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

其實,事有當然,有自然,也有偶然。有見識的人做事,都是盡力按應該的做法,即“當然”去做。在做的過程中,要順遂自然規律。麗對於偶然發生的情況,不要被它迷惑,干擾自己做事。

而有些人卻不是這樣。如“守株待兔”中的那個人,偶然白撿個兔子,就死抱着“偶然”不放了,放棄了原來“靠勞作致富”這個“當然”。結果呢,田荒了,兔子也沒有再來。

“揠苗助長”裡的那人,犯了另一種錯誤。他雖然看起來也在努力實踐“當然”,但他卻違背了自然,結果也不妙,那些秧苗全死了。

可見,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須把握好“當然”、“自然”和“偶然”。

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這是不言而喻的。

“強扭的瓜不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光有成功的願望是不行的。比如打仗,自己力量太弱,非要跟強敵硬碰硬,非輸不可,只能按客觀規律辦事,避敵鋒芒,尋找敵人的軟肋出拳,慢慢積小勝爲大勝。在井岡山時的兵法就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還有,有時在努力的過程中,客觀條件發生了變化,原來可能成功的事做不成了,這也是沒奈何的事,只好重作調整。一個人的成功之路仍是寬廣的。“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不必因此而灰心,放棄在另一條路上“盡當然”的努力。

在處理“當然”、“自然”和“偶然”的問題上,應該對拘泥於偶然的人提出批評。這樣的人,不但“偶然”得不到,連應該做的“當然”也一併失去了,真是可悲呀。

生活中不就有這樣的人嗎?有人一心要當影視明星,起先還能踏踏實實拜師求藝,刻苦訓練,盡着“當然”。偶爾一次,在一部電視劇中躥紅。他便以爲自己的演技已是“腕兒級”,從此不再“盡其當然”,而是忙於到處走穴、簽名、當嘉賓……這樣的人被偶然的成功所迷惑,不再努力,很快就會成爲生活中曇花一現的可悲角色。

拘泥於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遇到失敗和犯錯誤。再高明的騎手,也難免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常勝將軍也有可鈍打敗仗。這時候決不可驚慌失措,一蹶不振,你只需堅定地繼續努力,就能走出失敗和錯誤的陰影,重鑄輝煌。

現實生活中,有的年輕人高考落榜,就走上輕生的不歸路;有的人一次生意失敗,就萎靡不振;有的人遭遇幾次退稿,當作家的夢就幻滅……這樣的人太看重了生活中的“偶然”因素,他們的命運是可悲的。

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要把勝利和成功看做命運的偶然的賜予,把失敗和挫折看做生活對我們的考驗,永遠不放棄朝着理想“盡其當然”的努力,這樣,我們纔會獲得夢想的成功。

學會和你不喜歡的人交往

我們都願意和自己喜歡的人交往,而不願意和自己不喜歡的人來往。但現實生活卻不可能滿足我們這一願望。我們的鄰居有可能正是我們不喜歡的:我們願意安靜,鄰居則可能成天把音響開得震耳欲聾;我們喜歡清潔,鄰居則總是把破破爛爛的東西堆滿了過道;我們不願被人打擾,但鄰居卻經常喜歡到我們家裡來借根蔥要頭蒜的。在單位,也有我們不喜歡的同事,我們雖然儘量迴避他們,但由於工作關係,我們不得不與他們打交道。我們爲此而煩惱。

其實,這種煩惱是不必要的。人的一個主要特性就是社會性。馬克思說過,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我們不可能離羣索居。笛福筆下的魯濱遜漂流到荒島上,還會有一個“星期五”陪着,最後他還是回到了人羣中。可見,人是不能脫離人羣、脫離社會的。而如老話所講:“人上百,形形色色”。生活中什麼人都有。除了親人、知己和朋友,我們還要學會和各種人打交道,包括我們不喜歡的人。

明人陳繼儒說:居家不一定非要沒有壞鄰居的地方不可,聚會也不一定要避開不好的朋友。關鍵是自持,能夠從“惡鄰”和“損友”中汲取有益的東西。

陳繼儒談到了爲人處世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自持”——自我控制和情緒。能自持,就不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便生活在污濁的環境裡,也能保持自己清白的人品。如果有一個惡鄰或品德不好的朋友與同事,正可以鍛鍊自己的修養和定力。再說,“惡鄰”和“損友”畢竟不是敵人,我們可以設法感化他們,他們身上也許有一些東西還值得我們借鑑呢。

從另一方面講,從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做人方法,只要不是違法亂紀,我們也要尊重別人的選擇,寬容另別人。拿做鄰居來說,當樓上在裝修時,我們會爲傳來的刺耳的噪音而心煩意亂.對樓上人家非常有意見。但也有可能我們自己也要裝修,噪音一樣會打擾別人。這時我們就會體會到鄰居之間相互擔待、相互諒解的必要性。有些朋友(其實是熟人、老鄉、老同學或同事)是有一些或許多我們看不上的毛病,但我們自己就沒有毛病讓對方也看不上嗎?我們可以不喜歡“朋友”的毛病,包括品德上的缺點,但我們不應該排斥他這個人,甚至像對待髒東西一樣避之惟恐不及。這不但容易爲自己無謂地樹敵,也失了幫助他人進步的仁厚之心。

那麼,該如何和自己不喜歡的人打交道呢?

