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學會制怒

憤怒即使你做出的選擇,又是一種習慣。它是你經歷挫折的一中後天性反應。你自己所不欣賞的方式消極的對待與你的願望不相一致的現實。事實上,無端憤怒是一種精神錯亂,每當你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爲時,你便有些精神錯亂。因此,每當你氣得失去理智時,你便暫時處於精神錯亂狀態。

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樣,發怒是大腦思維後產生的一種結果。它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當你遇到不合意願的事情時,就告訴自己:事情不應該這樣或那樣,於是你感到沮喪、灰心;然後,你便會作出自己所熟悉的憤怒的反應,因爲你認爲這樣會解決問題。只要你認爲憤怒是人的本性之一部分,就總有理由接受憤怒情緒而不去改正。

但只要你不去改正,你的憤怒情緒就會阻止你做好事情。成大事者是不會讓憤怒情緒所左右的。歷史上有好多這樣的例子,他們中能壓下怒火的就成功,而憑着這一時之氣行事的則大多失敗了。請看下面的兩個例子:

公元前283年,劉邦與項羽在戰場上進行激烈的戰爭,就在此時,韓信攻佔齊地後派人給劉邦送來了信,要求封他爲假齊王。劉邦見信後勃然大怒說:我被困在這裡天天盼他來幫助,他卻想自立爲王。正在這一時刻,張良用手拉了拉劉邦的袖子,悄聲對他說:“現在戰場形勢於我不利,怎麼能阻止韓信稱王呢?不如答應他的要求,立他爲王以穩住其心,否則他會倒戈叛亂的。”劉邦這才恍然大悟,忙改口對使者說:“大丈夫平定諸侯,就當個真王,哪能當假王呢?”這一步棋穩住了韓信,使韓信盡心竭力地爲劉邦效命,爲漢朝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

三國時期,關雲長失守荊州,敗走麥城被殺!此事激怒了劉備,遂起兵攻打東吳,衆臣苦諫皆都無濟於事,實在是因小失大。正如趙雲所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宜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漢,當圖中原……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上交,不得卒解也。”諸葛亮也上表諫日:“臣亮等切以吳賊逞奸詭之計,致荊州有覆亡之禍;隕將皇於鬥牛,折天柱於楚地,此情哀痛,誠不可忘。但念遷漢鼎者,罪由曹操;移劉祚者,過非孫權。竊謂魏賊若除,則吳自賓服。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劉備看完後,把表擲於地上,說:“朕意已決,毋得再議。”執意起大軍東征,最終導致兵敗,自已也因此丟了性命。

從這兩件事中就可看出,在關鍵時刻是不可以讓怒火左右情感的。不然有可能會爲此付出代價。

那麼,怎樣消除憤怒情緒呢?下面幾種方法我們可以借鑑。

第一,認清憤怒的誤區。

如果你仍然決定保留心中的憤怒,你可以以不造成重大損害的方式來發泄憤怒。然後,你不妨想想,你是否可以在沮喪時以新的思維支配自己,且以一種更爲健康的情感來取代使你產生惰性的憤怒,雖然世界絕不會像你所期望的那樣,你很可能會繼續厭煩、生氣或失望;但無論如何,你完全可以消除那種不利於精神健康的有害情感——憤怒。

每當你以憤怒來應對他人的行爲時,你會在心裡說,“你爲什麼不跟我一樣呢?這樣我就不會動怒,甚至會喜歡你。”然而,別人不會永遠像你希望的那樣說話、辦事;實際上,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按照你的意願行事。這一現實永遠不會改變。所以,每當你以爲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動怒時,你其實是不敢正視現實而讓自己經受情感的折磨,從而使自己陷入一種惰性。爲根本不可能改變的食物自尋煩惱真是太愚蠢。其實,你大可不必動搖;只要你想想,別人有權以不同於你所希望的方式說話、行事,你就會對世事採取更爲寬容的態度。對於別人的言行,你或許不喜歡,但決不應動怒。動怒只會使別人繼續氣你,並會導致生理上心理上的病症。真的,你完全可以做出選擇——要麼動怒,要麼以新的態度對待世事,從而最終消除憤怒。

