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

消極的心態往往妨礙人們形成進取之心,而一個人是否有進取之心決定了他確定和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否則就會成爲平庸之徒。因此,應該學會走出消極的心態!與成就一番事業就更應該克服消極心態的束縛。爲平庸之徒。因我們必須面

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奇怪的事實:在這個世界上,成功者卓越者少,失敗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實、自在、瀟灑,失敗平庸者過得空虛、艱難、猥瑣。

生活中,失敗者平庸者多,主要是心態觀念有問題。遇到困難,他們只是挑選容易的倒退之路。“我不幹了,我還是退縮吧。”結果陷入失敗的深淵。成功者遇到困難,懷着挑戰的意識,用“我要!我能!“一定有辦法”等積極的意念鼓勵自己,便能想盡辦法,不斷前進,直至成功。愛迪生試驗失敗幾千次,從不退縮,最終成功地創造了照亮世界的電燈。

成功者從成功中獲得更多的信心,失敗者從失敗中得到更多的害怕和藉口,積極行動的積累,可以造就偉大的成功;消極言行的累積,足以讓人萬劫不復。

如果你想成大事,必須明白以下道理:

(1)成功只在一念之間,仔細觀察比較一下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心態尤其是關鍵時候的心態,我們就會發現“一念之差”導致驚人的不同。

在推銷員中,廣泛流傳着一個這樣的故事:兩個歐洲人到非洲去推銷皮鞋。由於炎熱,非洲人向來都是打赤腳。第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立刻失望起來。“這些人都打赤腳,怎麼會要我的鞋呢?”於是放棄努力,失敗沮喪而回。另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驚喜萬分:“這些人都沒有皮鞋穿,這皮鞋市場大得很呢。”於是想方設法,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結果發大財而回。

這就是一念之差導致的天壤之別。同樣是非洲市場,同樣面對打赤腳的非洲人,由於一念之差,一個人灰心失望,不戰而敗;而另一個人信心滿懷,大獲全勝。要改變失敗的命運,就要改變消極錯誤的心態。永遠記住一念之差決定成敗。

卡耐基曾講過一個故事,對我們每個人都有啓發:塞爾瑪陪伴丈夫駐紮在一個沙漠的陸軍基地裡,她丈夫奉命到沙漠裡去演習,她一人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裡!天氣熱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陰影下也是華氏一百二十五度。她沒有人可談天,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們不會說英語。她太難過了,就寫信給父母,說要丟開一切回家去。她父親的回信只有兩行字,這兩行字卻永遠留在她心中,完全改變了她的生活:兩個人從監獄中的鐵窗向外看。一個看到泥土,另一個卻看到天空的星星星。

塞爾瑪一再讀這封信,覺得非常慚愧。她決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爾瑪開始和當地人交朋友,他們的反應使她非常驚奇,她對他們的紡織、陶器表示興趣,他們就把最喜歡捨不得賣給觀光客人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了她。塞爾瑪研究那些引入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又學習有關土撥鼠的常識。她觀看沙漠日落,還尋找海螺殼,這些海螺殼是幾萬年前、這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來的一….原來難以忍受的環境變成了令她興奮、流連忘返的奇景。

是什麼使這位女士內心有了這麼大的轉變呢?

沙漠沒有改變,印第安人也沒有改變,但是這位女士的念頭改變了,心態改變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認爲惡劣的情況變爲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她爲發現新世界而興奮不已,併爲此寫了一本書,以《快樂的城堡》爲書名出版了。她從自己造的牢房裡看出去,終於看到了星星。

成功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的消極的心態。這種心態常常把我們嚇倒。要想成功卓越,必須牢固樹立積極成功的心態,徹底清除和控制消極失敗的心態。

自卑症、藉口症、恐懼症和憂慮症是消極失敗心態的幾種具體體現,其他消極失敗心態的表現:悲觀、壓抑、偏見、固執、僵化,自我意識太強,過分追求十全十美,一蹴而就的心理,急躁、不講方法的蠻幹,衝動心理,畏難而退的心理,內疚悔恨,沮喪泄氣,憤怒嫉恨……它真是太多了。

