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

勿因小事而不爲。眼前的小事或許正是將來大成績的幼苗和基石。一般大的成功都是小的成功的積累。

如果你好高騖遠,那就在人生操作上犯了一個大錯誤。你以爲可以不經過程而直奔終點,不從卑俗而直達高雅,捨棄細小而直達廣大,跳過近前麗直達遠方。你心性高傲、目標遠大固然不錯,但目標好像靶子,必須在你的有效射程之內纔有意義。如果目標太偏離實際,反而無益於你的進步。同時,有了目標,還要爲目標付出努力,如果你只空懷大志,而不願爲理想的實現付出辛勤勞動,那“理想”永遠只能是空中樓閣,一文不值的東西。

被評爲湖南省十大傑出青年農民的劉九生,是靠做木梳起家的。劉九生高中畢業時正趕上父親因不慎失足而摔戒了殘疾,他爲了照顧家庭,放棄了高考回到家裡,整日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年輕氣盛的劉九生不安心這種一潭死水般的生活,夢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夠發家致富,創一番大事業。爲此,劉九生曾做過多種生意,但總未能成功。劉九生的父親有一手做木梳的手藝,勸他做木梳,可劉九生認爲一個大男人,靠做小木梳有什麼出息,不願意學。

有一天,劉九生正坐在牆角嘆氣時,父親走過來,心平氣和地對他說:“孩子,是我對不起你,耽誤了你考大學。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果你能把木梳做好,也可以發財啊,你如果願意學,我明天就教你。要從小事做起,纔能有大的成功。”第二天,劉九生就跟父親學起了做木梳。他專心致志地學,幾天就學會了,但每天只能做幾把木梳,他們家住的地方比較偏僻,拿到集市上去賣,價格很低,慢慢的劉九生有點灰心了。但有一天,他到城裡辦事,發現城裡一把木梳比家鄉集市上要貴幾毛錢,於是,他便挨家挨戶去收購木梳,做起了木梳的批發生意。他很快就賺了五六萬元錢,看到村裡人手工做木梳靠的是傳統的方法,生產速度慢,有時貨源還短缺,他萌生了辦一個木梳廠的想法。廠子建起來了,他又四處尋找銷路。

1993年12月的一天,劉九生突然接到衡陽市一家公司老總打來的電話,說想訂一些貨經銷,但不知木梳質量好壞,劉九生放下電話,一看手錶,已經下午3點多鐘了,如公共汽車不晚點,今天還來得及把梳子送到那家公司……當劉九生走進這家單位時,正好碰上這家公司的員工下班,他的心猛的一沉,以爲老總可能早就下班了!正當他有點灰心喪氣時,忽然發現一個夾着公文包的人從公司走了出來,他懷着碰碰運氣的心情上前去問道:“請問××經理的辦公室在哪裡?”沒想到那個人就是那位老總。他看到劉九生如此勤勉,十分感動,緊緊握住劉九生的手說:“小夥子,你的精神感動了我,我相信你的梳子質量也是最好的。”這一筆生意,給劉九生帶來了2萬元的利潤。劉九生就是這樣,從小事做起,憑着用心和刻苦,走上了事業成功的道路。現在,劉九生的“天天見”公司一躍成爲全國最大的木梳生產企業之一,產品遠銷東南亞各國,公司總資產已達到千萬元。劉九生的經歷告訴大家,巷成動首先要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去積累,許多人追求快捷的成功方式,終其一生也一事無成,因爲他的精力主要耗損在焦躁的期盼之中,對要做的事情並未真正投入必要的精力,看上去很忙,實際上是“泡沫現象”。

好高騖遠者首要的失誤就是在於不切實際,即脫離實際,又脫離自身,總是這也看不習慣,那也看不慣或者以爲周圍的一切都與他爲難,或者不屑於周圍的一切,終日牢騷滿腹,認爲這也不合理,那也有失公允。張三不行,李四也不怎麼樣,惟有自己出類拔萃,不能正視自身,沒有自知之明,是好高騖遠者的突出特徵。你該掂量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少能耐,不要沾沾自喜於過去某方面的那一點點成績,要知道自己有什麼缺陷,不要以己之所長去比人之所短。不要心中惟有自己的高大形象,從不患不知人,惟患人之不己知。一天又一天,一年復一年,總是有一種懷才不遇、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

