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學會與人合作,一方面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股合力。
團結纔有力量,只有與人合作,纔會衆志成城,戰勝一切困難,產生巨大的前進動力,說合作是生存的保障實不爲過。所以,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就關係到青年人的前途大業。
一盤散沙,儘管它金黃髮亮,也仍然沒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建築工人把它摻在水泥中,就能成爲建造高樓大廈的水泥板和水泥墩柱。如果化工廠的工人把它燒結冷卻,它就變成晶瑩透明的玻璃。單個人猶如沙粒,只要與人合作,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變化,變成不可思議的有用之材。
青年要學會與人合作,掌握這種才能,從而領導自己的事業向前。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效的與人合作,善於團結人的人,天生就是一個領袖人物。他能引導其他人進行合作,或者引導他們團結在自己周圍,完成一項共同的工作,他善於鼓舞他人,使他們變得活躍。通過他的協作,他完成了單靠自己無法完成的工作。在他的協作下,以他爲核心的這些人給社會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服務。
有些人天生是服從者,他們不知道一件事情牽涉的範圍有多大,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和處理棘手的問題。但他們也有與人協作的願望。只是他們的協作是一種消極的協作。他們會說:“你看,我適合幹什麼,只要你安排了,我就會盡心去做。”所以通過是否善於合作,可以區分出一個人是不是一個可以成大事的人。
成功人士有極強的號召力,能鼓舞並指揮他屬下所有的人員獲得比在沒有這種指揮影響力之下更大的成就。要想成功,必須擁有這種精神。爲達到這一目的,可通過自願的方式,也可通過紀律的強制。個人不斷修正自己的想法,與他人達成諒解與合作。成功人士最讚賞的一種人際關係是和諧發展,爲什麼?人和萬事興。一人相處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人本來就是羣居動物;人與人相處能夠美好而又和諧,卻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三教九流,人也各異。惟有和諧相處,生活纔會美好,因爲和諧是美的最高境界。而這種境界是需要用良好的合作來維持的。
21世紀是一個合作的時代,合作已成爲人類生存的手段。因爲科學知識向縱深方向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人們不可能再成爲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每個人都要藉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於是這個世界充滿了競爭與挑戰,也充滿了合作與快樂。合作不僅使科學王國不再壁壘森嚴,同時也改寫了世界的經濟疆界。我們正經歷一場轉變,這一轉變將重組下一個世紀的政治和經濟。將沒有一國的產品或技術,沒有一國的公司,沒有一國的工業。至少將來不再有我們通常所知的一國的經濟。留存在國家界限之內的一切,是組成國家的公民。
在21世紀的今天,世界化的科學與技術的合作早已超越了國境線,許多大公司開始做出跨國性聯姻,財力物力與人力的重新組合,導致了生產效率提高和社會物質財富總量的增加,必將使科學技術的成果在更廣泛的範圍內造福於人類。
每欲成就一番事業的人要懂得學會合作,與人共處有着深刻的內涵。學會共處,首先要了解自身,發現他人優點,尊重他人。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要使學生了解人類本身的多樣性、共同性及相互之間的依賴性。學校開設的諸種科目,無論是社會學科還是人文學科,都是爲了傳遞人類的思想文化遺產,增進對於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瞭解,認識各自的文化特性和共同價值。瞭解自己是認識他人的起點和基礎,正所謂“設身處地”。
同時,教育作爲個體社會化的過程,也注重從瞭解他人、他國、他民族的過程中更深切地認識自己,認識本國、本民族,這種瞭解和認識,始自家庭,及於學校,延至社會,推而廣之於國際社會和各國人民及其歷史、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等,並從這種深入的瞭解之中,培養人類的尊嚴感、責任心、同情心和對於祖國、同胞和人類的愛心。
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合作原則呢?請看:
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個原則,合作也一樣。與人相處,要坦誠相見,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待周圍的矛盾!無須在一些無所謂的問題上爭個你死我活,過於精明就會落得人至察則無徒的結果。青年人在養成與人合作的習慣的同時,更要關注合作也是有原則的。
不僅如此,還要知道社會是複雜的,它不像學校裡那麼簡單。
個人即使爲協調人際關係作出了很多努力,事實上仍然不能完全免除同別人的衝突。人與人之間發生交往,產生矛盾,這是由人的天性所決定的。
也許由於觀點、趣味的不同!也許因爲感情、個性的牴觸,從而誤會,產生糾紛。我們要正確認識這一切。產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由於諸如狹隘自私、敏感多疑、剛愎自用等人性的弱點造成的。人們思考和處理問題往往習慣於從自我出發,平時疏於同別人溝通,因而出現矛盾後,總認爲真理在自己這邊,別人都是錯的。
發生這樣那樣的衝突應該說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必然會對各自產生消極的影響。一個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必須想方設法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千方百計地消除各種矛盾,使自己有一個寬鬆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世上沒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
“我一定要成功,也許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一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