這些消極心態常常不請自入,光顧我們的頭腦。它們像毒菌一樣侵害我們的心靈。如果不加抵制,它們便會迅速繁殖擴散,使我們整個人生走向消極和失敗。

(2)藉口症的虛假和危害

社會中因各種藉口造成的消極心態,就像瘟疫一樣毒害着我們的靈魂,並且互相感染和影響,極大地阻礙着人們正常潛能的發揮,使許多人未老先衰,喪失鬥志,消極處世。

然而,正像任何傳染病都可以治療一樣,“藉口症”這個心態病也是可以想辦法克服的。辦法之一就是用事實將藉口的理由一一駁倒,使它沒有臉面沒有理由在我們心中立足。

我們來看看幾個常見的藉口是如何的荒謬。

年齡藉口——前幾天在街上偶然碰見一位少年時代的同鄉,十幾年未見面,大家都大爲感慨,於是親切地聊起來。然而,令人驚愕的是,他競說自己已經“老”了。“現在只是爲了孩子賺錢,還有十幾年就要退休養老了,沒有其他想法了。”

老天,他才三十五六歲!怎麼就等待退休養老呢?

怪不得我們這個社會有那麼多失敗者,他們不努力去追求成功,卻隨意找藉口,迎接和等待人生的失敗。

許多做事成功的人,大都是在三十至六十歲的年齡階段完成的。王光興初任飲料廠廠長時已四十歲,任罐頭廠廠長已四十六歲。北京天安製藥集團總裁呂克鍵,四十九歲纔開始辭職創業。山東乳山百萬富翁養蚶專家辛啓泰,五十歲才從海邊灘塗上尋找出成功之路。四川“蚊帳大王”“楊百萬”六十六歲才從擺小攤開始做生意。美國前總統里根73歲還參加競選。

wWW ⊙тт kan ⊙CO

據拿破崙·希爾對2500人進行分析,反映出很少有人在40歲以前取得事業上的大成功。美國著名的汽車大王福特,40歲還沒有邁出成功的重要步伐。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在取得巨大成功之時,已過40歲。希爾本人出版第一本成功學著作時已是45歲,之後他爲成功事業還工作奮鬥了42年,當他80歲的時候還在出書。

當然,現代社會發展比較迅速,四十歲之前成功的例子已比比皆是(這也說明“我還年輕”的藉口同樣站不住腳)。由於各人的條件、目標、成功的內容和起始點不同,四十歲後成功的例子也仍然相當普遍。

年齡,決不能成爲不成功的藉口。

教育和文憑的藉口——“我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我沒有文憑”,這是不少人常用的藉口。事實上學習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學校教育、文憑教育,僅僅是千萬條求知途徑中的一種。其實,從學校的書本上學東西,常常有很大的侷限性。真正的教育來自社會大學和自學。

我們看看那些成功人物的教育與文憑情況:王光興,初中文憑;“果喜集團”總裁張果喜小學文憑;億萬富翁治禿專家趙章光高中文憑;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13歲開始工作,幾乎沒接受什麼正規教育;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高中輟學;日本松下幸之助小學四年級的學歷;香港富商李嘉誠初中兩年的學歷……這些成功者的知識與能力全靠自學而來。

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當然對成功有幫助(可惜的是,有無數受到良好教育,獲高等學歷文憑的人同樣平庸無所作爲),沒有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沒有文憑的人,只要願意,自學永遠不晚。現在越來越多的成人補習教育和各種職業培訓,爲成人自學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資金藉口——“我沒有資金,所以我不能成功……”事實是,有資金可以幫助我們成功,但沒有資金,縣要想辦法同樣可以創業賺錢,同樣可以成功。當代中國百萬富翁、億萬富翁,幾乎全是白手起家的。國外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到處可見。其實,資金來源的途徑很多:積少成多地積累,大雪球是從小雪球滾成的;向親朋好友借錢集資;尋找一個能生財的門路;或抓住機會找銀行貸款;或找有錢單位和個人合夥;集資入股……許多做大生意的人,都不是靠自己個人的資金,而是充分利用了銀行、信用社以及社會閒散資金。