脫離了現實便只能生活在虛幻之中,脫離了自身便只能見到一個無限誇打的變形金剛。沒有堅實的基礎,只有空中樓閣、海市蜃樓;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只有空空洞洞的胡思亂想,這是形成好高騖遠者人生悲劇的前奏,其次,好高騖遠者大都是懶漢,害怕吃苦,懼怕困難,情緒懶散,從精神到行動都遊遊蕩蕩,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甚至打心眼裡瞧不起那些吃苦耐勞者,認爲那是愚蠢。也打心眼裡瞧不起每天圍繞在身邊的那些小事,不屑於做它,這是形成好高騖遠者人生悲劇的根本性原因。

好高騖遠者在人際關係中也是極不歡迎的一批人。對地位比他高的人,或者巴結奉承、奴顏卑膝;或者不屑交往,認爲他們也沒有什麼了不起。而對地位比他低的人,則一律鄙視瞧不起。如果他是個工人,則瞧不起農民,開口閉口都是鄉下人這樣髒那樣醜。如果他是個幹部,則瞧不起工人,開口閉口“打工的”,這樣沒修養那樣沒德行。結果,地位比他高的人瞧不起他。地位比他低的人也同樣瞧不起他,成爲兩頭受鄙視,被拋棄的人,結果當然是悲慘的。小事瞧不來不願做,而大事想做卻做不來,或者輪不到他做,終於一事無成。眼看着別人碩果累累,他空有抱怨,空有妒嫉。

要想渡過人生的危難,戰勝人生中的種種挫折,完成天下的難事,要在年輕單純的時候,覺得爲人處世容易和順利的時候就開始;要想成就高遠宏大的事業,實現理想和追求,必須從最細小最微不足道的地方做起,從最卑賤的事情起步。

一分錢雖少,但在生活中起的作用卻很大。

在今天的生活中,商品的定價幾乎都要餘點尾數,很少是整數。比如,商家往往把300元的東西定價爲299.99元,副食品的定價多數爲9.85元、8.89元、o.95元……等等不一而足,據說,這樣定價的意思是使消費者感覺定價嚴謹合理,一張整鈔拿出去“總是還有找回的餘錢。無論多少,實際上僅是個心理感覺罷了。所以,在消費中,一分或者數分的硬幣,對商家來說是很需要,但對消費者來說,常常是多不足惜。現在日漸流行使用信用卡,對很多人來說,分幣更是個無足輕重的東西。所以,我們雖然可以經常看到銀光閃閃的分幣,大路上、草叢中、商店門口,我們也懶得彎一下腰,把它拾起來。更常常看到的是,人們經常用分幣來取樂,如練瞄準、拋距離、撞運氣……在一家超市室內的噴泉池裡,我經常看到很多人拿着分幣往鯉魚嘴裡扔,結果池子裡常常撒滿白花花的分幣,據說,商場的清潔工因此而有了固定的不薄的小費收入。

由於日常生活中要大量使用到分幣,分幣的短缺給銀行、交通、通訊等等帶來不便,以致媒體不得不對大衆廣而告之,希望大家珍惜分幣,並且兌換出來。一天,某銀行接待了一個帶着幾個麻袋的顧客。麻袋裡裝的全是分幣,而且大多是一分幣。銀行負責人立即發動大家來清點,整整清點了一天,有二十餘萬牧之多。

哪來那麼多的分幣?原來這個顧客僅僅是靠揀破爛爲生的人,這些分幣是他在五年內拾揀起來的,他所做的僅僅是彎了一下腰,日積月累而已。他說,在垃圾堆裡,他常常揀到成罐成袋的分幣,因此能得到一些意外的收入,這正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想成功就從那細小的萌芽開始生長,就從那一撮泥土築起,就從此時此刻開始,從堅實的土地上邁步,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

請記住,連小事都做丕好的人,大事也肯定做不好!

