對德作戰,其功績永載史冊。而在當今社會,面對瞬息萬變的信息,捉摸不定的局勢,如果你不甘平庸,要作出一番事業,那麼在分析、判斷能力上應該有更高的要求。

在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企業家的日常活動中,有一項便是要經常做決策,因此領導者往往需要較強的決策能力,即決定採取哪一種最有效方式的決斷能力。

一是需要有選擇最佳方案的決策能力,決策就是方案選優。不過,這個選擇不是簡單地在是非之間挑選,而往往是在一種方案不一定全優於其他方案的情況下進行。科學決策必須建立在對多種方案對比選優的基礎上,這就要求領導者具有方案對比選優的能力。

二是需要有風險決策的精神。客觀情況,往往是紛繁複雜的,有一些情況是不可能讓人事先作出百分之百正確判斷的。現實生活中,成大事者常常遇到的是一些丕確定型、風險型的決策,這就要求決策者有敢想敢幹、敢冒風險的精神神,不能追求四平八穩、因循守舊。

三是要有當機立斷的決策魄力。“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決策是不能一拖再拖的,它需要在有效的時間地點內完成。否則,正確的決策一旦過了時間就會成爲錯誤的方案。

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傑出統帥、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在1944年6月6日在諾曼底登陸戰前夜,表現出了非凡的當機立斷的決策魄力,使諾曼底登陸戰役取得輝煌勝利,從而扭轉了整個戰局,沉重地打擊了法西斯勢力。登陸前夕,天氣情況惡劣,一直下着大雨,氣象學家也不能完全有把握說6月6日就能轉晴。如果天氣不轉晴,那麼空降兵將無法着陸,將會使整個登陸計劃失敗,使50多萬士兵面臨犧牲的危險,在衆多的將領都表示遲疑不決的時候,艾森豪威爾當機立斷,決定6月6日實行登陸,並贏得了勝利。

當機立斷的決策魄力是一個欲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必備的能力。因爲他們需要的是善於當機立斷,有敏捷的思維,才能在複雜多變的情況下應付自如。艾森豪威爾就是在緊急關頭善於當機立斷而取得成功的典範。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尤其是在實行市場經濟的今天,市場形勢變化多端,就更需要現代領導善於抓住機遇,當機立斷,取得成功。但是當機立斷斷不等於盲目衝動地喊打喊殺,正確的分析、判斷纔是當機立斷的首要條件。

(3)有一雙識人之眼

知人善任,就是不僅要差王發現人才還要善於用人。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漢高祖劉邦說過一句名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統百萬之衆,戰必克,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撫百姓,籌軍餉,不絕糧道者,吾不如蕭何,吾能用之,所以能得天下。”由此可見知人善任是何等重要。

在商品經濟盛行的今天,“知識就是金錢”的觀念已深人人心,而擁有知識的人才自然也就成了無價之寶,因此成大事者一定要有愛才如命,求賢若渴的思想,要有尊重人才的習慣。同時,成大事者能夠慧眼識英才!才能使自己得到精兵強將,對自己的工作大有益處。中國有句俗語,“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大凡成就事業的人!都需要一大批優秀人才的配合與幫助,一起努力,光靠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就十分重視人才,認爲人才是國家的棟樑,他說“夫材之用,國之棟樑也。得之則安以榮,失之則亡以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作爲現代領導者需要有慧眼識英才的能力,這樣才能匯聚人才來成就自己的事業。 шшш ⊕ttκan ⊕Сo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有重視人才的經驗和習慣。鮑叔牙推薦管仲,使齊桓公成就霸業;蕭何月下追韓信,其“戰必克,攻必取”,使劉邦終得天下;劉備三顧茅廬拜諸葛亮,諸葛亮作“隆中對”,並出山相助,終使三國鼎立。發現和培養人才,還要注意不能求全責備,不因小缺點而忽視了其他的才華。因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美國南北戰爭時的總統林肯任命格蘭特將軍爲總司令,只看他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能力,並不計較他嗜酒貪杯的毛病。“有大略者不問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是識別人才的重要原則,而做到這一點需要有大公無私的精神,始終恪守任人惟賢的標準。

(4)有一顆容人之心

人們常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成大事者必須要會寬容,要有大的心胸與氣度。我國元末農民起義領袖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深知爲了國家的長治久安而容納各種人才的重要性,他一改歷朝中“一朝君王一朝臣”的做法,起用了一大批元朝很有才能的官吏和學者。他提出“不以前過爲過”的政策。這些人才對明朝的迅速發展起了很大作用。而《三國演義》中的陳琳曾經在檄文中把曹操的祖宗三輩都罵了個遍,但曹操依然欣賞他的才華並重用他。唐太宗李世民也重用曾幫助太子李建成而反對自己的魏徵。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成大事者要容納多種人才,就不能求全責備,要看到他們的優點,大膽任用。

一個人如果沒有決策力,沒有成大事的大氣魄,終究一事無成。

第1章 學會微笑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14章 屈伸自如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1章 學會微笑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15章 不貪婪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14章 屈伸自如第1章 學會微笑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8章 學會制怒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14章 屈伸自如第8章 學會制怒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14章 屈伸自如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
第1章 學會微笑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14章 屈伸自如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1章 學會微笑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15章 不貪婪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14章 屈伸自如第1章 學會微笑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8章 學會制怒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14章 屈伸自如第8章 學會制怒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14章 屈伸自如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