下面舉一個利用大腦的聰明才智僅用2000元建起一座現代化百貨中心的故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讀者不但可以找出許多沒有資金創大業的例子來,而且還可以自己想出一兩個沒有資金也能創業賺錢的方案來。

廣州華隆公司年輕的總裁盧俊雄是如何利用智慧,只用2000元便建起一座“城市百貨中心”的呢?這座“中心”佔地1400平方米。位於廣州市商業鬧市,有中央空調,扶手電梯,豪華裝飾。建成這麼一座現代化百貨中心,至少需要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資金,2000元建起來,豈不是天方夜譚嗎?其實這裡的奧妙一揭便破:他將這座百貨中心劃分爲220多個局部單位(攤位)每個單位一次收10年租金5萬元,每年退還其中的10%,還包括利息,另外每個單位每月收取比市價低三分之二的管理費。這樣優惠的條件,使得這座待建的百貨中心成爲人們爭相租賃的搶手貨,220多個單位二十幾天便全部租出去,獲得租金一千多萬元,而盧俊雄只在報上花費了2000元的招租廣告費。失敗者大都喜歡找藉口,成功者卻大都拒絕找藉口,向一切可以作爲藉口的原因或困難挑戰。富蘭克林·羅斯福因患小兒麻痹症而下身癱瘓,他是最有資格找藉口的,可是他從來不找任何藉口,而是以信心、勇氣和頑強的意志向一切困難挑戰,居然衝破美國傳統束縛,連任四屆美國總統。他以病殘之軀在美國曆史上,也在人類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成功篇章。

此外,還有“運氣”藉口,“健康”藉口,“出身”藉口“際關係”藉口等等。希爾在他的《思考致富》裡將一位個性分析專家編的藉口表列出來,竟然有五十多個。希爾說:“找藉口解釋失敗是全人類的習慣。這個習慣同人類歷史一樣源遠流長,但對成功卻是致命的破壞。”(3)消除恐懼與憂慮恐懼與憂慮,人人都或多或少有過,程度輕微,我們可能看不出它們的危害。實際上任何恐懼和憂慮都會侵蝕破壞我們地積極心態,妨礙我們的行爲果斷。只有當我們戰勝恐懼,戰勝憂慮,並利用它們爲我們成功服務,恐懼和憂慮便可以變害爲利。比如我們擔心失敗,但我們有信心戰勝恐懼與憂慮,我們做更大的努力,採取更細緻妥善的規劃、謀略和行動去爭取成功,這樣我們就控制了恐懼和憂慮。

不受控制的恐懼和憂慮對我們危害很大,它會擾亂我們的心理平衡,並導致某些生理問題,如憂鬱、失眠、神經衰弱、**等等。嚴重的恐懼和憂慮,會使人理智混亂,產生嚴重的心理和生理病態。長期的恐懼和憂慮會使一個優秀的人變成一個平庸無能的失敗者。

只有戰勝恐懼和憂慮!我們才能平安、幸福、成功卓越。

面對恐懼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①“恐懼生於無知無知”。這是卡耐基引用一位大哲學家的話。這句話可以幫助我們戰勝恐懼和憂慮:你擔心害怕什麼,你就採取行動瞭解他。看清它的本來面目,然後用行動擊潰他,戰而勝之。但是必須藉助積極成功的心態來武裝自己:我要戰勝它!我能戰勝它!我一定能戰勝它!成功積極的心態使人堅強無比,可以克服任何恐懼。

初學跳水的人,站在高高的跳臺上,一定會有某種程度的恐懼。如果你心懷積極成功的心態:我一定要成爲一名優秀跳水運動員,我一定能戰勝害怕,然後勇敢地採取行動,跳!你便戰勝了恐懼。當你熟悉了跳水的整個過程後,你就再也不會爲跳水而恐懼憂慮了。因爲你知道了,原來跳水並不可怕。

②不要說人言可畏。人們常常害怕流言,不但憂慮而且恐懼。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人家會怎麼說呀?”“人言可畏!…“衆口鑠金!…“千夫所指,無疾而亡!”這些都似乎說明人的言論確實令人害怕,我們似乎只好恐懼憂慮了。

