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不能與不爲

對於移泰山和折樹枝的典故大概人們都清楚。孟子對此有精闢的解釋,他認爲,我移不了泰山,是真話,因爲沒有人能做得了這件事,這就叫“不能”;而我折不了樹枝,則是假話,因爲基本上成年人都能做得了這件事,而是不願去做,這就叫“不爲”。

當把“不能”與“不爲”弄懂之後,就好辦了,“不能”固然不可能,但“不爲”則可以爲,只是方法心態的問題。

我國漢代著名學者承宮出生在一個窮苦貧寒之家。父母一年辛勞忙碌,全家人只能勉強餬口,過着飢寒交迫的生活,終日掙扎在溫飽線上。

承宮七歲那年,該讀書了,但他只能眼巴巴望着左鄰右舍的孩子歡天喜地進學堂,而他卻不能,飯都吃不飽,父母哪來錢供他上學呢?

爲這事,他不知偷偷哭過多少回。

不久,同村的學者徐子盛先生開辦了一所鄉村學堂。起初,他每次路過學堂,只敢望幾眼學堂大門,豎起耳朵偷聽一會兒裡面的讀書聲,然後就趕緊離開。漸漸地,承官在學堂附近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最後競不由自主地來到學堂門口,偷聽先生講課,聽學童讀書。

終於有一天,正在講課的徐子盛先生髮現了他。當得知事情原由後,將小承宮領進了學堂。

從此,承官就被收留在徐先生門下。他一邊幫老師做雜活,一邊隨課聽講,並抓緊一切空餘時間讀書。他的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數年後,承宮讀遍了先生的所有藏書,並寫得一手好文章,遠近聞名。

承宮最後成了一名在學術上有很深造詣的學者而名垂青史。

也許有人會說,承宮是小時候就發生了轉變,如果已經成年,那現在還管用嗎?有一句話叫“過去不等於未來”,其實,這句話是永恆的。—切都是重新做起,一切都還來得及。只是爲與不爲的問題,只要起步,永遠都不算晚!成語“三日不見,刮目相看”便是一例。

呂蒙是三國時東吳將領,英勇善戰。雖然深得周瑜、孫權器重,但呂蒙十五六歲即從軍打仗,沒讀過什麼書,也沒什麼學問。爲此,魯肅很看不起他,認爲呂蒙不過草莽之輩,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不足與謀事。呂蒙自認低人一等,也不愛讀書,不思進取。

有一次,孫權派呂蒙去鎮守一個重地,臨行前囑咐他說:

“你現在很年輕,應該多讀些史書、兵書,懂的知識多了,才能不斷進步。”

呂蒙一聽,忙說:

“我帶兵打仗忙得很,哪有時間學習呀!”

孫權聽了批評他說:“你這樣就不對了。我主管國家大事,比你忙得多,可仍然抽出時間讀書,收穫很大。漢光武帝帶兵打仗,在緊張艱苦的環境中,依然手不釋卷,你爲什麼就不能刻苦讀書呢?”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十分慚愧,從此後便開始發憤讀書,利用軍旅閒暇,遍讀詩、書、史及兵法戰策,如飢似渴。功夫不負苦心人,漸漸地,呂蒙官職不斷升高,當上了偏將軍,還做了尋陽令。“周瑜死後,魯肅代替周瑜駐防陸口。大軍路過呂蒙駐地時,一謀士建議魯肅說:

“呂將軍功名日高,您不應怠慢他,最好去看看。”

魯肅也想探個究竟,便去拜會呂蒙。

呂蒙設宴熱情款待魯肅。席間呂蒙請教魯肅說:

“大都督受朝廷重託,駐防陸口,與關羽爲鄰,不知有何良謀以防不測,能否讓晚輩長點見識?”

魯肅隨口應道:“這事到時候再說嘛……”

呂蒙正色道:

“這樣恐怕不行。當今吳蜀雖已聯盟,但關羽如同熊虎,險惡異常,怎能沒有預謀,做好準備呢?對此,晚輩我倒有些考慮,願意奉獻給您作個參考。”

呂蒙於是獻上五條計策,見解獨到精妙,全面深刻。

魯肅聽罷又驚又喜,立即起身走到呂蒙身旁,撫拍其背,讚歎道:

“真沒想到,你的才智進步如此之快……我以前只知道你一介武夫,現在看來,你的學識也十分廣博啊,遠非昔日的“吳下阿蒙”了!”

呂蒙笑道: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從此,魯肅對呂蒙關愛有加,倆人成了好朋友。呂蒙通過努力學習和實戰,終成一代名將而享譽天下。

千百年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句話,之所以成爲一句成語,就說明人們對“過去不等於未來”的普遍認同,只要去做就會成功。然而問題的關鍵在於,是否能把這一觀念真正用在自己身上。

“不能”與“不爲”雖是一字之差,卻有着本質上的區別,“不能”固然不可能,但“不爲”則可以爲,只是方法心態的問題。

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8章 學會制怒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8章 學會制怒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15章 不貪婪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8章 學會制怒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1章 學會微笑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8章 學會制怒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8章 學會制怒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8章 學會制怒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8章 心胸豁達好做事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3章 正直做人坦蕩做事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15章 不貪婪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8章 學會制怒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1章 學會微笑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8章 學會制怒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