做事要留有餘地

遇事留有餘地,就不會把事情做絕。於情不偏激,於理不過頭,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就會進退自如。

傳說太陽神阿波羅的兒子法厄同駕起裝飾豪華的太陽車橫衝直撞,恣意馳騁。當來到一處懸崖峭壁上時,恰好與月亮車相遇。月亮車正欲掉頭退回時,法厄同依仗太陽車轅粗力大的優勢,一直逼到月亮車的尾部,不給對方留下一點回旋的餘地。正當法厄同眼看着難於自保的月亮車幸災樂禍時,自己的太陽車也走到了絕路上,連掉轉車頭的餘地也沒

有了,向前進一步是危險,向後退一步是災難,最後終於萬般無奈葬身火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事要留有餘地,不要把事情做絕。人生一世,萬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方向發展到極端,而應在發展過程中充分認識,冷靜判斷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情,以便有足夠的條件和迴旋餘地採取機動的應對措。

我以前曾在一家新聞單位工作,曾經把一個採訪任務交給一個男同事,這件採訪工作在實施時存在一定的困難,我當時曾想詳細地向他介紹一下,可他卻拍着胸脯對我說:“沒有問題,包您滿意”。三天以後,沒有聽到任何的動靜,我便問他採訪進展得怎麼樣?進度如何?他纔不得不對我說:“不像想像的那麼簡單”。雖然我也知道這個採訪不會很輕鬆,但對他當時輕易地拍胸脯表態卻大有反感,我又同意他繼續做些努力,完成採訪任務。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們無法預料它的發展態勢,有的也不瞭解事情的發生背景,切不可輕易地下斷言,不留餘地,使自己一點回旋都沒有。

有一位朋友與同事之間有了點摩擦,很不愉快,便對同事說:“從今天起,我們斷絕所有關係,彼此毫無瓜葛……”這話說完還不到兩個月,這位同事成了他的上司,我的朋友因講過過重的話很尷尬,只好辭職,另謀他就。

因把話講得太滿,而給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到處可見。把話說得太滿,就像把杯子倒滿了水一樣,再也滴不進一滴水,否則就會溢出來。也像把氣球打滿了氣,再充就要爆炸了。

凡事總會有意外,留有餘地,就是爲了容納這意外。杯子留有空間,就不會因爲加進其他**而溢出來;氣球留有空間便不會爆炸;人說話,便不會因爲意外的出現而下不了臺,做事留有餘地從而可以從容轉身。

我們可以見到一些政府官員在面對記者採訪時偏愛用一些模糊語言,如:可能、儘量、研究、或許、評估、徵詢各方面意見……他們之所以運用這些字眼,就是想爲自己留有餘地。否則一下把話說死了,結果是事與願違,那該多難堪啊!

那麼,怎麼樣才能爲自己留有餘地呢?

(1)-對別人的請託可以答應接受,但不要“保證”,應代以“我儘量、我試試看”的字眼。(2)上級交辦的事當然接受,但不要說“保證沒問題”,應代以“應該沒問題,我全力以赴”的字眼。

這是爲萬一自己做不到留後路,而這樣回答事實上又無損你的誠意,反而更顯出你的審慎,別人會因此更信賴你!即使事沒有做好,也不會怪罪你。

做人方面

(1)不要與人交惡,不要口出惡言,更不要說出“誓不兩立”之類的話,除非有殺父奪妻之仇。不管誰對誰錯,最好是閉口不言,以便他日如攜手合作時還有“面子”。

(2)對人不要過早地下評斷,像“這個人完蛋了”,“這個人一輩子沒出息”之類屬於“蓋棺定論”的話最好不要說。人的

另一個故事的主角也是個宋國的農夫。他在田裡插好了秧,就盼着秧苗快快長大,好有一個大豐收。他性子太急了,每天都要去看看秧苗長高了沒有。這天他幹了一天活回來了,非常疲勞。別人間他忙什麼,他回答:“我把秧苗都往高拔r拔,這樣它們就可以長得快了。”根據這個故事也出了一則成語叫“揠苗助長”。

這兩個人的做法在我們看來,自然是可笑的。但實際上我們在追求成功時,也常會這樣做,只是沒意識到罷了。

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1章 學會微笑第15章 不貪婪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1章 學會微笑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14章 屈伸自如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8章 學會制怒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1章 學會微笑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
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1章 學會微笑第15章 不貪婪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1章 學會微笑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14章 屈伸自如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8章 學會制怒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1章 學會微笑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