也許你認爲自己屬於這樣一類人,即對某人某事有許多憤憤不平之處,但從不敢有所表示。你積怨在胸,敢怒不敢言,成天憂心忡忡,最後積怨成疾。但是,這並不是那些咆哮大怒的人的反面。在你心裡,同樣的有這樣一句話:“要是你跟我一樣就好了。”你想,別人要是和你一樣,你就不會動怒了,這是下一個錯誤的推理,只有消除這一推理,你才能消除心中的怨憤。以新的思維方式看待世事,根本不動怒,這纔是最可取的。你可以這樣安慰自己:“他要是想搗亂,就隨他去。我可不會爲此煩惱。對他這種愚蠢行爲負責的,是他不是我。”你也可以這樣想:“我儘管真不喜歡這件事,卻不會因此陷入憤怒的誤區。”

所以,爲了消除這一誤區。首先你要以一種平靜的方式勇敢地表現出自己的憤怒,然後一新的思維方式讓自己保持精神愉快;最後,不要對任何人的行爲負責,不因爲別人的言行影響自己的精神狀態。你可以學會不讓別人的言行影響自己的精神狀態。你可以學會不讓別人的言行攪亂自己的心境。總之,你只要自尊自重,拒絕受別人的控制,便不會用憤怒折磨自己。

第二,消除憤怒的最佳方法。

生活中有些人,他們對生活的態度嚴格得近乎呆板,這當然是一種不可取的態度。只要我們觀察一下週圍那些精神愉快的人就會發現,他們最爲明顯的特點是善意的幽默感。讓別人開懷大笑,在笑聲中觀察五彩繽紛的現實生活,這是消除憤怒的最佳方法。

對於“幽默”這個詞,我們也許並不陌生,然而,究竟什麼是幽默呢?心理學家認爲:幽默是人的個性、興趣、能力、意志的一種綜合體現,它是語言的調味品。有工幽默,什麼話都可讓人覺得醇香撲鼻,雋永甜美。它是引力強大的磁鐵。有了幽默,便可以把一顆顆散亂的心引入它的磁場,讓每個人的臉上綻開歡樂的笑容。它是智慧的火花,可以說,幽默與智慧是天然的孿生兒,是知識與靈感勃發的光輝。

幽默中滲透着一種緊張的意志。富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是一個奮力進取者。

幽默也能展示人的樂觀豁達的品格。半夜時分小偷光臨,一般不會令人愉快,可巴爾扎克卻與小偷開起了玩笑。巴爾扎克一生寫了無數作品,卻常常手頭拮据,窮困潦倒。有一天夜晚,他正在睡覺,有個小偷摸進他的房間,在他的書桌裡**。巴爾扎克驚醒了,但他並沒有喊叫,而是悄悄地爬起來,點亮了燈,平靜地微笑着說,“親愛的,別翻了。我白天都不能在書桌裡找到錢,現在天黑了,你就更別想找到啦!”

幽默,實在具有神奇的魅力:可以爲懶惰者帶來活力,可以爲勤奮者驅散疲憊;可以爲孤僻者增添情趣,可以使歡樂者更愉悅……

你的生活是否過於嚴肅,以至於你所看到的都是生活的荒謬之處?要是一個人從來不笑,那他可能有些變態。每當你的言行過於嚴肅時,提醒自己,你所享有的時間只是現在。當開懷大笑可以使你如此愉快時,爲什麼要以憤怒折磨自己呢?笑吧,爲笑而笑;這就是笑的理由,你並不需要爲笑尋找理由。只要笑,這就足夠了。冷靜地觀察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各種人——包括你自己,而後再決定選擇憤怒還是幽默。請記住,幽默會使你和其他人都得到生活中最珍貴的禮物——笑。開懷大笑吧,笑聲會使你的生活充滿陽光。

第三,憤怒的表現形式。

不管在什麼時候,你都可以看到人們動怒的情形。不管在什麼地方,你都可以看到人們陷入不同程度的憤怒,從輕微的煩躁不安到嚴重的咆哮大怒,儘管憤怒是一種逐漸形成的習慣,但它也是一種侵蝕人際關係的病症。下面是人們憤怒的常見原因:

(1)當他人幹事馬虎,丟三落四時動怒,儘管你的怒氣很可能會鼓勵別人繼續自行其是,而你自己也會繼續氣下去。

(2)_對無生命的東西動怒——要是你脛骨給撞了或大拇指給錘子砸了,尖叫一聲倒可以減輕不少痛苦。但如果你爲此大動肝火併做出某種行爲,如用拳頭砸牆,那麼不僅無濟於事,反而會使你更加痛苦。

(3)因丟東西動怒——不管你怎樣咆哮大怒。丟失的鑰匙或錢夾都不會物歸原主。相反,它只會阻礙你有效地尋找遺失的物品。

(4)因個人不能控制的天下大事動怒——你可以不滿意政治局勢、外交關係或經濟狀況,但你的憤怒以及隨之而來的情形卻不會改變任何事情。

上面我們列舉了人們可能動怒的若干情況,現在讓我們看看憤怒有哪些主要表現形式:

(1)責罵譏諷,經常對愛人、孩子、父母或朋友如此。

(2)粗暴行爲,摔東西、摜門甚至動手打人等。當此類行爲走向極端時,便會導致暴力犯罪。

(3)語言發泄,“他真把我氣死了”或者“你太讓人生氣了”、“宰了他”、“揍扁他”或“逆我者亡”等等。雖然,你可能會認爲這僅僅是講講而已,但這些話的確助長憤怒情緒和暴力行爲,會使友好競賽變成憤怒逞強的暴力爭鬥。

(4)大發脾氣,這不僅是通常表示憤怒的方式,而且往往使發脾氣的人如願以償。

(5)嘲弄,譏諷,生悶氣,這些方法同暴力行爲一樣,具有很大的破壞作用。

第四,避免發怒的方法。

憤怒是一種不良的情緒狀態。古代素有“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的說法。生理研究表明,人在發怒時,會有一系列生理變化,如心跳加快、膽汁增多、呼吸緊迫、臉色改變,甚至全身發抖。這種情況對人的健康的損害是不言而喻的。

怎樣使自己不發怒呢?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幾種方法:

(1)生活中遇到能引起人發怒的刺激時,應當力求避開。眼不見,心不煩。這是自我保護性的制怒方法。

(2)在受到令人發怒的刺激時,大腦會產生強烈的興奮竈,這時如果主動在大腦皮層裡建立另一個興奮竈,用它去找到或消除引起發怒的興奮竈,就會使怒氣平息。比如盛怒下的妻子,看到可愛的孩子天真的表演會怒氣全消就是這個道理。

(3)怒從何來?常常是虛榮心強、心胸狹窄、感情脆弱、盛氣凌人所致,對此,可以用疏導的方法將煩惱與怒氣道引導到高層次,昇華到積極的追求上;以此激勵起發奮的行動,達到轉化的目的。

(4)這是一種主動的意識控制,主要是用自己的道德修養,意志修養緩解和降低憤怒的情緒。有人在要發泄怒氣時,心中默唸“不要發火,息怒、息怒”,會收到一定效果。

總之,你應當提高自己控制憤怒情緒的能力,時時提醒自己,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情緒的波動。千萬別動不動就指責別人,喜怒無常,改掉這些壞毛病,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個容易接受別人和被人接受,性格隨和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成大事。

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章 學會微笑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21章 善待時間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15章 不貪婪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21章 善待時間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8章 學會制怒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5章 不貪婪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15章 不貪婪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8章 學會制怒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15章 不貪婪第23章 笑對天下事
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7章 保持樂觀情緒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章 學會微笑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35章 先從小事做起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21章 善待時間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10章 妒忌之心要不得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30章 看清自己的長處第31章 善於挖掘自我第27章 寵辱不驚好做人第12章 信譽是做事的第一要訣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16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18章 經常檢點自己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3章 真誠的讚美別人第15章 不貪婪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第22章 改掉壞習慣第20章 培養決策力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21章 善待時間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17章 一定要終生學習第23章 笑對天下事第32章 不能與不爲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9章 克服消極心態第8章 學會制怒第33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5章 不貪婪第29章 你有一技之長嗎第34章 從容面對自己的選擇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15章 不貪婪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1章 善待時間第26章 挑戰無極限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第2章 記住別人的名字第14章 屈伸自如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4章 爲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第2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第6章 凡事以和爲貴第8章 學會制怒第36章 不被偶然現象所迷惑第15章 不貪婪第23章 笑對天下事