一是忍讓”,寧可自己受委屈吃點虧,也不要爲小事而與對方爭個臉紅脖子粗。甚至頭破血流。清代時,當朝宰相張英與…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鄰而居。兩家都要起房造屋,爲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英出面干預。這位宰相立即作詩勸導:“千里修書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見書明理,立即把院牆主動退後三尺,葉家深感慚愧,也把院牆讓後三尺。這樣,讓一讓,出來一個六尺巷。

三是主動接近對方。你可以先伸出友好之手,你可以主動和對方打招呼。對方原來可能懷有的對你的戒備心或敵意就可能化解。你很客氣地提出的一些問題,他們就可能會加以注意和改進。三是把你想像成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你就可能體會他們的想法,從而修正自己的一些不正確的做法。這有助於雙方關係的改善。四是接受他人的獨特個性。人人都有其特點,不要試圖改變這個事實。接受他的本來面目,他也會尊重你的本來面目。不要強迫別人接受你的觀念念。

五是去想對方作對了的事。對方也不是總是那麼招你煩的,他們也有好的一面,試着去發現這一點。六是以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對方,影響對方。

有一個故事:一位老人坐在一個小鎮郊外的馬路邊。有一位陌生人開車來到老人面前,陌生人下車問老人:“請問先生,住在這個小鎮上的人怎麼樣?我正打算搬來住呢。”老人看了一下陌生人,反問道:“你要離開的那個地方的人怎麼樣?”陌生人回答:“不好,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住在那裡沒快樂可言,因此我打算到這兒來住。”老人嘆口氣,說:“先生,恐怕你要失望了,因爲這個鎮上的人,也和你那兒差不多。”這位陌生人走了,繼續去尋找他理想的居住地。過了一會兒,另一位陌生人來到老人面前,詢問同樣的問題。老人也同樣反問他。這位陌生人說:“哦!住在那裡的都是非常好的人。我在那裡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但我正在尋找一個更有利於我的工作發展的小鎮,我捨不得離開那個地方,但是我不得不尋找更好的發展前途。”老人面露笑容,說:“你很幸運。居住在這裡的人都是跟你原來住的地方一樣好的人,你將會喜歡他們,他們也會喜歡你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你想尋找敵人,你就會找到敵人;你想尋找朋友,你也就會找到朋友。不善於與人相處的人,到了哪裡,都會認爲別人難以相處。善於與人相處的人,見到任何人,都會相處融。

能夠與人融洽相處的人是一個快樂的人,一個大度的人,一個與人爲善的人。即使賺錢不多,也很滿足,因爲他能從融洽的人際關係中獲得報酬。一位叫馬格勒的美國人在《個性與成功生活》一書中寫道:“我們要容忍、諒解以及去愛別人,而不是等待他們來服侍我們,更不是給他們機會去表現他們的缺點,而是要我們自己積極主動地容忍別人和討人喜歡。……以一項對別人友善及有益的計劃來發展我們自己、我們的能力以及個性,會使我們的友誼更高貴。”如果我們像馬格勒說的這樣去做了,“惡鄰”和“損友”也有可能改變爲善鄰和好友,誰說不存在這種可能性呢?

美國成功學家馬爾登說:“如果你個性開朗,能夠和各種人交往,那將會因爲交遊廣闊而獲益匪淺。”他推薦了《讀者文摘》上的一段文字給我們:

“某些人認爲,世上最快樂的事就是和“我們的同類”建立友誼。抱有這種錯誤思想的人,永遠無法體會到去結交三教九流各色朋友的那種樂趣,例如挖蛤人、養火雞的人、私家偵探、伐木工人、古物修復家。這些人的生活多姿多彩,與他們交往能爲你帶來無限樂趣……”

不要只想着和“我們的同類”打交道,你也要學會和你“另類”的人打交道,也許他們是你不喜歡的“惡鄰”和“損友”,但他們也是活生生的獨具特點的人,不過是有些毛病罷了。你要學會快樂地去與這些人相處,打開你的心靈,引導出他們內心的善良。只要你自持,你就會有所收穫,感受到一種新的人生體驗和樂趣。

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1章 學會微笑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8章 學會制怒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5章 不貪婪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21章 善待時間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1章 學會微笑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1章 學會微笑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14章 屈伸自如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8章 學會制怒第1章 學會微笑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
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1章 學會微笑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8章 學會制怒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5章 不貪婪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21章 善待時間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1章 學會微笑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1章 學會微笑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14章 屈伸自如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8章 學會制怒第1章 學會微笑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