流言爲什麼令人害怕呢?主要原因大概是流言可能會使我們失去面子,失去自尊,受到打擊。受到威脅等等。注意,這裡是用“可能會”三字,事實上並非如此。

就我們內心來說除非自己不相信襲擊,誰能不經我們同意就打倒我們呢。請仔細品味這句話的意思。

流言大概有三種

一種是基本正確客觀的,一種是以訛傳訛的誤會,一種是惡意的挑釁中傷,誇大事實的誹謗。後一種流言,其實反映了傳播流言者的消極心態及虛弱和害怕。持積極心態的成功者是不會去中傷誹謗他人的。

不管哪種流言,其實都不可怕。林肯任美國總統期間,曾受到許多流言的攻擊。如果害怕這些流言,他這個總統就不要當了。他是如何對待流言的呢?他這樣遞三“如果結果證明我是對的,那麼人家怎麼說我,也就無關緊要了;如果結果證明我是錯的,那麼即使花十倍的力氣來說我是對的,也沒有什麼用了。我盡我所知的最好辦法去做,也盡我所能去做。而我將一直這樣把事情做完。

害怕流言毫無作用,惟有盡力去做,去行動,纔是戰勝流言恐懼的最佳辦法。美國名將麥克阿瑟和英國首相邱吉爾都曾把林肯的上述名言掛在辦公室的牆上。

舌頭長在別人嘴裡,筆桿握在別人手上。別人愛怎麼說,我們是無法控制的。但是腦袋長在自己頭上,我們可以控制我們自己的心態放應,可以控制我們的的行爲方式。按照自己的志向,努力提高素質,掌握人性的弱點和與人交往的技巧。戰勝一切困難,爭取成功卓越,這就是對一切流言的最好回答。

(4)從消極情緒蟲跳出來

一個人從家庭到學校到社會,如果得不到正確的積極的成功心態教育(有相當多的人通常得不到這種正確的心態教育),則這個人只好在社會大染缸裡沉浮.聽任命運與機遇的擺佈,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這樣,消極的東西就很容易感染他。

長期生活在以消極失敗心態爲主的社會裡的人不管他閱歷多麼豐富,都難以擺脫消極心態的影響,很可能成爲消極心態的帶菌者和傳播者:“我的經歷證明……不可能,不要白費工夫。”“世道就這樣,我們是不能改變的。”

長期沒有或很少有成功經驗的人,能力沒有得到鍛鍊提高,因而對許多事情,包括對自己都認識不清,把握不住,也難免心生消極並傳播開來,“太難了,我試過,不行。”一旦有人好了,難免心生嫉妒,產生消極心態,並表露播散開來。“那不過是機遇而已”,和這種人交往很容易感染消極心態。

經歷過多失敗,又沒有找到正確客觀的原因,也沒得到合適的幫助指點,可能就會滑向消極:“我說過,人是不能相信的。相信人你就倒黴。”“努力有什麼用?還是需要後臺。我就努力過,可結果呢?”有這種想法的人,說明他已經被消極情緒控制了。這時他應當找到相應的對策努力從裡面掙脫出來。

一個人若有消極思想作祟,內心就會沉寂畏縮,熱情被壓抑在心中,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總是自怨自艾,這樣的人怎麼能成就一番事業呢?所以,我們必須認真審視自己,發現有消極情緒就努力消除它,充實自己的內心,發揮自身的精神力量。這樣,你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8章 學會制怒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8章 學會制怒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章 學會微笑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14章 屈伸自如第1章 學會微笑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15章 不貪婪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1章 學會微笑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8章 學會制怒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8章 學會制怒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14章 屈伸自如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14章 屈伸自如第15章 不貪婪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8章 學會制怒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
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8章 學會制怒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8章 學會制怒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章 學會微笑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14章 屈伸自如第1章 學會微笑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15章 不貪婪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1章 學會微笑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8章 學會制怒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8章 學會制怒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14章 屈伸自如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14章 屈伸自如第15章 不貪婪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8章 學會制怒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